现浇钢筋砼横向连体式成孔用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3644阅读:30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现浇钢筋砼横向连体式成孔用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现浇钢筋砼横向连体式成孔用构件上下腔体。
背景技术
现浇空心楼板成孔构件内置式芯膜,专利号为02158263. 7。该专利的成孔构件为单元式的结构,在施工时,单个成孔构件横向排放时,一是要通过测量确定相互间距;二是需利用固定件控制间距,使其不能位移。但该专利涉及的单个成孔构件,由于在现浇混凝土施工时,振动等因素影响,采用现有的固定工艺和材料,均无法保证间距的控制,易造成横向滚动和位移,使成孔构件挤靠在一起。由于成孔构件间的间距不足,混凝土振捣工具无法接触或传导至成孔构件底部,造成混凝土浇捣不实,钢筋砼板底会出现蜂窝、露筋、空洞及裂缝等现象。出现不可弥补的工程质量问题。此外,该专利涉及的单个成孔构件,在施工时,采用在现场测量和利用固定件固定间距等措施,因此施工时间长、施工工艺复杂、施工成本高,同时又达不到良好的控制横向间距的目的。

实用新型内容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不用测量两者之间的间距,不需采用专门工艺方法,预制成型的固定材料件控制两者间距的现浇钢筋砼横向复合连体式成孔用构件及其施工方法。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现浇钢筋砼横向连体式成孔用构件,包括两端封闭,上方开口的腔体,两腔体通过连接件相互连接构成构件单元,两腔体之间的连接件至少为两个,单个腔体通过连接件并连成上腔体或下腔体,上、下腔体外形相同,可以通用。腔体的两端为半圆形、方形、三角形或U形;连接件与腔体一次成型或为分体连接。所述的连接件长度为5cm。腔体的上端内边沿或外边沿上设置有穿孔耳。腔体的上端口部的表面设置有阴卡槽和阳卡槽;现浇钢筋砼成孔用构件的施工方法,两构件单元相互扣合,且上下两构件单元相互错开或对齐。现浇钢筋砼横向复合连体式成孔用构件的施工方法,两构件上下腔体单元相互扣合,且上下两腔体构件单元相互错开或同位扣合,形成两个及以上的横向复合连体式成孔用构件的(连体式芯模)连体。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此种构件腔体施工方法较之单个成孔构件(芯模)的施工方法只须考虑解决成孔构件{芯模}在混凝土浇注时产生的上浮力上浮高度的控制问题,而无需考虑控制成孔构件{芯模}左右滚动,及由外力造成的芯模位移。提高成孔构件(芯模)安装工效50%。这样,由于成孔构件单元为构成组合成腔整体构件的一个组合部件其上设置有组合用的一次成形的连接件,因而,可一次性在模具内成型制的,其生产简单、方便、成本低、强度高、运输时可以叠放,搬运方便、工地施工不易破损,相应降低了空芯楼盖的成本。工程施工时将成孔用构件单元相互错开或对齐扣合成体即形成两个以上空心薄壁构件,无须测量确定两芯模间的间距,减少了一道费工费时的工序。通过相互错开,上、下扣合后构成的现浇钢筋砼横向连体式成孔用构件是一组横向连体芯模无需安装和制作控制成孔构件单元的固定材料件,节约材料成本。组成了互相连接的两个以上的空心薄壁构件。芯模之间的间距无需现场测量和固定,解决了单个芯模的横向位移和滚动问题,具有较强的抗上浮力。大大降低了现浇钢筋砼空心楼盖板施工中存在的质量风险。解决了成孔构件间隔不足时,使混凝土震捣工具无法接触或传导至成孔构件,造成钢筋砼漏筋、蜂窝、空洞、裂缝等问题,提高了钢筋砼的质量。 本实用新型横向连体式成孔用构件可广泛用于各种类型的现浇钢筋砼空心楼盖板、基础底板、墙体和空腹桥梁。

图I、本实用新型的现浇钢筋砼横向复合连体式成孔用构件单元实施例I的示意图;图2、本实用新型的现浇钢筋砼横向复合连体式成孔用构件单元实施例2的示意图;图3、本实用新型的现浇钢筋砼横向复合连体式成孔用构件单元实施例3的示意图;图4、本实用新型的现浇钢筋砼横向复合连体式成孔用构件单元实施例4的示意图;图5、本实用新型的现浇钢筋砼横向复合连体式成孔用构件单元实施例5的示意图;图6、本实用新型的现浇钢筋砼横向复合连体式成孔用构件单元实施例6的示意图;图7、本实用新型的现浇钢筋砼横向复合连体式成孔用构件单元实施例I的示意图;图8、两构件连体式单元相互扣合的施工示意图;图9、两构件连体式单元相互扣合的另一施工示意图;图10、两连体式单元连接后的俯视图;图11、三连体式单元连接后的俯视图;图12、图10的断面图;图13、图11的断面图;图14、图15分别为两连体式三角形腔体的断面图和三连式三角形腔体的断面图;图16、图17分别为U形上(下)腔体和圆形末端腔体的断面图;图18、图19分别为两连体式方形腔体的断面图和三连体式方形腔体的断面图;图20、横连体式成孔构件的剖面图;[0033]图21、横向连体式成孔用构件在钢筋砼浇捣前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现浇钢筋砼横向复合连体式成孔用构件单元,包括两端封闭,上端开口的腔体12(如图I),两腔体12通过连接件11相互连接构成成孔构件单元I,成孔构件单元I可以为多个(至少两个),根据需要来设定。两腔体12之间的连接件11为两个,连接件11可以为多个;连接件长度为5cm或根据施工图设计要求,腔体12的两端为半圆形(图I)、方形(图3)、三角形(图2)或U形或其它形状。连接件11与腔体12 —次成型(图I)或为分体连接(图4)。腔体12的上端内边沿或外边沿上设置有穿孔耳13,图5为外耳,图6为内耳。腔体12的上端口部的表面设置有阴卡槽14和阳卡槽15,两者相互扣合连接的时候通过阴、阳卡槽相互卡接。所述的连接件11为5-6cm(或根据施工图要求)。腔体12外表面有沿圆周方向的便于安装的沟槽16。两个腔体12之间连接好,施工的时候不需要测量确定两者之间的距离,不使用专门的工艺方法,预制成型的固定材料件控制成孔用构件(芯模)间的间距,不需要整齐摆放预先定位,直接放置上工作面就可以施工定位了。 现浇钢筋砼横向复合连体式成孔用构件的施工方法两构件单元I相互扣合,构件单元I可以由两个或更多的腔体12通过连接件11连接,且上下两构件单元I相互错开或对齐放置形成的现浇钢筋砼横向连体式内芯模(图8)。本实用新型专用名词I、连体式成孔用构件单元指由两个及两个以上的下(上)方开口的上(下)腔体单元并连组成的成孔用构件。2、横向连体式成孔用构件指由连体式成孔用构件单元,经横向排列,上下单元错位扣合后形成的现浇钢筋砼横向连体式内芯模。3、上腔体指由两个及两个以上的下方开口的单个腔体通过连接件连接并连组成的构件,作为连体式成孔构件的上腔体部分。4、下腔体指由两个及两个以上的上方开口的单个腔体通过连接件连接并连组成的构件,作为连体式成孔构件的上腔体部分。5、末端腔体指三个下(上)方开口的单个腔体,通过连接件连接并连组成的构件,作为连体式成孔构件的末端腔体部分。6、连体式芯模指使用连体式成孔用构件单元,经横向排列,上下单元错位扣合后,用于现浇钢筋砼空心楼板的内模。安装说明连体式成孔用构件单元(简称构件单元),是经由一次成型式连接件连接,或采用后置连接式连接后,成为两个一侧端开口,两端封闭的构件单元。该构件单元,可以两个并连,作为上(下)腔体,也可以三个并连作为末端腔体,用于横向连体式成孔构件的末端收尾之用。将一组以上构件单元作为下腔体,另一组以上构件单元作为上腔体,适用任一扣合方式,错位扣合后,即成为一组横向连体式的成孔构件。在安装时,施工人员从一侧开始将两组下腔体放置在已铺设好底板钢筋的模板上,然后扣合一组上腔体,再放置一组下腔体,扣合一组上腔体,交替向另一侧延伸,直到梁的位置,即完成一个单位的横向连体成孔用构件的安装。由于成孔构件单元为构成组合成腔整体构件的一个组合部件,其上设置有组合用的一次成形的连接件,因而,可一次性在模具内成型制得,其生产简单、方便、成本低、强度高、搬运方便、工地施工不易破损,相应降低了空芯楼盖的成本。工程施工时将成孔用构件单元相互错开或对齐扣合成体即形成两个以上空心薄壁构件,无须测量确定两芯模间的间 距。一个单位面积施工段的成孔用构件施工可连续作业,提高安装工效50%。用于各种现浇空心楼盖、屋盖、基础底板墙体和空腹桥梁。
权利要求1.一种现浇钢筋砼横向连体式成孔用构件,包括两端封闭,上方开口的腔体(12),其特征在于,两腔体(12)通过连接件(11)相互连接构成构件单元(I),两腔体(12)之间的连接件(11)至少为两个。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现浇钢筋砼横向连体式成孔用构件,其特征在于,腔体(12)的两端为半圆形、方形、三角形或U形。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一种现浇钢筋砼横向连体式成孔用构件,其特征在于,连接件(11)与腔体(12) —次成型或为分体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一种现浇钢筋砼横向连体式成孔用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件(11)长度为5c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现浇钢筋砼横向连体式成孔用构件,其特征在于,腔体(12)的上端内边沿或外边沿上设置有穿孔耳(13)。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现浇钢筋砼横向连体式成孔用构件,其特征在于,腔体(12)的上端口部的表面设置有阴卡槽(14)和阳卡槽(15)。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现浇钢筋砼横向连体式成孔用构件,包括两端封闭,上端开口的腔体,至少两腔体通过连接件相互连接构成构件单元,两腔体之间的连接件至少为两个,单个腔体通过连接件并连成上腔体或下腔体,上、下腔体外形相同,可以通用。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提高成孔构件(芯模)安装工效50%。这样,由于成孔构件单元为构成组合成腔整体构件的一个组合部件其上设置有组合用的一次成形的连接件,因而,可一次性在模具内成型制的,其生产简单、方便、成本低、强度高、运输时可以叠放,搬运方便、工地施工不易破损,相应降低了空芯楼盖的成本。
文档编号E04B5/18GK202530618SQ20112054577
公开日2012年11月14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14日 优先权日2011年1月17日
发明者张付静 申请人:张付静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