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体支撑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0467阅读:110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墙体支撑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用工具,更确切地说,是一种墙体支撑结构。
背景技术
在现在建筑领域,通常使用混领土浇灌技术来构成整个外围的框架,而在混领土浇灌过程中,需要对某些工程面进行临时支撑。现有的建筑工地上,一般采用木桩来作为支撑器件,这种木桩极容易发生断裂,造成人员伤亡。中国发明专利ZL 201120071083. 5公开了一种用以制作墙、楼板、顶棚或屋顶用的模板的支撑体系,提供一种采用通用构件的快装式模板支撑体系,解决现有技术中墙体模板支撑系统和顶板模板支撑系统中的结构件无法通用的问题。快装式模板支撑体系包括墙体模板支撑体系和顶板模板支撑体系,所述墙体模板支撑体系包括墙体网状支撑架, 所述顶板模板支撑体系包括顶板网状支撑架,所述墙体网状支撑架和顶板网状支撑架均为通用构件搭建,所述通用构件上设有条孔,所述穿墙螺杆或支撑顶杆与所述条孔配合连接。这种支撑装置的结果过于复杂,容易发生损坏,使用成本高。中国实用新型专利ZL 200820050899.8公开了一种用于高层建筑施工中整体提升模板系统的支撑系统,该支撑系统包括纵向设置的支撑柱、固定于该支撑柱靠近下端处的上支撑横梁、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柱下端的主油缸、与主油缸连接的下支撑横梁,所述上支撑横梁的两端以及所述下支撑横梁的两端分别设置支承机构,支撑系统通过该支承机构支撑于建筑结构墙体的预留洞上并可沿整列预留洞逐步提升。同样,这种支撑结构利用机械的油压器件来支撑,使用成本极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技术问题,从而提供一种高强度的墙体支撑结构。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墙体支撑结构,包含支撑部和位于所述的支撑部的底部的承力单元,所述的支撑部由一对支撑立柱焊接而成,所述的承力单元为一平板,所述的平板与所述的支撑立柱固定连接,所述的支撑立柱包含一底部和位于所述的底部两侧的侧壁,所述的底部上设有第一定位开孔和第二定位开孔。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所述的平板包含一校准孔,所述的校准孔的两侧对称设有一对用于固定所述的支撑立柱的固定孔。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所述的第一定位开孔和第二定位开孔为贯穿的长槽腰型孔。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所述的第一定位开孔的长度小于所述的第二定位开孔。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墙体支撑结构利用一对支撑立柱焊接而成的支撑部,可以大大提供整个支撑立柱的可靠性,同时,利用支撑立柱上设置的不同长度的第一定位开孔和第二定位开孔,可以适应不同的施工需求。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墙体支撑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中的墙体支撑结构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图3为图2中的墙体支撑结构的支撑立柱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的支撑立柱的A区域的细节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强度的墙体支撑结构。如图I至图4所示,一种墙体支撑结构I,包含支撑部和位于该支撑部的底部的承力单元,该支撑部由一对支撑立柱2焊接而成,该承力单元为一平板3,该平板3与该支撑立柱2固定连接,该支撑立柱2包含一底部22和位于该底部22两侧的侧壁21,该底部22上设有第一定位开孔221和第二定位开孔222。该平板3包含一校准孔32,该校准孔32的两侧对称设有一对用于固定该支撑立柱2的固定孔31。该第一定位开孔221和第二定位开孔222为贯穿的长槽腰型孔。该第一定位开孔221的长度小于该第二定位开孔222。该实用新型的墙体支撑结构利用一对支撑立柱焊接而成的支撑部,可以大大提供整个支撑立柱的可靠性,同时,利用支撑立柱上设置的不同长度的第一定位开孔和第二定位开孔,可以适应不同的施工需求。以上仅仅以一个实施方式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思路,在系统允许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可以扩展为同时外接更多的功能模块,从而最大限度扩展其功能。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权利要求1.一种墙体支撑结构(I),包含支撑部和位于所述的支撑部的底部的承カ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部由一对支撑立柱(2)焊接而成,所述的承力单元为一平板(3),所述的平板(3)与所述的支撑立柱(2)固定连接,所述的支撑立柱(2)包含一底部(22)和位于所述的底部(22)两侧的侧壁(21),所述的底部(22)上设有第一定位开孔(221)和第二定位开孔(222)。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墙体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平板(3)包含一校准孔(32),所述的校准孔(32)的两侧对称设有ー对用于固定所述的支撑立柱(2)的固定孔(3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墙体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定位开孔(221)和第ニ定位开孔(222)为贯穿的长槽腰型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墙体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定位开孔(221)的长度小于所述的第二定位开孔(222 )。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墙体支撑结构,包含支撑部和位于所述的支撑部的底部的承力单元,所述的支撑部由一对支撑立柱焊接而成,所述的承力单元为一平板,所述的平板与所述的支撑立柱固定连接,所述的支撑立柱包含一底部和位于所述的底部两侧的侧壁,所述的底部上设有第一定位开孔和第二定位开孔。所述的平板包含一校准孔,所述的校准孔的两侧对称设有一对用于固定所述的支撑立柱的固定孔。所述的第一定位开孔的长度小于所述的第二定位开孔。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墙体支撑结构利用一对支撑立柱焊接而成的支撑部,可以大大提供整个支撑立柱的可靠性,同时,利用支撑立柱上设置的不同长度的第一定位开孔和第二定位开孔,可以适应不同的施工需求。
文档编号E04G17/14GK202577978SQ20112056469
公开日2012年12月5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29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29日
发明者聂琪 申请人:聂琪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