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作为灶面的高强度的着色的两侧光滑的玻璃陶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玻璃陶瓷灶面,其具有形成灶面的平坦的上侧和光滑的底侧,其中,灶面的玻璃陶瓷材料具有在大于420nm整个波长范围内可见光范围内大于O. 1%的透射率值、在可见范围内为O. 8-2. 5%的光透射 率以及在1600nm的红外线中为0-85%的透射率(Transmission),以及其中,玻璃陶瓷材料具有高温石英-混晶作为主要晶相。
背景技术:
具有作为灶面的玻璃陶瓷板的灶区是通用的现有技术。这种玻璃陶瓷板通常作为平坦的板存在,或者呈三维地造型。具有作为主要晶相的高温石英的玻璃陶瓷由可结晶的锂铝硅酸盐玻璃制造。这种玻璃陶瓷的制造分多个阶段进行。在工业化制造玻璃陶瓷时,首先将由碎玻璃和粉末状混合原料的混合物组成的可结晶的初始玻璃在通常1500与1650°C之间的温度下熔化。在熔体中,典型地将氧化砷和/或氧化锑作为澄清剂使用。这些澄清剂与所要求的玻璃陶瓷特性相协调,并且使熔体产生良好的气泡品质。即便是这些物质固定结合在玻璃架构内,但从安全和环保的角度出发仍存在缺陷。例如在原料获取、原料准备方面以及由于在熔体情况下的蒸发而必须采取特殊的预防措施。最近,特别是介绍了将SnO2作为不存疑虑的澄清剂使用的情况。为达到良好的气泡品质,在传统的熔化温度(最高约1680°C )下,除了 SnO2外优选将卤素化合物作为附加的澄清剂使用。于是,在日本专利申请JP 11100229A和JP 11100230A中,介绍了使用O. 1_2重量%的SnO2和0-1重量%的Cl。按照所述文献,着色通过添加V2O5作为唯一着色剂而实现。同样公开的是添加O. 05-1重量%的氟(US 20070004578A1)和O. 01-1重量%的溴(US 20080026927A1),以有助于利用SnO2进行澄清。这些文献中也介绍了低于1700°C的
澄清温度。主着色剂是V205。添加卤素化合物存在缺陷,这是因为卤素化合物在熔化温度下强烈蒸发,并且在此形成毒性化合物,例如像HF。在DE 19939787C2中有所介绍的是将SnO2结合高于1700°C的高温澄清来使用,以达到良好的气泡品质。但该文献未指出从420nm起的波长范围内良好显示能力的达到情况。在熔化和澄清之后,玻璃通常通过滚压或重新浮法制造进行热成型,以便制造板材。为了经济的制造,一方面想要低的熔化温度和低的加工温度Va,另一方面,不允许玻璃在成型时出现反玻化。也就是说,不得形成起干扰作用的晶体,这种晶体在初始玻璃及由其制造的玻璃陶瓷内对强度产生不利影响。因为成型在玻璃的加工温度Va (粘度104dPas)附近进行,所以必须保证的是熔体的上限反玻化温度接近加工温度并且优选低于加工温度,以避免形成起干扰作用的晶体。接下来,初始玻璃通过受控制的结晶而转变成玻璃陶瓷制品。这种陶瓷化分两级温度过程来进行,其中,首先通过在680到800°C之间的温度下的晶核形成产生通常为Zr02/Ti02混晶的晶核。SnO2也可以参与晶核形成。在随后的温度提升时,这些晶核上生长有高温石英混晶。高晶体生长速度(如其对于经济、快速的陶瓷化是希望的)在850到950°C的温度下达到。在这种最大温度下,玻璃陶瓷的结构均匀化,并且调整出玻璃陶瓷的光学、物理和化学特性。如果希望,高温石英混晶随后还可以转换成热液石英混晶。转换成热液石英混晶的过程在将温度提高到约950至1200°C的情况下进行。随着从高温石英转变到热液石英混晶,玻璃陶瓷的热膨胀系数有所提高,并且透明度由于伴随晶体变大而引起的光散射有所降低。因此一般情况下,具有作为主要相的热液石英混晶的玻璃陶瓷是半透明或不透明的,并且与此相关的光散射对显示能力产生不利影响。这种具有作为主要晶相的高温石英混晶的玻璃陶瓷的重要特性是材料的可制造性,这些材料具有从室温到700°C及更高的范围内为〈O. 5X10_6/K的极低的热膨胀系数。由于该地热膨胀率,这种玻璃陶瓷具有突出的温差强度和耐温度变换能力。在作为灶面的应用中,技术研发根据来自实际应用中的要求而对透射率提出了非常特殊、部分相反的要求。 为防止干扰检查玻璃陶瓷灶面下方的技术构件以及避免受到辐照加热体(特别是明亮的卤素加热体)的晃眼影响,则对玻璃陶瓷灶面在其光透射率方面进行界定。但对于显示能力来说却需要一定的光透射率,以便在市场上常见的元件(例如信号发送器、LED等)的使用中,保证足够的亮度。为满足这些要求,玻璃陶瓷灶面通常调整到O. 5至2. 5%的光透射率的值。这一点通过添加起着色作用的元素来达到。于是,玻璃陶瓷灶面不依赖于所使用的着色元素地由于光透射率低而在俯视中发黑,在透视中,视所使用的彩色元素而定地大多为红色、紫红或棕红色。彩色显示器由发光的电子构件组成,电子构件大多为安装在灶面下方的发光二极管。所述电子构件特别是在感应式灶面上对于操作舒适性和安全操作是需要的。于是,例如可视地显示出不同灶区的实际加热功率或残余热量。当加热体不发光时,或者当如对于感应式加热的灶面通常不能觉察到灶面是热的时,对残余热量的显示对于安全操作来说是重要的。常用的红色发光二极管在630nm的波长下发光。为了提高操作舒适性和技术功能,还为了为家用电器制造商关于设计方面开辟用以区分的可能性,除了常用的红色外,也想要其他颜色的显示。在设有IXD显示器的日本产灶区是公知的,其可以发出绿光、橙光和红光。在此情况下使用的除红色外的极其不同的颜色目前仅出于美观要求。但红色通常总是表示危险。安全上重要的信息只能通过七段显示器上相同颜色的显示元件或标志来编码和获知。在危及安全的情况下,使用者不得不考虑显示器想要向他提示什么。在这种情况下发生的是,通过厨房内高度的技术化程度和厨房内存在的各种各样的装置(如灶台、烤炉、微波炉、烧烤装置、抽油烟机、冷藏装置和冷冻装置以及面包切片机等),海量的信息影响着使用者,其中,装置与装置之间的信息有所不同。例如红灯闪烁在一个装置上表示危险,而在另一个装置上则显示为运行。在市场上常见的着色灶面中,使用者不能通过颜色识别运行和故障状态,也就是识别装置运行就绪的程度以及是否存在对可能的故障状态的提示。
由SCHOTT股份公司制造的名称为Ceran Color 的早期类型的玻璃陶瓷灶面具有良好的颜色显示能力。Ceran Color 通过添加Ni0、Co0、Fe203和MnO着色并且通过Sb2O3得到澄清。通过着色氧化物的组合,对于通常厚度为4_的灶面调整出I. 2%的光透射率。在380nm至500nm范围内的透射率视波长而定地为O. 1-2. 8%。在红色发光二极管常见的630nm的波长中,透射率约为6%。早期类型的这种玻璃陶瓷灶面方面的缺点是,所使用的着色氧化物在红外线下也进行非常强地吸收。在1600nm的IR(红外线)透射率不足20%。因此,烹饪速度下降。CeranColorMW透射率曲线在编者为Hans Bach的书“ LowThermal ExpansionGlass Ceramics (低热膨胀的玻璃陶瓷)”Springer_Verlag Berlin Heidelberg 1995 (柏林海德堡Springer出版社1995年)中第66页上有所描述(ISBN 3-540-58598-2)。组成列在 Wolfram H0land和 George Beall 的书“Glass-Ceamic Technology (玻璃陶瓷技术)”(The American Ceramic Society 2002)在表 2-7 中列出。更新的另外研发的玻璃陶瓷灶面大多将V2O5用于着色,这是因为V2O5具有如下特殊特性在可见光的范围内进行吸收并在红外线辐射的范围内允许高透射率。
通过V2O5着色是一种相当复杂的过程。正如早期的研究(DE19939787C2)表明的那样,为了使氧化钒转变到着色状态的前提是氧化还原过程。在可结晶的初始玻璃内,V2O5着色还相当弱并且导致浅绿的色调。在陶瓷化时发生氧化还原过程,钒还原并且氧化还原配对物被氧化。澄清剂起到初级氧化还原配对物的作用。这一点通过MGsstnueri^验对利用Sb和Sn加以澄清的组成的研究得到证明。在陶瓷化时,初始玻璃内的一部分Sb3+或Sn2+转移到更高氧化态的Sb5+或Sn4+内。假设钒在还原的氧化态作为V4+或V3+构造进入晶核内,并在那里通过电子-电荷转移反应而强烈着色。作为其他的氧化还原配对物,TiO2也可以通过氧化钒强化着色。除了初始玻璃内氧化还原配对物的类型和量外,玻璃内熔化时所调整出的氧化还原状态也具有影响。例如通过高熔化温度形成的低氧分压PO2 (经还原性调整的熔体)强化了氧化钒的着色作用。陶瓷化条件对氧化钒的着色作用具有另外的影响。特别是高的陶瓷化温度和长的陶瓷化时间产生了更强的着色。通过V2O5着色方面所介绍的相关内容被专业人员加以利用,以便通过确定的玻璃组成、熔体情况下对PO2确定的氧化还原调整和陶瓷化条件来调整出所要求的透射率分布。但迄今为止不可行的是,达到所有如下要求,如合乎规范的光透射率、高的IR透射率以及依照标准的红色发光二极管的显示能力连同对其他颜色发光显示所要求的得到改进的显示能力。氧化钒吸收带的形状进而还有透射率在可见光范围内在大于450nm直至上限为750nm的整个波长范围内不能与较高的透射率相匹配。这种V2O5着色的玻璃陶瓷灶面类型的示例是由SCHOTT股份公司制造的以Sb2O3澄清的CeranHightranss^PW SnO2澄清的CeranSuprema 。这两种玻璃陶瓷的透射率曲线在编者为 Hans Bach、Dieter Krause 的书“Low Thermal Expansion Glass Ceramics(低热膨胀的玻璃陶瓷)”第二版 Springer-Verlag Berlin Heidelberg 2005(柏林海德堡 Springer出版社2005年)中在第63页上有所披露(ISBN3-540-24111-6)。在所称的玻璃陶瓷灶面中以及在市场上的其他玻璃陶瓷灶面中,在对于彩色的、特别是蓝色和绿色的显示的可见性重要的约为450-550nm的波长中低于0. 1%的透射率值。这样的玻璃陶瓷灶面满足对透射率重要的其他要求对应高烹饪速度的高红外线透射率、在约630nm以及大概I. 5%的光透射率下对应符合标准的红色发光二极管的符合规范的透射率。为消除这个缺点,欧洲专利申请EP 1465460A2披露了一种玻璃陶瓷灶面,其在CIE颜色体系利用标准光C在3mm的厚度下测得具有2. 5-15的Y值(亮度,brightness)。名称“brightness”和光透射率相应于同类的测量值。Y值按照DIN 5033测量与光透射率的数值相同。利用这种光透射率达到改善蓝色和绿色发光二极管显示的目的。所公开的组成利用As2O3和/或Sb2O3部分地在与SnO2相组合下得到澄清。着色通过V2O5进行。在对照例中表明,在光透射率为I. 9%时,蓝色和绿色发光二极管的显示能力利用所列举的材料组成是不够的。但至少2. 5%和优选更高的光透射率所要求的高数值在遮盖灶面下方的电子构件方面存在缺陷。此外,灶面美观的黑色外观在俯视中产生不利影响。由DE 10200901127A1公开了一种玻璃陶瓷材料的灶面,其具有在大于450nm 的整个波长范围内可见光范围内大于O. 1%的透射率值、在可见范围内为O. 8-5% (优选O. 8-2. 5%)的光透射率以及在1600nm的红外线内为45-85%的透射率。在这种灶面中,确保防止干扰透视玻璃陶瓷灶面下方的技术构件和保证保留俯视中的美观的黑色外观。进行辐照的加热体在运行中可以被看到,并且可以良好识别常见的红色发光二极管显示器。通过大于450nm的整个波长范围内可见光范围内大于O. 1%的透射率值,也可以良好识别其他颜色的显示。鉴于市场上常见的蓝色、绿色、黄色或橙色发光二极管的发光强度,这种透射率值是足够的,并且表现为相比于现有技术明显的改进。特别是蓝色和绿色的显示得到明显改进。白光的显示通过大于450nm的整个波长范围内的透射率分布在颜色上不太失真。用于灶区的玻璃陶瓷板的造型通过具有上辊、下辊的特殊滚压过程来进行。熔融液态的初始玻璃通过牵拉喷嘴输送到轧辊。轧辊由专用材料制成,以保证玻璃与轧辊之间有受控的排热。在通过轧辊热成型期间必须避免玻璃带成型时不受控制的结晶。玻璃带通过辊台被导入辊冷却炉内。玻璃带从一开始就保持在高于转化温度且低于初始玻璃的晶核形成和结晶温度的温度上,以降低可能的应力。玻璃带冷却到室温后,将玻璃带进行切割、加工棱边、利用陶瓷着色进行装饰,并且接下来在陶瓷化炉内转换成玻璃陶瓷。用于灶面的这种玻璃陶瓷板具有粒结状的底侧结构,以满足灶区玻璃陶瓷板的强度要求。这些粒结通过形成粒结的下辊在热成型时压入玻璃带底侧。这种粒结结构由可以是圆形、椭圆形或其他形状的球缺形的规则图案组成。粒结起到防止玻璃陶瓷板底侧受到降低强度的损伤的作用。强度最终以如下方式实现,S卩底侧的“损伤部”聚集在粒结帽上并且在负荷下出现最大的有危险的拉应力的“谷底部”内降低了刻痕应力集中效应,这是因为玻璃陶瓷灶面没有受到损坏。这些粒结的缺点是光通过玻璃陶瓷板产生散射。玻璃陶瓷板下方的显示器或结构不能无失真地看到。显示器还有灶区因此很容易让人感觉到失真。DE 4104983C1公开了局部涂覆硅树脂层,以便可以无失真看到常用的发光显示器。但这种硅树脂层造成附加开支、具有很差的透射性并在灶面的高加热温度下温度稳定性低。因此,这种浸溃层只能在灶面的冷区域内被局部地使用。加热区的失真外观保持不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完成一种开头所述类型的玻璃陶瓷灶面,其长处在于得到改进的使用特性,改进的使用特性例如可以通过显示屏显示的良好显示品质来实现和/或使加热元件和/或传感单元的功能性得到改进。该任务以如下方式来解决,即底侧平坦地、未经结构化地而且相对于上侧呈平面平行地构成。因而,依据本发明提出灶面的底侧以及灶面的上侧不经结构化地而且平坦地构成。因此,灶面没有现有技术中所公开的通用的粒结,而是如同表面那样光滑。通过上侧与底侧的这种平面平行性,可以实现良好的显示品质。特别是在与所使用的玻璃陶瓷材料的结合下,可以实现具有明显改进的显示明晰度的迄今为止不可行的无失真的彩色(例如蓝色)显示器。依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设置为,至少一个涂层和/或薄膜(或箔片,Folie)涂覆 到底侧上。通过底侧平坦而且光滑地构成,也可以实现具有均匀厚度的涂层,这种厚度然后同时也具有统一的特性。在此,涂层和/或薄膜可以是显示器的部分。在此,特别是涂层形成具有透光区和不透光区的掩蔽部。于是,这种掩蔽部布置在灶面与发光元件之间,其中,发光元件将其光通过透光区投射到灶面内,并且因此光于是可以在灶面的上侧输出,而且无失真,其中,轮廓明晰的显示器与掩蔽部相应地实现。涂层和/或薄膜形成具有透光区和不透光区的掩蔽部,并且在涂层底侧下方的区域内保持间距地布置有发光元件,例如7段显示器或显示单元。已经表明,在与所使用的玻璃陶瓷材料的结合下利用灶面依据本发明的两面光滑的构造方案,灶面厚度可在2mm到6mm之间的范围内,优选在3mm到5mm之间的范围内实现。在此,形成对灶面使用足够的机械稳定性。已经表明,涂层的厚度处于IOOnm到2mm之间的范围内。特别优选的是,涂层至少直至85°C是温度稳定的。在此,涂层特别适用于显示器和操纵元件的区域。涂层可以本身导电地形成加热元件。当涂层是溶胶-凝胶涂层或ITO涂层(铟锡金属氧化物涂层)时,简单的制备方案是可行的。例如,利用ITO涂层作为依赖于温度的材料可以实现呈结构化形式的起位置分辨作用(onsaufmsend.)的接触传感器或非结构化大平面的温度传感器。也可以考虑使用硅树脂-涂层作为涂层。一种可以考虑的发明方案是,涂层的背向灶面底侧的背侧设有结构化部、特别是机械表面造型部或热压造型部。借助这种涂层的这种改变,涂层特性可以得到扩展。例如涂层可以通过例如在使用压辊的情况下的机械造型而被结构化。也可以考虑的是,涂层被以热学的方式、例如通过使用激光器有针对性地受到影响或蚀刻所述涂层。所述涂层例如可以构造为电绝缘层或者也可以是导电的。利用导电涂层例如可以形成感应线圈,感应线圈然后形成加热元件。灶面的光滑的底侧实现了均匀的涂层厚度,从而感应线圈的导体带形成均匀的电流导通截面。与所安设的感应线圈相邻地,电绝缘层可以被涂覆到灶面的底侧上。另一种发明方案是涂层具有触敏式传感器(触摸式传感器)的、锅传感器的或锅尺寸传感器的电极。这种电极能以结构化的形式作为触摸式传感器的电极,特别是在操作区的区域内遮盖触摸式电子装置,特别是整面地构造在灶区之上,以便例如同样紧挨着灶区地实现接触式功能。电极设计可以通过至少两个分部分的电极这样设计,即使其在手指碰触与较大的锅底之间加以区别。此外可以考虑的是,电极被整面结构化地构造,以作为锅传感器和锅尺寸传感器。此外可以考虑的是,涂层形成热绝缘部。由此,出于节能的目的,可以有针对性地禁止热传导。一种特别优选的发明方案是,灶面底侧的表面粗糙度在常用的扫描区域内为RaS 5_。利用这种表面粗糙度一方面可以产生轮廓明晰的显示屏,特别是在显示屏相距装配的情况下。另一方面,这种表面粗糙度形成了对于涂层足够强度的结合。一种特别优选的发明构成的特征在于,灶面由框架包围,并且框架在灶面的边缘区域内包绕底侧。灶面的光滑的底侧可以在灶面与框架之间产生特别好的密封性。
下面,借助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阐释。
具体实施例方式该附图以示意图和侧视图示出由玻璃陶瓷材料制成的灶面I。灶面I具有上侧2和底侧3。无论是上侧2还是底侧3,均基本以相同的表面结构光滑地构成。这意味着,特别是底侧3不具有常见的周期性重复的粒结结构。因此,上侧2和底侧3形成两个平面平行的面。将涂层4和/或薄膜4涂覆到底侧3上。在此,例如可以使用丝网印刷法、溅射法或压力注塑法。在此,涂层4由透明材料形成。在灶面I的背侧8上联接有发光元件5,例如LED。这种发光元件5将其光射穿涂层4和灶面I。然后,光从灶面I的上侧2射出。为形成显示屏显示内容,涂层4例如利用不透光的区域标示。此外如图所示,涂层4也可以导电地构造为电极,其中,于是该电极是无碰触式传感器(触摸式传感器)的部分。涂层4借助例如可以由导电泡沫塑料形成的触点6在电子控制装置7上接触连接。用作电极的导电涂层4例如在操作区的区域内能以遮盖触摸式电子装置(电子控制装置)7的方式来布置。特别是涂层也可以相当大面积地、特别是整面地在灶面I的底侧3之上延伸,以便紧挨着灶区也可以实现触摸式功能。在本发明的框架内也可以考虑的是,在灶面的底侧3区域内使用IR (红外线)触摸式传感器。在此,IR传感器布置在底侧3的区域内。由于玻璃陶瓷的底侧3光滑的构造方案,可以实现恒定的干扰信号电平。由此,这提高了 IR传感器的灵敏度并且降低了易受干扰性。
权利要求
1.玻璃陶瓷灶面,具有形成灶面(I)的平坦的上侧(2)和底侧(3),其中,所述灶面(I)的玻璃陶瓷材料具有在大于420nm整个波长范围内可见光范围内大于0. 1%的透射率值、在可见范围内的光透射率为0. 8-2. 5%和在1600nm的红外线中的透射率为0_85%,以及其中,所述玻璃陶瓷材料具有高温石英-混晶作为主要晶相,其特征在于,所述底侧平坦地、未经结构化地而且与所述上侧平面平行地构成。
2.按权利要求I所述的玻璃陶瓷灶面,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底侧上涂覆有至少ー个涂层(4)和/或薄膜(4)。
3.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玻璃陶瓷灶面,其特征在于,所述涂层(4)和/或薄膜(4)是显示器的部分。
4.按权利要求3所述的玻璃陶瓷灶面,其特征在于,所述涂层(4)和/或薄膜(4)形成具有透光区和不透光区的掩蔽部,以及在经涂层的所述底侧(3)下方的区域内设置有发光元件,特别是7段显示器或图形显示器。
5.按权利要求I至4之一所述的玻璃陶瓷灶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灶面(I)的厚度处于2mm到6mm之间的范围内,优选处于3mm到5mm之间的范围内。
6.按权利要求I至5之一所述的玻璃陶瓷灶面,其特征在于,所述涂层(4)和/或薄膜(4)的厚度处于IOOnm到2mm之间的范围内。
7.按权利要求I至6之一所述的玻璃陶瓷灶面,其特征在于,所述涂层(4)和/或薄膜(4)至少直至85°C是温度稳定的。
8.按权利要求I至7之一所述的玻璃陶瓷灶面,其特征在于,所述涂层(4)和/或薄膜(4)是金属的、金属氧化物的、无机的、有机的或氮化物的。
9.按权利要求I至8之一所述的玻璃陶瓷灶面,其特征在于,所述涂层(4)和/或薄膜(4)的背向所述灶面(I)底侧(3)的背侧(8)设有结构化部,特别是机械表面造型部或热压造型部。
10.按权利要求I至9之一所述的玻璃陶瓷灶面,其特征在于,所述涂层(4)和/或薄膜(4)电绝缘地构成。
11.按权利要求I至9之一所述的玻璃陶瓷灶面,其特征在于,所述涂层(4)和/或薄膜(4)导电地构成。
12.按权利要求11所述的玻璃陶瓷灶面,其特征在于,所述涂层(4)和/或薄膜(4)形成感应线圈。
13.按权利要求I至12之一所述的玻璃陶瓷灶面,其特征在于,所述涂层(4)和/或薄膜(4)具有触敏式的传感器(触摸式传感器)的、锅传感器的或锅尺寸传感器的电极。
14.按权利要求I至13之一所述的玻璃陶瓷灶面,其特征在于,所述涂层(4)和/或薄膜(4)能被感应式激活。
15.按权利要求I至14之一所述的玻璃陶瓷灶面,其特征在于,所述涂层(4)和/或薄膜(4)热绝缘地构成。
16.按权利要求I至15之一所述的玻璃陶瓷灶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灶面(I)的底侧(3)的表面粗糙度为Ra彡5mm。
17.按权利要求I至16之一所述的玻璃陶瓷灶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灶面(I)或所述灶面的分区由框架包围,以及所述框架在所述灶面(I)或所述分区的边缘区域内密封地包绕所述底侧(3)。
18.按权利要求I至17之一所述的玻璃陶瓷灶面,其特征在干,作为所述灶面的玻璃陶瓷材料的膨胀系数在20-700°C的温度范围内为彡2 10_61/K°。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作为灶面的高强度的着色的两侧光滑的玻璃陶瓷,玻璃陶瓷灶面具有形成灶面的平坦的上侧和底侧,其中,灶面的玻璃陶瓷材料具有在大于420nm的整个波长范围内可见光范围内大于0.1%的透射率值、在可见范围内为0.8-2.5%的光透射率和在1600nm的红外线中为0-85%的透射率,以及其中,玻璃陶瓷材料具有高温石英-混晶作为主要晶相。在这种玻璃陶瓷灶面中,当设置为底侧平坦地、未经结构化地而且与上侧平面平行地构造时,取得特别好的使用特性,特别是良好的显示能力。
文档编号C03C17/00GK102815868SQ20121018512
公开日2012年12月12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6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6日
发明者比吉特·德尔克, 艾维林·魏斯, 托马斯·岑克尔, 乌尔夫·霍夫曼, 西尔克·科诺赫, 马丁·泰普兰, 弗里德里希·西贝斯, 托马斯·克劳斯, 卢茨·克里普, 沃尔夫冈·斯楚米德鲍尔 申请人:肖特公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