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组合式模壳自保温墙体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节能领域,尤其是一种框架结构楼房组合式模壳自保温墙体。
背景技术:
近年来,国家大力提倡节能建筑,降低建筑能耗,要求建筑节能达到50% 65%标准。现有框架结构节能保温墙体的施工,大多采用砌筑粘土空心砖、加气混凝土砌块等传统建筑方法,为了达到节能65%标准,并进行外粘聚苯板、挤塑板或岩棉等保温材料的施工工艺。此种建造方法在材料选择上存在着诸多缺点,生产烧结能耗高、二次能源利用率低,夕卜挂苯板、岩棉等保温材料存在着防火、施工难度大等问题,保温隔热、隔音均达不到现行节
能标准。最根本的是选用现有的材料进行节能建筑,依然依附于传统的建造方法,致使新型高效节能保温材料的推广、应用受到阻碍。因此研究一次成型框架结构与墙体自保温结构的建造方法,充分利用新型高效节能保温墙体材料,达到65%,甚至更高的节能标准。由于砌筑的砌块不能把框架结构中的梁、柱包裹,粘结砂衆砌筑墙体砌块,造成冷桥效应,致使保温隔音效果差。外粘聚苯保温板却增加建筑成本,施工技术复杂,安全性差,并且不能与建筑物同寿命。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传统砌块建造方法存在的诸多缺点和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组合式模壳自保温墙体,利用平面夹心保温板制成组合式模壳自保温墙体,可以充分利用新型高效节能保温墙体材料,达到65%,甚至更高的节能标准,为新型的节能墙体材料在研发、推广、应用提供广阔的发展前景。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由聚苯颗粒混凝土平面保温板、钢筋网、隔热体、连接套、固定螺栓、连接固定板、浇注检查口、保温泡沫混凝土组成,两块聚苯颗粒混凝土平面保温板内壁于框架结构混凝土承重梁和承重柱空间均布隔热体,钢筋网纵横端头与混凝土承重梁和承重柱预留钢筋焊固,聚苯颗粒混凝土平面保温板内壁与钢筋网与隔热体两端配合,固定螺栓紧固组装成网格状空心墙体模壳,混凝土承重梁两边预留有浇注检查口,网格状空心墙体模壳间浇注保温泡沫混凝土形成组合式模壳自保温墙体,其中,两块相同的聚苯颗粒混凝土平面保温板以一块为例,聚苯颗粒混凝土平面保温板一面为平整的娃隹丐板面层,另一面为板内壁,板内壁均布有不透圆形凹槽,圆形凹槽直径为100 mm 210mm,凹槽中心有固定孔,内壁板面涂刷界面剂,钢筋网与聚苯颗粒混凝土平面保温板内壁配合、与混凝土承重梁和承重柱预留钢筋焊固,隔热体由水泥、水、泡沫剂,经计量、发泡、搅拌均匀,倒入模具内养护成型,制成长度大于混凝土承重梁宽度10毫米的形隔热体,隔热体的圆中心处有连接孔道,连接套长于隔热体,连接套外径与隔热体中心的连接孔道内径配合,连接套两端外径分别与两面聚苯颗粒混凝土平面保温板凹槽中心的固定孔内径配合,固定螺栓一端为凸台,另端为螺纹,固定螺栓外径与连接套内经配合,固定螺栓两端分别与两面聚苯颗粒混凝土平面保温板配合螺纹端螺母固定,连接固定板为方形塑料板,四角有光孔,连接固定板四角光孔分别与两块聚苯颗粒混凝土平面保温板接缝处的凹槽中心固定孔相对,固定螺栓与其四角光孔配合螺母固定,聚苯颗粒混凝土平面保温板四边边沿与混凝土承重梁、承重柱表面配合,聚苯颗粒混凝土平面保温板内壁与钢筋网、隔热体两端配合,固定螺栓固定,保温泡沫混凝土由水泥、粉煤灰、发泡剂、水为组分,按施工配合比搅拌均匀,在混凝土承重梁浇注检查孔浇注保温泡沫混凝土,硬化后卸除连接套、固定螺栓、连接固定板形成组合式模壳自保温墙体。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具有体轻、保温、隔热、隔音、承重、抗震等多种性能,形成了独具特色建筑体系,具有降低成本,改善产品性能,节约能源、消除环境污染,使用寿命长久,体轻,减少承重梁、柱的截面,满足节能65%及更高的对墙体材料物理性能要求,提高建设速度,减轻工人劳动强度,与现有节能建筑保温施工工法容易对接,对传统的节能建筑设计、施工方法的改革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图I.为本发明结构主视 图2.为本发明图I的A-A首I]视左视 图3.为本发明聚苯颗粒混凝土平面保温板示意 图4.为本发明隔热体示意 图5.为本发明连接固定板示意 图6.为本发明连接套示意 图7.为本发明固定螺栓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I、图2、图3,是由聚苯颗粒混凝土平面保温板、钢筋网、隔热体、连接套、固定螺栓、连接固定板、浇注检查口、保温泡沫混凝土组成,两块聚苯颗粒混凝土平面保温板内壁于框架结构混凝土承重梁和承重柱空间均布隔热体,钢筋网纵横端头与混凝土承重梁和承重柱预留钢筋焊固,聚苯颗粒混凝土平面保温板内壁与钢筋网与隔热体两端配合,固定螺栓紧固组装成网格状空心墙体模壳,混凝土承重梁3两边预留有浇注检查口 4、5、6、7,网格状空心墙体模壳间浇注保温泡沫混凝土形成组合式模壳自保温墙体,参照图I、图2、图3,,其中,两块相同的聚苯颗粒混凝土平面保温板以一块为例,聚苯颗粒混凝土平面保温板2—面为平整的硅钙板面层,另一面为板内壁,板内壁均布有不透圆形凹槽13,圆形凹槽直径为100 mm 210 mm,凹槽中心有固定孔14,内壁板面涂刷界面剂,钢筋网10与聚苯颗粒混凝土平面保温板2内壁配合、与混凝土承重梁3和承重柱18预留钢筋焊固,参照图4,隔热体8由水泥、水、泡沫剂,经计量、发泡、搅拌均匀,倒入模具内养护成型,制成长度大于混凝土承重梁3的宽度10毫米的形隔热体8,隔热体8的圆中心处有连接孔道9,参照,6,连接套15长于隔热体8,连接套15外径与隔热体中心的连接孔道9内径配合,连接套15两端外径分别与两面聚苯颗粒混凝土平面保温板2凹槽中心的固定孔14内径配合,参照图7,固定螺栓16—端为凸台,另端为螺纹,固定螺栓16外径与连接套15内经配合,固定螺栓16两端分别与两面聚苯颗粒混凝土平面保温板2配合螺纹端螺母固定,参照图5,连接固定板I为方形塑料板,四角有光孔17,连接固定板I四角光孔分别与两块聚苯颗粒混凝土平面保温板2接缝处的凹槽中心固定孔14相对,固定螺栓16与其四角光孔17配合螺母固定,聚苯颗粒混凝土平面保温板2四边边沿与混凝土承重梁3、承重柱18表面配合,聚苯颗粒混凝土平面保温板2内壁与钢筋网10、隔热体8两端配合固定螺栓固定,保温泡沫混凝土 11由水泥、粉煤灰、发泡剂、水为组分,按施工配合比搅拌均匀,在混凝土承重梁浇注检查孔4、5、6、7浇注保温泡沫混凝土 11,硬化后卸除连接套15、固定螺栓16、连接固定板I形成组合式模壳自保温墙体,卸除连接套15、固定螺栓16、连接固定板I后的连接孔道9用聚氨酯填缝剂或保温浆料填平压实,为增加模壳板与梁、柱、保温泡沫混凝土之间的牢固度,必要时每模壳板用3 5个塑料膨胀锚栓固定,也可以在组装模壳墙体时,将T型塑料膨胀锚栓穿入,待保温泡沫混凝土 11硬化后上紧牢固,清理墙体表面污物,即可进行饰面层的防水腻子涂料或面砖层12的施工,聚苯颗粒混凝土平面保温板2根据需要也可选用其他同类板材。 ·
权利要求
1.一种框架结构楼房组合式模壳自保温墙体,是由聚苯颗粒混凝土平面保温板、钢筋网、隔热体、连接套、固定螺栓、连接固定板、浇注检查口、保温泡沫混凝土组成,其特征是,两块聚苯颗粒混凝土平面保温板内壁于框架结构混凝土承重梁和承重柱空间均布隔热体,钢筋网纵横端头与混凝土承重梁和承重柱预留钢筋焊固,聚苯颗粒混凝土平面保温板内壁与钢筋网与隔热体两端配合,固定螺栓紧固组装构成网格状空心墙体模壳,混凝土承重梁两边预留有浇注检查口,网格状空心墙体模壳间浇注保温泡沫混凝土构成组合式模壳自保温墙体。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框架结构楼房组合式模壳自保温墙体,其特征是,聚苯颗粒混凝土平面保温板一面为平整的硅钙板面层,另一面为板内壁,板内壁均布有不透圆形凹槽,圆形凹槽直径为100 mm 210 mm,凹槽中心有固定孔,内壁板面涂刷界面剂,钢筋网与聚苯颗粒混凝土平面保温板内壁配合、与混凝土承重梁和承重柱预留钢筋焊固。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框架结构楼房组合式模壳自保温墙体,其特征是,隔热体由水泥、水、泡沫剂,经计量、发泡、搅拌均匀,倒入模具内养护成型,制成长度大于混凝土承重梁宽度10毫米的隔热体,隔热体的圆中心处有连接孔道。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框架结构楼房组合式模壳自保温墙体,其特征是,连接套长于隔热体,连接套外径与隔热体中心的连接孔道内径配合,连接套两端外径分别与对称的聚苯颗粒混凝土平面保温板凹槽中心的固定孔内径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框架结构楼房组合式模壳自保温墙体,其特征是,固定螺栓一端为凸台,另端为螺纹,固定螺栓外径与连接套内经配合,固定螺栓两端分别与两面聚苯颗粒混凝土平面保温板配合螺纹端螺母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框架结构楼房组合式模壳自保温墙体,其特征是,连接固定板为方形塑料板,四角有光孔,连接固定板四角光孔分别与两块聚苯颗粒混凝土平面保温板接缝处的凹槽中心固定孔相对,固定螺栓与其四角光孔配合螺母固定,聚苯颗粒混凝土平面保温板四边边沿与混凝土承重梁、承重柱表面配合,聚苯颗粒混凝土平面保温板内壁与钢筋网、隔热体两端配合,固定螺栓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框架结构楼房组合式模壳自保温墙体,其特征是,保温泡沫混凝土由水泥、粉煤灰、发泡剂、水为组分,按施工配合比搅拌均匀,在混凝土承重梁浇注检查孔浇注保温泡沫混凝土,硬化后卸除连接套、固定螺栓、连接固定板形成组合式模壳自保温墙体。
全文摘要
一种框架结构楼房组合式模壳自保温墙体是由聚苯颗粒混凝土平面保温板、钢筋网、隔热体、连接套、固定螺栓、连接固定板、浇注检查口、保温泡沫混凝土组成,具有体轻、保温、隔热、隔音、承重、抗震等多种性能,具有降低成本,改善产品性能,节约能源、消除环境污染,使用寿命长久,体轻,减少承重梁、柱的截面,满足节能65%及更高的对墙体材料物理性能要求,提高建设速度,减轻工人劳动强度,与现有节能建筑保温施工工法容易对接。
文档编号E04B1/78GK102747794SQ20121025546
公开日2012年10月24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23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23日
发明者赵啸宇, 赵鲁波, 颜强华 申请人:赵鲁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