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0618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门诊模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院门诊诊室功能房间的排布,尤其涉及一种门诊模块。
背景技术
为了提高就医质量,首先就要从门诊单元的功能设置入手。合理的排布门诊单元,优化就诊流线,大多数医院门诊单元忽略了其作为长期多功能开发使用的兼容性。并且,随着四季更迭,各式各样的并发症应运而生,在特殊时期各科诊室需求量也大不相同,为实现供需平衡,往往增设的门诊单元又很难实现运营流畅和与科室之间的统一,既影响了医患流线又增加了成本,降低了就医的效率。当下就医形式严峻,门诊单元布置供长期使用单一且容易导致人流拥挤等情况发生,已很难跟上大趋势。因此,寻找具有普适性的门诊模块意义重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门诊模块,以实现门诊单元中的各诊室和治疗室的合理排布,解决门诊单元容易拥挤的情况。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门诊模块,设置于医院大楼的各楼层中,所述门诊模块包括至少一个门诊单元,单个所述门诊单元设置于各楼层中的两个柱跨间,多个所述门诊单元纵向或横向并行排布,所述门诊单元包括至少一个诊室单元和至少一个治疗室单元,所述诊室单元由并列排布的诊室组成,所述治疗室单元由并列排布的治疗室组成,所述至少一个诊室单元与至少一个治疗室单元相互平行排布,所述诊室与治疗室均采用轻质隔墙。可选的,多个所述门诊单元纵向排布,单个所述门诊单元包括两个诊室单元和一个治疗室单元,所述两个诊室单元分别设置于所述治疗室单元的两侧,所述诊室单元与治疗室单元均由走廊相互分隔,所述两个诊室单元分别靠近医院大楼各楼层相对应的两侧,所述诊室与治疗室的主门均朝向与其最靠近的走廊。进一步的,所述诊室远离所述走廊的一侧均设有窗户。进一步的,所述诊室均开设有侧门,单个所述诊室单元内的诊室相通。可选的,多个所述门诊单元横向或纵向排布,当多个所述门诊单元横向排布时,多个所述门诊单元之间由走廊分隔,单个所述门诊单元包括两个诊室单元和一个治疗室单元,所述两个诊室单元分别设置于所述治疗室单元的两侧,所述两个诊室单元中的一个诊室单元与所述治疗室单元之间通过走廊分隔,所述诊室与治疗室的主门均朝向与其最靠近的走廊。进一步的,所述诊室单元与所述治疗室单元之间还设有医生走道,所述诊室与治疗室均开设有侧门,所述侧门均朝向与其最靠近的医生走道。进一步的,所述走廊上设有座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门诊模块合理利用了医院大楼各楼层的空间,将诊室与治疗室并列排布并平行安设,由诊室单元及治疗室单元组成的门诊单元可以有一个,也可以有多个,视医院大楼各楼层的规模及诊室与治疗室的需求量而定,在需要改变门诊模块的格局时,拆除轻质隔墙后可方便地在各柱跨间重新构筑新的门诊单元,横向排布的各门诊单元之间由走廊分隔,最大化地优化了门诊单元的结构,使其能够容纳更多的人,具有较强的适应性,且不会产生人流在某处过于集中或过于疏松的情况。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门诊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门诊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门诊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门诊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在图1至图4中,1:门诊单元;2 :走廊;3 :诊室;4 :治疗室;5 :主门;6、9 :侧门;7医生走道;8 :窗户;9 :柱梁。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提出的门诊模块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率,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本发明的核心思想在于,提供一种门诊模块,设置于医院大楼的各楼层中,所述门诊模块包括至少一个门诊单元,单个所述门诊单元设置于各楼层中的两个柱跨间,多个所述门诊单元纵向或横向并行排布,所述门诊单元包括至少一个诊室单元和至少一个治疗室单元,所述诊室单元由并列排布的诊室组成,所述治疗室单元由并列排布的治疗室组成,所述至少一个诊室单元与至少一个治疗室单元相互平行排布,所述诊室与治疗室均采用轻质隔墙,本发明提供的门诊模块合理利用了医院大楼各楼层的空间,将诊室与治疗室并列排布并平行安设,由诊室单元及治疗室单元组成的门诊单元可以有一个,也可以有多个,视医院大楼各楼层的规模及诊室与治疗室的需求量而定,在需要改变门诊模块的格局时,拆除轻质隔墙后可方便地在各柱跨间重新构筑新的门诊单元,横向排布的各门诊单元之间由走廊分隔,最大化地优化了门诊单元的结构,使其能够容纳更多的人,具有较强的适应性,且不会产生人流在某处过于集中或过于疏松的情况。请参考图1至图4,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门诊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门诊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门诊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门诊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实施例一请重点参考图1,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门诊模块,设置于医院大楼的各楼层中,所述门诊模块包括一个门诊单元1,所述门诊单元I设置于各楼层中的两个柱跨间(所述两个柱跨由6根柱梁9组成,其中左侧四根组成左侧柱跨,右侧四根组成右侧柱跨,6根柱梁9中的中间两根柱梁9为左侧柱跨与右侧柱跨合用),所述门诊单元I包括两个诊室单元和一个治疗室单元,所述两个诊室单元均由并列排布的诊室3组成,所述治疗室单元由并列排布的治疗室4组成,所述两个诊室单元分别平行设置于所述治疗室单元的两侧,且由走廊2相互分隔,所述两个诊室单元分别靠近医院大楼各楼层相对应的两侧,所述诊室3与治疗室4的主门5均朝向与其最靠近的走廊2。进一步的,所述诊室3远离所述走廊2的一侧均设有窗户8。进一步的,所述走廊2上设有座椅,以供患者休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该门诊模块中的诊室3均位于医院大楼各楼层相对的两侧靠外墙处,治疗室4位于中间,诊室3与治疗室4之间的走廊2较宽,医生和患者可共用走廊2,并从诊室3或治疗室4的主门5进入室内,在靠近外圈处的诊室3内开设的窗户8可采光通风,有利于患者及医生的健康。
可以想到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设置多个纵向排布的门诊单元1,以增大所述门诊模块的面积。实施例二请重点参考图2,如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门诊模块,设置于医院大楼的各楼层中,所述门诊模块包括一个门诊单元1,所述门诊单元I设置于各楼层中的两个柱跨间,所述门诊单元I包括两个诊室单元和一个治疗室单元,所述两个诊室单元均由并列排布的诊室3组成,所述治疗室单元由并列排布的治疗室4组成,所述两个诊室单元分别平行设置于所述治疗室单元的两侧,且由走廊2相互分隔,所述两个诊室单元分别靠近医院大楼各楼层相对应的两侧,所述诊室3与治疗室4的主门5均朝向与其最靠近的走廊2。进一步的,所述诊室3远离所述走廊2的一侧均设有窗户8。进一步的,所述走廊2上设有座椅。进一步的,所述诊室3均开设有侧门6,单个所述诊室单元内的诊室3相通。本发明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相比,在诊室3中增设了侦彳门,以专门供医生通行,使医患分流,门诊模块的人流通行不会紊乱,布局更合理,还可适当扩大诊室3的面积,以方便医生在各诊室3间通行,极大地减少了医院楼道的拥堵现象。可以想到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设置多个纵向排布的门诊单元1,以增大所述门诊模块的面积。实施例三请重点参考图3,如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门诊模块,设置于医院大楼的各楼层中,所述门诊模块包括一个门诊单元1,所述门诊单元I包括两个诊室单元和一个治疗室单元,所述两个诊室单元均由并列排布的诊室3组成,所述治疗室单元由并列排布的治疗室4组成,所述两个诊室单元分别平行设置于所述治疗室单元的两侧,所述两个诊室单元中的一个诊室单元与所述治疗室单元之间通过走廊2分隔,所述诊室3与治疗室4的主门5均朝向与其最靠近的走廊2。进一步的,所述走廊2上设有座椅。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单个门诊单元I中的诊室单元与治疗室单元并列平行排布,只设置一条走廊2,增大了走廊2的面积,医生和患者均通过主门5进入诊室3或治疗室4内,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门诊模块适用于拥有较大楼层面积的医院大楼内,多个门诊单元的排布简单,但布局合理,能够有效增加走廊2的面积,防止走廊2内产生拥堵的情况。可以想到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设置多个横向排布的门诊单元1,并根据情况通过走廊2将其分隔,以增大所述门诊模块的面积。还可以想到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设置多个纵向排布的门诊单元1,以增大所述门诊模块的面积。实施例四请重点参考图4,如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门诊模块,设置于医院大楼的各楼层中,所述门诊模块包括一个门诊单元1,所述门诊单元I包括两个诊室单元和一个治疗室单元,所述两个诊室单元均由并列排布的诊室3组成,所述治疗室单元由并列排布的治疗室4组成,所述两个诊室单元分别平行设置于所述治疗室单元的两侧,所述两个诊室单元中的一个诊室单元与所述治疗室单元之间通过走廊2分隔,所述诊室3与治疗室4的主门5均朝向与其最靠近的走廊2。进一步的,所述走廊2上设有座椅。进一步的,所述诊室单元与治疗室单元之间还设有医生走道7,所述诊室3与治疗室4均开设有侧门9,所述侧门均朝向与其最靠近的医生走道7。本发明实施例与实施例三相比,在单个门诊单元I中的诊室单元与治疗室单元之间增设了一条医生走道7,并在诊室3与治疗室4中开设侧门9,以使医生能够通过医生走道7从侧门9进入各诊室3或治疗室4,实现医患分流,极大地减少了医院楼道的拥堵现象。可以想到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设置多个横向排布的门诊单元1,并根据情况通过走廊2或医生走道7将其分隔,以增大所述门诊模块的面积。还可以想到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设置多个纵向排布的门诊单元1,以增大所述门诊模块的面积。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形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权利要求
1.一种门诊模块,设置于医院大楼的各楼层中,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门诊单元, 单个所述门诊单元设置于各楼层中的两个柱跨间,多个所述门诊单元纵向或横向并行排布,所述门诊单元包括至少一个诊室单元和至少一个治疗室单元,所述诊室单元由并列排布的诊室组成,所述治疗室单元由并列排布的治疗室组成,所述至少一个诊室单元与至少一个治疗室单元相互平行排布,所述诊室与治疗室均采用轻质隔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门诊模块,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门诊单元纵向排布,单个所述门诊单元包括两个诊室单元和一个治疗室单元,所述两个诊室单元分别设置于所述治疗室单元的两侧,所述诊室单元与治疗室单元均由走廊相互分隔,所述两个诊室单元分别靠近医院大楼各楼层相对应的两侧,所述诊室与治疗室的主门均朝向与其最靠近的走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门诊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诊室远离所述走廊的一侧均设有窗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门诊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诊室均开设有侧门,单个所述诊室单元内的诊室相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门诊模块,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门诊单元横向或纵向排布, 当多个所述门诊单元横向排布时,多个所述门诊单元之间由走廊分隔,单个所述门诊单元包括两个诊室单元和一个治疗室单元,所述两个诊室单元分别设置于所述治疗室单元的两侦牝所述两个诊室单元中的一个诊室单元与所述治疗室单元之间通过走廊分隔,所述诊室与治疗室的主门均朝向与其最靠近的走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门诊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诊室单元与所述治疗室单元之间还设有医生走道,所述诊室与治疗室均开设有侧门,所述侧门均朝向与其最靠近的医生走道。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门诊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走廊上设有座椅。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门诊模块,设置于医院大楼的各楼层中,所述门诊模块包括至少一个门诊单元,单个所述门诊单元设置于各楼层中的两个柱跨间,多个所述门诊单元纵向或横向并行排布,所述门诊单元包括至少一个诊室单元和至少一个治疗室单元,所述诊室单元由并列排布的诊室组成,所述治疗室单元由并列排布的治疗室组成,所述至少一个诊室单元与至少一个治疗室单元相互平行排布,所述诊室与治疗室均采用轻质隔墙,本发明提供的门诊模块合理利用了医院大楼各楼层的空间,在需要改变门诊模块的格局时,拆除轻质隔墙后可方便地在各柱跨间重新构筑新的门诊单元,最大化地优化了门诊单元的结构,使其能够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文档编号E04H3/08GK103015754SQ20121058790
公开日2013年4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28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28日
发明者陈国亮, 孙燕心, 郏亚丰, 彭友 申请人: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