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建筑顶升和迫降工程中的可调式垫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7695阅读:27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用于建筑顶升和迫降工程中的可调式垫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一种在建筑顶升和迫降中的支垫垫块结构技术领域,主要用于顶升和迫降工程中,对顶升和迫降的桩基和柱进行临时支顶,防止顶升和迫降过程中,出现比较大的沉降情况导致工程出现危险,同时可以对顶升和迫降的高度进行控制。
背景技术
在建筑顶升和截桩迫降工程中,为防止截断的构件突然沉降,通常在截断构件下面设置支垫垫块,垫块与截断构件之间预留l-2cm空间,这样既不会对迫降产生阻力,又可以在构件发生突然沉降时,对构件起到支垫作用,使得构件沉降或者顶升速率保持在安全可控范围内。目前,工程中采用的垫块采用的是将两块钢板与圆筒焊接在一起,这样的垫块承 载力大,刚度好,但垫块高度固定不可调节,当需要调整高度的时候需要插入(抽出)其他的的垫块或者钢板来改变高度。如发生突降时,垫块容易被下沉构件顶死,不容易抽出,调整高度就较困难,操作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正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建筑顶升和截桩迫降工程中使用垫块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可调整高度的支垫垫块,可通过调节限位螺栓和套筒与实心钢柱之间间距来调整垫块高度,克服了现有支垫垫块高度不可调整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用于建筑顶升和迫降工程中的可调式垫块,本实用新型特征在于垫块由五部分组成,包括上、下钢板、4根限位螺杆、套筒、支撑钢柱、销接钢棍;其连接结构为在上下钢板上四角位置分别开有螺杆孔,并分别通过4根限位螺杆和螺帽将上下钢板固定连接;在套筒与支撑钢柱上分别开设有等圆等距的对穿孔,套筒套在支撑钢柱外,将对穿孔同心,其中套筒一端与上钢板内侧焊连接,支撑钢柱一端与下钢板内侧焊连接;设有销接钢棍穿插在对穿孔上。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能够通过调节限位螺栓和套筒与支撑钢柱之间间距来调整垫块高度,实现对各种建筑顶升和迫降中的支垫的灵活运用。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内容。

图I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I所示,一种用于建筑顶升和迫降工程中的可调式垫块,本实用新型特征在于垫块由五部分组成,包括上、下钢板Ia和lb、4根限位螺杆2、套筒3、支撑钢柱4、销接钢棍5 ;其连接结构为在上下钢板Ia和Ib上四角位置分别开有螺杆孔6,并分别通过4根限位螺杆2和螺帽7将上下钢板Ia和Ib固定连接;在套筒3与支撑钢柱4上分别开设有等圆等距的对穿孔3a和4a,套筒3套在支撑钢柱4外,将对穿孔3a和4a同心,其中套筒3一端与上钢板Ia内侧焊连接,支撑钢柱4 一端与下钢板Ib内侧焊连接;设有销接钢棍5穿插在对穿孔3a和4a上。本实用新型制作方法是I.上下两块钢板,钢板尺寸、厚度等规格型号可根据实际使用来定;2. 4根限位螺杆,每根螺杆与钢板连接处由上下螺帽固定于上下钢板的四个角; 3.套筒,筒每隔一定距离预留有直径R的对穿孔;4.支撑钢柱,钢柱同样每隔50mm打穿一个半径为25mm的对穿孔;5.销接钢棍为直径稍小于上述圆孔的实心圆钢棍。本实用新型安装方法是I.将垫块安置在构件截断面;2.需要调整高度时,将16个螺帽在某一高度固定,由螺杆暂时提供承载力;3.抽出圆钢棍;4.将套筒往下(上)调一个预开对穿孔,并用圆钢棍销住;5.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螺帽位置,使垫块与截断构件间距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范围内,确保顶升或者迫降在一个安全可控的速度下进行。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建筑顶升和迫降工程中的可调式垫块,其特征在于垫块由五部分组成,包括上、下钢板(la,lb)、4根限位螺杆(2)、套筒(3)、支撑钢柱(4)、销接钢棍(5);其连接结构为在上下钢板(la,Ib)上四角位置分别开有螺杆孔(6),并分别通过4根限位螺杆(2)和螺帽(7)将上下钢板(la,Ib)固定连接;在套筒(3)与支撑钢柱(4)上分别开设有等圆等距的对穿孔(3a,4a),套筒(3)套在支撑钢柱(4)外,将对穿孔(3a,4a)同心,其中套筒(3)—端与上钢板(Ia)内侧焊连接,支撑钢柱(4)一端与下钢板(Ib)内侧焊连接;设有销接钢棍(5)穿插在对穿孔(3a,4a)上。
专利摘要一种用于建筑顶升和迫降工程中的可调式垫块,本实用新型连接结构为在上下钢板(1a,1b)上四角位置分别开有螺杆孔(6),并分别通过4根限位螺杆(2)和螺帽(7)将上下钢板(1a,1b)固定连接;在套筒(3)与支撑钢柱(4)上分别开设有等圆等距的对穿孔(3a,4a),套筒(3)套在支撑钢柱(4)外,将对穿孔(3a,4a)同心,其中套筒(3)一端与上钢板(1a)内侧焊连接,支撑钢柱(4)一端与下钢板(1b)内侧焊连接;设有销接钢棍(5)穿插在对穿孔(3a,4a)上。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能够通过调节限位螺栓和套筒与支撑钢柱之间间距来调整垫块高度,实现对各种建筑顶升和迫降中的支垫的灵活运用。
文档编号E04G23/06GK202645040SQ20122020584
公开日2013年1月2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9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9日
发明者刘光宗, 李红兵, 李举, 李宏雷, 傅强, 吴应川, 杨金磊, 唐尚 申请人:云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