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加强金属板带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物屋顶及墙体建筑材料,具体涉及一种带有被覆加强层的金属板带材。
背景技术:
目前,各个领域特别是建筑金属屋顶应用的金属板带材多是单一的金属轧制加工材料,其面密度偏高,刚度重量比值低,为了应用过程中达到刚度、强度要求,经常需要增加金属板带材的厚度,往往造成质量重、整体结构负荷较大、使用成本偏高等问题,制约了各应用领域的使用规模,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浪费。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出一种带有被覆加强层的加强金属板带材,其面密度低,比强度和比刚度值显著提高,方便运输及搬运,有效地降低产品及作业成本,使得建筑整体建造成本得到降低。解决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方案是一种加强金属板带材,包括金属板层,金属板层下方有被覆加强层,金属板层与被覆加强层间有粘接层,金属板层与被覆加强层间的连接方式是粘接固定。金属板层与被覆加强层的厚度比为,金属板层被覆加强层=1: 0.5-20。所述被覆加强层结构是整体或横竖条构成的通孔网状结构或均匀分布有通孔的网状结构或等距离排列的曲线结构。被覆加强层可采用金属或非金属材料制备,采用金属材料制备时,是所述的通孔结构,采用非金属材料制备时,是整体结构。所述非金属是树脂、玻璃钢、复合纸材料或塑料中的一种。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金属板层的材料现有技术可采用铝合金、锌合金、钛合金、铁合金、铜合金等普通金属板材,被覆加强层选用树脂、玻璃钢、塑料、复合纸材料或金属材料均可,使用热熔连接剂在适宜的温度和压力生产条件下粘接固定连接表面金属板层与被覆加强层。这种结构,既发挥金属层的抗老化、耐腐蚀及防护装饰作用,在金属板层背面复合粘接被覆加强层次,利用两者的复合效应,又起到增强金属板带的强度和刚度性能作用。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在后续应用加工过程中,能利用现有的设备进行加工,其生产工艺简单可行。
图I为本实用新型非金属被覆加强层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金属被覆加强层剖面结构示意图;其中,I-金属板层;2_粘接层;3_被覆加强层。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描述,但不限于实施例。实施例I、一种加强金属板带材,金属板层为O. 4mm防锈铝带,金属板层下方固定粘接有被覆加强层是厚度为I. 2mm的树脂材料,经过压型设备成型后生产制造成围护板材,该板材可用做屋顶或墙面。实施例2、一种加强金属板带材,采用表面为O. 2mm钢板带,复合O. 5mm厚玻璃钢材料形成总厚为O. 7mm的金属板带材,经过压型设备成型后生产制造成围护板材,该板材可用做屋顶或墙面。实施例3、—种加强金属板带材,采用表面为O. 15mm铜带,复合O. 6mm厚复合纸材料,形成总厚为O. 75mm的金属板带材,经过压型设备成型后生产制造成围护板材,该板材可用做屋顶或墙面。实施例4、一种加强金属板带材,金属板层为O. 5mm防锈铝带,金属板层下方固定粘接有被覆加强层是2_横竖条构成的金属网状结构,形成总厚为2. 5mm的金属板带材,经过压型设备成型后生产制造成围护板材,该板材可用做屋顶或墙面。实施例5、一种加强金属板带材,金属板层为O. 2mm防锈铝带,金属板层下方固定粘接有被覆加强层是4_横竖条构成的金属网状结构,形成总厚为4. 2_的金属板带材,经过压型设备成型后生产制造成围护板材,该板材可用做屋顶或墙面。实施例6、—种加强金属板带材,金属板层为O. 6mm防锈招带,复合O. 3mm厚复合纸材料,形成总厚为O. 9mm的金属板带材,经过压型设备成型后生产制造成围护板材,该板材可用做屋顶或墙面。
权利要求1.一种加强金属板带材,包括金属板层,其特征在于,金属板层下方有被覆加强层,金属板层与被覆加强层间有粘接层,金属板层与被覆加强层间的连接方式是粘接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加强金属板带材,其特征在于,金属板层与被覆加强层的厚度比为,金属板层被覆加强层=1:0. 5-20。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一种加强金属板带材,其特征在于,所述被覆加强层结构是整体或横竖条构成的通孔网状结构或均匀分布有通孔的网状结构或等距离排列的曲线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一种加强金属板带材,其特征在于,被覆加强层是金属或非金属材料制备。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加强金属板带材,其特征在于,被覆加强层是金属或非金属材料制备。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加强金属板带材,其特征在于,所述非金属是树脂、玻璃钢、复合纸材料或塑料中的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加强金属板带材,其特征在于,所述非金属是树脂、玻璃钢、复合纸材料或塑料中的一种。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有被覆加强层的加强金属板带材,用于建筑屋顶及墙体建材轻便牢固,是金属板层下方有被覆加强层,金属板层与被覆加强层间由粘接层粘接固定,其面密度低,比强度和比刚度值显著提高,方便运输及搬运,有效地降低产品及作业成本,使得建筑整体建造成本得到降低。
文档编号E04D3/35GK202658809SQ20122022809
公开日2013年1月9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21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21日
发明者潘鸿飞 申请人:潘鸿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