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钢管混凝土组合柱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结构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钢管混凝土组合柱。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钢管混凝土组合柱因结构设计不合理,存在组合柱与钢筋混凝土梁的节点连接不方便,制造和施工成本高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钢管混凝土组合柱,使钢管混凝土组合柱在承载力、抗震性能和抗火性能上有较大的提升、耐久性好。可以应用在非抗震区和抗震区的高层建筑中,结构紧凑,便于施工。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钢管混凝土组合柱,包括内钢管柱和套设在所述内钢管柱外周的钢筋柱,所述内钢管柱位于所述钢管混凝土组合柱的中部,其为中空的柱体结构,所述钢筋柱包括交叉捆绑为一体的多根横向钢筋和多根纵向钢筋,所述钢筋柱的两侧浇注设有与所述内钢管柱连为一体的混凝土浇注体,所述内钢管柱的中空腔室中设置再生混凝土浇注体。优选的,所述再生混凝土浇注体与所述内钢管柱连为一体。优选的,多根纵向钢筋均匀的排布在所述内钢管柱的外周,其间相互平行并沿所述内钢管柱的延伸方向设置;所述多根横向钢筋均匀套接在所述多根纵向钢筋的外周,所述多根横向钢筋与所述多根纵向钢筋相垂直。优选的,所述钢管混凝土组合柱的截面呈圆形或方形。优选的,所述内钢管柱的截面呈圆形或方形。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钢管混凝土组合柱,由于内钢管柱的中空腔室中设置再生混凝土浇注体,使钢管混凝土组合柱在承载力、抗震性能和抗火性能上有较大的提升、耐久性好。可以应用在非抗震区和抗震区的高层建筑中,结构紧凑,便于施工。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I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钢管混凝土组合柱的实施例ー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钢管混凝土组合柱的实施例ニ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钢管混凝土组合柱的实施例三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參考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钢管混凝土组合柱,包括内钢管柱I和套设在所述内钢管柱I外周的钢筋柱2,所述内钢管柱I位于所述钢管混凝土组合柱的中部,其为中空的柱体结构,所述钢筋柱2包括交叉捆绑为一体的多根横向钢筋21和多根纵向钢筋22,其周围浇注设有与所述内钢管柱I连为一体的混凝土浇注体4 ;所述内钢管柱I的中空腔室11中设置再生混凝土浇注体3.进ー步的,所述再生混凝土浇注体3与所述内钢管柱I连为一体。进ー步的,多根纵向钢筋22均匀的排布在所述内钢管柱I的外周,其间相互平行并沿所述内钢管柱I的延伸方向设置;·[0020]所述多根横向钢筋21均匀套接在所述多根纵向钢筋22的外周,所述多根横向钢筋21与所述多根纵向钢筋22相垂直。进ー步的,所述钢管混凝土组合柱的截面呈圆形或方形。进ー步的,所述内钢管柱I的截面呈圆形或方形。以下具体介绍本实用新型钢管混凝土组合柱的结构构造。内钢管柱I是截面呈方形或圆形的中空柱体结构,其为由钢制材料制成的方柱钢管或圆柱钢管,图I所示实施例的内钢管柱I的截面呈方形,图2和图3所示实施例的内钢管柱I的截面呈圆形。内钢管柱I的中空腔体11中浇注有再生混凝土浇注体3,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再生混凝土浇注体3与内钢管柱I连结为一体,整体截面呈方形或圆形。再生混凝土浇注体3是指采用再生混凝土浇注而成的承载结构,再生混凝土包括将废弃的混凝土块经过破碎、清洗、分级后,按ー定比例与级配混合,部分或全部代替砂石等天然集料(主要指粗集料),再加入水泥、水等配而成的新型混凝土材料。通过在内钢管柱I的中空腔体11中浇注有再生混凝土浇注体3,提高了钢管混凝土组合柱的承载カ和抗震性能、且其具有耐久性好,抗火性能好,施工方便,节能环保等优点。钢筋柱2是由多根横向钢筋21和多根纵向钢筋22交叉捆绑为一体的柱状结构。钢筋柱2套设在内钢管柱I的外周,其中,多根纵向钢筋22均匀的排布在内钢管柱I的外周,其相互平行并沿内钢管柱I的延伸方向设置。具体实施时,多根横向钢筋21可以根据纵向钢筋22的形状进行配置,如可以将其截面设置为如图所示的方形或圆形,并均匀的套接在多根纵向钢筋22的外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多根横向钢筋21与多根纵向钢筋22相垂直。也就是说,多根横向钢筋21和多根纵向钢筋22交叉成网格状的镂空体。钢筋柱2主要起到加强承载力的作用,使钢管混凝土组合柱的整体具有一定的抗震性能和抗火性能。可以理解的是,多根横向钢筋21和多根纵向钢筋22固定的具体形式并不限定在上述的垂直交叉呈方格状的固定方式,也可以采用其他交叉角度的固定方式,两者间可以采用常用的连接方式进行固定;此外,钢筋柱2的形状也可以配置为上述方形截面或圆形截面外的其他形状。混凝土浇注体4浇注设置在内钢管柱I的外周,并将钢筋柱2包覆其中,其与内钢管柱I联结为一体。具体实施时,混凝土浇注体4所使用的混凝土強度等级与混凝土浇注体3所使用的混凝土強度等级相同,并且可以同时对内钢管柱I的内外进行浇注,以提高浇注的效率。当然,在具体施工中,混凝土浇注体4与混凝土浇注体3也可以使用等级强度不同的混凝土,也可以分别进行浇注,并不影响本方案的实施。可以理解的是,钢管混凝土组合柱的整体截面可以为方形,如图I和图2所示实施例的结构;也可以为圆形,如图3所示实施例的结构。实施本实用新型的钢管混凝土组合柱,由于内钢管柱的中空腔室中设置再生混凝土浇注体,使得钢管混凝土组合柱在承载力、抗震性能和抗火性能上有较大的提升、耐久性好。可以应用在非抗震区和抗震区的高层建筑中,结构紧凑,便于施工,应用广泛。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钢管混凝土组合柱,包括内钢管柱(I)和套设在所述内钢管柱(I)外周的钢筋柱(2),所述内钢管柱(I)位于所述钢管混凝土组合柱的中部,其为中空的柱体结构,所述钢筋柱(2)包括交叉捆绑为一体的多根横向钢筋(21)和多根纵向钢筋(22),所述钢筋柱(2)的两侧浇注设有与所述内钢管柱(I)连为一体的混凝土浇注体(4),其特征在干, 所述内钢管柱(I)的中空腔室(11)中设置再生混凝土浇注体(3)。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钢管混凝土组合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再生混凝土浇注体(3)与所述内钢管柱(I)连为一体。
3.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钢管混凝土组合柱,其特征在于,多根纵向钢筋(22)均匀的排布在所述内钢管柱(I)的外周,其间相互平行并沿所述内钢管柱(I)的延伸方向设置; 所述多根横向钢筋(21)均匀套接在所述多根纵向钢筋(22)的外周,所述多根横向钢筋(21)与所述多根纵向钢筋(22)相垂直。
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钢管混凝土组合柱,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管混凝土组合柱的截面呈圆形或方形。
5.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钢管混凝土组合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钢管柱(I)的截面呈圆形或方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钢管混凝土组合柱,包括内钢管柱和套设在所述内钢管柱外周的钢筋柱,所述内钢管柱位于所述钢管混凝土组合柱的中部,其为中空的柱体结构,所述钢筋柱包括交叉捆绑为一体的多根横向钢筋和多根纵向钢筋,所述钢筋柱的两侧浇注设有与所述内钢管柱连为一体的混凝土浇注体,所述内钢管柱的中空腔室中设置再生混凝土浇注体。实施本实用新型的钢管混凝土组合柱,使钢管混凝土组合柱在承载力、抗震性能和抗火性能上有较大的提升、耐久性好;可以应用在非抗震区和抗震区的高层建筑中,结构紧凑,便于施工。
文档编号E04C3/34GK202644847SQ20122023043
公开日2013年1月2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22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22日
发明者尧国皇, 姜瑞娟, 陈宜言 申请人:深圳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