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角支架及用三角支架支撑上层钢筋网的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三角支架及用三角支架支撑上层钢筋网的方法。该三角支架用钢筋弯制而成;钢筋的中央设有V型弯(1),V型弯两侧的钢筋上设有支脚弯(2),V型弯与支脚弯之间的钢筋为受力臂(3),受力臂长度L为100mm,支脚弯(2)下部的钢筋为支脚(4),支脚高度h=板厚a-上层钢筋网厚度b-保护层厚c。本发明用三角支架替代现有的几字形马櫈。三角支架与上层钢筋网三点连接构成了稳定的支架结构,不会因上层钢筋网的晃动而倾倒。有效防止上层钢筋网的变形。安装十分方便。制作比现有技术简单方便。可节省钢筋用量,减少钢筋网的制作成本。
【专利说明】一种三角支架及用三角支架支撑上层钢筋网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三角支架及用三角支架支撑上层钢筋网的方法,属于建筑结构板 钢筋网编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由于现代建筑的使用功能越来越多样化,双层双向钢筋网在结构板中使用十分广 泛。目前工程中使用最为普遍的是《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缩印本)》中提供的钢筋撑脚为 几字形,建筑中俗称为马櫈。马櫈上水平钢筋焊接或绑扎在上层钢筋网的两根下排筋之间, 上层钢筋网的荷载通过马櫈的两段垂直钢筋段传至马櫈底部的水泥垫块上,防止上层钢筋 网产生塌陷变形。以保障上下层钢筋网之间的距离在设计范围内,从而确保结构板的浇筑 质量。但马櫈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马櫈受力点分部在上层钢筋网的两根下 排筋上,受踩踏后因两根钢筋受力不均匀,容易造成马櫈偏位倾倒;安装好的马櫈因与结构 板钢筋绑扎连接点多,施工过程中容易松动、移位,造成上下层钢筋距离偏小;上层钢筋网 下排筋,因集中受压而弯曲变形;马櫈加工尺寸大,钢筋材料浪费较大;马櫈需用细铁丝与 上层钢筋网绑扎,底板需垫设两块水泥垫块,安装繁琐;水泥垫块容易移位,影响钢筋保护 层厚度。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三角支架及用三角支架支撑上层钢筋网的方法,以 解决现有马櫈因稳定性差造成上层钢筋网变形踩踏后变形的问题,从而克服现有技术的不 足。
[0004]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一种三角支架,该三角支架用钢筋弯制而成;钢筋的中央设有V型弯,V型弯两侧的钢 筋上设有支脚弯,V型弯与支脚弯之间的钢筋为受力臂,受力臂长度L为100_,支脚弯下部 的钢筋为支脚,支脚高度h=板厚a -上层钢筋网厚度b -保护层厚c。
[0005] 前述三角支架中,所述钢筋的直径Φ为5?15mm。
[0006] 前述三角支架中,所述V型弯的弯曲角度为60°,弯曲半径R为钢筋直径Φ的2 倍。
[0007] 前述三角支架中,所述支脚弯的弯曲角度为100?120°。
[0008] 前述三角支架中,所述上层钢筋网厚度b〈16mm时,支脚3与受力臂2的夹角α =100。。
[0009] 前述三角支架中,所述上层钢筋网厚度16彡b〈24mm时,支脚3与受力臂2的夹角 α =110。。
[0010] 前述三角支架中,所述上层钢筋网厚度24mm时,支脚3与受力臂2的夹角α =120。。
[0011] 用前述三角支架支撑上钢筋网的方法,先在三角支架的支脚上刷一层素水泥浆; 然后将三角支架的两个支脚和受力臂从上层钢筋网的间隙中穿至上层钢筋网下方,使三角 支架的V型弯搭在上层钢筋网的上排钢筋上,三角支架的两个受力臂支撑在上层钢筋网的 下排钢筋上。
[0012] 前述方法中,所述受力臂的支点与V型弯搭接点之间的距离e确定上层钢筋网的 高度;调整距离e使上层钢筋网满足设计高度,并记下距离e。
[0013] 前述方法中,所述记下的距离e,作为其它三角支架支撑的依据,直至将所有三角 支架支撑完毕。
[0014]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用三角支架替代现有的几字形马櫈。三角支架位于上层 钢筋网的上排钢筋上方,三角支架的两段受力臂支架在上层钢筋网的下排钢筋底部,三角 支架的支脚支架在结构板的底模板上。通过调整三角支架上V形弯与受力臂上支架点之间 的距离就可以很方便的调整上层钢筋网与结构板的底模板之间的距离。由于三角支架与 上层钢筋网三点连接构成了稳定的支架结构,不会因上层钢筋网的晃动而倾倒。由于三角 支架的V形弯与受力臂上的支架点构成杠杆,使上层钢筋网的下排钢筋向上受力,上层钢 筋网的上排钢筋向下受力,从而减小三角支架的支脚的受力,有效防止了上层钢筋网的变 形。目前的钢筋网普通采用螺纹钢筋,钢筋与钢筋的接触部位摩擦力较大,本发明三角支架 上的V形弯和支架点在受力情况下摩擦力更大,因此三角支架在安装时无需进行绑扎或焊 接,在上层钢筋网的荷载作用下具有自定位功能,安装十分方便。另外,本发明的三角支架 在制作时,只需要折三个弯,而现有的马櫈在制作时需要折四个弯,本发明的制作比现有技 术简单方便。从现有材料上看,本发明所用钢筋的长度比现有的马櫈短,由于一块结构板上 需用多个支架,所以本发明也可节省钢筋用量,减少钢筋网的制作成本。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 图1是三角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用三角支架支撑上层钢筋网的方法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中的出现的参数示意图。
[0016] 附图的标记为:1-V型弯、2-支脚弯、3-受力臂、4-支脚、5-素水泥浆、6-上排钢 筋、7-下排钢筋。
【具体实施方式】
[0017]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任何限制。
[0018] 一种三角支架,如图1所示。该三角支架用直径Φ为5?15mm钢筋弯制而成;钢 筋的中央设有V型弯1,V型弯1的弯曲角度为60°,弯曲半径R为钢筋直径Φ的2倍。V 型弯1两侧的钢筋上设有支脚弯2,支脚弯2的弯曲角度为100?120°。上层钢筋网厚度 b〈16mm时,支脚3与受力臂2的夹角α =100°。上层钢筋网厚度16彡b〈24mm时,支脚3 与受力臂2的夹角α =110°。上层钢筋网厚度b彡24mm时,支脚3与受力臂2的夹角α =120°。V型弯1与支脚弯2之间的钢筋为受力臂3,受力臂长度L为100mm,支脚弯2下部 的钢筋为支脚4,支脚高度h=板厚a -上层钢筋网厚度b -保护层厚c。
[0019] 用前述三角支架支撑上钢筋网的方法,如图2所示。先在三角支架的支脚4上刷 一层素水泥浆5 ;然后将三角支架的两个支脚4和受力臂3从上层钢筋网的间隙中穿至上 层钢筋网下方,使三角支架的V型弯1搭在上层钢筋网的上排钢筋6上,三角支架的两个受 力臂3支撑在上层钢筋网的下排钢筋7上。所述受力臂3的支点与V型弯1搭接点之间的 距离e确定上层钢筋网的高度;调整距离e使上层钢筋网满足设计高度,并记下距离e。记 下的距离e,作为其它三角支架支撑的依据,直至将所有三角支架支撑完毕,支撑完毕的上 层钢筋网如图3所示。 实施例
[0020] 按图1所示加工三角支架。加工工艺如下:下料一折V型弯一折支脚。下料长度 L总=2 (100+板厚a - 2X上层钢筋网厚度b -保护层厚c)。
[0021] 按图2所示安装三角支架,安装顺序如下: 两支脚上刷素水泥浆一将V型弯卡住上层钢筋网上排钢筋上一将上层钢筋网下排钢 筋架设在受力臂上一根据设计双层钢筋网厚度前后调整三角支架位置直至达到设计厚度 -记录支点至V型弯的长度f -以长度f为基准安装其余双层钢筋网三角支架一安装完 成。
[0022] 本实施例的参数说明 受力臂长度L=100 ; 计算支脚高h时,取支点至V型弯的长度f=受力臂长L/2,保证良好受力的同时,也便 于在安装过程中调整上层钢筋网厚度。
[0023] 支脚高h=板厚-受力臂垂直投影长度hi-保护层厚c 受力臂垂直投影长度hl=2*上层钢筋网厚度b ; 支脚高h=板厚a-2 X上层钢筋网厚度b-保护层厚c; V型弯弯折角度为60°,弯曲半径R为2倍三角支撑钢筋直径Φ ; 支脚与受力臂的夹角α =90° +受力臂水平夹角β ; 受力臂水平夹角β =arcsin(2X上层钢筋网厚度b+受力臂长度L); 支脚与受力臂的夹角a=90° +arcsin(2X上层钢筋网厚度b+受力臂长度L); 为便于工人加工,且保证受力臂受力良好,支脚与受力臂的夹角α按如下取值: 上层钢筋网厚度b〈16mm时,支脚与受力臂的夹角α =1〇〇。
[0024] 上层钢筋网厚度16彡b〈24mm时,支脚与受力臂的夹角α =110。
[0025] 上层钢筋网厚度b彡24mm时,支脚3与受力臂2的夹角α =120。
【权利要求】
1. 一种三角支架,其特征在于:该三角支架用钢筋弯制而成;钢筋的中央设有V型弯 (1),V型弯(1)两侧的钢筋上设有支脚弯(2),V型弯(1)与支脚弯(2)之间的钢筋为受力 臂(3),受力臂长度L为100mm,支脚弯(2)下部的钢筋为支脚(4),支脚高度h=板厚a-上 层钢筋网厚度b-保护层厚c。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三角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的直径Φ为5?15mm。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三角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V型弯(1)的弯曲角度为60°,弯 曲半径R为钢筋直径Φ的2倍。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三角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脚弯(2)的弯曲角度α为100? 120。。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三角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钢筋网厚度b〈16mm时,支脚3 与受力臂2的夹角α =100°。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三角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钢筋网厚度16 < b〈24mm时, 支脚3与受力臂2的夹角α =110°。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三角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钢筋网厚度b > 24mm时,支 脚3与受力臂2的夹角α =120°。
8. -种用权利要求1?7任一权利要求所述三角支架支撑上层钢筋网的方法,其特征 在于:先在三角支架的支脚(4)上刷一层素水泥浆(5);然后将三角支架的两个支脚(4)和 受力臂(3)从上层钢筋网的间隙中穿至上层钢筋网下方,使三角支架的V型弯(1)搭在上 层钢筋网的上排钢筋(6)上,三角支架的两个受力臂(3)支撑在上层钢筋网的下排钢筋(7) 上。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受力臂(3)的支点与V型弯(1)搭接 点之间的距离e确定上层钢筋网的高度;调整距离e使上层钢筋网满足设计高度,并记下距 离e。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记下距离e,作为其它三角支架支撑的 依据,直至将所有三角支架支撑完毕。
【文档编号】E04G21/12GK104060769SQ201310091981
【公开日】2014年9月24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21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21日
【发明者】钟佳, 邹贤德, 李长明, 蒋祥春 申请人:中建四局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