捆绑式索吊桁架悬挑脚手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2835阅读:42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捆绑式索吊桁架悬挑脚手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捆绑式索吊桁架悬挑脚手架,能应用于塔形古建筑保养性维修,尤其是能够在游客正常参观时保养性维修使用的脚手架系统。
背景技术
在实际工程中对于塔形古建筑进行保养性维修,通常是采用满堂脚手架,而满堂脚手架的搭设常使古建筑在保养性维修期内关闭营运,禁止游客入内参观。然而古建筑所处的位置,基本上都是旅游景点,关闭运营会给相关单位带来经济损失。因此急需开发出一种新型脚手架,保证塔形古建筑在保养性维修的同时,游客仍然能正常参观,对外开放影响较小。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塔形古建筑保养性维修中,为了保持古建筑正常对外开放,而提供一种能够实施塔形古建筑保养性维修的新型脚手架。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捆绑式索吊桁架悬挑脚手架,包括吊索、悬挑桁架、修复平台,其特征在于:它还设有水平支撑桁架,利用水平支撑桁架将几榀悬挑桁架水平连接,在悬挑桁架外端部连接修复平台,吊索的一端与悬挑桁架的中部及端部连接,悬挑桁架及吊索的另一端与建筑结构体系外围固定连接。所述建筑结构体系外围上设置保护层,在保护层的外面设置环形固定套,悬挑桁架及吊索的另一端与环状固定套连接在一起。所述悬挑桁架、支撑桁架、修复平台为铝合金方管拼接而成。所述环状固定套为钢索或型钢拼接制作而成。所述保护层为高强泡沫板制作而成。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1)脚手架从塔形古建筑结构外围挑出,形成受力主体;2)将相邻的几榀悬挑脚手架水平连接起来,保证了脚手架的水平整体性和安全性;3)为施工工人提供了施工空间,便于工人施工,保证了工人的安全;4)将脚手架与修复建筑上的环状固定套相连,将一部分施工荷载传递给古建筑主体结构;5)将吊索的拉力和悬挑桁架的端部压力传递给塔形古建筑的主体结构,保证了脚手架的安全性;6)对塔形古建筑结构体系的外围进行保护,避免损伤原结构;7)施工时不必关闭古建筑游客参观活动,同时该脚手架系统拆装方便、对原有古建筑结构不造成损伤。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图中1.悬挑桁架2.水平支撑桁架,3.修复平台,4.吊索,5.环状固定套,6.保护层。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索吊桁架悬挑脚手架,包括悬挑桁架1、水平支撑桁架2、修复平台3、吊索4以及用于和塔形古建筑结构体系外围牢固连接的5环形固定套和6保护层。利用铝合金方管拼接形成悬挑桁架1、水平支撑桁架2以及修复平台3,利用水平支撑桁架2将几榀悬挑桁架I水平连接起来,在悬挑桁架I外端部设置修复平台3,然后将吊索4的一端与悬挑桁架I的中部及端部铰接,悬挑桁架I及吊索4的另一端与建筑结构体系外围固定连接。在塔形古建筑结构体系外围上设置保护层6,在保护层6的外面设置牢固钢质环形固定套5 ;最后将可悬挑桁架I及吊索4的另一端与环状固定套5连接在一起。进一步,所述悬挑桁架I为铝合金方管拼接而成。进一步,所述水平支撑桁架2为铝合金方管拼接而成。进一步,所述修复平台3为铝合金方管拼接而成。进一步,所述吊索4为钢索。进一步,所述环状固定套5为钢索或型钢拼接制作而成,牢固捆绑于塔形古建筑结构体系外围。
进一步,所述保护层6为高强泡沫板制作而成。本实用新型使用时,I)所述捆绑式索吊桁架悬挑脚手架从塔形古建筑结构外围挑出,形成受力主体;2)将相邻的几榀悬挑脚手架水平连接起来,保证了脚手架的水平整体性和安全性;3)为施工工人提供了施工空间,便于工人施工,保证了工人的安全;4)将脚手架与修复建筑上的环状固定套相连,将一部分施工荷载传递给古建筑主体结构;5)将吊索的拉力和悬挑桁架的端部压力传递给塔形古建筑的主体结构,保证了脚手架的安全性;6)对塔形古建筑结构体系的外围进行保护,避免损伤原结构。实际工程中将铝合金方管拼接在一起形成悬挑桁架体系,然后用铝合金方管拼接而成的水平支撑桁架将几榀悬挑桁架水平连接在一起,在悬挑桁架的外端部连接用铝合金方管拼接的修复平台,修复平台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位置,然后将吊索的一端与悬挑桁架的中部及端部铰接;同时,在塔形古建筑结构体系外围上设置保护层,在保护层的外面设置钢质牢固的环形固定套,最后将悬挑桁架及吊索的另一端与环状固定套连接在一起,施工人员便可在修复平台上进行施工操作。本说明书实施例所述的内容仅仅是对实用新型构思的实现形式的列举,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应当被视为仅限于实施例所陈述的具体形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也及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构思所能够想到的等同技术手段。
权利要求1.一种捆绑式索吊桁架悬挑脚手架,包括吊索(4)、悬挑桁架(I)、修复平台(3),其特征在于:它还设有水平支撑桁架(2 ),利用水平支撑桁架(2 )将几榀悬挑桁架(I)水平连接,在悬挑桁架(I)外端部连接修复平台(3),吊索(4)的一端与悬挑桁架(I)的中部及端部连接,悬挑桁架(I)及吊索(4)的另一端与建筑结构体系外围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捆绑式索吊桁架悬挑脚手架,其特征在于:建筑结构体系外围上设置保护层(6),在保护层(6)的外面设置环形固定套(5),悬挑桁架(I)及吊索(4)的另一端与环状固定套(5)连接在一起。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捆绑式索吊桁架悬挑脚手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挑桁架(I)、支撑桁架(2 )、修复平台(3 )为铝合金方管拼接而成。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捆绑式索吊桁架悬挑脚手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固定套(5)为钢索或型钢拼接制作而成。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捆绑式索吊桁架悬挑脚手架,其特征在:所述保护层(6)为高强泡沫板制作而 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捆绑式索吊桁架悬挑脚手架,包括吊索、悬挑桁架、修复平台,其特征在于它还设有水平支撑桁架,利用水平支撑桁架将几榀悬挑桁架水平连接,在悬挑桁架外端部连接修复平台,吊索的一端与悬挑桁架的中部及端部连接,悬挑桁架及吊索的另一端与建筑结构体系外围固定连接。其有益效果有1)脚手架从塔形古建筑结构外围挑出,形成受力主体;2)将相邻的几榀悬挑脚手架水平连接起来,保证了脚手架的水平整体性和安全性;3)为施工工人提供了施工空间,便于工人施工,保证了工人的安全;4)施工时不必关闭古建筑游客参观活动,同时该脚手架系统拆装方便、对原有古建筑结构不造成损伤。
文档编号E04G3/24GK203145425SQ20132013181
公开日2013年8月21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21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21日
发明者张世民, 张珏, 李登辉, 林锦涛, 魏新江, 王新泉, 丁智, 李沛豪, 伏建林, 徐丹凤, 李想, 温凯茗 申请人:浙江大学城市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