搅拌杆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搅拌杆结构,包含有一搅拌支杆及一搅拌头,搅拌支杆的一侧端与搅拌装置锁结组装,而另一侧端则配合设有一搅拌头;搅拌头中央处设有一螺锁部与搅拌支杆螺接固定。搅拌头由末端中央处向外放射延伸有若干个呈L状的搅动柱,搅动柱与搅拌支杆形成垂直的第一杆部,第一杆部由侧边凹设有凹弧长槽,并使另一侧形成凸弧部,且凹弧长槽及凸弧部是均以同一方向凹设成型,并以一顺时针方向环绕设置,而搅动柱与搅拌支杆形成平行的第二杆部则往上扭转呈螺旋状。借由上述结构,构成一种混凝土搅拌机的搅拌杆。本实用新型令搅拌物能够更被均匀混合,以具有较佳的搅拌效果。
【专利说明】搅拌杆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搅拌杆结构,尤指一种应用于混凝土搅拌机的搅拌杆。
【背景技术】
[0002]建筑结构以混凝土为基本材料,而混凝土由适当比例的水泥与砂、土和水搅拌而成,为提升建物的构筑效率,目前混凝土的搅拌工作已由早年的人工搅拌改由机械器具所取代,以求均匀的混凝土品质及节省搅拌的时间,而该机械器具均配合组设有一搅拌杆,借由机械器具输出的动力连动搅拌杆混搅作动。公知搅拌杆的搅拌部仅以若干呈扁平状的L形板片所构成,使该搅拌部旋搅作动时,仅提供一般的搅拌动作,不另具其他旋搅作动的效果,造成该搅拌杆混合搅拌的效果有限,进而无法提供较佳的搅拌作动,不具实用性。
【发明内容】
[000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 一种搅拌杆结构。
[000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了 一种搅拌杆结构,包含有一搅拌支杆及一搅拌头,搅拌支杆的一侧端与搅拌装置锁结组装,而另一侧端则配合设有一搅拌头;搅拌头中央处设有一螺锁部与搅拌支杆螺接固定。
[0005]搅拌头由末端中央处向外放射延伸有若干个呈L状的搅动柱,搅动柱与搅拌支杆形成垂直的第一杆部,第一杆部由侧边凹设有凹弧长槽,并使另一侧形成凸弧部,且凹弧长槽及凸弧部是均以同一方向凹设成型,并以一顺时针方向环绕设置,而搅动柱与搅拌支杆形成平行的第二杆部则往上扭转呈螺旋状。
[0006]借由上述结构,构成一种混凝土搅拌机的搅拌杆。
[000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令搅拌物能够更被均匀混合,以具有较佳的搅拌效
果O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0009]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示意图。
[0010]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示意图。
[0011]图中1.搅拌支杆,2.搅拌头,3.搅拌装置,4.螺锁部,5.搅动柱,6.第一杆部,7.凹弧长槽,8.凸弧部,9.第二杆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12]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搅拌杆结构,包含有一搅拌支杆(I)及一搅拌头(2),并由搅拌支杆(I)与搅拌装置(3)组设连结以供搅拌使用。
[0013]搅拌支杆(I)的一侧端与搅拌装置(3)锁结组装,而另一侧端则配合设有一搅拌头(2);搅拌头(2)中央处设有一螺锁部(4)与搅拌支杆(I)螺接固定,而该搅拌头(2)及搅拌支杆(I)亦可以一体成型所构成。该搅拌头(2)由末端中央处向外放射延伸有若干个呈L状的搅动柱(5),搅动柱(5)与搅拌支杆(I)形成垂直的第一杆部(6),第一杆部(6)由侧边凹设有凹弧长槽(7),并使另一侧形成凸弧部(8),且凹弧长槽(7)及凸弧部(8)是均以同一方向凹设成型,并以一顺时针方向环绕设置,而搅动柱(5)与搅拌支杆(I)形成平行的第二杆部(9)则往上扭转呈螺旋状,借由上述结构,构成一种混凝土搅拌机的搅拌杆。
[0014]借由上述具体实施例的结构,当该搅拌杆由搅拌支杆(I)与搅拌装置(3)组装并形成连动时,不仅能借由搅拌头(2)的搅拌柱(5)旋转作动达到一般拌搅的作动,再由第一杆部(6)的凸弧部(8)加压搅动,以及利用第二杆部(9)的螺旋设置另具有螺旋搅拌的状态,令搅拌物能够更被均匀混 合,以具有较佳的搅拌效果。
【权利要求】
1.一种搅拌杆结构,包含有一搅拌支杆及一搅拌头,其特征是:搅拌支杆的一侧端与搅拌装置锁结组装,而另一侧端则配合设有一搅拌头;搅拌头中央处设有一螺锁部与搅拌支杆螺接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搅拌杆结构,其特征是:搅拌头由末端中央处向外放射延伸有若干个呈L状的搅动柱,搅动柱与搅拌支杆形成垂直的第一杆部,第一杆部由侧边凹设有凹弧长槽,并使另一侧形成凸弧部,且凹弧长槽及凸弧部是均以同一方向凹设成型,并以一顺时针方向环绕设置,而搅动柱与搅拌支杆形成平行的第二杆部则往上扭转呈螺旋状。
【文档编号】B28C5/08GK203401590SQ201320441684
【公开日】2014年1月22日 申请日期:2013年7月24日 优先权日:2013年7月24日
【发明者】李仲军 申请人:李仲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