淤泥烧结保温砌块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淤泥烧结保温砌块,包括矩形本体,在矩形本体的前侧面、后侧面以及左侧面上均设有向内凹陷的凹齿,对应于矩形本体的左侧面上的凹齿、在矩形本体的右侧面上设有向外凸起的凸齿,在矩形本体上设有多道由沿前侧面至后侧面的方向上排布的多个通孔构成的通孔阵列,且在各通孔阵列中位于阵列中心的通孔的横截面积大于最远离阵列中心的通孔的横截面积,且相邻的两道通孔阵列中的通孔呈交错分布状。本实用新型针对淤泥制得的保温砌块,采用其孔型大小的分布由中心逐渐往四周缩小的趋势,起到了良好的隔热效果,有效保证结构的强度,节能环保,其导热系数能够在0.2W/m.k左右。
【专利说明】淤泥烧结保温砌块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保温砌块的【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淤泥烧结保温砌块。
【背景技术】
[0002]在公知的【技术领域】,我国地域辽阔,是世界上的淤泥资源大国,发展淤泥回收、综合利用大有可为。据有关部门调查,仅国内湖泊、河道拥有的淤泥,每年的采集量至少可达7000万吨,加上城市下水道的淤泥,每年的总采集量可在I亿吨以上。采集淤泥,有利于疏浚河道、防止水体富营养化和净化城市环境,而且综合利用淤泥可以化害为利,在国内形成一个极有发展前途的新兴产业。
[0003]据了解,江苏省湖泊面积达6853平方公里,湖泊率为6%,居全国之首。面积超过1000平方公里的湖泊有太湖和洪泽湖,位列我国五大淡水湖的第三和第四位;面积在100?1000平方公里的有高邮湖、骆马湖、石白湖、宝应湖、白马湖、阳澄湖。面积在50?100平方公里的有长荡湖、邵伯湖、淀山湖、固城湖。这12个省管湖泊作为水源地,起着调蓄洪水等作用。以太湖为例,其面积2338平方千米,河床淤积了大约100万吨可作为氨肥的淤泥和75万吨可作为磷肥的淤泥。由于长期以来未进行治理,水下淤积的肥料导致绿藻的旺盛繁殖。这些水藻一般在夏季出现,使水的清澈度和含氧量均大大降低。
[0004]同时,我国现行的多孔粘土砖大量采用粘土作为主要原料,破坏耕地和环境,还与国家“禁实禁粘”的政策相违背,所以采用新型的工艺和结构,通过传统行业的升级改造,对上述淤泥的弊端进行有效的解决,是十分具有经济、环保、节能减排意义的。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强度达标、制造及使用均高效便捷且节能环保的淤泥烧结保温砌块。
[0006]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淤泥烧结保温砌块,包括矩形本体,在所述矩形本体的前侧面、后侧面以及左侧面上均设有向内凹陷的凹齿,对应于矩形本体的左侧面上的凹齿、在所述矩形本体的右侧面上设有向外凸起的凸齿,在所述矩形本体上设有多道由沿前侧面至后侧面的方向上排布的多个通孔构成的通孔阵列,在所述矩形本体的中部设有第一通孔阵列,在所述第一通孔阵列的左、右两侧分别平行设有两道第二通孔阵列,在所述的两道第二通孔阵列之间均设有第三通孔阵列,在靠近所述矩形本体的前侧面和后侧面的边缘处均设有与第一通孔阵列平行的第四通孔阵列,其中各通孔阵列中的通孔的横截面积之和的大小依次为:第一通孔阵列〉第二通孔阵列〉第三通孔阵列>第四通孔阵列,且在各通孔阵列中位于阵列中心的通孔的横截面积大于最远离阵列中心的通孔的横截面积,且相邻的两道通孔阵列中的通孔呈交错分布状。
[0007]进一步的,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各通孔阵列中的通孔的横截面呈矩形结构。
[0008]进一步的,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各通孔阵列中的通孔的横截面呈腰圆形结构。
[0009]进一步的,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矩形本体上所有通孔的横截面积之和占矩形本体的横截面积的50%?55%。
[00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改变传统保温砌块的孔型设计,尤其是针对淤泥制得的保温砌块,采用其孔型大小的分布由中心逐渐往四周缩小的趋势,既起到了良好的隔热效果,同时又能有效保证结构的强度,制造加工高效便捷,能够充分利用废弃的淤泥,节能环保,同时用本砌块砌筑的建筑结构墙体,不需要再采用其它的隔热保温施工,其导热系数能够在0.2ff/m.k左右。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0012]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是图1的俯视图。
[0014]图中:1.矩形本体,11.第一通孔阵列,12.第二通孔阵列,13.第三通孔阵列,14.第四通孔阵列,2.凹齿,3.凸齿。
【具体实施方式】
[0015]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0016]如图1和图2所示的本实用新型淤泥烧结保温砌块,包括矩形本体1,在所述矩形本体I的前侧面、后侧面以及左侧面上均设有向内凹陷的凹齿2,对应于矩形本体I的左侧面上的凹齿2、在所述矩形本体I的右侧面上设有向外凸起的凸齿3,所述凹齿2和凸齿3之间涂刷有砂浆,能够增加砂浆的接触面积,起到良好的粘接作用,在所述矩形本体I上设有多道由沿前侧面至后侧面的方向上排布的多个通孔构成的通孔阵列,在所述矩形本体I的中部设有第一通孔阵列11,在所述第一通孔阵列11的左、右两侧分别平行设有两道第二通孔阵列12,在所述的两道第二通孔阵列12之间均设有第三通孔阵列13,在靠近所述矩形本体I的前侧面和后侧面的边缘处均设有与第一通孔阵列11平行的第四通孔阵列14,其中各通孔阵列中的通孔的横截面积之和的大小依次为:第一通孔阵列11>第二通孔阵列12>第三通孔阵列13>第四通孔阵列14,且在各通孔阵列中位于阵列中心的通孔的横截面积大于最远离阵列中心的通孔的横截面积,即其孔型大小的分布呈由中心逐渐往四周缩小的趋势,且相邻的两道通孔阵列中的通孔呈交错分布状。
[0017]所述各通孔阵列中的通孔的横截面一般呈矩形结构,也可采用呈腰圆形结构或者其他易于制造的结构形式,其中所述矩形本体I上所有通孔的横截面积之和占矩形本体I的横截面积的50%?55%,即孔洞率在50%-55%之间。
[0018]本实施例改变传统保温砌块的孔型设计,尤其是针对淤泥制得的保温砌块,采用其孔型大小的分布由中心逐渐往四周缩小的趋势,既起到了良好的隔热效果,同时又能有效保证结构的强度,制造加工高效便捷,能够充分利用废弃的淤泥,节能环保,同时用本砌块砌筑的建筑结构墙体,不需要再采用其它的隔热保温施工,其导热系数能够在0.2ff/m.k左右。[0019]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淤泥烧结保温砌块,包括矩形本体(I),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矩形本体(I)的前侧面、后侧面以及左侧面上均设有向内凹陷的凹齿(2),对应于矩形本体(I)的左侧面上的凹齿(2)、在所述矩形本体(I)的右侧面上设有向外凸起的凸齿(3),在所述矩形本体(I)上设有多道由沿前侧面至后侧面的方向上排布的多个通孔构成的通孔阵列,在所述矩形本体(O的中部设有第一通孔阵列(11),在所述第一通孔阵列(11)的左、右两侧分别平行设有两道第二通孔阵列(12),在所述的两道第二通孔阵列(12)之间均设有第三通孔阵列(13),在靠近所述矩形本体(I)的前侧面和后侧面的边缘处均设有与第一通孔阵列(11)平行的第四通孔阵列(14),其中各通孔阵列中的通孔的横截面积之和的大小依次为:第一通孔阵列(11) >第二通孔阵列(12) >第三通孔阵列(13) >第四通孔阵列(14),且在各通孔阵列中位于阵列中心的通孔的横截面积大于最远离阵列中心的通孔的横截面积,且相邻的两道通孔阵列中的通孔呈交错分布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淤泥烧结保温砌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各通孔阵列中的通孔的横截面呈矩形结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淤泥烧结保温砌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各通孔阵列中的通孔的横截面呈腰圆形结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淤泥烧结保温砌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本体(I)上所有通孔的横截面积之和占矩形本体(I)的横截面积的50%?55%。
【文档编号】E04C1/00GK203383386SQ201320459318
【公开日】2014年1月8日 申请日期:2013年7月30日 优先权日:2013年7月30日
【发明者】林越彬 申请人:江苏宝能建筑材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