型钢柱与框架主梁、框架连系梁的节点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0069阅读:1208来源:国知局
型钢柱与框架主梁、框架连系梁的节点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型钢柱与框架主梁、框架连系梁的节点连接结构,包括型钢柱,与型钢柱垂直相交的框架主梁、框架连系梁,型钢柱内设有H型钢,H型钢具有腹板,框架主梁、框架连系梁均具有各自的主筋,型钢在框架主梁的主筋标高位置设置上下两道连接板,框架主梁与型钢垂直相交的主筋与连接板上表面焊接,框架主梁与型钢垂直但不相交的主筋锚固在型钢柱内;H型钢的腹板上开设孔,框架连系梁与型钢垂直相交的主筋穿过腹板上开设的孔内,框架连系梁与型钢垂直但不相交的主筋锚固在型钢柱内。本实用新型的连接结构施工方法简便,施工效率高,可有效的保证施工工艺的质量,具有很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专利说明】型钢柱与框架主梁、框架连系梁的节点连接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型钢柱与框架主梁、框架连系梁的节点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0002]型钢柱是在钢筋混凝土结构内配置型钢构成的组合结构,型钢柱的型钢为H型钢,纵向受力钢筋为36根Φ25钢筋,纵向受力钢筋不需要截断,从上到下采用直螺纹接头进行机械连接,因为1-3层为普通混凝土柱,4-5层为型钢柱,采用“一柱二层”的方式进行吊装,型钢柱箍筋Φ 12钢筋,箍筋分为八角形箍筋、矩形箍筋、菱形箍筋,外围箍筋的安装不同于普通钢筋混凝土框架柱从柱纵向钢筋接头处向下套入,采取将箍筋掰开就位,在没有连接主筋之前将箍筋从型钢柱柱身向下套,向下套箍筋时要注意不要将箍筋开口过大,严禁将箍筋弯成死弯,箍筋就位后再将变形的箍筋恢复原状进行绑扎。箍筋绑扎的顺序先绑扎菱形箍筋,在绑扎八角形箍筋,最后绑扎矩形箍筋。
[0003]钢筋混凝土框架梁包括框架主梁和框架连系梁,钢筋混凝土框架梁均与型钢柱垂直相交,型钢柱和钢筋混凝土框架梁节点部位连接结构形式多样,在型钢柱的柱头部位,框架主梁和框架连系梁两支框架梁钢筋交与同一柱头,型钢和框架梁钢筋连接部位节点多,焊接工程量、施工作业难度较大,柱头部位钢筋较密,导致多层钢筋相互重叠,由于钢筋相互重叠造成钢筋和混凝土施工困难。

【发明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型钢柱与框架主梁、框架连系梁的节点连接结构,可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由于钢筋相互重叠造成的钢筋和混凝土施工困难的问题。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型钢柱与框架主梁、框架连系梁的节点连接结构,包括型钢柱,与型钢柱垂直相交的框架主梁、框架连系梁,框架主梁为外侧偏心梁,所述型钢柱内设有H型钢,H型钢具有腹板,框架主梁、框架连系梁均具有各自的主筋,
[0007]所述型钢在框架主梁的主筋标高位置设置上下两道连接板,所述框架主梁与型钢垂直相交的主筋与所述连接板上表面焊接,所述框架主梁与型钢垂直但不相交的主筋锚固在型钢柱内;
[0008]所述H型钢的腹板上开设孔,所述框架连系梁与型钢垂直相交的主筋穿过腹板上开设的孔内,所述框架连系梁与型钢垂直但不相交的主筋锚固在型钢柱内,方便现场施工。
[0009]如上所述节点连接结构,所述主筋锚固是指主筋的端部具有一段垂直折弯部,该垂直折弯部沿着型钢柱的纵向方向。
[0010]如上所述节点连接结构,所述框架主梁与连接板焊接的主筋进行弯锚。
[0011]如上所述节点连接结构,框架主梁、框架连系梁的主筋分布在不同的标高位置上。
[0012]由于框架主梁、框架连系梁型均为外侧偏心梁,型钢柱中的型钢与框架主梁、框架连系梁均不是正对垂直相交,即框架主梁、框架连系梁均有部分与型钢垂直相交的主筋,也有部分与型钢垂直但不相交的主筋。
[0013]在型钢柱与框架主梁的主筋标高位置设置连接板,主筋焊接在连接板上表面,并且与连接板焊接的主筋端部在加工时仍然进行弯锚。
[0014]型钢柱柱头部位的框架梁纵向钢筋存在交叉现象,通过优化设计,两支偏心的框架主梁为上返梁,两支型钢柱之间的框架连系梁上平与楼板上平标高一致,柱头内框架梁纵向钢筋不再同一个标高上,有利于此部位钢筋和混凝土施工。
[0015]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0016]本实用新型的型钢柱与框架主梁、框架连系梁的节点连接结构,施工方法简便,施工效率高,可有效的保证施工工艺的质量,具有很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实用新型型钢柱与框架主梁、框架连系梁的节点连接结构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图1的A向视图,即型钢柱与框架主梁的主筋连接示意图;
[0019]图3是图1的B向视图,即型钢柱与框架连系梁的主筋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1]本实用新型的型钢柱与框架主梁、框架连系梁的节点连接结构通过在型钢上预置连接板、型钢腹板穿孔、钢筋混凝土框架梁的主筋锚入型钢柱等方式进行施工,通过优化设计,使框架梁钢筋处在不同的标高位置上,解决了由于钢筋相互重叠造成的钢筋和混凝土施工困难的问题。
[0022]具体采用的设计如下:当框架主梁的主筋与H型钢柱翼缘垂直相交时,采用与连接板焊接的方式进行连接;当框架主梁的主筋与H型钢柱翼缘垂直但不相交时(主梁为外侧偏心梁),框架主梁的主筋直接锚固在型钢混凝土柱内;当框架连系梁的主筋与H型钢柱腹板垂直相交时,采用型钢腹板穿孔的方式进行施工,当框架连系梁的主筋与H型钢柱腹板垂直不相交时,部分钢筋通过型钢外侧锚固在型钢柱内。
实施例
[0023]参考图1所示,一种型钢柱I与框架主梁2、框架连系梁3的节点连接结构,包括型钢柱1,与型钢柱I垂直相交的框架主梁2、框架连系梁3,框架主梁2、框架连系梁3为外侧偏心梁,型钢柱I内设有H型钢11,H型钢11具有腹板111,框架主梁2具有主筋21、框架连系梁3具有主筋31 ;
[0024]H型钢11在框架主梁2的主筋21标高位置设置上下两道连接板12,框架主梁2内侧与H型钢11垂直相交的三根主筋21与连接板12上表面焊接,并进行弯锚,主筋21的端部具有一段垂直折弯部,该垂直折弯部沿着型钢柱I的纵向方向,既可保证焊接质量,又保证了钢筋锚固长度,框架主梁2与H型钢11垂直但不相交的主筋锚固在型钢柱I内;
[0025]H型钢11的腹板12上开设孔13,框架连系梁3与H型钢11垂直相交的主筋31穿过腹板12上开设的孔13内,框架连系梁3与H型钢11垂直但不相交的主筋31锚固在型钢柱I内,方便现场施工。
[0026]框架主梁2、框架连系梁3的主筋分布在不同的标高位置上。
[0027]如图2所示,框架主梁2与H型钢11垂直但不相交的主筋21端部进行弯锚,主筋21的端部具有一段垂直折弯部211,该垂直折弯部211沿着型钢柱I的纵向方向锚固在型钢柱I内。
[0028]如图3所示,框架连系梁3与H型钢11垂直但不相交的主筋31端部进行弯锚,主筋31的端部具有一段垂直折弯部311,该垂直折弯部311沿着型钢柱I的纵向方向锚固在型钢柱I内。
[0029]根据型钢柱柱头节点部位钢筋密集,交叉重叠多,标高不一,施工难度大的特点,通过优化设计,使不同标高的钢筋有序排列,通过连接板使框架主梁的主筋与型钢焊接,通过腹板穿孔,减少钢筋交叉。
[0030]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型钢柱与框架主梁、框架连系梁的节点连接结构,包括型钢柱,与型钢柱垂直相交的框架主梁、框架连系梁,所述型钢柱内设有H型钢,H型钢具有腹板,框架主梁、框架连系梁均具有各自的主筋,其特征在于: 所述型钢在框架主梁的主筋标高位置设置上下两道连接板,所述框架主梁与型钢垂直相交的主筋与所述连接板上表面焊接,所述框架主梁与型钢垂直但不相交的主筋锚固在型钢柱内; 所述H型钢的腹板上开设孔,所述框架连系梁与型钢垂直相交的主筋穿过腹板上开设的孔内,所述框架连系梁与型钢垂直但不相交的主筋锚固在型钢柱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型钢柱与框架主梁、框架连系梁的节点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筋锚固是指主筋的端部具有一段垂直折弯部,该垂直折弯部沿着型钢柱的纵向方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型钢柱与框架主梁、框架连系梁的节点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主梁与连接板焊接的主筋进行弯锚。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型钢柱与框架主梁、框架连系梁的节点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主梁、框架连系梁的主筋分布在不同的标高位置上。
【文档编号】E04B1/58GK203452202SQ201320501404
【公开日】2014年2月26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16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16日
【发明者】王义山, 王立民, 赵海生, 尹承恩, 于恒雷 申请人:通广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