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大棚蓄热保温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1882阅读:455来源:国知局
塑料大棚蓄热保温墙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塑料大棚蓄热保温墙,由北脊墙、侧墙、蓄热层骨架、蓄热层、拱架及覆盖薄膜组成;其特征在于,北脊墙的两端垂直连接侧墙,北脊墙和侧墙垂直设置在地基上,北脊墙和侧墙的顶端设置有拱架及覆盖薄膜;北脊墙的内侧面上安装有矩形网格状蓄热层骨架,蓄热层骨架外侧矩形网格结构与北脊墙的内侧面,自上而下呈逐渐加大的梯度;蓄热层骨架内填装有蓄热层;所述蓄热层由作物秸秆制成。蓄热层的存在,不仅提高了保温效果,而且明显提高塑料大棚内的温度;作物秸秆产生的氧化过程为秸秆堆肥提供了理想的前提条件。
【专利说明】塑料大棚蓄热保温墙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塑料大棚蔬菜培植设施,具体涉及一种塑料大棚蓄热保温墙;利用蓄热层积蓄的温度在夜间缓慢释放,可以明显提高塑料大棚内的夜间温度。
【背景技术】
[0002]塑料大棚充分利用太阳能,有一定的保温作用,并通过卷膜能在一定范围调节棚内的温度和湿度。因此,塑料大棚在我国北方地区,主要是起到春提前、秋延后的保温栽培作用,一般春季可提前30-35天,秋季能延后20-25天,但不能进行越冬栽培。
[0003]大棚的方向多数为南极向延长,南北H圭垄式栽培,其效果稍为好些。一般在寒季大棚内日增温可达3_6°C,阴天或夜间增温能力仅1_2°C。春暖时节棚内和露地的温差逐渐加大,增温可达6_15°C。冬季晴天时,夜间最低温度可比露地高1_3°C,阴天时几乎与露地相同。通过保温及通风降温可使棚温保持在15-30°C的生长适温。显然,夜间增温能力仅1-2°C是远远不能满足蔬菜生长适温需求的;因此,能够设计一种塑料大棚蓄热保温墙,可以明显提高塑料大棚内的夜间温度,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塑料大棚蓄热保温墙,利用蓄热层积蓄的温度在夜间缓慢释放,可以明显提高塑料大棚内的夜间温度。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所述塑料大棚蓄热保温墙,由北脊墙、侧墙、蓄热层骨架、蓄热层、拱架及覆盖薄膜组成;其特征在于,北脊墙的两端垂直连接侧墙,北脊墙和侧墙垂直设置在地基上,北脊墙和侧墙的顶端设置有拱架及覆盖薄膜;北脊墙的内侧面上安装有矩形网格状蓄热层骨架,蓄热层骨架外侧矩形网格结构与北脊墙的内侧面,自上而下呈逐渐加大的梯度;蓄热层骨架内填装有蓄热层;所述蓄热层由作物秸杆制成。
[0006]采用这样的结构后,蓄热层骨架内填装的蓄热层呈倾斜面,有利于蓄热层吸收太阳光产生的辐射热量,并将其蓄存,蓄存的热量缓慢释放,可以明显提高塑料大棚内的夜间温度。所述蓄热层由作物秸杆制成;例如:小麦、玉米、大豆、水稻等作物的秸杆。特别是小麦秸杆,吸收太阳光产生的辐射热量的效果最佳。蓄热层的存在,不仅提高了保温效果,而且明显提高塑料大棚内的温度;作物秸杆产生的氧化过程为秸杆堆肥提供了理想的前提条件。
[0007]利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塑料大棚蓄热保温墙,进行塑料大棚栽培试验,可以使塑料大棚内的夜间温度增加3-5度;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8]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结构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A向视图。【具体实施方式】
[0009]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方式。
[0010]如图所示,所述塑料大棚蓄热保温墙,由北脊墙2、侧墙4、蓄热层骨架5、蓄热层1、拱架及覆盖薄膜3组成;其特征在于,北脊墙2的两端垂直连接侧墙4,北脊墙2和侧墙4垂直设置在地基6上,北脊墙2和侧墙4的顶端设置有拱架及覆盖薄膜3 ;北脊墙2的内侧面上安装有矩形网格状蓄热层骨架5,蓄热层骨架5外侧矩形网格结构与北脊墙2的内侧面,自上而下呈逐渐加大的梯度;蓄热层骨架5内填装有蓄热层I ;所述蓄热层I由作物秸杆制成。
【权利要求】
1.一种塑料大棚蓄热保温墙,由北脊墙(2)、侧墙(4)、蓄热层骨架(5)、蓄热层(I)、拱架及覆盖薄膜⑶组成;其特征在于,北脊墙⑵的两端垂直连接侧墙(4),北脊墙⑵和侧墙⑷垂直设置在地基(6)上,北脊墙(2)和侧墙⑷的顶端设置有拱架及覆盖薄膜(3);北脊墙(2)的内侧面上安装有矩形网格状蓄热层骨架(5),蓄热层骨架(5)外侧矩形网格结构与北脊墙(2)的内侧面,自上而下呈逐渐加大的梯度;蓄热层骨架(5)内填装有蓄热层(I);所述蓄热层(I)由作物秸杆制成。
【文档编号】E04B1/74GK203475636SQ201320569719
【公开日】2014年3月12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16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16日
【发明者】张启成, 王清, 王倩, 刘雪平, 韩惠丽, 周高超 申请人:周高超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