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木枋及其构成的梁侧面加固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5111阅读:269来源:国知局
一种复合木枋及其构成的梁侧面加固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布了一种复合木枋及其构成的梁侧面加固结构,包括横截面呈矩形的钢外套、设置在钢外套内的木枋本体,矩形钢外套的长度>高度>宽度,在长度与高度所在的钢外套表面上开设只有冲压孔,所述冲压孔整体呈长方形或椭圆形,所述长方形两端为弧形边,弧形边与长方形的另外两个边平滑连接。本实用新型将冲压孔开设在其侧面,可以提高其竖直方向上的受力,增加了竖直方向上的受力面积,可以减小其受到的平均压强,提高其受力的极限值,在相同的要求下,可以减小使复合木枋的用量20%-30%,进一步达到了降低使用成本的目的。
【专利说明】一种复合木枋及其构成的梁侧面加固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施工用的木枋,具体是指一种复合木枋及其构成的梁侧面加固结构。
【背景技术】
[0002]现有技术中,建筑领域浇筑钢筋混凝土是用传统的木枋作梁侧面加固措施支違,木枋在使用过程中的损耗相当大,木工经常将长的木枋锯断,形成浪费,而且传统木枋易弯曲饶度大的变形较大,因传统木枋有饶度使得混凝土浇筑后梁阴、阳角漏掉水泥浆形成麻面现象或更严重的爆模现象,严重影响质量、美观和结构安全,传统木枋更难以重复利用。为了解决传统木枋寿命短、浪费大易漏浆和易爆模的问题,已经有了复合木枋,例如申请号为:20092031099.4,名称为:一种用于钢筋混凝土构件支撑用复合木枋,其主体是在C型钢内安装木材,并在C型钢的长开口对面设置有预紧孔,用螺钉等固定。
[0003]目前, 申请人:已经发明了复合木枋的改进结构,但是,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特别是用于悬挑梁等结构,在应用复合木枋的过程中存在一个问题:由于复合木枋的冲压空开设在面积最小的侧面,其在使用时处于上面,因此,U型卡扣的工具作用在其侧面上,很容易出现打滑的现象,严重影响了牢固性,在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容易出现爆模的问题,更不能在梁侧顶部模板与现浇板底模板呈90°c角处梁侧面和板底面钉铁钉。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木枋及其构成的梁侧面加固结构,解决目前的复合木枋与U型卡扣之间容易打滑、不能在梁侧顶部模板与现浇板底模板呈90°C角处梁侧面和板底面钉铁钉、构成的模板容易漏浆和爆模的问题,达到提高其连接强度、减少损耗减小爆模机滤和可重复利用的目的。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0006]一种复合木枋,包括横截面呈矩形的钢外套、设置在钢外套内的木枋本体,矩形钢外套的长度>高度>宽度,在长度与高度所在的钢外套表面上开设有冲压孔,所述冲压孔整体呈长方形或椭圆形,所述长方形两端为弧形边,弧形边与长方形的另外两个边平滑连接。本实用新型是在现有的复合木枋上做出的改进,现有的复合木枋包括钢外套,钢外套由型钢或者钢材经过冷拉冲压形成,木枋本体与传统的木枋相同,将冲压孔的形状设置有椭圆形或者矩形,当采用矩形的时候,其两个长度较小的端部边设置成弧形,端部的弧形边与与长方形的另外两个边之间连接成平滑的曲边结构,相对于现有的冲压孔,去掉了长方形或者菱形的顶角,没有明显的顶点,减少了从顶点撕裂钢外套的可能性,从而大大提高了其使用寿命,避免使用过程中不恰当的外力造成的钢外套撕裂,本实用新型的改进点还在于:经过多次的实验和反复的计算,将冲压空开设在高度所在的侧面,使用时,将冲压孔放置在外侧,使得U型卡扣的末端与冲压孔内的木枋本体接触,增加了其有效接触面的摩察系数,解决了打滑的问题,还可以解决在梁侧顶部模板与现浇板底模板呈90°c角处梁侧面和板底面钉铁钉的问题,而且,经过反复的实验得知,将冲压孔开设在其侧面,可以提高其竖直方向上的受力,增加了竖直方向上的受力面积,可以减小其受到的平均压强,提高其受力的极限值,在相同的要求下,可以减小使复合木枋的用量20%-30%,进一步达到了降低使用成本的目的。
[0007]钢外套端部的侧面通过钢钉固定在木枋本体上。进一步讲,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点改进,采用钢外套和木枋本体之间较小的过盈配合,同时采用在钢外套的端部设置钢钉,通过钢钉来固定木枋本体和钢外套,避免钢外套和木枋本体的过渡变形,同时保证了其之间的配合关系,避免滑落,使得产品的质量一至,提高了产品的统一性。
[0008]所述木枋本体的两端均凸出于钢外套1?3cm形成凸出部。进一步讲,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为了保护好复合木枋,由于复合木枋的使用环境为建筑工地,拆卸完以后基本上都是会从高空摔下,此时,钢外套的两个端部最容易先着地,也最容易损坏变形,为了解决钢外套在使用过程中的这一问题,以在木枋本体的两端凸出于钢外套1?3cm形成凸出部,如此,当木枋着地过程中,由于凸出部的木枋本体先着地,有效地保护了木枋的钢外套端部,进一步地提高了复合枕木的使用寿命。
[0009]所述钢外套采用镀锌钢材制成。进一步地,利用镀锌钢材的耐腐蚀、耐锈蚀性能,可以进一步提高钢外套的使用寿命。
[0010]一种梁侧面加固结构,包括木模板围合成的矩形容腔结构,在其底部安装有复合木枋作为底部支撑结构,在其两侧的下方安装有复合木枋作为底部宽度结构,在容腔的两个侧边顶部设置有平板,两个平板之间设置有作为限制上部宽度的隔条和拉条,作为底部宽度结构的两个复合木枋通过u型卡扣连接,所述U型卡扣的两个端部位于复合木枋的冲压孔内部。本实用新型的梁侧面加固结构,主要用于建筑现浇钢筋混凝土梁侧顶部,在梁的顶部模板、与现浇板底面模板呈90°角处的模板、以及现浇钢筋混凝土梁侧底部的模板均采用复合木枋支撑固定,便于在钢筋混凝土梁的侧面模板和钢筋混凝土板的底面模板上钉铁钉与复合木枋钉为整体,使梁、板混凝土浇筑后确保阴角不变形和成型美观;梁底部宽度结构的模板外侧两个复合木枋通过U型卡扣锁紧连接,U型卡扣的两个端部位于复合木枋的冲压孔内,便于U型卡扣在施工震动情况下不滑落,使复合木枋通过U型卡扣锁紧梁侧底部模板,确保梁混凝土浇筑后底部不变形和成型美观;U型卡扣的末端进入到冲压孔而接触木枋本体,增加其摩察系数,增加摩擦力,如此的结构,即减少了木枋的使用量,又提高了模腔的稳定性,解决了容易爆模的问题。
[0011]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0012]1本实用新型一种复合木枋及其构成的梁侧面加固结构过将冲压孔的形状设置有椭圆形或者矩形,当采用矩形的时候,其两个长度较小的端部边设置成弧形,端部的弧形边与与长方形的另外两个边之间连接成平滑的曲边结构,相对于现有的冲压孔,去掉了长方形或者菱形的顶角,没有明显的顶点,减少了从顶点撕裂钢外套的可能性,从而大大提高了其使用寿命,避免使用过程中不恰当的外力造成的钢外套撕裂,将冲压空开设在高度所在的侧面,使用时,将冲压孔放置在外侧,使得U型卡扣的末端与冲压空内的木枋本体接触,增加了其有效接触面的摩察系数,解决了打滑的问题,而且,经过反复的实验得知,将冲压孔开设在其侧面,可以提高其竖直方向上的受力,增加了竖直方向上的受力面积,可以减小其受到的平均压强,提高其受力的极限值,在相同的要求下,可以减小使复合木枋的用量20%-30%,进一步达到了降低使用成本的目的;
[0013]2本实用新型一种复合木枋及其构成的梁侧面加固结构i采用钢外套和木枋本体之间较小的过盈配合,同时采用在钢外套的端部设置钢钉,通过钢钉来固定木枋本体和钢外套,避免钢外套和木枋本体的过渡变形,同时保证了其之间的配合关系,避免滑落,使得广品的质量一直,提闻了广品的统一性;
[0014]3本实用新型一种复合木枋及其构成的悬挑梁模腔,利用镀锌钢材的耐腐蚀、耐锈蚀性能,可以进一步提高钢外套的使用寿命。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实用新型利用复合木枋构成梁侧面加固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6]附图中标记及相应的零部件名称:
[0017]1-钢外套,2-木枋本体,3-冲压孔,4-木模板,5-平板,6_U型卡扣。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
[0019]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复合木枋,包括钢外套1,钢外套I的横截面为矩形,其尺寸为60*40mm,长度为I?4米,每间隔20cm为一个型号,可以形成一系列的长度型号,在钢外套I内通过过盈配合的方式安装木枋本体2,木枋本体2的两端均凸出于钢外套I端部2cm,作为生产过程中的误差,木枋本体2的两端均凸出于钢外套I端部的长度可以控制在I?3cm,而且木枋本体2采用整根的木枋,也可以是指接好的木枋,在钢外套I宽度为40mm的侧面设置有冲压孔3,冲压孔3的结构成矩形,其两端的直角边替换成弧形边,弧形边与两个较长的直角边呈平滑连接,弧形边的最佳方式是半圆形,也可以采用其它的弧形或者直接冲压成椭圆形,钢外套I的端部通过钢钉钉入木枋本体2,为了提高速度和质量,可以采用码钉、射钉、蚊钉等结构代替钢钉,使用复合木枋构成梁侧面加固结构时,首先在悬挑的架管上按照设定的距离固定两根复合木枋,两根复合木枋上用木模板4形成模腔的两个侧面、以及底面,在两个侧面的顶部安装有两个平板5,平板5作为与其它模腔连接的部件,也可以作为连接结构的保护部分,在模腔的两个侧面之间放置定长块保持宽度,在两个平板5之间钉上固定条保持间距,在模腔的两个侧面底部安装有复合木枋作为下部宽度限定结构,其高度60mm处于竖直方向,对于需要水平夹持的复合木枋,其冲压孔位于外侧,使得U型卡扣6的末端进入到冲压孔3而接触木枋本体2。
[0020]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上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复合木枋,包括横截面呈矩形的钢外套(1)、设置在钢外套(1)内的木枋本体(2),矩形钢外套(1)的长度 > 高度 > 宽度,其特征在于:在长度与高度所在的钢外套(1)表面上开设有冲压孔(3),所述冲压孔(3)整体呈长方形或椭圆形,所述长方形两端为弧形边,弧形边与长方形的另外两个边平滑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木枋,其特征在于:钢外套(1)端部的侧面通过钢钉固定在木枋本体(2)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复合木枋,其特征在于:所述木枋本体(2)的两端均凸出于钢外套(1) 1?3cm形成凸出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复合木枋,其特征在于:所述钢外套(1)采用镀锌钢材制成。
5.一种梁侧面加固结构,包括木模板(4)围合成的矩形容腔结构,在其底部安装有复合木枋作为底部支撑结构,在其两侧的下方安装有复合木枋作为底部宽度结构,在容腔的两个侧边顶部设置有平板(5),两个平板(5)之间设置有作为限制上部宽度的隔条和拉条,其特征在于:作为底部宽度结构的两个复合木枋通过U型卡扣(6)连接,所述U型卡扣(6)的两个端部位于复合木枋的冲压孔(3)内部。
【文档编号】E04G17/00GK203547138SQ201320715483
【公开日】2014年4月16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14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14日
【发明者】徐建明 申请人:成都市毫华建筑劳务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