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蜂巢芯密肋空心楼盖后浇带辅助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蜂巢芯密肋空心楼盖后浇带辅助结构,包括后浇带,所述后浇带左、右两侧的楼板内具有暗梁,所述暗梁包括垂直于后浇带的横梁和平行于后浇带的纵梁,所述后浇带内设置有定型模板,所述后浇带的下方设置有用于对定型模板进行支撑的模板支撑装置,所述定型模板包括两个侧板和设置在两个侧板之间的连接板,所述侧板与横梁的交接处设置有聚苯板。由于在定型模板与两侧暗梁的交接处设置了吸水能力较好的聚苯板,因此了避免了后浇带两侧的暗梁出现泡浆现象;由于后浇带下方的模板支撑装置与楼层其它部位的模板支撑装置之间通过横杆连接起来,因此减少了钢管用量。
【专利说明】一种蜂巢芯密肋空心楼盖后浇带辅助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蜂巢芯密肋空心楼盖后浇带辅助结构。
【背景技术】
[0002]后浇带是在建筑施工中为防止现筑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温度、收缩不均可能产生的有害裂缝,按照设计和施工规范要求,在基础底板、墙、梁相应位置留设的临时施工缝,经过构件内部收缩,再向该施工缝内浇捣混凝土,将结构连成整体。
[0003]在GBF蜂巢芯密肋空心楼盖施工中,当楼板长、宽超过规范要求时,需设置后浇带。在后浇带两侧的结构施工完成后,后浇带两侧的结构仅侧面有GBF蜂巢芯外露,顶面为钢筋砼面(参见图1),在进行后续施工时有利于对GBF蜂巢芯的成品保护。
[0004]为了降低在拆模时对GBF蜂巢芯被破坏的概率,也为了方便对新旧砼接合面进行处理,在后浇带内的两侧设置有专用定型模板,在两定型模板之间设置有对侧板进行加固的连接板,在后浇带的下方设置有模板支撑装置,然而,后浇带两侧的暗梁容易出现泡浆现象,同时由于后浇带需在两侧的砼面浇筑后留置不少于45天,因此后浇带下方的模板支撑装置不能与楼层其它部位的模板支撑装置同时进行拆除,而后浇带下方的模板支撑装置与楼层其它部位的支撑装置之间相互独立,增加了钢管用量。
实用新型内容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提供一种蜂巢芯密肋空心楼盖后浇带辅助结构,以弥补后浇带两侧的暗梁容易出现泡浆现象等缺陷。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蜂巢芯密肋空心楼盖后浇带辅助结构,包括后浇带,所述后浇带左、右两侧的楼板内具有暗梁,所述暗梁包括垂直于后浇带的横梁和平行于后浇带的纵梁,所述后浇带内设置有定型模板,所述后浇带的下方设置有用于对定型模板进行支撑的模板支撑装置,所述定型模板包括两个侧板和设置在两个侧板之间的连接板,所述侧板与横梁的交接处设置有聚苯板。
[0007]进一步,所述侧板上开有凹槽,所述聚苯板嵌设在该凹槽内。
[0008]进一步,所述聚苯板的厚度为4cm_6cm。
[0009]进一步,所述模板支撑装置由数根并排设置的横杆和数根并排设置的竖直支撑杆组成,所述模板支撑装置与左、右两侧楼板的支撑装置之间通过横杆连接。
[0010]进一步,所述横杆的长度等于后浇带的宽度+2X50cm。
[00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2](I)由于在定型模板与两侧暗梁的交接处设置了吸水能力较好的聚苯板,因此了避免了后浇带两侧的暗梁出现泡浆现象;
[0013]( 2 )由于后浇带下方的模板支撑装置与楼层其它部位的模板支撑装置之间通过横杆连接起来,因此减少了钢管用量。[0014]【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实用新型后浇带与两侧楼板的剖面图;
[0016]图2为本实用新型在后浇带内设置有定型模板的平面图;
[0017]图3为图2的A-A线剖视图;
[0018]图4为本实用新型后浇带下方的模板支撑装置与两侧楼板支撑装置连接的平面图;
[0019]图5为图4为B-B线剖视图;
[0020]图6为本实用新型在拆除后浇带两侧楼板支撑装置时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22]参见图2和图3,一种蜂巢芯密肋空心楼盖后浇带辅助结构,包括后浇带1,后浇带I左、右两侧的楼板内具有暗梁12,暗梁12包括垂直于后浇带的横梁12a和平行于后浇带的纵梁12b,后浇带I内设置有定型模板2,后浇带I的下方设置有用于对定型模板进行支撑的模板支撑装置4,定型模板2包括两个侧板21和设置在两个侧板21之间用于对两个侧板进行加固的连接板22,侧板21与横梁12a的交接处设置有聚苯板3,由于聚苯板3具有良好的吸水性,因此避免了后浇带I两侧的暗梁出现泡浆现象。
[0023]为了方便施工,本实施例的侧板21上开有凹槽,聚苯板3嵌设在该凹槽内;同时为了规范施工要求,聚苯板的厚度为5cm。
[0024]参见图4至图6,模板支撑装置4由数根并排设置的横杆41和数根并排设置的竖直支撑杆42组成,以后浇带I的宽度为基准,横杆41的两端分别伸出后浇带50cm,即横杆41的长度等于后浇带I的宽度+2X 50cm,这样后浇带I下方的模板支撑装置与两侧楼板的其它支撑装置之间就可通过横杆41进行连接,而横杆41和竖直支撑杆42均采用钢管,这样也就减少了钢管的用量。
[0025]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技术方案,尽管 申请人: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那些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权利要求】
1.一种蜂巢芯密肋空心楼盖后浇带辅助结构,包括后浇带(I),所述后浇带(I)左、右两侧的楼板内具有暗梁(12),所述暗梁(12)包括垂直于后浇带(I)的横梁(12a)和平行于后浇带(I)的纵梁(12b),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浇带(I)内设置有定型模板(2),所述后浇带(O的下方设置有用于对定型模板(2)进行支撑的模板支撑装置(4),所述定型模板(2)包括两个侧板(21)和设置在两个侧板(21)之间的连接板(22 ),所述侧板(21)与横梁(12a)的交接处设置有聚苯板(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蜂巢芯密肋空心楼盖后浇带辅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21)上开有凹槽,所述聚苯板(3)嵌设在该凹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蜂巢芯密肋空心楼盖后浇带辅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聚苯板(3)的厚度为4cm-6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蜂巢芯密肋空心楼盖后浇带辅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支撑装置(4)由数根并排设置的横杆(41)和数根并排设置的竖直支撑杆(42)组成,所述模板支撑装置(4)与左、右两侧楼板的支撑装置之间通过横杆(41)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蜂巢芯密肋空心楼盖后浇带辅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杆(41)的长度等于后浇带(I)的宽度+2 X 50cm。
【文档编号】E04G13/00GK203594111SQ201320742115
【公开日】2014年5月14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22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22日
【发明者】何俨 申请人: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