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集成吊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7185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功能性集成吊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功能性集成吊顶,包括主龙骨、次龙骨、基本件、边角件和过渡缓冲件,主龙骨和所述的次龙骨通过螺钉连接成铺满整个顶面和墙面的网格状支架;基本件通过固定件安装在次龙骨上,相邻的基本件之间通过榫卯结构相互嵌合形成平面,处于平面最外缘的基本件边角通过边角件收尾;边角件包括过渡件、横向边角件和纵向边角件;过渡缓冲件包括两个通过转轴连接的调节性栅栏,调节性栅栏的一端设有与最外缘基本件榫头匹配的卡槽,其中一个调节性栅栏的侧面与过渡件侧面扣合;平面通过过渡缓冲件实现不同墙面之间或者墙面与顶面之间的转折。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简化安装、后期维护方便;过渡缓冲件通过栅栏的形式即可方便调节角度,又可作为通风口使用。
【专利说明】功能性集成吊顶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功能性集成吊顶。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在住宅区、公共场所等室内环境进行装修时涉及到墙面和顶棚的处理往往需要通过吊顶装饰来增加空间的层次感和美观性。
[0003]现有普遍的吊顶方式主要有石膏板吊顶和集成吊顶。石膏板吊顶因为材料的原因,所适应的环境条件不尽相同。使用长时间后,会发生老化或氧化反应,最终出现变形、开裂、脱落等问题。而现有的集成吊顶则使用范围相对狭隘,多用于厨房和浴室。一般多以外观上的变化为主,根据不同的使用环境,提供不同图案、色彩的装饰面板,而且只具有一些相对固定作用的功能性模块,很少在其他功能性上有突破。鉴于集成吊顶的安装维修方便,所以需要一种满足不同使用环境中不同需求的功能性模块的集成吊顶。

【发明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针对目前的吊顶安装功能性模块复杂、后期维修麻烦、并且吊顶安装过程中不能随意调整角度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能简化功能性模块安装、后期维护方便、安装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调整倾斜角度的功能性集成吊顶。
[0005]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功能性集成吊顶,包括主龙骨、次龙骨、基本件、边角件和过渡缓冲件,所述的主龙骨和所述的次龙骨通过螺钉连接成铺满整个顶面和墙面的网格状支架;所述的基本件通过固定件安装在所述的次龙骨上,相邻的基本件之间通过榫卯结构相互嵌合形成平面,其特征在于:处于平面最外缘的基本件边角通过边角件收尾;所述的边角件包括过渡件、横向边角件和纵向边角件,所述的横向边角件通过过渡件与相邻的所述的纵向边角件连成边框;所述的过渡缓冲件包括两个通过转轴连接的调节性栅栏,所述的调节性栅栏的一端设有与最外缘的基本件的榫头匹配的卡槽,其中一个所述的调节性栅栏的侧面与过渡件侧面扣合;基本件嵌合形成的平面通过过渡缓冲件实现不同墙面之间或者墙面与顶面之间的转折。
[0006]所述的基本件的表面设置多个用于扣合功能性模块的附件的凸点。
[0007]每个基本件的四个侧边中有I个侧边设有I个榫头,其余3个侧边均为与榫头配合的卯槽。
[0008]所述的次龙骨与相应的基本件通过四个固定件和螺丝固定。
[0009]所述的横向边角件和纵向边角件的侧面分别设有与相接的基本件的卯槽扣合的卡槽。
[0010]两个所述的调节性栅栏之间的夹角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
[0011]安装时,先将主龙骨和次龙骨通过螺丝相互连接,以一定间距铺满整个墙面和顶面;然后将次龙骨与基本件通过四个固定部件用螺丝固定,上下两个基本件之间通过榫卯结构相互嵌合,使每一个基本件在四边都有方式固定,并阵列式平铺成一个面;当遇到边角时,用边角件进行收尾,通过卡槽结构与基本件相扣;过渡部分通过过渡件过渡;最后当墙面和另一面墙面或者墙面和顶面相过渡时,通过过渡缓冲件进行过渡,既保证了完整过渡又提供了一定空间上的缓冲(可以用过缓冲过渡件的调节性栅栏进行一定的距离偏移);使用时,用户可选择不同功能性模块的附件对准基本件上的凸点进行任意位置安装。其过渡件通过栅栏的形式一方面可方便角度的调节,另一方面则可作为通风口使用。
[00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简化功能性模块安装、后期维护方便;2)过渡缓冲件通过栅栏的形式一方面可方便角度的调节,另一方面则可作为通风口使用。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模块示意图。
[0014]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基本件的示意图。
[0015]图3是本实用新型边角件的示意图。
[0016]图4是本实用新型过渡缓冲件的示意图。
[0017]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墙面安装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0019]参照附图:
[0020]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功能性集成吊顶,包括主龙骨1、次龙骨2、基本件3、边角件4和过渡缓冲件5,所述的主龙骨I和所述的次龙骨2通过螺钉连接成铺满整个顶面和墙面的网格状支架;所述的基本件3通过固定件21安装在所述的次龙骨2上,相邻的基本件3之间通过榫卯结构相互嵌合形成平面,处于平面最外缘的基本件3边角通过边角件4收尾;所述的边角件4包括过渡件41、横向边角件42和纵向边角件43,所述的横向边角件42通过过渡件41与相邻的所述的纵向边角件43连成边框;所述的过渡缓冲件5包括两个通过转轴52连接的调节性栅栏51,所述的调节性栅栏51的一端设有与最外缘的基本件3的榫头31匹配的卡槽511,其中一个所述的调节性栅栏51的侧面与过渡件41侧面扣合;基本件3嵌合形成的平面通过过渡缓冲件5实现不同墙面之间或者墙面与顶面之间的转折。
[0021]所述的基本件3的表面设置多个用于扣合功能性模块的附件的凸点32。
[0022]每个基本件3的四个侧边中有I个侧边设有I个榫头31,其余3个侧边均为与榫头31配合的卯槽33。
[0023]所述的次龙骨2与相应的基本件3通过四个固定件21和螺丝固定。
[0024]所述的横向边角件42和纵向边角件43的侧面分别设有与相接的基本件3的卯槽扣合的卡槽。
[0025]两个所述的调节性栅栏51之间的夹角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
[0026]安装时,先将主龙骨I和次龙骨2通过螺丝相互连接,以一定间距铺满整个墙面和顶面;然后将次龙骨2与基本件3通过四个固定部件21用螺丝固定,相邻两个基本件3之间通过榫卯结构相互嵌合,使每一个基本件3在四边都有方式固定,并阵列式平铺成一个面;当遇到边角时,用边角件4进行收尾,通过卡槽结构与基本件4相扣;过渡部分通过过渡件41过渡;最后当墙面和另一面墙面或者墙面和顶面相过渡时,通过过渡缓冲件5进行过渡,既保证了完整过渡又提供了一定空间上的缓冲(可以用过缓冲过渡件的调节性栅栏进行一定的距离偏移);使用时,用户可选择不同功能性模块的附件对准基本件上的凸点32进行任意位置安装。其过渡缓冲件41通过栅栏的形式一方面可方便角度的调节,另一方面则可作为通风口使用。
[0027] 本说明书实施例所述的内容仅仅是对实用新型构思的实现形式的列举,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应当被视为仅限于实施例所陈述的具体形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也包括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构思所能够想到的等同技术手段。
【权利要求】
1.功能性集成吊顶,包括主龙骨、次龙骨、基本件、边角件和过渡缓冲件,所述的主龙骨和所述的次龙骨通过螺钉连接成铺满整个顶面和墙面的网格状支架;所述的基本件通过固定件安装在所述的次龙骨上,相邻的基本件之间通过榫卯结构相互嵌合形成平面,其特征在于:处于平面最外缘的基本件边角通过边角件收尾;所述的边角件包括过渡件、横向边角件和纵向边角件,所述的横向边角件通过过渡件与相邻的所述的纵向边角件连成边框;所述的过渡缓冲件包括两个通过转轴连接的调节性栅栏,所述的调节性栅栏的一端设有与最外缘的基本件的榫头匹配的卡槽,其中一个所述的调节性栅栏的侧面与过渡件侧面扣合;基本件嵌合形成的平面通过过渡缓冲件实现不同墙面之间或者墙面与顶面之间的转折。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功能性集成吊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本件的表面设置多个用于扣合功能性模块的附件的凸点。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功能性集成吊顶,其特征在于:每个基本件的四个侧边中有I个侧边设有I个榫头,其余3个侧边均为与榫头配合的卯槽。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功能性集成吊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次龙骨与相应的基本件通过四个固定件和螺丝固定。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功能性集成吊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横向边角件和纵向边角件的侧面分别设有与相接的基本件的卯槽扣合的卡槽。
【文档编号】E04B9/30GK203716383SQ201320813764
【公开日】2014年7月16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10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10日
【发明者】傅晓云, 宋洁琼, 韩重赞 申请人:杭州飞神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