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压釜热能回收循环再利用节能系统及其工艺方法

文档序号:1905940阅读:217来源:国知局
蒸压釜热能回收循环再利用节能系统及其工艺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涉及环保节能系统【技术领域】的蒸压釜热能回收循环再利用节能系统及其工艺方法,包括:多个蒸压釜,蒸压釜通过釜体进气支管与釜体进气总管连通,蒸压釜通过釜体出气支管与釜体出气总管连通,釜体进气总管与锅炉连通;储热罐内部设有储热材料,储热罐通过罐体进气支管与罐体进气总管连通,储热罐通过罐体出气支管与罐体出气总管连通,釜体进气总管与釜体出气总管和罐体出气总管连通,釜体出气总管与罐体进气总管连通。本发明的蒸压釜热能回收循环再利用节能系统,结构简单,高效节能,将现有工艺无法回收的热能中的60%~78%的热能回收循环再利用。
【专利说明】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环保节能系统【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蒸压釜热能回收循环再利用 节能系统及其工艺方法。 蒸压釜热能回收循环再利用节能系统及其工艺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蒸压釜是一种大型压力容器。蒸压釜用途十分广泛,大量应用于加气混凝土砌块、 混凝土管桩、灰砂砖、煤灰砖、微孔硅酸钙板、新型轻质墙体材料、保温石棉板、高强度石膏 等建筑材料的蒸压养护。
[0003] 如图1所示,现有的蒸压釜热能回收系统包括:多个蒸压釜801、锅炉802、釜体进 气总管810、釜体出气总管820,蒸压釜801通过釜体进气支管830与釜体进气总管810的 输出端连通,釜体进气支管830上设有釜体进气支路控制阀831,蒸压釜801通过釜体出气 支管840与釜体出气总管820的输入端连通,釜体出气支管840上设有釜体出气支路控制 阀841,釜体进气总管810的输入端与锅炉802和釜体出气总管820的输出端连通;
[0004] 采用现有的蒸压釜热能回收系统的工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5] 1)预先准备:在多个蒸压釜801中的一个蒸压釜801内放入需保压的半成品,放 入半成品的蒸压釜801内部的初始压力为常压;
[0006] 2)蒸压釜801对放入的所述半成品进行保压:打开放入半成品的蒸压釜801的釜 体进气支路控制阀831和锅炉802,锅炉802内部的热蒸汽通过釜体进气总管810通入蒸压 釜801内部,蒸压釜801的内部压力逐渐上升,当蒸压釜801的内部压力上升到半成品保压 所需要达到的压力数值后,关闭锅炉802和釜体进气支路控制阀831,半成品在蒸压釜801 内部进行保压;
[0007] 3)将已完成保压的所述蒸压釜801内部剩余的部分热能传送至下一个待保压的 所述蒸压釜801 :放入半成品的蒸压釜801保压完成后,在下一个待保压的蒸压釜801中放 入需保压的半成品,下一个待保压的蒸压釜801内部的初始压力为常压,打开已完成保压 的蒸压釜801的釜体出气支路控制阀841和下一个待保压的蒸压釜801的釜体进气支路控 制阀831,已完成保压的蒸压釜801通过釜体出气总管820和釜体进气总管810与下一个待 保压的蒸压釜801连通,当已完成保压的蒸压釜内部的压力与下一个待保压的蒸压釜内部 的压力平衡时,关闭已完成保压的蒸压釜801的釜体出气支路控制阀841和下一个待保压 的蒸压釜801的釜体进气支路控制阀831 ;
[0008] 4)将步骤3)中与已完成保压的蒸压釜801连通的下一个待保压的蒸压釜801作 为下一个循环中放入半成品的蒸压釜801,重复步骤2)至步骤3)。
[0009] 采用现有的蒸压釜热能回收系统,由于已完成保压的蒸压釜内部的压力大于常 压,已完成保压的蒸压釜与下一个待保压的蒸压釜连通后,已完成保压的蒸压釜内部的压 力逐渐上升,下一个待保压的蒸压釜内部的压力逐渐下降,最后,已完成保压的蒸压釜内部 的压力与下一个待保压的蒸压釜内部的压力平衡。
[0010] 下一个待保压的蒸压釜一次性回收已完成保压的蒸压釜内的热能,但是,由于下 一个待保压的蒸压釜内部的初始压力为常压,下一个待保压的蒸压釜一次性只能回收已完 成保压的蒸压釜内部的小部分热能,下一个待保压的蒸压釜需要完成保压还缺少大部分热 能,缺少的大部分热能通过锅炉补充。已完成保压的蒸压釜内部无法被下一个待保压的蒸 压釜回收的大部分热能,在蒸压釜打开釜门的时候,通过排气管道直接排放到大气中,大部 分热能被浪费了。所以,现有的蒸压釜热能回收系统热能损耗高,致使生产成本居高不下。 [0011] 如何设计一种结构简单,高效节能,且能够将现有工艺无法回收的热能进行最大 程度地回收循环再利用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12]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 高效节能,且能够将现有工艺无法回收的热能进行最大程度地回收循环再利用的蒸压釜热 能回收循环再利用节能系统。
[0013]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蒸压釜热能回收循环再利用节 能系统,包括:多个蒸压釜、多个储热罐、锅炉、釜体进气总管、釜体出气总管、罐体进气总 管、罐体出气总管;所述蒸压釜通过釜体进气支管与所述釜体进气总管的输出端连通,所 述釜体进气支管上设有釜体进气支路控制阀,所述蒸压釜通过釜体出气支管与所述釜体出 气总管的输入端连通,所述釜体出气支管上设有釜体出气支路控制阀,所述釜体进气总管 的炉体蒸汽输入端与所述锅炉连通;所述储热罐内部设有储热材料,所述储热罐通过罐体 进气支管与所述罐体进气总管的输出端连通,所述罐体进气支管上设有罐体进气支路控制 阀,所述储热罐通过罐体出气支管与所述罐体出气总管的输入端连通,所述罐体出气支管 上设有罐体出气支路控制阀,所述釜体进气总管的循环蒸汽输入端与所述釜体出气总管的 输出端和所述罐体出气总管的输出端连通,所述釜体出气总管的输出端与所述罐体进气总 管的输入端连通。
[0014] 优选地,所述储热罐的外表面或者内表面上设有保温层。
[0015] 优选地,所述储热材料为水。
[0016] 优选地,所述蒸压釜上设置有釜体温度传感器或釜体压力传感器;所述储热罐上 设置有罐体温度传感器或罐体压力传感器。
[0017] 进一步地,所述蒸压釜热能回收循环再利用节能系统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 与所述釜体温度传感器、所述釜体压力传感器、所述罐体温度传感器、所述罐体压力传感 器、所述釜体进气支路控制阀、所述釜体出气支路控制阀、所述罐体进气支路控制阀、所述 罐体出气支路控制阀和所述锅炉连接。
[0018] 优选地,所述蒸压釜热能回收循环再利用节能系统还包括风机,所述风机的输入 端与所述釜体出气总管的输出端和所述罐体出气总管的输出端连通,所述风机的输出端与 所述罐体进气总管的输入端和所述釜体进气总管的循环蒸汽输入端连通。
[0019] 优选地,所述釜体进气总管上设有釜体进气总控制阀。
[0020] 优选地,所述罐体出气总管上设有罐体出气总控制阀。
[0021] 优选地,所述釜体出气总管上设有釜体出气总控制阀。
[0022]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采用上述蒸压釜热能回收循环再利用节能系统的工艺方法,包 括以下步骤:
[0023] 1)预先准备:在多个所述蒸压釜中的一个所述蒸压釜内放入需保压的半成品,放 入所述半成品的所述蒸压釜内部的初始压力为常压,所述常压的取值范围是大于等于一个 标准大气压值的80%且小于等于一个标准大气压值的120% ;多个所述储热罐中的初始压 力依次减小,多个所述储热罐中压力数值最小的所述储热罐的压力数值小于等于所述半成 品保压所需要达到的压力数值的一半且大于等于所述常压;
[0024] 2)所述蒸压釜对放入的所述半成品进行保压:打开放入所述半成品的所述蒸压 釜的所述釜体进气支路控制阀和所述锅炉,所述锅炉内部的热蒸汽通过所述釜体进气总管 通入所述蒸压釜内部,当所述蒸压釜的内部达到所述半成品保压所需要达到的压力数值 后,关闭所述锅炉和所述釜体进气支路控制阀,半成品在所述蒸压釜内部进行保压;
[0025] 3)多个所述储热罐按照所述储热罐的内部压力数值的高低,从压力数值最高的所 述储热罐开始,分别将已完成保压的所述蒸压釜的热能逐步吸收和存储:所述半成品在所 述蒸压釜内部保压完成后,已完成保压的所述蒸压釜的所述釜体出气支路控制阀和多个所 述储热罐的所述罐体进气支路控制阀打开,多个所述储热罐的所述罐体进气支路控制阀的 打开顺序与所述储热罐内部的压力数值相应,多个所述储热罐依次与已完成保压的所述蒸 压釜连通,所述罐体进气支路控制阀打开顺序是从多个所述储热罐中内部的压力数值最高 的所述储热罐开始;当每个所述储热罐与已完成保压的所述蒸压釜连通时,相应的所述罐 体进气支路控制阀打开,所述蒸压釜内部的热蒸汽通过所述釜体出气总管和所述罐体进气 总管依次分别通入多个所述储热罐内部;当已完成保压的所述蒸压釜内部的压力与相应的 所述储热罐内部的压力平衡时,相应的所述储热罐的所述罐体进气支路控制阀关闭,相应 的所述储热罐存储已完成保压的所述蒸压釜中的部分热能;
[0026] 4)将已完成保压的所述蒸压釜内部剩余的部分热能传送至下一个待保压的所述 蒸压釜:已完成保压的所述蒸压釜内部的部分热能传送至多个所述储热罐后,在下一个待 保压的所述蒸压釜中放入需保压的所述半成品,下一个待保压的所述蒸压釜内部的初始压 力为所述常压,打开下一个待保压的所述蒸压釜的所述釜体进气支路控制阀,已完成保压 的所述蒸压釜通过所述釜体出气总管和所述釜体进气总管与下一个待保压的所述蒸压釜 连通;当已完成保压的所述蒸压釜的内部压力与下一个待保压的所述蒸压釜的内部压力平 衡时,关闭已完成保压的所述蒸压釜的所述釜体出气支路控制阀和下一个待保压的所述蒸 压釜的所述釜体进气支路控制阀;
[0027] 5)将多个所述储热罐内部的热能传送给下一个待保压的所述蒸压釜:下一个待 保压的蒸压釜的所述釜体进气支路控制阀和多个所述储热罐的所述罐体出气支路控制阀 打开,多个所述储热罐的所述罐体出气支路控制阀的打开顺序与所述储热罐内部的压力数 值相应,多个所述储热罐依次与下一个待保压的所述蒸压釜连通,多个所述储热罐的所述 罐体进气支路控制阀打开顺序是从多个所述储热罐中内部的压力数值最低的所述储热罐 开始,所述储热罐传送给下一个待保压的蒸压釜的热能小于等于已完成保压的所述蒸压釜 传送给所述储热罐的热能;当每个所述储热罐与下一个待保压的所述蒸压釜连通时,相应 的所述罐体出气支路控制阀打开,所述储热罐内部的热蒸汽通过所述罐体出气总管和所述 釜体进气总管通入下一个待保压的所述蒸压釜内部;当下一个待保压的所述蒸压釜内部的 压力与相应的所述储热罐内部的压力平衡时,相应的所述储热罐的所述罐体出气支路控制 阀关闭;
[0028] 6)将步骤5)中与多个所述储热罐依次连通的下一个待保压的所述蒸压釜作为下 一个循环中放入所述半成品的所述蒸压釜,重复步骤2)至步骤5)。
[0029]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蒸压釜热能回收循环再利用节能系统及其工艺方法,具有以 下有益效果:
[0030] (1)采用本发明的蒸压釜热能回收循环再利用节能系统,已完成保压的所述蒸压 釜与多个所述储热罐连通,将已完成保压的所述蒸压釜的内部50%以上的热能传送给多个 所述储热罐,多个所述储热罐储存所吸收的热能;之后,已完成保压的所述蒸压釜与下一个 待保压的所述蒸压釜连通,将已完成保压的所述蒸压釜内部剩余的部分热能传送至下一个 待保压的所述蒸压釜;多个所述储热罐再与下一个待保压的所述蒸压釜连通,多个所述储 热罐将所吸收的热能输送给下一个待保压的所述蒸压釜,下一个待保压的所述蒸压釜完成 预加热,该待保压的所述蒸压釜预加热的热能就是已完成保压的所述蒸压釜输送的热能。 已完成保压的所述蒸压釜输送热能给多个所述储热罐和下一个待保压的蒸压釜,多个所述 储热罐再将热能传送给下一个待保压的蒸压釜,这一过程可以周而复始地循环,已完成保 压的所述蒸压釜中的热能被周而复始地回收且循环再利用,这样,下一个待保压的蒸压釜 需要锅炉补充的热能就降低了,整个工艺过程的能耗也就降低了。
[0031] (2)采用本发明的蒸压釜热能回收循环再利用节能系统,多个所述储热罐的初始 压力依次减小,多个所述储热罐依次与已完成保压的所述蒸压釜的连通顺序与所述储热罐 内部的压力数值相应,且从多个储热罐中内部的压力数值最高的所述储热罐开始,该连通 顺序使完成保压的所述蒸压釜分别与多个所述储热罐连通时,已完成保压的所述蒸压釜内 部的压力始终大于相应的所述储热罐内部的压力,使蒸压釜内部的热能能够传送给相应的 所述储热罐;多个所述储热罐依次与下一个待保压的所述蒸压釜的连通顺序与所述储热罐 内部的压力数值相应,且从多个储热罐中内部的压力数值最低的所述储热罐开始,该连通 顺序使多个所述储热罐分别与下一个待保压的所述蒸压釜连通时,下一个待保压的所述蒸 压釜内部的压力始终小于相应的所述储热罐内部的压力,使所述储热罐所吸收的热能能够 传送给下一个待保压的所述蒸压釜的内部;
[0032] (3)本发明的蒸压釜热能回收循环再利用节能系统,结构简单,高效节能,将现有 工艺无法回收的热能中的60%?78%的热能回收循环再利用。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33] 图1显示为现有的蒸压釜热能回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34] 图2显示为本发明的蒸压釜热能回收循环再利用节能系统的未设置风机的结构 示意图。
[0035] 图3显示为本发明的蒸压釜热能回收循环再利用节能系统的设置风机的结构示 意图。
[0036] 图4显示为本发明的蒸压釜热能回收循环再利用节能系统的蒸压釜上设置有釜 体压力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0037] 图5显示为本发明的蒸压釜热能回收循环再利用节能系统的蒸压釜上设置有釜 体温度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0038] 图6显示为本发明的蒸压釜热能回收循环再利用节能系统的储热罐上设置有罐 体压力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0039] 图7显示为本发明的蒸压釜热能回收循环再利用节能系统的储热罐上设置有罐 体温度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0040] 图8显示为本发明的蒸压釜热能回收循环再利用节能系统在控制器控制下的工 作流程图。
[0041] 图9显示为本发明的储热罐的外表面上设有保温层的结构示意图。
[0042] 图10显示为本发明的储热罐的内表面上设有保温层的结构示意图。
[0043] 附图标号说明
[0044] 1 蒸压釜
[0045] 11釜体进气总管
[0046] 12荃体出气总管
[0047] 13釜体进气支管
[0048] 131釜体进气支路控制阀
[0049] 14釜体出气支管
[0050] 141釜体出气支路控制阀
[0051] 15釜体温度传感器
[0052] 16釜体压力传感器
[0053] 17釜体进气总控制阀
[0054] 18釜体出气总控制阀
[0055] 2 储热罐
[0056] 21罐体进气总管
[0057] 22罐体出气总管
[0058] 23罐体进气支管
[0059] 231罐体进气支路控制阀
[0060] 24罐体出气支管
[0061] 241罐体出气支路控制阀
[0062] 25罐体温度传感器
[0063] 26罐体压力传感器
[0064] 27罐体出气总控制阀
[0065] 28保温层
[0066] 3 锅炉
[0067] 31炉体输气管路
[0068] 32炉体输气控制阀
[0069] 4 控制器
[0070] 5 风机
[0071] 51风机进气阀
[0072] 801蒸压釜
[0073] 802 锅炉
[0074] 810釜体进气总管
[0075] 820釜体出气总管
[0076] 830釜体进气支管
[0077] 831釜体进气支路控制阀
[0078] 840釜体出气支管
[0079] 841釜体出气支路控制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80]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 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0081] 请参阅附图。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 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 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 不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 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 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发明可实施的范畴。
[0082] 实施例1
[0083] 如图2所示,图2显示为本发明的蒸压釜热能回收循环再利用节能系统的未设置 风机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蒸压釜热能回收循环再利用节能系统包括:包括:多个蒸 压釜1、多个储热罐2、锅炉3、釜体进气总管11、釜体出气总管12、罐体进气总管21、罐体出 气总管22 ;
[0084] 蒸压釜1通过釜体进气支管13与釜体进气总管11的输出端连通,釜体进气支管 13上设有釜体进气支路控制阀131,蒸压釜1通过釜体出气支管14与釜体出气总管12的 输入端连通,釜体出气支管14上设有釜体出气支路控制阀141,釜体进气总管11的炉体蒸 汽输入端与锅炉3连通;
[0085] 储热罐2内部设有储热材料,储热罐2通过罐体进气支管23与罐体进气总管21 的输出端连通,罐体进气支管23上设有罐体进气支路控制阀231,储热罐2通过罐体出气支 管24与罐体出气总管22的输入端连通,罐体出气支管24上设有罐体出气支路控制阀241, 釜体进气总管11的循环蒸汽输入端与釜体出气总管12的输出端和罐体出气总管22的输 出端连通,釜体出气总管12的输出端与罐体进气总管21的输入端连通。釜体进气总管11 的循环蒸汽输入端与罐体出气总管22的输出端在A点处连通。
[0086] 蒸压釜1的釜体出气支管14可通过釜体出气总管12和罐体进气总管21与储热 罐2的罐体进气支管23连通,蒸压釜1的釜体出气支管14可通过釜体出气总管12和釜体 进气总管11与下一个蒸压釜1的釜体进气支管13连通,储热罐2的罐体出气支管24可通 过罐体出气总管22和釜体进气总管11与蒸压釜1的釜体进气支管13连通。
[0087] 本发明的蒸压釜热能回收循环再利用节能系统,多个蒸压釜1中已完成保压的蒸 压釜1与多个储热罐2连通,将已完成保压的蒸压釜1的内部50%以上的热能传送给多个 储热罐2,多个储热罐2储存所吸收的热能;之后,已完成保压的蒸压釜1与下一个待保压 的蒸压釜1连通,将已完成保压的蒸压釜1内部剩余的部分热能传送至下一个待保压的蒸 压釜1 ;多个储热罐2再与下一个待保压的蒸压釜1连通,多个储热罐2将所吸收的热能输 送给下一个待保压的蒸压釜1,下一个待保压的蒸压釜1完成预加热,该待保压的蒸压釜1 预加热的热能就是已完成保压的蒸压釜1输送的热能。已完成保压的蒸压釜1输送热能给 多个储热罐2和下一个待保压的蒸压釜1,多个储热罐2再将热能输送给下一个待保压的蒸 压釜1,这一过程可以周而复始地循环,已完成保压的蒸压釜1中的热能被周而复始地回收 且循环再利用,这样,下一个待保压的蒸压釜1需要锅炉3补充的热能就降低了,整个工艺 过程的能耗也就降低了。
[0088] 如图9所示,储热罐2的外表面上设有保温层28,或者,如图10所示,储热罐2的 内表面上设有保温层28。储热罐2本身具有保温储热功能,在储热罐2的外表面或者内表 面上设置保温层28,使储热罐2具备更好的保温储热性能。
[0089] 储能罐2内部的储热材料为水,储热罐2具有初始压力,初始压力使储热罐2内部 具有初始热能,储热材料使初始热能稳定地保存在储热罐2内部。储能罐2能够吸收热能, 即在初始热能的基础上增加的热能,储能罐2增加的热能小于等于储能罐2释放的热能。
[0090] 储热材料采用水,水是显热储热材料,水的优点是比热容较大,蒸压釜1通入储能 罐2的热蒸汽可直接进入储能罐2内部,不需要换热器,从储能罐2往蒸压釜1内部通入热 蒸汽时,可直接进入蒸压釜1内部,也不需要换热器。
[0091] 如图4所示,图4显示为本发明的蒸压釜热能回收循环再利用节能系统的蒸压釜 上设置有釜体温度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蒸压釜1上设置有釜体温度传感器15。如图5所 示,图5显示为本发明的蒸压釜热能回收循环再利用节能系统的蒸压釜上设置有釜体压力 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蒸压釜1上设置有釜体压力传感器16。蒸压釜1内部为水和饱和水 蒸气,蒸压釜1内部的压力和温度的数值的变化呈正比,通过釜体温度传感器15或釜体压 力传感器16数值的变化即可了解蒸压釜1内部的压力的变化。
[0092] 如图6所示,图6显示为本发明的蒸压釜热能回收循环再利用节能系统的储热罐 上设置有罐体温度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储热罐2上设置有罐体温度传感器25。如图7所 示,图显示为本发明的蒸压釜热能回收循环再利用节能系统的储热罐上设置有罐体压力传 感器的结构示意图,储热罐2上设置有罐体压力传感器26。储热罐2内部为水和饱和水蒸 气,储热罐2内部的压力和温度的数值的变化呈正比,通过罐体温度传感器25或罐体压力 传感器26数值的变化即可了解储热罐2内部的压力的变化。
[0093] 釜体进气总管11上设有釜体进气总控制阀17,罐体出气总管22的输出端上设有 罐体出气总控制阀27,釜体出气总管12的输出端上设有釜体出气总控制阀18 ;锅炉3与釜 体进气总管11的输入端通过炉体输气管路31连通,炉体输气管路31上设有炉体输气控制 阀32。釜体进气总控制阀17、罐体出气总控制阀27、釜体出气总控制阀18和炉体输气控制 阀32的设置便于本发明的安装和维修。
[0094] 釜体进气支路控制阀131、釜体出气支路控制阀141、罐体进气支路控制阀231、罐 体出气支路控制阀241、釜体进气总控制阀17、罐体出气总控制阀27、釜体出气总控制阀 18、炉体输气控制阀32均为单向阀门。
[0095] 如图8所示,图8显示为本发明的蒸压釜热能回收循环再利用节能系统的控制器 控制下的工作流程图的结构示意图,蒸压釜热能回收循环再利用节能系统还包括控制器4, 控制器4与釜体温度传感器15、釜体压力传感器16、罐体温度传感器25、罐体压力传感器 26、釜体进气支路控制阀131、釜体出气支路控制阀141、罐体进气支路控制阀231、罐体出 气支路控制阀241、釜体进气总控制阀17、罐体出气总控制阀27、釜体出气总控制阀18、炉 体输气控制阀32和锅炉3连接。控制器4通过检测到的釜体温度传感器15、釜体压力传感 器16、罐体温度传感器25和罐体压力传感器26的数值触发相应的信号控制锅炉3以及各 个阀门的开启和关闭。控制器4采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
[0096] 采用本实施例的蒸压釜热能回收循环再利用节能系统的工艺方法,包括以下步 骤:
[0097] 如图2所示,1)预先准备:在多个蒸压釜1中的一个蒸压釜1内放入需保压的半 成品,放入半成品的蒸压釜1内部的初始压力为常压,常压的取值范围是大于等于一个标 准大气压值的80%且小于等于一个标准大气压值的120% ;;多个储热罐2中的初始压力 依次减小,多个储热罐2中压力数值最小的储热罐2的压力数值小于等于半成品保压所需 要达到的压力数值的一半且大于等于常压;
[0098] 如图2、图4、图5和图8所示,2)蒸压釜1对放入的半成品进行保压:控制器4控 制放入半成品的蒸压釜1的釜体进气支路控制阀131、炉体输气控制阀32和锅炉3打开,锅 炉3内部的热蒸汽通过炉体输气管路31和釜体进气总管11通入蒸压釜1内部,当控制器 4通过釜体温度传感器15或者釜体压力传感器16检测到的数值判断出蒸压釜1的内部达 到半成品保压所需要达到的压力数值后,控制器4控制锅炉3、炉体输气控制阀32和釜体进 气支路控制阀131关闭,半成品在蒸压釜1内部进行保压;
[0099] 如图2、图4至图8所示,3)多个储热罐2按照储热罐2的内部压力数值的高低, 从压力数值最高的储热罐2开始,分别将已完成保压的蒸压釜1的热能逐步吸收和存储:当 控制器4通过釜体温度传感器15或者釜体压力传感器16检测到的数值判断出半成品在蒸 压釜1内部保压完成后,控制器4控制已完成保压的蒸压釜1的釜体出气支路控制阀141、 釜体出气总控制阀18和多个储热罐2的罐体进气支路控制阀231打开,多个储热罐2的罐 体进气支路控制阀231的打开顺序与储热罐2内部的压力数值相应,多个储热罐2依次与 已完成保压的蒸压釜1连通,控制器4控制多个储热罐2的罐体进气支路控制阀231打开 顺序是从多个储热罐2中内部的压力数值最高的储热罐2开始;当每个储热罐2与已完成 保压的蒸压釜1连通时,控制器4控制相应的罐体进气支路控制阀231打开,蒸压釜1内部 的热蒸汽通过釜体出气总管12和罐体进气总管21依次分别通入多个储热罐2内部;控制 器4通过釜体温度传感器15或者釜体压力传感器16检测到的数值判断出已完成保压的蒸 压釜1内部的压力,控制器4通过罐体温度传感器25或者罐体压力传感器26检测到的数 值判断出储热罐2内部的压力,当控制器4判断出已完成保压的蒸压釜1内部的压力与相 应的储热罐2内部的压力平衡时,控制器4控制相应的储热罐2的罐体进气支路控制阀231 关闭,相应的储热罐2存储已完成保压的蒸压釜1中的部分热能;
[0100] 4)将已完成保压的蒸压釜1内部剩余的部分热能传送至下一个待保压的蒸压釜 1 :已完成保压的蒸压釜1内部的部分热能传送至多个储热罐2后,在下一个待保压的蒸压 釜1中放入需保压的半成品,下一个待保压的蒸压釜1内部的初始压力为常压,控制器4控 制下一个待保压的蒸压釜1的釜体进气支路控制阀131和釜体进气总控制阀17打开,已完 成保压的蒸压釜1通过釜体出气总管12和釜体进气总管11与下一个待保压的蒸压釜1连 通;当控制器4通过釜体温度传感器15或者釜体压力传感器16检测到的数值判断出已完 成保压的蒸压釜1的内部压力与下一个待保压的蒸压釜1的内部压力平衡时,控制器4控 制已完成保压的蒸压釜1的釜体出气支路控制阀141和下一个待保压的蒸压釜1的釜体进 气支路控制阀131关闭;
[0101] 5)将多个储热罐2内部的热能传送给下一个待保压的蒸压釜1 :控制器4控制下 一个待保压的蒸压釜1的釜体进气支路控制阀131和多个储热罐2的罐体出气支路控制阀 241打开,多个储热罐2的罐体出气支路控制阀241的打开顺序与储热罐2内部的压力数 值相应,多个储热罐2依次与下一个待保压的蒸压釜1连通,控制器4控制罐体进气支路控 制阀231打开顺序是从多个储热罐2中内部的压力数值最低的储热罐2开始,储热罐2传 送给下一个待保压的蒸压釜1的热能小于等于已完成保压的蒸压釜1传送给储热罐2的热 能;当每个储热罐2与下一个待保压的蒸压釜1连通时,控制器4控制相应的罐体出气支路 控制阀241打开,储热罐2内部的热蒸汽通过罐体出气总管22和釜体进气总管11通入下 一个待保压的蒸压釜1内部;控制器4通过釜体温度传感器15或者釜体压力传感器16检 测到的数值判断出已完成保压的蒸压釜1内部的压力,控制器4通过罐体温度传感器25或 者罐体压力传感器26检测到的数值判断出储热罐2内部的压力,当控制器4判断出下一个 待保压的蒸压釜1内部的压力与相应的储热罐2内部的压力平衡时,控制器4控制相应的 储热罐2的罐体出气支路控制阀241关闭;
[0102] 6)将步骤5)中与多个储热罐2依次连通的下一个待保压的蒸压釜1作为下一个 循环中放入半成品的蒸压釜1,重复步骤2)至步骤5)。
[0103] 采用本发明的蒸压釜热能回收循环再利用节能系统,每个储热罐2内部的固定压 力变化的范围都是固定的一段区间,不同储热罐2的固定压力变化区间也是不相同的,多 个储热罐2中的固定压力变化区间是呈高低阶梯分布的,多个储热罐2中的固定压力变化 区间的上限值呈高低阶梯分布,相应的多个储热罐2中的固定压力变化区间的下限值也呈 高低阶梯分布。
[0104] 采用本发明的蒸压釜热能回收循环再利用节能系统,多个储热罐2依次与已完成 保压的蒸压釜1的连通顺序与储热罐2内部的压力数值相应,且从多个储热罐2中内部的 压力数值最高的储热罐2开始,该连通顺序使完成保压的蒸压釜1分别与多个储热罐2连 通时,已完成保压的蒸压釜1内部的压力始终大于相应的储热罐2内部的压力,使蒸压釜1 内部的热能能够传送给相应的储热罐2 ;多个储热罐2依次与下一个待保压的蒸压釜1的 连通顺序与储热罐2内部的压力数值相应,且从多个储热罐2中内部的压力数值最低的储 热罐2开始,该连通顺序使多个储热罐2分别与下一个待保压的蒸压釜1连通时,下一个待 保压的蒸压釜1内部的压力始终小于相应的储热罐2内部的压力,使储热罐2所吸收的热 能能够传送给下一个待保压的蒸压釜1的内部。
[0105] 采用本发明的蒸压釜热能回收循环再利用节能系统,储热罐2的储热材料采用 水,由于下一个待保压的蒸压釜1和已完成保压的蒸压釜1内部均为热蒸汽,热蒸汽为水和 饱和水蒸气;已完成保压的蒸压釜1内部的热能传送给多个储热罐2时,利用闪蒸原理,已 完成保压的蒸压釜1内部的压力减小,则已完成保压的蒸压釜1内部的水的沸点减小,水加 速变成水蒸气进入对应的储热罐2内部;当多个储热罐2内部的热能传送给下一个待保压 的蒸压釜1时,利用闪蒸原理,储热罐2内部的压力减小,则储热罐2内部的水的沸点减小, 水加速变成水蒸气进入对应的下一个待保压的蒸压釜1的内部。
[0106] 本发明的蒸压釜热能回收循环再利用节能系统,结构简单,高效节能,将现有工艺 无法回收的热能中的60%?78%的热能回收循环再利用。
[0107] 实施例2
[0108]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如图3所示,图3显示为本发明的蒸压釜热能回 收循环再利用节能系统的设置风机的结构示意图,蒸压釜热能回收循环再利用节能系统还 包括风机5,风机5的输入端与荃体出气总管12的输出端和罐体出气总管22的输出端连 通,风机5的输出端与罐体进气总管21的输入端和釜体进气总管11的循环蒸汽输入端连 通。
[0109] 风机5是将热蒸汽进行压缩、提高热蒸汽的压力并排送热蒸汽的机械装置,风机5 为空气压缩机或者鼓风机。风机5的设置能够使热蒸汽在蒸压釜1与储热罐2之间,或者 热蒸汽在已完成保压的蒸压釜1与下一个待保压的蒸压釜1之间传送的时间加快,风机的 设置促进了热能存储转换的速度。同时风机的设置可使风机的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的压差 改变,提高单个储热罐2储存能量的上限值,从而可降低本发明中储热罐2的数量。
[0110] 风机5的输入端上设有风机进气阀51,风机进气阀51的设置便于本发明的安装和 维修。风机进气阀51为单向阀门。
[0111] 如图8所示,控制器4与风机5和风机进气阀51连接。控制器4通过检测到的釜 体温度传感器15、釜体压力传感器16、罐体温度传感器25和罐体压力传感器26的数值触 发相应的信号控制风机5和风机进气阀51的开启和关闭。
[0112] 如图3所示,假设:本实施例中,蒸压釜1的数量为六个,常压为1个标准大气压, 由于标准大气压为normal atmosphere,简称为atm,所以,1个标准大气压即为latm。假设: 蒸压釜1内放置的半成品是加气砖,加气砖保压所需达到的压力的数值是lOatm ;储热罐 2的数量为七个,七个储热罐2内部的初始压力分别为8atm、7atm、6atm、5atm、4atm、3atm、 latm,相应的七个储热罐2的固定压力变化区间为:8atm?9atm、7atm?8atm、6atm? 7atm、5atm ?6atm、4atm ?5atm、3atm ?4atm、latm ?2. 5atm,储热罐 2 内的储热材料米 用水;
[0113] 采用本实施例的蒸压釜热能回收循环再利用节能系统的工艺方法,包括以下步 骤:
[0114] 如图3所示,1)预先准备:在六个蒸压釜1中的一个蒸压釜1内放入需保压的加 气砖,放入加气砖的蒸压釜1内部的压力为常压,常压为latm ;七个储热罐2中的初始压力 依次减小,且分别为 8atm、7atm、6atm、5atm、4atm、3atm、latm ;
[0115] 如图3至图5、图8所示,2)蒸压釜1对放入的加气砖进行保压:控制器4控制放 入加气砖的蒸压釜1的釜体进气支路控制阀131、炉体输气控制阀32和锅炉3打开,锅炉3 内部的热蒸汽通过炉体输气管路31和釜体进气总管11通入蒸压釜1内部,当控制器4通 过釜体温度传感器15或者釜体压力传感器16检测到的数值判断出蒸压釜1的内部达到加 气砖保压所需要达到的压力数值,即lOatm后,控制器4控制锅炉3、炉体输气控制阀32和 釜体进气支路控制阀131关闭,加气砖在蒸压釜1内部进行保压;
[0116] 如图3至图8所示,3)多个储热罐2按照储热罐2的内部压力数值的高低,从压力 数值最高的储热罐2开始,分别将已完成保压的蒸压釜1吸收和存储:当控制器4通过釜体 温度传感器15或者釜体压力传感器16检测到的数值判断出加气砖在蒸压釜1内部保压完 成后,控制器4控制已完成保压的蒸压釜1的釜体出气支路控制阀141、釜体出气总控制阀 18、风机进气阀51、风机5和多个储热罐2的罐体进气支路控制阀231打开,多个储热罐2 的罐体进气支路控制阀231的打开顺序与储热罐2内部的压力数值相应,多个储热罐2依 次与已完成保压的蒸压釜1连通,控制器4控制多个储热罐2的罐体进气支路控制阀231 打开顺序是从多个储热罐2中内部的压力数值最高的储热罐2开始;即从初始压力为8atm 的储热罐2开始;当每个储热罐2与已完成保压的蒸压釜1连通时,控制器4控制相应的罐 体进气支路控制阀231打开,蒸压釜1内部的热蒸汽通过釜体出气总管12、风机5和罐体 进气总管21依次分别通入多个储热罐2内部;控制器4通过釜体温度传感器15或者釜体 压力传感器16检测到的数值判断出已完成保压的蒸压釜1内部的压力,控制器4通过罐体 温度传感器25或者罐体压力传感器26检测到的数值判断出储热罐2内部的压力,当控制 器4判断出已完成保压的蒸压釜1内部的压力与相应的储热罐2内部的压力平衡时,控制 器4控制相应的储热罐2的罐体进气支路控制阀231关闭,相应的储热罐2存储已完成保 压的蒸压荃1中的部分热能,此时,七个初始压力依次分别为8atm、7atm、6atm、5atm、4atm、 3atm、latm 的储热罐 2 的内部压力依次上升为 9atm、8atm、7atm、6atm、5atm、4atm、2. 5atm, 此时,已完成保压的蒸压荃1的内部压力由lOatm下降为2. 5atm ;
[0117] 4)将已完成保压的蒸压釜1内部剩余的部分热能传送至下一个待保压的蒸压釜 1 :已完成保压的蒸压釜1内部的部分热能传送至多个储热罐2后,在下一个待保压的蒸 压釜1中放入需保压的加气砖,下一个待保压的蒸压釜1内部的初始压力为常压,常压为 latm ;控制器4控制下一个待保压的蒸压釜1的釜体进气支路控制阀131和釜体进气总控 制阀17打开,已完成保压的蒸压釜1通过釜体出气总管12、风机5和釜体进气总管11与下 一个待保压的蒸压釜1连通;当控制器4通过釜体温度传感器15或者釜体压力传感器16检 测到的数值判断出已完成保压的蒸压釜1的内部压力与下一个待保压的蒸压釜1的内部压 力平衡时,控制器4控制已完成保压的蒸压釜1的釜体出气支路控制阀141和下一个待保 压的蒸压釜1的釜体进气支路控制阀131关闭,此时,已完成保压的蒸压釜1的内部压力由 2. 5atm下降为1. 75atm,下一个待保压的蒸压荃1的内部压力由latm上升为1. 75atm ;;
[0118] 5)已完成保压的蒸压釜1中的加气砖取出:泄压后,打开已完成保压的蒸压釜1 的釜门,将加气砖从蒸压釜1中取出;
[0119] 6)将多个储热罐2内部的热能传送给下一个待保压的蒸压釜1 :控制器4控制下 一个待保压的蒸压釜1的釜体进气支路控制阀131和多个储热罐2的罐体出气支路控制阀 241打开,多个储热罐2的罐体出气支路控制阀241的打开顺序与储热罐2内部的压力数值 相应,多个储热罐2依次与下一个待保压的蒸压釜1连通,控制器4控制罐体进气支路控制 阀231打开顺序是从多个储热罐2中内部的压力数值最低的储热罐2开始,储热罐2传送给 下一个待保压的蒸压釜1的热能等于已完成保压的蒸压釜1传送给储热罐2的热能;当每 个储热罐2与下一个待保压的蒸压釜1连通时,控制器4控制相应的罐体出气支路控制阀 241打开,储热罐2内部的热蒸汽通过罐体出气总管22、风机5和釜体进气总管11通入下 一个待保压的蒸压釜1内部;控制器4通过釜体温度传感器15或者釜体压力传感器16检 测到的数值判断出已完成保压的蒸压釜1内部的压力,控制器4通过罐体温度传感器25或 者罐体压力传感器26检测到的数值判断出储热罐2内部的压力,当控制器4判断出下一个 待保压的蒸压釜1内部的压力与相应的储热罐2内部的压力平衡时,控制器4控制相应的 储热罐2的罐体出气支路控制阀241关闭,此时,步骤3)中七个内部压力依次分别为9atm、 8atm、7atm、6atm、5atm、4atm、2. 5atm的储热罐2的压力下降,下降后的压力值依次为8atm、 7atm、6atm、5atm、4atm、3atm、latm ;下一个待保压的蒸压爸1的内部压力由1. 75atm上升为 9. 25atm ;
[0120] 7)将步骤6)中与多个储热罐2依次连通的下一个待保压的蒸压釜1作为下一个 循环中放入加气砖的蒸压釜1,重复步骤2)至步骤6)。
[0121] 本实施例中,七个储热罐2和下一个待保压的蒸压釜1均吸收已完成保压的蒸压 釜1内部的热能,七个储热罐2吸收的热能释放到下一个待保压的蒸压釜1中,下一个待保 压的蒸压釜1在没有连通锅炉3前,内部压力从latm上升到9. 25atm,即上升了 8. 25atm, 上升8. 25atm压力所吸收的热能就是使用本节能系统时已完成保压的蒸压釜1内部被回收 循环利用的热能。
[0122] 而采用现有的蒸压釜热能回收系统的工艺方法保压加气砖,当加气砖保压所需达 到的压力的数值是l〇atm,下一个待保压的蒸压釜与已完成保压的蒸压釜连通后,且没有连 通锅炉前,下一个待保压的蒸压釜的内部压力最高只能达到约3atm,即压力上升了 2atm, 上升2atm压力所吸收的热能就是现有工艺生产中已完成保压的蒸压釜内部被回收循环利 用的热能,已完成保压的蒸压釜内部大部分的热能无法回收,都被排放到大气中。而在本实 施例中,现有工艺无法回收的热能中的60%?78%的热能被回收循环再利用。
[0123] 综上,本发明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0124]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任何熟 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发明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 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 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权利要求】
1. 一种蒸压釜热能回收循环再利用节能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蒸压釜(1)、多 个储热罐⑵、锅炉⑶、釜体进气总管(11)、釜体出气总管(12)、罐体进气总管(21)、罐体 出气总管(22); 所述蒸压釜(1)通过釜体进气支管(13)与所述釜体进气总管(11)的输出端连通,所 述釜体进气支管(13)上设有釜体进气支路控制阀(131),所述蒸压釜(1)通过釜体出气支 管(14)与所述釜体出气总管(12)的输入端连通,所述釜体出气支管(14)上设有釜体出气 支路控制阀(141),所述釜体进气总管(11)的炉体蒸汽输入端与所述锅炉(3)连通; 所述储热罐(2)内部设有储热材料,所述储热罐(2)通过罐体进气支管(23)与所述 罐体进气总管(21)的输出端连通,所述罐体进气支管(23)上设有罐体进气支路控制阀 (231),所述储热罐(2)通过罐体出气支管(24)与所述罐体出气总管(22)的输入端连通, 所述罐体出气支管(24)上设有罐体出气支路控制阀(241),所述釜体进气总管(11)的循环 蒸汽输入端与所述釜体出气总管(12)的输出端和所述罐体出气总管(22)的输出端连通, 所述釜体出气总管(12)的输出端与所述罐体进气总管(21)的输入端连通。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压釜热能回收循环再利用节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 热罐(2)的外表面或者内表面上设有保温层(28)。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压釜热能回收循环再利用节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 热材料为水。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压釜热能回收循环再利用节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蒸 压釜(1)上设置有釜体温度传感器(15)或釜体压力传感器(16);所述储热罐(2)上设置 有罐体温度传感器(25)或罐体压力传感器(26)。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蒸压釜热能回收循环再利用节能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控制器(4),所述控制器(4)与所述釜体温度传感器(15)、所述釜体压力传感器(16)、所 述罐体温度传感器(25)、所述罐体压力传感器(26)、所述釜体进气支路控制阀(131)、所 述釜体出气支路控制阀(141)、所述罐体进气支路控制阀(231)、所述罐体出气支路控制阀 (241)和所述锅炉(3)连接。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压釜热能回收循环再利用节能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风机(5),所述风机(5)的输入端与所述釜体出气总管(12)的输出端和所述罐体出气总管 (22)的输出端连通,所述风机(5)的输出端与所述罐体进气总管(21)的输入端和所述釜体 进气总管(11)的循环蒸汽输入端连通。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压釜热能回收循环再利用节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釜 体进气总管(11)上设有釜体进气总控制阀(17)。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压釜热能回收循环再利用节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罐 体出气总管(22)上设有罐体出气总控制阀(27)。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压釜热能回收循环再利用节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釜 体出气总管(12)上设有釜体出气总控制阀(18)。
10. 采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压釜热能回收循环再利用节能系统的工艺方法,其特征 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预先准备:在多个所述蒸压釜(1)中的一个所述蒸压釜(1)内放入需保压的半成 品,放入所述半成品的所述蒸压釜(1)内部的初始压力为常压,所述常压的取值范围是大 于等于一个标准大气压值的80%且小于等于一个标准大气压值的120% ;多个所述储热罐 (2)中的初始压力依次减小,多个所述储热罐(2)中压力数值最小的所述储热罐(2)的压力 数值小于等于所述半成品保压所需要达到的压力数值的一半且大于等于所述常压; 2) 所述蒸压釜(1)对放入的所述半成品进行保压:打开放入所述半成品的所述蒸压釜 (1) 的所述釜体进气支路控制阀(131)和所述锅炉(3),所述锅炉(3)内部的热蒸汽通过所 述釜体进气总管(11)通入所述蒸压釜(1)内部,当所述蒸压釜(1)的内部达到所述半成品 保压所需要达到的压力数值后,关闭所述锅炉(3)和所述釜体进气支路控制阀(131),半成 品在所述蒸压釜(1)内部进行保压; 3) 多个所述储热罐(2)按照所述储热罐(2)的内部压力数值的高低,从压力数值最高 的所述储热罐(2)开始,分别将已完成保压的所述蒸压釜(1)的热能逐步吸收和存储:所 述半成品在所述蒸压釜(1)内部保压完成后,已完成保压的所述蒸压釜(1)的所述釜体出 气支路控制阀(141)和多个所述储热罐(2)的所述罐体进气支路控制阀(231)打开,多个 所述储热罐(2)的所述罐体进气支路控制阀(231)的打开顺序与所述储热罐(2)内部的压 力数值相应,多个所述储热罐(2)依次与已完成保压的所述蒸压釜(1)连通,所述罐体进气 支路控制阀(231)打开顺序是从多个所述储热罐(2)中内部的压力数值最高的所述储热罐 (2) 开始;当每个所述储热罐(2)与已完成保压的所述蒸压釜(1)连通时,相应的所述罐体 进气支路控制阀(231)打开,所述蒸压釜(1)内部的热蒸汽通过所述釜体出气总管(12)和 所述罐体进气总管(21)依次分别通入多个所述储热罐(2)内部;当已完成保压的所述蒸压 釜(1)内部的压力与相应的所述储热罐(2)内部的压力平衡时,相应的所述储热罐(2)的 所述罐体进气支路控制阀(231)关闭,相应的所述储热罐(2)存储已完成保压的所述蒸压 釜⑴中的部分热能; 4) 将已完成保压的所述蒸压釜(1)内部剩余的部分热能传送至下一个待保压的所述 蒸压釜(1):已完成保压的所述蒸压釜(1)内部的部分热能传送至多个所述储热罐(2)后, 在下一个待保压的所述蒸压釜(1)中放入需保压的所述半成品,下一个待保压的所述蒸压 釜(1)内部的初始压力为所述常压,打开下一个待保压的所述蒸压釜(1)的所述釜体进气 支路控制阀(131),已完成保压的所述蒸压釜(1)通过所述釜体出气总管(12)和所述釜体 进气总管(11)与下一个待保压的所述蒸压釜(1)连通;当已完成保压的所述蒸压釜(1)的 内部压力与下一个待保压的所述蒸压釜(1)的内部压力平衡时,关闭已完成保压的所述蒸 压釜⑴的所述釜体出气支路控制阀(141)和下一个待保压的所述蒸压釜⑴的所述釜体 进气支路控制阀(131); 5) 将多个所述储热罐(2)内部的热能传送给下一个待保压的所述蒸压釜(1):下一个 待保压的蒸压釜(1)的所述釜体进气支路控制阀(131)和多个所述储热罐(2)的所述罐体 出气支路控制阀(241)打开,多个所述储热罐(2)的所述罐体出气支路控制阀(241)的打 开顺序与所述储热罐(2)内部的压力数值相应,多个所述储热罐(2)依次与下一个待保压 的所述蒸压釜(1)连通,多个所述储热罐(2)的所述罐体进气支路控制阀(231)打开顺序 是从多个所述储热罐(2)中内部的压力数值最低的所述储热罐(2)开始,所述储热罐(2) 传送给下一个待保压的蒸压釜(1)的热能小于等于已完成保压的所述蒸压釜(1)传送给所 述储热罐(2)的热能;当每个所述储热罐(2)与下一个待保压的所述蒸压釜(1)连通时,相 应的所述罐体出气支路控制阀(241)打开,所述储热罐(2)内部的热蒸汽通过所述罐体出 气总管(22)和所述釜体进气总管(11)通入下一个待保压的所述蒸压釜(1)内部;当下一 个待保压的所述蒸压釜(1)内部的压力与相应的所述储热罐(2)内部的压力平衡时,相应 的所述储热罐(2)的所述罐体出气支路控制阀(241)关闭; 6)将步骤5)中与多个所述储热罐(2)依次连通的下一个待保压的所述蒸压釜(1)作 为下一个循环中放入所述半成品的所述蒸压釜(1),重复步骤2)至步骤5)。
【文档编号】B28B11/24GK104085038SQ201410258336
【公开日】2014年10月8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11日 优先权日:2014年6月11日
【发明者】邓运明, 张成立 申请人:上海锦江电子技术工程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