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紧急避险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0446阅读:258来源:国知局
一种紧急避险舱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紧急避险舱,主要包括呈长方体状设置、且能够隔离外接的空气和/或水的三段式舱体结构,以及设置在所述三段式舱体结构外部、且由抗压钢制蒙皮层、阻燃层、隔热层组成的复合式结构;所述三段式舱体结构,具体包括依次设置的过渡舱、人员舱即生存舱和设备舱,三段式舱体结构的相应连接部位采用静密封结构。本发明所述紧急避险舱,可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可靠性低、安全性差和使用不方便等缺陷,以实现可靠性高、安全性好和使用方便的优点。
【专利说明】一种紧急避险舱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安防【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紧急避险舱。

【背景技术】
[0002]紧急避险舱是救援设备,主要用于发生灾难时作为遇险人员的紧急避难场所。紧急避险舱由结构设计系统、环境维持系统、环境监控系统、电源系统、通讯系统等组成。当灾难发生时,避险舱对外能够抵御一定强度爆炸的冲击、高温、烟气、隔绝有毒有害气体,为被困人员提供生存环境,为避险人员赢得较长待援时间,还可以通过舱内通讯设备,引导外界救援。可以配备在小区地下车库、桥梁与隧道建设现场等容易出现事故的地方。
[0003]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可靠性低、安全性差和使用不方便等缺陷。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紧急避险舱,以实现可靠性高、安全性好和使用方便的优点。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紧急避险舱,主要包括呈长方体状设置、且能够隔离外接的空气和/或水的三段式舱体结构,以及设置在所述三段式舱体结构外部、且由抗压钢制蒙皮层、阻燃层、隔热层组成的复合式结构;所述三段式舱体结构,具体包括依次设置的过渡舱、人员舱即生存舱和设备舱,三段式舱体结构的相应连接部位采用静密封结构。
[0006]进一步地,所述过渡舱,能够防止避险逃生人员进入避险舱时将有毒有害气体带入生存舱,也能够为将进入生存舱的污染物减少至最低而专门设置的一个过渡空间;
[0007]在所述过渡舱内部,设有压缩空气气幕帘和单向自动排气阀,能为灾变情况下进入避险舱的避险逃生人员进行洗气去除灾变产生有毒有害气体;所述压缩空气气幕帘,能够悬挂在过渡舱内顶;
[0008]在所述过渡舱内部,还设有男女卫生巾及洗手盆,用于避险人员在避险期间的生活排泄物的处理,保证舱内生活的卫生。
[0009]进一步地,所述男女卫生巾的马桶,采用高档房车可旋转座便器、旋转式座头、抽出式污水箱;马桶使用12VDC电动冲水,在清水箱里加入酶解剂。
[0010]进一步地,所述生存舱,能够为避险逃生人员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生存空间,为防止有害气体侵入,由舱内的舱压维持系统和单向自动排气阀创造一个高于舱外环境200?500帕的正压环境;
[0011]在所述人员舱内部,设有集成管理系统,以及分别与所述集成管理系统连接的环境监测系统、环境维持系统、通讯系统、照明及供电系统、以及座椅。
[0012]进一步地,所述座椅,具体为航空真皮座椅;所述环境维持系统包括自动供氧装置、空调装置和舱压维持系统,使用空调装置制冷方式调节生存舱的温度;所述环境监测系统包括监测仪器,所述通讯系统包括通讯装置和远程通讯系统,所述照明及供电系统包括食物、水、照明设备;
[0013]所述集成管理系统,包括智能终端、数据采集控制系统和视频监控系统;所述智能终端,分别与远程通讯系统、数据采集控制系统、视频监控系统、自动供氧装置、空调装置和舱压维持系统连接,所述数据采集控制系统分别与供氧系统、舱压维持系统、环境监测系统。
[0014]进一步地,所述生存舱,还配置有照明和报警系统、DVD以及20寸的液晶电视、信息显示屏、一部手提电脑,能帮助避险人员减缓紧张心情,消磨时间,在特殊时段可将舱外视频和电视相连接,能清楚及时看到舱外环境,便于判断最佳逃生时机。
[0015]进一步地,在所述设备舱内部,设有电源系统、氧气和空气瓶、以及空调室外机;所述数据采集控制系统和视频监控系统,分别与电源系统连接;所述氧气和空气瓶,分别与自动供氧装置连接。
[0016]进一步地,所述电源系统,包括用于与市电连接的电压转换模块、第一开关、EMI输入滤波模块、功率因数校正模块、逆变模块、EMC输出滤波模块、旁路模块、装有蓄电池的电池箱、升压模块、具有显示和指示屏的控制单元、第二开关、以及直流24V模块,其中:
[0017]市电依次经电压转换模块、第一开关、EMI输入滤波模块、功率因数校正模块、逆变模块和EMC输出滤波模块后,得到逆变输出信号;EMI输入滤波模块和功率因数校正模块的公共端经旁路模块后,连接至逆变模块和EMC输出滤波模块的公共端;自EMI输入滤波模块和功率因数校正模块的公共端,能够得到交流输出信号;
[0018]所述EMC输出滤波模块的输出端,依次经第二开关和直流24V模块后,得到直流电压信号;
[0019]所述电池箱中的蓄电池,经升压模块后,连接至功率因数校正模块和逆变模块的公共端;
[0020]所述控制单元分别与升压模块、功率因数校正模块和逆变模块连接。
[0021]进一步地,在所述过渡舱远离人员舱的一侧和设备舱远离人员舱的一侧,分别设有用于出入的安全门。
[0022]进一步地,在所述三段式舱体结构中,相邻舱段之间采用高强螺栓相互联接。
[0023]本发明各实施例的紧急避险舱,由于主要包括呈长方体状设置、且能够隔离外接的空气和/或水的三段式舱体结构,以及设置在所述三段式舱体结构外部、且由抗压钢制蒙皮层、阻燃层、隔热层组成的复合式结构;所述三段式舱体结构,具体包括依次设置的过渡舱、人员舱即生存舱和设备舱,三段式舱体结构的相应连接部位采用静密封结构;可以在需要紧急避险的情况下为避险人员提供舒适、安全的避险环境;从而可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可靠性低、安全性差和使用不方便的缺陷,以实现可靠性高、安全性好和使用方便的优点。
[0024]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
[0025]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6]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0027]图1为本发明紧急避险舱的主要构成框架图;
[0028]图2为本发明紧急避险舱的组成三维图;
[0029]图3为本发明紧急避险舱的舱段结构设计图;
[0030]图4为本发明紧急避险舱中旋转马桶外观图,其中,(a)为左视图,(b)为主视图,(C)为右视图,(d)为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1]图5为本发明紧急避险舱中CO2吸附箱图(a)及工作时状态图(b),其中,(a)为CO2吸附箱的结构示意图,(b)为CO2吸附箱的面板结构示意图,(C)为CO2吸附箱工作时的左视图,(d)为CO2吸附箱工作时的主视图,(e)为CO2吸附箱工作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2]图6为本发明紧急避险舱中环境监测控制系统组合结构图;
[0033]图7为本发明紧急避险舱中电源系统连接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0035]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如图1-图7所示,提供了一种紧急避险舱,主要应用于人防工程综合防护领域。该紧急避险舱,整舱设备运作一键启动,具有快捷、方便、安全的优点。
[0036]本发明的紧急避险舱,主要由三部分构成即过渡舱、人员舱和设备舱,具体如图1和图2所示。
[0037]过渡舱是为防止避险逃生人员进入避险舱时将有毒有害气体带入生存舱,过渡舱是为将进入生存舱的污染物减少至最低而专门设置的一个过渡空间。过渡舱内设空气幕装置及单向自动排气阀,能为灾变情况下进入避险舱的避险逃生人员进行洗气去除灾变产生有毒有害气体(如:一氧化碳、甲烷等)。过渡舱卫生间设有2个缩小版卫生间(2个无水马桶和I处洗脸盆)。可用于避险人员在避险期间的生活排泄物的处理,保证舱内生活的卫生。
[0038]生存舱为避险逃生人员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生存空间,为防止有害气体侵入,由舱内的舱压维持系统和单向自动排气阀创造一个高于舱外环境200?500帕的正压环境。生存舱内设有航空真皮座椅、自动供氧装置、空调装置、监测仪器、通讯装置以及食物、水、照明等。能实现15名避险人员在密闭环境里面避险时间可达100h。同时生存舱配置有照明和报警系统、DVD以及20寸的液晶电视、信息显示屏、一部手提电脑,能帮助避险人员减缓紧张心情,消磨时间,在特殊时段可将舱外视频和电视相连接,能清楚及时看到舱外环境,便于判断最佳逃生时机。
[0039]设备舱是用来存放空调外挂机、电源系统、医用氧气瓶和及其他设备、设施的空间。
[0040]具体使用方式:
[0041]当避险人员开打舱门时,过渡舱内照明灯自动点亮,布置于防护门周围的气幕开始工作,往外喷气,扫除避险人员身上的有毒有害气体,同时起到舱内部环境的隔离目的,不让有毒有害气体进入到舱内,对避险人员实现二次伤害。到避险人员的第一拨人员进入过渡舱后,会看见布置在过渡舱正前方的右侧红色按钮,此按钮为荧光材料,便于在黑暗中发亮发光。按下红色按钮即可启动生存舱内的照明、供氧、环境监控系统、环境维持系统。待舱门关闭后,舱压维持系统启动(气.关闭)。
[0042]当避险人员进入生存舱后,将放置于吸附箱内的CO2吸附帘取出,挂到相应位置,达到去除有害气体的目的。
[0043]避险舱的电源系统、环境监测系统、通讯系统等始终处于工作状态,当避险舱进入避险状态时,舱内环境监控系统由远程监控变为实时控制。
[0044]本发明技术方案的i羊细说明如下:
[0045](-)舱体结构发明设计
[0046]避险舱设计能抵御一定范围的爆炸,能使避险人员免受二次伤害,对避险舱的防爆要求就比较明显,由查阅资料得知0.30Mpa抗爆能力是可以抵御外界很多情况的爆炸,可以较好维护舱内避险人员的安全。舱体主要是用来隔离外界的空气或水。隔离主要通过在舱体的有关连接部位采用静密封结构来实现。避险舱舱体结构都采用三段三层式结构,即避险舱由过渡舱、生存舱、设备舱三段组成;舱体外部是由抗压钢制蒙皮层、阻燃层、隔热层组成的复合式结构。三段式结构将包括蓄电池、氧气钢瓶在内的设备单独设置于独立的设备舱之中,利于平日设备的维修与保养操作,且设备与人员分离使得生存舱布置简洁,易于提供更大的人员活动空间。此外,三段式结构有利于舱内各种系统的集成和舱体制造的模块化。
[0047]避险舱采用钢制外壳,外壳内部采用加强结构,以增大避险舱抵抗塌方、爆炸等外部冲击的能力。避难舱为分体组装式,单个舱体长度为1.5m,共有7节组成,避难舱总长10.5m、宽2.5m、高2.lm。特点是加厚钢板制成的气密舱室,舱体单元均为整体框架外衬8mmQ345钢板结构,框架两端焊接法兰盘用以完成舱段的相互连接。舱段之间采用高强螺栓相互联接。框架均采用厚14mm的U形槽钢再焊接而成,两端法兰厚度为30mm,与框架采取焊接方式连接。
[0048]㈡环境维持系统发明设计
[0049]⑴污水和人体排泄物处理设计
[0050]避险舱拟采用高档房车可旋转座便器,旋转式座头、抽出式污水箱具体尺寸(高X宽X深)为728mm X 500mm X 353mm,马桶使用12VDC电动冲水,清水箱/污水箱一体便于节约本来就小的避险空间,在清水箱里加入酶解剂,可利用生态化学方式将污水降解,达到去除臭味的目的。
[0051 ] (2)舱内环境温度和湿度发明设计
[0052]避险舱使用空调机制冷方式调节生存舱的温度。该制冷无需大功率用电设备,且与生存舱内部无气体交换,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安全隐患,维护成本低。
[0053]⑶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去除发明设计
[0054]避险舱内部CO2过滤工作对于维护避险人员的生命极为重要。在这个环节上,我们采用了过滤效率高、使用简便、环保效果好的技术方案,利用悬挂在避险舱内含有化学成分的幕帘来完成。这一技术不需要电力驱动,也不需要流动空气,从而避免了额外增加电池或压缩气驱动的洗涤器,幕帘可自动高效的进行二氧化碳吸收。与氢氧化锂幕帘技术相比较,成本降低了 2/3,C02清洗功能也大幅增强而且更加环保。包装在真空袋中的幕帘使用简便,打开袋子,取出幕帘,将其直接挂在挂架上即可。每个挂架可以同时悬挂16个幕帘,可供4个人避险100小时清洗CO2之用,达到了美国国家矿山安全与健康监察局的相关规定标准。此外,根据美国环保局(EPA)的鉴定,这种幕帘废弃后对环境没有任何污染。
[0055]㈢环境监测控制系统发明设计
[0056]系统主要包括两部分:环境维持发明设计与环境监测发明设计。所有数据的监测与控制由一台触摸屏电脑来完成。实时显示各监控信息,并根据反馈的信号进行自动控制。在特殊情况下,可以人工干预进行手动控制,以保障生命的安全。
[0057]⑴环境监测系统主要组成
[0058]①智能化控制终端设计
[0059]智能化控制终端是本系统的一个集成式监测控制中心。采用工业触摸屏,配套专用定制开发的软件,组成集成式的管理系统。系统组合结构图如图6。
[0060]所有监控、监测、显示和调节功能都可以通过智能终端实现。能显示和查询故障报警信息。界面操作简单、人性化。软件实现开机一键自动运行。通过程序协调各系统的全自动运行。所有系统以最优化运行。任何一个系统出现问题时,可以及时通过声光报警提示用户。必要时,可以实现人工干预,保证人员的安全与舒适。
[0061]⑵数据采集与控制(PLC系统)发明设计
[0062]基于安全与可靠性考虑,采用上位机(智能控制终端)与下位机结合的方式,下位机采用性能更加可靠的PLC控制器。所有控制均在PLC系统实现。上位机仅提供数据显示与设置以及后期的数据处理。PLC负责基本的控制系统。在上位机出现故障时,PLC系统仍能独立完成供氧、舱压等控制任务。PLC系统采用目前应用广泛成熟的工业型产品。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S7-200系列产品。
[0063]⑶电源保障系统设计
[0064]电源系统采用市电与电池冗余的方式。电源系统一直保持在线状态,主电源为市电供电,在主电源出现异常时,自动切换到电池供电,以保证对负载供电的连续性。蓄电池能保证所有设备正常工作100小时以上。
[0065]⑷环境监测设计
[0066]环境监测采用中煤科工集团常州自动化研究院生产的⑶5(A/B)多参数采集器。该采集器可以监测避险舱内部生存舱内的温度、湿度、差压、氧气、甲烷、一氧化碳及二氧化碳等参数。所有参数可以通过CAN总线与上位机通讯。
[0067]㈣电源系统发明设计
[0068]电源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设备可靠运行,通过专用大容量蓄电池、逆变电源、智能充电机、UPS电源、为舱内安装设备提供交、直流电,可直接与市电连接,在具有市电条件的现场,避险舱方便地使用市电进行工作,而且还可为蓄电池组进行充电。
[0069]⑴系统组成:交直流综合电源系统、蓄电池组、系统安装柜。
[0070]⑵工作原理
[0071]电源系统在市电正常的情况下,将市电通过交流管理单元由市电直接为交流负载及AC/DC电源系统(DC电源模块为逆变长在线供电方式)供电,同时通过充电单元为蓄电池组充电。
[0072]市电停电时,由蓄电池组通过逆变系统转化为交流电,供交流负载使用。同时为直流电源负载供电。市电恢复后转为交流优先供电模式,同时为蓄电池组充电。
[0073]㈤通讯系统发明设计
[0074]通讯方式包括有线通讯、无线通讯及视频系统,接入小区安防相应系统,保证与避险人员通讯畅通,及时汇报舱内的人员情况,听从指挥,等待救援的到来。使各避难硐室内通信系统实现双线路、双通讯。
[0075]无线专网通讯系统,通过配备350MHZ的集群车载台可在专网情况下实现指挥中心与避险舱之间的通讯联系。构建集成语音,数据,图像于一体的现场指挥通信系统,可应用集中控制设备,对现场指挥通信过程和各种通信设备进行集中控制。
[0076]避险舱内配备了最新型Timestech车载、3G多通道无线图像传输系统将突发事件现场信息实时回传到指挥中心并对图像进行处理,根据客户的不同需求可以增加GPS卫星定位导航、可充分体现现代化通信指挥设备的高度集成及高度电子化优势。
[0077]㈥舱内部装饰发明设计
[0078]避险舱内色彩的选用,在避险舱的总体设计时必须予以重视,在进行配色时,不要色调单一,以2?3种为宜,色相过多显得凌乱,配色的明度不应太高或相差悬殊,否则会分散注意力,加速视觉疲劳,对空间色彩的处理应遵循“和谐统一”的原则,以中性浅色为主要基调,使空间气氛明朗舒展。避险舱的内饰,是指为了保证舱内设备的正确安装、正常运行,保证舱内避险人员的正常生活,具有多种保护防护等作用而进行的避险舱内部装饰。避险舱的内饰,不仅涉及到选用材料的质地、色彩、图案,还涉及到避险舱的功能用途、使用环境以及舱内设施的整体布局等。从总体设计、材料选型到生产施工均应具有严格的要求,内饰的外观应该是庄重豪华、美观大方,结构设计、设备安装完成后,有可能对舱体个别不美观的地方进行必要的装饰,看起来舒适性高,美观。内部装饰采用贴高档波音软板的方式,颜色采用可以舒缓人心情的颜色,便于稳定情绪,样式新颖。舱体以宽敞、简洁、舒适为设计原贝U,具有良好的照明和空气调节能力,活动设备操作简单灵活;充分利用空间设置存放设备坐寸ο
[0079]避险舱内布线需要整齐、合理、安全、可靠。走线槽要有可扩展的空间。走线槽需方便开启和闭合,便于线缆维护。电源线及各种信号线槽分开,避免电磁干扰。接线头和线缆部分有标识,并与说明书线束原理图渝线束图相对应,便于检修。避险舱内设备电缆和电源电缆走线采用明线暗装方式,所有互连电缆均经专用的走线槽,在外部看不到明线,电缆按类别分开走线。所有导线和电缆要留有适当的余量,以便操作维修,布线中并行的导线除有明确的规定外不允许绞合。
[0080]⑴舱内照明设计
[0081]在舱内部设施的布置阶段,必须充分考虑到舱内的照明设计,既要使舱内布置整洁、美观,又要满足舱内作业对光源照度的具体要求。不合理的舱内照明,如光线太暗、亮度过高,能使人的视觉下降,引起眼部疲劳,增加误操作的概率,从而影响到避险人员的工作效率。由于避险的特殊性,通常无法采用自然光线,而采用人工照明。在人工照明的设计中,通过对光源、灯具的合理选择以及照明的合理布局,可保证舱内光线均匀柔和,高效经济。避险舱的照明设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选择安装两只车载长条12V直流多点自动传感LED灯灯作为内部照明灯,舱内照明功率为20WX4,共四只灯,运用专用电缆,安全可靠。使照明摄像实现无死角。此外,灯具配备散光、聚光两种灯罩,适用任何照明情况。为舱内铺设了防静电复合地板,提高了整舱的舒适性和适用性。
[0082]⑵旋转座椅和折叠桌设计
[0083]旋转座椅让避险人员在避险的时候感觉轻松。座椅的面积明显大得多,包高密度高弹性汽车座椅海绵,坐上去给人感觉很舒适,实用性很高。座垫及靠背按汽车座椅曲线设计,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折叠桌不用时折叠收起方便通行。生存舱两侧分别安装带电源\网络\VGA视频\C0M等端口的弹起式综合端口组件,为舱内便携设备如笔记本电脑提供电源及网络接口,方便使用笔记本电脑及并可将笔记本图像显示于20寸主显示屏上。
[0084]㈦梓口要求设计
[0085]设计从小区安防的监控主线引出两趟监控线路,两趟监控线路分别从避险舱的两端进入,监控电缆通过喇叭口进入避险舱内部,满足安全监测监控数据要求,监控线路要包含电源线、信号线、备用线。避险舱监控系统电源取自于小区220v市电,在电源系统不能保证供电的情况下,使用避险舱后备电源;传感器将采集的数据传输给监控分站,通过监控分站传送给地面监控中心;铺设两趟安全监测线路(一用一备),防止发生事故后损坏监控线路影响安全监控系统正常运行,保证安全监测监控数据实现连续监测。
[0086]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优点:
[0087]⑴一键式启动系统,仅需一个按键启动整个系统;
[0088]⑵集成式管理。所有监控与控制都由智能控制终端完成;
[0089]⑶手动、自动双系统设计。最大限度保障安全;
[0090](4)自动调节供氧,不需要预先设置人员数量;
[0091](5)自动计算并显示供氧续航时间;
[0092](6)可自动调节生存舱的压力;
[0093](7)在氧气自动功能出现异常或电力不足时,可实现手动氧气供给;
[0094](8)在压力自动功能出现异常或电力不足时,可实现手动空气供给;
[0095]⑶双电源设计,主电源与电池在线自动切换;
[0096](1Φ设置逆变电源,提供220VAC用于电脑手机等充电;
[0097](11)在电源不足时,自动报警并切断空调、电视等用电设备;
[0098](12)主界面显示各系统工作状态,实时监控;
[0099](13)智能终端自动待机,减少系统功耗,提高续航时间;
[0100](14) UPS电源智能管理系统;
[0101](15)舱体外视频监控。
[0102]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紧急避险舱的设计理念出现天翻地覆的改变,打破以往紧急避险系统所出现设备简陋,操作不便,缺乏人性化设计等缺点;最大的优点就是使避险人员对宽敞、舒适的舱内环境看起来就像家一样;赏心悦目的内饰正是其中的一项;整舱工作一键启动。其设计的每一细节中都体现出造型与功能的完美结合。
[0103]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紧急避险舱,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呈长方体状设置、且能够隔离外接的空气和/或水的三段式舱体结构,以及设置在所述三段式舱体结构外部、且由抗压钢制蒙皮层、阻燃层、隔热层组成的复合式结构;所述三段式舱体结构,具体包括依次设置的过渡舱、人员舱即生存舱和设备舱,三段式舱体结构的相应连接部位采用静密封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紧急避险舱,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舱,能够防止避险逃生人员进入避险舱时将有毒有害气体带入生存舱,也能够为将进入生存舱的污染物减少至最低而专门设置的一个过渡空间; 在所述过渡舱内部,设有压缩空气气幕帘和单向自动排气阀,能为灾变情况下进入避险舱的避险逃生人员进行洗气去除灾变产生有毒有害气体;所述压缩空气气幕帘,能够悬挂在过渡舱内顶; 在所述过渡舱内部,还设有男女卫生巾及洗手盆,用于避险人员在避险期间的生活排泄物的处理,保证舱内生活的卫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紧急避险舱,其特征在于,所述男女卫生巾的马桶,采用高档房车可旋转座便器、旋转式座头、抽出式污水箱;马桶使用12VDC电动冲水,在清水箱里加入酶解剂。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紧急避险舱,其特征在于,所述生存舱,能够为避险逃生人员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生存空间,为防止有害气体侵入,由舱内的舱压维持系统和单向自动排气阀创造一个高于舱外环境200?500帕的正压环境; 在所述人员舱内部,设有集成管理系统,以及分别与所述集成管理系统连接的环境监测系统、环境维持系统、通讯系统、照明及供电系统、以及座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紧急避险舱,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具体为航空真皮座椅;所述环境维持系统包括自动供氧装置、空调装置和舱压维持系统,使用空调装置制冷方式调节生存舱的温度;所述环境监测系统包括监测仪器,所述通讯系统包括通讯装置和远程通讯系统,所述照明及供电系统包括食物、水、照明设备; 所述集成管理系统,包括智能终端、数据采集控制系统和视频监控系统;所述智能终端,分别与远程通讯系统、数据采集控制系统、视频监控系统、自动供氧装置、空调装置和舱压维持系统连接,所述数据采集控制系统分别与供氧系统、舱压维持系统、环境监测系统。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紧急避险舱,其特征在于,所述生存舱,还配置有照明和报警系统、DVD以及20寸的液晶电视、信息显示屏、一部手提电脑,能帮助避险人员减缓紧张心情,消磨时间,在特殊时段可将舱外视频和电视相连接,能清楚及时看到舱外环境,便于判断最佳逃生时机。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紧急避险舱,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设备舱内部,设有电源系统、氧气和空气瓶、以及空调室外机;所述数据采集控制系统和视频监控系统,分别与电源系统连接;所述氧气和空气瓶,分别与自动供氧装置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紧急避险舱,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系统,包括用于与市电连接的电压转换模块、第一开关、EMI输入滤波模块、功率因数校正模块、逆变模块、EMC输出滤波模块、旁路模块、装有蓄电池的电池箱、升压模块、具有显示和指示屏的控制单元、第二开关、以及直流24V模块,其中: 市电依次经电压转换模块、第一开关、EMI输入滤波模块、功率因数校正模块、逆变模块和EMC输出滤波模块后,得到逆变输出信号;EMI输入滤波模块和功率因数校正模块的公共端经旁路模块后,连接至逆变模块和EMC输出滤波模块的公共端;自EMI输入滤波模块和功率因数校正模块的公共端,能够得到交流输出信号; 所述EMC输出滤波模块的输出端,依次经第二开关和直流24V模块后,得到直流电压信号; 所述电池箱中的蓄电池,经升压模块后,连接至功率因数校正模块和逆变模块的公共端; 所述控制单元分别与升压模块、功率因数校正模块和逆变模块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紧急避险舱,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过渡舱远离人员舱的一侧和设备舱远离人员舱的一侧,分别设有用于出入的安全门。
10.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紧急避险舱,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三段式舱体结构中,相邻舱段之间采用高强螺栓相互联接。
【文档编号】E04H9/00GK104265042SQ201410462671
【公开日】2015年1月7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12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12日
【发明者】孙克, 刘睿, 刘轶 申请人:北京新立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