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卸料斗及具有其的混凝土搅拌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921013阅读:271来源:国知局
一种卸料斗及具有其的混凝土搅拌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卸料斗及具有其的混凝土搅拌装置。所述卸料斗包括:卸料斗本体,所述卸料斗本体包括相互连接的上斗体和下斗体,且所述上斗体和下斗体之间以可拆卸方式连接。本实用新型的卸料斗将卸料斗本体一分为二,减小了单个部件的尺寸与重量,安装与运输都较方便。
【专利说明】一种卸料斗及具有其的混凝土搅拌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凝土搅拌【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卸料斗及具有其的混凝土搅拌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卸料斗斗体是一个整体,且里面装配了可以拆卸的耐磨衬板,可以有效防止卸料斗的磨损,增大卸料斗的使用效率。但这种整体式卸料斗通常重量很大,需要机械设备(比如吊车)才能安装,无法单独靠人力安装。
[0003]因此,希望有一种卸料斗来克服或至少减轻上述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卸料斗来克服或至少减轻上述的缺陷。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卸料斗,所述卸料斗包括:卸料斗本体,所述卸料斗本体包括相互连接的上斗体和下斗体,且所述上斗体和下斗体之间以可拆卸方式连接。
[0006]优选地,所述卸料斗进一步包括上斗耐磨衬板、下斗耐磨衬板以及连接耐磨衬板,所述上斗耐磨衬板安装在所述上斗体的内侧,所述下斗耐磨衬板以及连接耐磨衬板安装在所述下斗体的内侧,且所述连接耐磨衬板延伸至所述上斗体内,将所述上斗体与所述下斗体的接口位置覆盖。优选地,所述下斗体与下斗耐磨衬板以及连接耐磨衬板分别通过沉头螺栓固定,所述上斗耐磨衬板与所述上斗体通过沉头螺栓固定。
[0007]优选地,所述上斗体与所述下斗体通过铰链结构从外侧相互固定连接。
[0008]优选地,所述上斗体的下部开口尺寸设置为容许操作人员进入。
[0009]优选地,所述上斗体的下部开口尺寸大于等于0.25平方米。
[0010]优选地,所述下斗体与下斗耐磨衬板以及连接耐磨衬板装配在一起后的重量小于等于40公斤。
[0011]优选地,所述下斗体与下斗耐磨衬板以及连接耐磨衬板装配在一起后的重量小于等于25公斤。
[0012]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混凝土搅拌装置,所述混凝土搅拌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卸料斗
[0013]本实用新型的卸料斗将卸料斗本体一分为二,减小了单个部件的尺寸与重量,安装与运输都较方便。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卸料斗的主视示意图。
[0015]图2是图1所示卸料斗的俯视示意图。
[0016]附图标记:
[0017]1.上斗体2.下斗体3.铰链结构4.上斗耐磨衬板5.下斗耐磨衬板6.连接耐磨衬板7.沉头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在附图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001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 “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0020]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宽泛实施例的卸料斗包括卸料斗本体,所述卸料斗本体包括相互连接的上斗体和下斗体,且所述上斗体和下斗体之间以可拆卸方式连接。此种卸料斗将卸料斗体一分为二,减小了单个部件的尺寸,安装与运输都较方便。
[0021]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卸料斗的主视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卸料斗的俯视不意图。
[0022]在图1所示实施例中,卸料斗包括卸料斗本体。卸料斗本体包括相互连接的上斗体I和下斗体2,且上斗体I和下斗体2之间的连接方式是可拆卸的。
[0023]上斗体I与下斗体2通过铰链结构3从外侧相互固定连接。可以理解的是,上斗体I和下斗体2之间连接方式可以为螺纹件连接、卡扣连接或其组合等任何可拆卸连接方式连接。在一个未图示的实施例中,将下斗体2的上部套接在所述上斗体I的下部外侧,然后以紧固螺栓穿过下斗体2上设置通孔旋拧至上斗体I下部上设置的相应螺纹孔内。为了增加连接处的强度,可以对下斗体2的通孔处设置壁厚加强结构,以及对上斗体I的螺纹孔处设置壁厚加强结构。紧固螺栓的数量可以根据需要设置,有利的是,在上斗体I和下斗体2的每个面上设置两个或三个连接螺栓。
[0024]在图示实施例中,卸料斗本体为中空四面体状,用于将搅拌好的混凝土导入搅拌车,起导向作用和储存混凝土的功能。为了便于卸料及提高过渡处的强度,在相邻面之间设置有小的过渡面。可以理解的是,卸料斗本体为中空六面体状、圆锥状的实施例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0025]在图2所示实施例中,卸料斗进一步包括上斗耐磨衬板4、下斗耐磨衬板5以及连接耐磨衬板6。耐磨衬板是用耐磨损的材料制成的板状件,装配在斗体里面,保护斗体不被磨损。当然,耐磨衬板也会因磨损时间过长而导致自身耐磨损能力下降,需要及时更换。在图示实施例中,上斗耐磨衬板4安装在上斗体I的内侧,且上斗耐磨衬板4与上斗体I通过沉头螺栓7固定。有利的是,沉头螺栓7将上斗耐磨衬板4固定在上斗体I的内侧后,其头部和上斗耐磨衬板4的表面平齐,有利于使搅拌好的混凝土顺利的流入搅拌车,减少对混凝土流入搅拌车的阻碍。
[0026]在图示实施例中,下斗耐磨衬板5以及连接耐磨衬板6安装在下斗体2的内侧,下斗体2与下斗耐磨衬板5以及连接耐磨衬板6分别通过沉头螺栓7固定。有利的是,沉头螺栓7将下斗耐磨衬板5以及连接耐磨衬板6分别固定在下斗体2的内侧后,其头部和下斗耐磨衬板5以及连接耐磨衬板6的表面平齐,有利于使搅拌好的混凝土顺利的流入搅拌车,减少对混凝土流入搅拌车的阻碍。
[0027]在图示实施例中,下斗体2与下斗耐磨衬板5以及连接耐磨衬板6装配在一起后的重量小于等于40公斤,当拆换耐磨衬板时,只需要人工就可方便将下斗体2从上斗体I的下面拆下,就可以更换下斗耐磨衬板5以及连接耐磨衬板6。
[0028]在另一实施例中,下斗体2与下斗耐磨衬板5以及连接耐磨衬板6装配在一起后的重量小于等于25公斤的实施例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0029]在图示实施例中,连接耐磨衬板6固定安装在下斗体2后,连接耐磨衬板6延伸至上斗体I内,将上斗体I与下斗体2的接口位置覆盖,用于将接口位置错开而起密封的作用。
[0030]优选的是,上斗体I的下部开口尺寸设置为容许操作人员进入。上斗体I的下部开口的具体形状和尺寸可以根据需要设置。有利的是,上斗体I的下部开口尺寸大于等于
0.25平方米,若卸料斗本体为中空四面体状,则上斗体I的下部开口尺寸可以设置为边长
0.5米的方形(在角部处具有倒角),以便工作人员方便进入。当将下斗体2拆下后,由于上斗体I的下口尺寸设置为可容许操作人员进入,从而,操作人员能很方便地从上斗体I的下部开口进入,进而拆换上斗耐磨衬板4,既方便又节省时间成本。在现有技术中,通常需要从卸料斗的上部狭小空间内进入卸料斗,来更换耐磨衬板。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相对于现有技术的结构在维护上更加方便。
[0031]本实用新型的卸料斗将卸料斗体一分为二,减小了单个部件的尺寸及重量,安装与运输都较方便。
[0032]最后需要指出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卸料斗,其特征在于,包括:卸料斗本体,所述卸料斗本体包括相互连接的上斗体和下斗体,且所述上斗体和下斗体之间以可拆卸方式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卸料斗,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上斗耐磨衬板、下斗耐磨衬板以及连接耐磨衬板,所述上斗耐磨衬板安装在所述上斗体的内侧,所述下斗耐磨衬板以及连接耐磨衬板安装在所述下斗体的内侧,且所述连接耐磨衬板延伸至所述上斗体内,将所述上斗体与所述下斗体的接口位置覆盖。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卸料斗,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斗体与下斗耐磨衬板以及连接耐磨衬板分别通过沉头螺栓固定,所述上斗耐磨衬板与所述上斗体通过沉头螺栓固定。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卸料斗,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斗体与所述下斗体通过铰链结构从外侧相互固定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卸料斗,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斗体的下部开口尺寸设置为容许操作人员进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卸料斗,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斗体的下部开口尺寸大于等于0.25平方米。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卸料斗,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斗体与下斗耐磨衬板以及连接耐磨衬板装配在一起后的重量小于等于40公斤。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卸料斗,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斗体与下斗耐磨衬板以及连接耐磨衬板装配在一起后的重量小于等于25公斤。
9.一种混凝土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卸料斗。
【文档编号】B28C7/16GK203831580SQ201420164161
【公开日】2014年9月17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4日 优先权日:2014年4月4日
【发明者】邓拥军, 刘国庆, 孙华平, 赵训涛 申请人: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