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的隔间墙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0481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改良的隔间墙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改良的隔间墙结构,主要是设有中架体,在中架体相对两侧分别安设有至少一个以上的支撑体,该支撑体的外端往外延伸有设定长度,并致相对支撑体的外端之间佐成隔间墙厚度,该相对支撑体的外端且分别支撑定位有墙板,相互形成容纳空间,在该容纳空间内灌注有防火材,连同中架体、支撑体共同结合成预定厚度的隔间墙;据之,该隔间墙的成型,不但具有制作简单、方便和快速的高效率与经济性效果,更可达到预期所需高强度和极佳隔音与防火的效果。
【专利说明】改良的隔间墙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改良的隔间墙结构,特别是一种设置简单,组装简易、方便,可使隔间墙的使用具有更佳强度与隔音、防火效果,而极具实际适用性、理想性和进步性的隔间墙结构。

【背景技术】
[0002]隔间墙的使用对于人们而言,具有息息相关与密不可分的关系。建筑物实施隔间的方式,大抵区分为:1、以红砖配合水泥、砂砌成砖墙,继之,再在凝固的砖墙表面,以搅拌均匀的水泥、砂实施抹平、粉光表面处理;是种隔间墙虽可达到建筑物隔间目的,但却有施工较麻烦、不便且工序多、时间长,以及必需以专业水泥师父方可为之的缺点。2、以木板或石膏板或硅酸钙板等板材配合骨架立起来实施轻隔间,或在骨架和板材形成的轻隔间内塞设有岩棉,提供隔音效果;是种轻隔间的施工虽较砖墙隔间方式来得简便,但却明显有强度不足和隔音、防火效果不佳缺点;再者,该实际的施工经常需要借助专业人士,也有较麻烦、费事的缺点。
[0003]有鉴于上述现有的隔间墙存在的缺陷,本发明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改良的隔间墙,能够改进一般现有的隔间墙,使其更具有实用性。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实用新型。


【发明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隔间墙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改良的隔间墙,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建筑物隔间的实施更为简易、方便、快速,及可使隔间墙的使用具有更佳强度和隔音、防火效果,从而更加适于实用。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改良的隔间墙结构,是在建筑物预定位置安设有中架体,在中架体相对两侧分别以规则或不规则状布列安设有至少一个以上的支撑体,该支撑体的外端往外延伸有设定长度并设有挡部,该相对支撑体的挡部之间且相互佐成隔间墙厚度,在相对支撑体的外端挡部分别支撑定位有墙板,并据以形成容纳空间,该容纳空间灌注填充有防火材,该防火材是凝固与中架体、所述支撑体相结合形成一体的隔间墙。
[000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以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以采用以下的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
[0007]前述的改良的隔间墙结构,其中所述的支撑体为耐高温的硬质隔热防焰材,设为各种规则或不规则形状。
[0008]前述的改良的隔间墙结构,其中所述的墙板靠持挡止在支撑体的外端挡部后,可通过介体固定在支撑体。
[0009]前述的改良的隔间墙结构,其中所述的相对两侧的墙板分别靠持挡止在支撑体的外端挡部后,可通过介体相互紧拉固定。
[0010]前述的改良的隔间墙结构,其中所述的墙板与防火材是设为不相结合,并可相互拆卸分离。
[0011]前述的改良的隔间墙结构,其中所述的支撑体为耐高热的电木或塑木。
[0012]前述的改良的隔间墙结构,其中所述的中架体相对两侧是以规则或不规则状布设有多数个定位孔供支撑体安设。
[0013]前述的改良的隔间墙结构,其中所述的支撑体的内端设有定位槽,该定位槽供插置卡设在中架体的对应定位孔,该支撑体的外端设有挡部。
[0014]前述的改良的隔间墙结构,其中所述的支撑体的内端是分别粘固在中架体相对两侧。
[0015]前述的改良的隔间墙结构,其中所述的防火材为耐高温的填充防火材。
[0016]前述的改良的隔间墙结构,其中所述的防火材为发泡水泥或防火树脂或耐火泥或耐热纤维混合体或陶粒或形珠岩。
[0017]前述的改良的隔间墙结构,其中所述的固定墙板在支撑体的介体为螺钉或铁钉。
[0018]前述的改良的隔间墙结构,其中所述的紧拉固定两侧墙板的介体为铁丝或螺杆。
[0019]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一种改良的隔间墙结构可达到相当的技术进步性及实用性,并具有产业上的广泛利用价值,其至少具有下列优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改良的隔间墙结构,在建筑物预定位置安设有中架体,在中架体相对两侧分别安设有至少一个以上的支撑体,该支撑体的外端往外延伸有设定长度,并致相对支撑体的外端之间佐成隔间墙厚度,该相对支撑体的外端且分别支撑定位有墙板,相互形成容纳空间,在该容纳空间内灌注有防火材,连同中架体、支撑体共同结合成预定厚度的隔间墙;据之,该隔间墙的成型,不但具有制作简单、方便和快速的高效率与经济性效果,更可达到预期所需高强度和极佳隔音与防火的效果。
[0020]换言之,使用本实用新型将至少具有下述优点:
[0021]1、制作简单,具经济性。
[0022]2、组装简易、方便、快速,具实施便捷性。
[0023]3、可使隔间墙确具预期所需的高强度和防火、隔音效果,达到提高使用安全性目的。
[0024]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5]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
[0026]图2是图1的主视示意图。
[0027]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中架体和支撑体相互位设的立体示意图。
[0028]图4是本实用新型隔间墙第一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
[0029]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
[0030]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中架体和支撑体相互位设的立体示意图。
[0031]图7是本实用新型隔间墙第二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
[0032]【符号说明】
[0033]A:容纳空间B:防火材
[0034]C:介体D:建筑物
[0035]E:介体T:隔间墙厚度
[0036]10:中架体30:支撑体
[0037]301:挡部302:定位槽
[0038]303:内端40:墙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39]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改良的隔间墙结构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0040]请参阅图1、图2、图3,本实用新型一种改良的隔间墙结构,主要设有中架体10,是通过介体C(如螺丝)安设在建筑物D预定位置,在中架体10相对两侧分别安设有至少一个以上的支撑体30,该支撑体30的外端往外延伸有设定长度并设有挡部301,该相对支撑体30的挡部301且相互佐成隔间墙的厚度T,该相对支撑体30的外端挡部301且分别支撑定位有墙板40,据以形成容纳空间A,在该容纳空间A则灌注有防火材B,防火材B凝固后,可与中架体10和支撑体30相互结合形成一体的隔间墙。
[0041]上述,该支撑体30为耐高温的硬质隔热防焰材,如耐高热的电木或塑木,设为各种规则或不规则形状,并以规则或不规则状布设安置在中架体10相对两侧。
[0042]上述,该中架体10是在相对两侧呈规则或不规则状布设有多数个定位孔101,所述定位孔101可分别供支撑体30插设定位,该支撑体30的内端设有定位槽302,可恰卡设定位在中架体10的定位孔101,该支撑体30的外端设有挡部301,可支撑顶承墙板40。
[0043]上述,该相对两侧的墙板40分别靠持挡止在对应支撑体30的外端挡部301后,是可通过介体E (如螺钉或铁钉)固定在支撑体30,或可通过介体(如铁丝或螺杆)相互紧拉固定,相互形成安定的容纳空间A。
[0044]上述,该墙板40与防火材B呈不相结合形态,防火材B灌注凝固在两侧墙板40形成的容纳空间A后,可将固定墙板40的介体E拆卸,致墙板40简便的与防火材B相分离。
[0045]上述,该防火材B为各式耐高温的填充防火材料,如发泡水泥或防火树脂或耐火泥或耐热纤维混合体或陶粒或珍珠岩,其灌注填充在两侧墙板40之间的容纳空间A后,除了凝固形成均密的隔热、防火隔间墙,更可将中架体10和支撑体30分别的完全包覆及相互结合为一体,达到提高整个隔间墙强度效果。
[0046]S卩,利用上述所构成的本实用新型,请再配合图4所示,由于该中架体10是可简单的安置在建筑物D预定位置,及该各支撑体30也可快速、方便的安设在中架体10相对两侧预定位置,以及该墙板40又可通过介体E简便的固定在相对支撑体30的外端挡部301,并据以形成具预定隔间墙厚度T的容纳空间A,而该容纳空间A且可通过灌注方式直接填充布满防火材B,并待防火材B凝固和拆除墙板40后,即快速形成预定厚度的隔间墙,则就实施性而言,本实用新型隔间墙的制成,不但不需要专业的水泥或装潢师父即可完成,而具施工简易、方便、快速和经济性,尤其,该中架体10和支撑体30是可被灌注的防火材B完全包覆并相结合成一体,更可达到提高使用强度的效果。再者,以该灌注在容纳空间A的防火材B具有极佳密度,及该支撑着两侧墙板40的支撑体30又是设为防火材,则本实用新型形成的隔间墙,尤是具有极佳的隔音和防火效果,可确实达到提高使用安全性效能与目的。
[0047]请再参阅图5、图6、图7,上述该多数个支撑体30也可以规则或不规则形态布列,并直接将内端303粘固结合在中架体10相对两侧,而外端挡部301分别供墙板40挡承定位后,同样可利用介体E将墙板40锁固,确实形成具预定隔间墙厚度T的容纳空间A ;据此,将该容纳空间A以灌注方式填充布满防火材B,并待防火材B凝固和拆除墙板40后,该预定厚度的隔间墙即可确实成型;而该中架体10和所述支撑体30同样可被灌注的防火材B完全包覆并相结合为一体,及该灌注在容纳空间A的防火材B具有极佳密度,以及上述支撑体30也为防火材情形下,自然的,该形成的隔间墙将同样兼具有强度高和隔音、防火效能佳的提高使用安全性效果。
[0048]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改良的隔间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是在建筑物预定位置安设有中架体,在中架体相对两侧分别以规则或不规则状布列安设有至少一个以上的支撑体,该支撑体的外端往外延伸有设定长度并设有挡部,该相对支撑体的挡部之间且相互佐成隔间墙厚度,在相对支撑体的外端挡部分别支撑定位有墙板,并据以形成容纳空间,该容纳空间灌注填充有防火材,该防火材是凝固与中架体、所述支撑体相结合形成一体的隔间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的隔间墙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支撑体为耐高温的硬质隔热防焰材,设为各种规则或不规则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的隔间墙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墙板靠持挡止在支撑体的外端挡部后,可通过介体固定在支撑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的隔间墙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相对两侧的墙板分别靠持挡止在支撑体的外端挡部后,可通过介体相互紧拉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的隔间墙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墙板与防火材是设为不相结合,并可相互拆卸分离。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的隔间墙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支撑体为耐高热的电木或塑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的隔间墙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中架体相对两侧是以规则或不规则状布设有多数个定位孔供支撑体安设。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改良的隔间墙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支撑体的内端设有定位槽,该定位槽供插置卡设在中架体的对应定位孔,该支撑体的外端设有挡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的隔间墙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支撑体的内端是分别粘固在中架体相对两侧。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的隔间墙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防火材为耐高温的填充防火材。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的隔间墙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防火材为发泡水泥或防火树脂或耐火泥或耐热纤维混合体或陶粒或形珠岩。
12.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改良的隔间墙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固定墙板在支撑体的介体为螺钉或铁钉。
13.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改良的隔间墙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紧拉固定两侧墙板的介体为铁丝或螺杆。
【文档编号】E04B2/82GK204023842SQ201420482005
【公开日】2014年12月17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25日 优先权日:2014年8月25日
【发明者】陈富来 申请人:陈富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