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标准化自动升降传动机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82044阅读:259来源:国知局
一种标准化自动升降传动机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传动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升降传动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塔柱的升降柱升高或降低,主要采用的人为控制液压顶升装置将上端的升降柱顶起,然后增加或减少下方的升降柱,从而达到升高或降低的目的,其受到人为操作的影响很大,一旦上下升降柱的对位不精确,容易导致塔身的重心不稳,从而导致事故发生。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标准化自动升降传动机组。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标准化自动升降传动机组,用于顶升升降柱,包括:机架,其包括储料架,设于外周的主升降架;设于储料架内的第一升降装置,其包括第一升降油缸,固定于第一升降油缸顶升端的顶升平台,用于抱紧升降柱的至少四个第一抱爪;设于主升降架内的第二升降装置,其包括第二升降油缸,固定于第二升降油缸升降端的升降平台,用于抱紧升降柱的至少四个第二抱爪;设于机架内且位于顶升平台和升降平台下方的运输装置,其包括运输小车,用于承载运输小车的导轨;其中,所述运输小车设有第三升降装置;所述导轨导通储料架及主升降架,运输小车沿导轨移动;所述第一抱爪固定于顶升平台;所述第二抱爪固定于升降平台;所述主升降架、储料架的底部还设有用于升降柱定位的若干定位柱。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储料架、主升降架还设有用于升降柱导向的导向轮组。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运输小车设有用于支撑升降柱的托架;所述托架固定于第三升降装置的升降端,其上端面设有用于升降柱横梁定位的定位槽。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升降油缸、第二升降油缸位于运输小车的外侧。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三升降装置包括固定于运输小车的电动丝杆,及电动丝杆驱动升降的折叠升降平台。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三升降装置为液压缸。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储料架和主升降架为桁架结构;所述储料架和主升降架的上端分别设有用于穿过升降柱的左通道和右通道。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顶升平台设有用于驱动第一抱爪开合的第一驱动装置;所述升降平台设有用于驱动第二抱爪开合的第二驱动装置。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抱爪包括左夹爪和右夹爪;所述左夹爪和右夹爪的端部转动连接于顶升平台;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为直线油缸;所述直线油缸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于左夹爪和右夹爪。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运输装置还包括用于驱动运输小车移动的第三驱动装置,及固定于机架的行程感应装置;所述行程感应装置与第三驱动装置电连接。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技术效果是:一种标准化自动升降传动机组,其采用第二升降装置来顶升塔柱的升降柱,而运输小车移动主升降架及储料架之间的升降柱,运输小车将升降柱从储料架移送至主升降架后,第三升降装置下降,利用定位柱对升降柱进行位置校准,使得顶升后的塔身重心不会产生大的偏移。本发明可以采用多个传动机组联动,以实现空中造楼机的塔柱同步上升。本发明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实用性强,可大力推广应用于市场中。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标准化自动升降传动机组的正视图。

图2为图1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3为图1实施例中主升降架的局部视图。

图4为图1实施例运输小车的正视图。

图5为图1实施例机架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

10传动机组1升降柱

2机架21储料架

211左通道212右通道

22主升降架221导向轮组

222定位柱3第一升降装置

31第一升降油缸32顶升平台

321第一驱动装置322第二驱动装置

33第一抱爪331左夹爪

332右夹爪4第二升降装置

41第二升降油缸42升降平台

43第二抱爪5运输装置

51运输小车511第三升降装置

511a电动丝杆511b折叠升降平台

52导轨512托架

512a定位槽6塔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充分理解本发明的技术内容,下面结合示意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一步介绍和说明,但不局限于此。

如图1所示,一种标准化自动升降传动机组10,用于顶升空降造楼机的升降柱1,包括:机架2,设于机架2内的第一升降装置3、第二升降装置4、运输装置5。机架2,其包括储料架21,设于外周的主升降架22。运输装置5包括运输小车(结合图4),用于承载运输小车的导轨(结合图4)。储料架21用于存储塔柱6需要增加或减少的升降柱1,其二者之间的升降柱1通过运输小车51运输。

如图2所示,储料架21和主升降架22为桁架结构,储料架21和主升降架22的上端分别设有用于穿过升降柱1的左通道211和右通道212。

第一升降装置3包括第一升降油缸31,固定于第一升降油缸31顶升端的顶升平台32,用于抱紧升降柱1的四个第一抱爪33,第一抱爪33分别固定于顶升平台32的四角。

第二升降装置4,其包括第二升降油缸41,固定于第二升降油缸41升降端的升降平台42,用于抱紧升降柱1的四个第二抱爪43,第二抱爪43分别固定 于升降平台42的四角。

顶升平台32设有用于驱动第一抱爪33开合的第一驱动装置321,升降平台42设有用于驱动第二抱爪43开合的第二驱动装置322,第一驱动装置321、第二驱动装置322为直线油缸。第一抱爪33包括左夹爪331和右夹爪332,左夹爪331和右夹爪332的端部转动连接于顶升平台32,直线油缸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于左夹爪331和右夹爪332,第一抱爪33抱紧升降柱1后与顶升平台32同步上下移动。第二抱爪43和第一抱爪33的结构相同。

如图3所示,主升降架22还设有用于升降柱(结合图2)导向的导向轮组221,在导向轮组221及第二抱爪43的作用下,升降柱上下移动时不会产生偏移。储料架(结合图1)也设有相同的导向轮组。

如图4所示,运输小车51设有设有第三升降装置511,用于支撑升降柱1的托架512,用于驱动运输小车51移动的第三驱动装置(图中未示出),及固定于机架(结合图1)的行程感应装置(图中未示出),行程感应装置与第三驱动装置电连接。当运输小车到达指定位置时,形程感应装置(图中未示出)控制第三驱动装置,小车停止运动。

托架512固定于第三升降装置511的升降端,其上端面设有用于升降柱1横梁定位的定位槽512a,通过定位槽512a的定位,使得升降柱(结合图1)运输前后,其相对于运输小车51的位置较为固定,便于之后与主升降架(结合图1)的升降柱(结合图1)对接。

第三升降装置511包括固定于运输小车51的电动丝杆511a,及电动丝杆511a驱动升降的折叠升降平台511b。

如图5所示,运输装置5包括运输小车51,用于承载运输小车51的导轨52。导轨52导通储料架21及主升降架(结合图1),运输小车51沿导轨52移动,其转移储料架21、主升降架之间的升降柱(结合图1)。第一升降油缸31、第二升降油缸(结合图2)位于运输小车51的外侧,顶升平台32、升降平台(结合图1)位于运输小车51的上方,使得小车能在储料架21、主升降架(结合图1)之间移动。其中,第一升降油缸31为位于导轨52两侧的一组油缸,第二升降油缸(结合图2)为位于导轨52两侧的三组油缸。

主升降架、储料架21的底部还设有用于升降柱1定位的四个定位柱222,第一升降装置3将升降柱1放到运输小车51上,通过定位柱222及托架定位槽(结合图4)的定位后,第三升降装置511向上移动,使得升降柱脱离定位柱222。运输小车51移动到主升降架后(结合图1),第三升降装置511下降,定 位柱222再次通过主升降架22的定位柱222的定位,此时,第二升降装置将上方的升降柱降下来(结合图1),并与移送过来的升降柱相互插接。在导向轮组(结合图3)、定位槽(结合图4)、定位柱222的多次定位下,上下两个升降柱1之间的插接精度高,两者在垂直方向的偏差小,保证了整个塔柱6的稳定性(结合图1)。

综合上述几幅图,一种标准化自动升降传动机组10,当塔柱6的高度需要增加时,储料架21中存放有若干待用的升降柱1,其通过定位柱222的定位,依次向上叠加,运输小车51的第三升降装置511下降,并进入到主升降架22的下端,通过定位槽512a定位后,第一升降装置3将待移送升降柱1上方的升降柱1抱紧,并同步上升,而运输小车51的第三升降装置511也向上升高,使得升降柱1的下端脱离定位柱222,从而使得运输小车51能与需要移送的升降柱1一起移动。在运输小车51将升降柱1移送至主升降架22之前,第二抱爪43抱紧塔柱6最下面的升降柱1,第二升降装置4将塔柱6最下方的升降柱1向上抬升,为需要添加新的升降柱1腾出空间,此时运输小车51将升降柱1移送至主升降架22,待到达指定位置后,第三升降装置511高度下降,升降柱1的下端与定位柱222插接,此时,运输小车51退出主升降架22,而第二升降装置4将上方的升降柱1放下来,并与下方的升降柱1插接,由于定位柱222的定位,上下两个升降柱1值之间的位置比较精确,从而保证了塔柱6在不断向上升的过程中,升降柱1之间始终保持垂直方向的精度。

当塔柱6的高度需要下降时,第二抱爪43抱紧下端倒数第二个升降柱1后,第二升降装置4向上移动,使得上下两个升降柱1之间留有空间,此时,运输小车51进入升降柱1的下方,待定位槽512a定位后,第三升降装置511升高,使得升降柱1脱离定位柱222,保证了运输小车51能将升降柱1从主升降架22移送至储料架21。在运输小车51移送升降柱1至储料架21之前,第一抱爪33将储料架21原有的升降柱1抱紧,第一升降装置3升高,使得小车能顺利进入储料架21,运输小车51到达储料架21指定位置后,第三升降装置511下降,使得升降柱1与定位柱222完成插接,而第一升降装置3将上方的升降柱1放下来,使得上下两个升降完成插接。

通过上述的方式,传动机组10可以实现空中造楼机塔柱6的升降,并且可以几个传动机组10同步工作,使得空中造楼机的工作平台的多个塔柱6同时上升。

于其他实施例中,第三升降装置为液压缸。

于其他实施例中,定位柱的个数为3个、2个。

于其他实施例中,为了更好的抱紧升降柱,第一抱爪和第二抱爪的数量多于4个的组合。

本发明的传动机组还适用于塔吊的塔柱上升与下降。

上述仅以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以便于读者更容易理解,但不代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仅限于此,任何依本发明所做的技术延伸或再创造,均受本发明的保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