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的水泥地面整平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81995阅读:27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效的水泥地面整平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地面铺摊施工,一般都是由工人通过手工作业,填充泥土、混泥土或水泥(水泥或混合砂浆、水泥混凝土)来完成地面几面层面的施工整平。由于地面面积相当广大,因此,在具体实施时,需要借助多个工人、耗费很多时间才能完成地面的整个摊铺整平作业,其摊铺整平作业效率非常低下,耗时、耗力,从而,增加了很多的成本。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有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高效的水泥地面整平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效的水泥地面整平装置,所述高效的水泥地面整平装置包括底板、位于所述底板上方的配重装置、位于所述配重装置右侧的支架装置、设置于所述支架装置上的第一气缸装置、位于所述第一气缸装置下方的升降装置及位于所述升降装置下方的第二气缸装置,所述底板上设有位于其下方左右两侧的第一支撑块及位于所述第一支撑块下方的第一滚轮,所述配重装置包括配重块、位于所述配重块上方的第一支架、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上的第一竖杆、位于所述第一竖杆下方的第一横杆、位于所述第一竖杆左侧的第二横杆、位于所述第一竖杆右侧的第一斜杆及位于所述第一斜杆下方的第二支架,所述支架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杆、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杆右侧的第三横杆、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杆左侧的第二斜杆、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杆右表面的第一限定块,所述第一气缸装置包括第一气缸、位于所述第一气缸下方的第一推动杆、位于所述第一推动杆下方的第一固定块、位于所述第一固定块上方左右两侧的第一弹簧、位于所述第一气缸左右两侧的第三支架、设置于所述第三支架上的第三斜杆,所述升降装置包括移动板、位于所述移动板下方的第二限定块、位于所述移动板上方左右两侧的第二弹簧、位于所述移动板下方的第四支架及位于所述移动板下方的固定杆,所述第二气缸装置包括第二气缸、位于所述第二气缸右侧的推动架、位于所述推动架上方的第四横杆、位于所述第四横杆下方的第三弹簧、位于所述第三弹簧右侧的第二竖杆、设置于所述第二竖杆下端的整平轮、位于所述第四横杆左侧的第四弹簧及位于所述第四弹簧左侧的连接杆。

所述第一支撑块设有两个,所述第一支撑块的横截面呈等腰梯形,所述第一支撑块的上表面与所述底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块的下表面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滚轮设有两个,所述第一滚轮呈圆柱体,所述第一滚轮收容于所述第一凹槽内且与所述第一支撑块轴转连接。

所述配重块呈长方体,所述配重块的下表面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呈L型,所述第一支架的下端与所述配重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的上端呈水平状,所述第一竖杆呈长方体,所述第一竖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竖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横杆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横杆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一横杆的左端与所述配重块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横杆的右端与所述第二支架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横杆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二横杆的右端与所述第一竖杆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横杆的左端与所述第一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斜杆呈倾斜状,所述第一斜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斜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支架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架呈L型,所述第二支架的下端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架的上端呈水平状。

所述第一支撑杆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底板的右表面与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架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横杆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三横杆的左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横杆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上表面处于同一平面内,所述第二斜杆呈倾斜状,所述第二斜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斜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支架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限定块呈长方体,所述第一限定块的左表面与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右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气缸位于所述第三横杆的上方,所述第一推动杆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一推动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气缸连接,所述第一推动杆贯穿所述第三横杆的上下表面且与其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推动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一固定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块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一弹簧设有两个,所述第一弹簧呈竖直状,所述第一弹簧的上端与所述第三横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的下端与所述第一固定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架设有两个,所述第三支架呈L型,所述第三支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三横杆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架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气缸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斜杆设有两个,所述第三斜杆呈倾斜状,所述第三斜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三横杆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斜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五支架的侧面固定连接。

所述移动板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一固定块的下表面与所述移动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板的左表面与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右表面滑动连接,所述第二限定块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二限定块的上表面与所述移动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设有两个,所述第二弹簧呈竖直状,所述第二弹簧的上端与所述第三横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的下端与所述移动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支架呈L型,所述第四支架的上端与所述移动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支架的下端呈水平状,所述固定杆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固定杆的上端与所述移动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固定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气缸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连接杆的上端与所述移动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气缸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推动架呈L型,所述推动架的左端与所述第二气缸连接,所述推动架的右端呈竖直状且与所述第四横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横杆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四横杆的上表面与所述移动板的下表面滑动连接,所述第四横杆贯穿所述固定杆的左右表面且与其滑动连接。

所述第二竖杆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二竖杆的上端与所述第四横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竖杆的下端设有第二凹槽,所述整平轮呈圆柱体,所述整平轮收容于所述第二凹槽且与所述第二竖杆轴转连接,所述第三弹簧呈水平状,所述第三弹簧的右端与所述第二竖杆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弹簧的左端与所述固定杆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弹簧呈水平状,所述第四弹簧的右端与所述第四横杆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弹簧的左端与所述连接杆的右表面固定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本发明高效的水泥地面整平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对地面进行快速的整平作业,整平作业效率高,并且整平的效果较好,使得整平后的地面较为平整,能够满足施工的需要,降低人工劳动强度,缩减成本,并且可以调节滚轮的高度,方便适应不同高度地面的整平作业。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高效的水泥地面整平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高效的水泥地面整平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高效的水泥地面整平装置包括底板1、位于所述底板1上方的配重装置2、位于所述配重装置2右侧的支架装置3、设置于所述支架装置3上的第一气缸装置4、位于所述第一气缸装置4下方的升降装置5及位于所述升降装置5下方的第二气缸装置6。

如图1所示,所述底板1呈长方体,所述底板1水平放置。所述底板1上设有位于其下方左右两侧的第一支撑块11及位于所述第一支撑块11下方的第一滚轮12。所述第一支撑块11设有两个,所述第一支撑块11的横截面呈等腰梯形,所述第一支撑块11的上表面与所述底板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块11的下表面设有第一凹槽111,所述第一凹槽111呈半圆转状。所述第一滚轮12设有两个,所述第一滚轮12呈圆柱体,所述第一滚轮12收容于所述第一凹槽111内且与所述第一支撑块11轴转连接,使得所述第一滚轮12可以在所述第一凹槽111内旋转。

如图1所示,所述配重装置2包括配重块21、位于所述配重块21上方的第一支架22、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22上的第一竖杆23、位于所述第一竖杆23下方的第一横杆24、位于所述第一竖杆23左侧的第二横杆25、位于所述第一竖杆23右侧的第一斜杆26及位于所述第一斜杆26下方的第二支架27。所述配重块21呈长方体,所述配重块21的下表面与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配重块21的质量较大。所述第一支架22呈L型,所述第一支架22的下端与所述配重块2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22的上端呈水平状。所述第一竖杆23呈长方体,所述第一竖杆23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支架2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竖杆23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横杆2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横杆24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一横杆24的左端与所述配重块21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横杆24的右端与所述第二支架27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横杆25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二横杆25的右端与所述第一竖杆23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横杆25的左端与所述第一支架2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斜杆26呈倾斜状,所述第一斜杆26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支架2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斜杆26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支架27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架27呈L型,所述第二支架27的下端与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架27的上端呈水平状。

如图1所示,所述支架装置3包括第一支撑杆31、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杆31右侧的第三横杆32、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杆31左侧的第二斜杆33、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杆31右表面的第一限定块34。所述第一支撑杆31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底板1的右表面与所述第一支撑杆31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架27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杆31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22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杆31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横杆32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三横杆32的左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杆31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横杆31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一支撑杆31的上表面处于同一平面内。所述第二斜杆33呈倾斜状,所述第二斜杆33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杆31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斜杆33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支架2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限定块34呈长方体,所述第一限定块34的左表面与所述第一支撑杆31的右表面固定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气缸装置4包括第一气缸41、位于所述第一气缸41下方的第一推动杆42、位于所述第一推动杆42下方的第一固定块43、位于所述第一固定块43上方左右两侧的第一弹簧44、位于所述第一气缸41左右两侧的第三支架45、设置于所述第三支架45上的第三斜杆46。所述第一气缸41位于所述第三横杆32的上方。所述第一推动杆42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一推动杆42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气缸41连接,使得所述第一气缸41带动所述第一推动杆42上下移动,所述第一推动杆32贯穿所述第三横杆32的上下表面且与其滑动连接,使得所述第一推动杆32可以上下移动,所述第一推动杆32的下端与所述第一固定块4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块43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一弹簧44设有两个,所述第一弹簧44呈竖直状,所述第一弹簧44的上端与所述第三横杆3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44的下端与所述第一固定块4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从而对所述第一固定块43起到支撑作用。所述第三支架45设有两个,所述第三支架45呈L型,所述第三支架45的一端与所述第三横杆3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架45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气缸41的侧面固定连接,从而对所述第一气缸41起到支撑作用。所述第三斜杆46设有两个,所述第三斜杆46呈倾斜状,所述第三斜杆46的下端与所述第三横杆3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斜杆46的上端与所述第五支架45的侧面固定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升降装置5包括移动板51、位于所述移动板51下方的第二限定块52、位于所述移动板51上方左右两侧的第二弹簧53、位于所述移动板51下方的第四支架54及位于所述移动板51下方的固定杆55。所述移动板51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一固定块43的下表面与所述移动板5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板51的左表面与所述第一支撑杆31的右表面滑动连接,使得所述移动板51可以上下移动。所述第二限定块52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二限定块52的上表面与所述移动板5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53设有两个,所述第二弹簧53呈竖直状,所述第二弹簧53的上端与所述第三横杆3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53的下端与所述移动板5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从而对所述移动板51起到支撑作用。所述第四支架54呈L型,所述第四支架54的上端与所述移动板5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支架54的下端呈水平状。所述固定杆55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固定杆54的上端与所述移动板5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第二气缸装置6包括第二气缸61、位于所述第二气缸61右侧的推动架62、位于所述推动架62上方的第四横杆63、位于所述第四横杆63下方的第三弹簧64、位于所述第三弹簧64右侧的第二竖杆65、设置于所述第二竖杆65下端的整平轮66、位于所述第四横杆63左侧的第四弹簧67及位于所述第四弹簧67左侧的连接杆68。所述固定杆54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气缸61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68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连接杆68的上端与所述移动板5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68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气缸6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推动架62呈L型,所述推动架62的左端与所述第二气缸61连接,使得所述第二气缸61带动所述推动架62左右移动,所述推动架62的右端呈竖直状且与所述第四横杆63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横杆63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四横杆63的上表面与所述移动板51的下表面滑动连接,所述第四横杆63贯穿所述固定杆55的左右表面且与其滑动连接,使得所述第四横杆63左右移动。所述第二竖杆65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二竖杆65的上端与所述第四横杆63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竖杆65的下端设有第二凹槽651,所述第二凹槽651呈长方体状。所述整平轮66呈圆柱体,所述整平轮66收容于所述第二凹槽651且与所述第二竖杆65轴转连接,使得所述整平轮66可以在所述第二凹槽65内旋转,所述整平轮66可以对地面整平。所述第三弹簧64呈水平状,所述第三弹簧64的右端与所述第二竖杆65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弹簧64的左端与所述固定杆55的右表面固定连接,从而对所述第二竖杆65起到支撑作用。所述第四弹簧67呈水平状,所述第四弹簧67的右端与所述第四横杆63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弹簧67的左端与所述连接杆68的右表面固定连接,从而对所述第四横杆63起到支撑作用。

如图1所示,所述本发明高效的水泥地面整平装置使用时,首先将其移动到需要整平的水泥地面上。然后启动第一气缸41,使得所述第一推动杆42向下移动,进而使得所述第一固定块43向下移动,进而使得所述移动板51向下移动,进而使得所述第二气缸61、连接杆68、第四横杆63、第二竖杆65、整平轮66向下移动,直至使得所述整平轮66顶靠在地面上,所述第一限定块34可以防止所述移动板51过度向下移动。然后启动第二气缸61,使得所述推动架62不断的左右移动,进而所蝴蝶所述第四横杆63稳定的左右移动,进而使得所述第二竖杆65不断的左右移动,使得所述整平轮66在地面上滚动,从而可以对水泥地面进行整平。至此,本发明高效的水泥地面整平装置使用过程描述完毕。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