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管廊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25035阅读:339来源:国知局
预制管廊模具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属于预制混凝土模具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预制管廊模具。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必不可少,管廊作为建于城市地下用于容纳城市工程管线的构筑设施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重要的组成部分,综合管廊,在日本称为“共同沟”,台湾称为“共同管道”,即在城市地下建造一个隧道空间,将电力、通讯、燃气、供热、给排水等各种工程管线集于一体,实施统一规划。传统管廊的制作,大部分都采用现场人工支模和浇筑,施工周期长,难度大,人工成本比较高。目前预制管廊替代传统现浇管廊是建筑工业化的趋势,预制管廊在制作时必须使用外模和内模,由于内模的装模和拆模均是通过人工支模,比较繁琐,生产效率较低,成本较高,导致无法大批量的采用。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本发明提出一种可实现自动装模和拆模的预制管廊模具。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预制管廊外模具,包括底模板、两个侧模板,两个端模板、外模驱动部件,所述两个侧模板的底边分别与底模板的两个侧边铰接,所述两个端模板的底边分别与底模板的两个端边铰接,所述侧模板和端模板在外模驱动部件的作用下绕铰接点转动;当处于装模状态时,所述两个侧模板、两个端模板均转动至与底模板垂直,所述底模板、两个侧模板、两个端模板围成上部开口的浇筑空间。

进一步地,所述外模驱动部件为外支模油缸。

进一步地,所述侧模板和/或端模板上设置有振动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端模板中部设置有脱模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端模板的内侧面设置有内模定位凸台。

进一步地,所述侧模板或端模板的两边分别设置向内侧延伸的夹紧块。

本发明所提供的预制管廊外模具,所述两个侧模板和两个端模板在外模驱动部件的作用下可绕铰接点转动,当两个侧模板和两个端模板均转动至与底模板垂直时,所述底模板、两个侧模板、两个端模板围成上部开口的浇筑空间,此时形成装模状态,后续可进行预制管廊混凝土浇筑、养护作业;当预制管廊浇筑养护完毕需要拆模时,外模驱动部件驱动侧模板、端模板向外侧转动,侧模板和端模板脱离预制管廊,实现拆模。本发明的预制管廊外模具实现了全自动装模和拆模,提高了预制管廊的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实现了工业化生产,并且使管廊的质量也得到一定的保障。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预制管廊内模具,包括内模支架、设置在内模支架的外围并可向外伸出和向内收回的至少四块内模板、驱动所述内模板向外伸出和向内收回的内模驱动部件,当处于装模状态时,所有的内模板向外伸出至预定位置,各内模板的外表面组合形成管状的内模面。

进一步地,所述内模驱动部件为内支模油缸。

进一步地,所述内模支架与内模板之间设置有对内模板向外伸出和向内收回时进行导向的导向机构。

进一步地,所述导向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内模板内侧的导向柱和设置于所述内模支架上的导向套,所述导向柱插设在导向套中。

进一步地,所述内模板包括四块面模板和四块角模板。

进一步地,还包括轨道和可滑动地安装在轨道上的行走架,所述内模支架的一端与行走架连接,所述行走架与轨道之间设置有驱动行走架滑动的驱动装置。

本发明所提供的预制管廊内模具,所述内模驱动部件驱动所述内模板向外伸出至预定位置,各内模板的外表面组合形成管状的内模面,此时形成装模状态,后续可进行预制管廊混凝土浇筑、养护作业;当预制管廊浇筑养护完毕需要拆模时,所述内模驱动部件驱动所述内模板向内收回,内模板脱离预制管廊,实现拆模。本发明的预制管廊内模具实现了全自动装模和拆模,提高了预制管廊的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实现了工业化生产,并且使管廊的质量也得到一定的保障。

再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预制管廊模具,包括如上所述的预制管廊外模具和预制管廊内模具,当处于装模状态时,所述预制管廊内模具设置在预制管廊外模具内,内模板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端模板相抵接。

本发明所提供的预制管廊模具,其外模具和内模具的装模和拆模过程如上面所述,本发明的预制管廊模具实现了预制管廊的全自动装模和拆模,提高了预制管廊的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实现了工业化生产,并且使管廊的质量也得到一定的保障。

附图说明

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

图1为预制管廊外模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预制管廊内模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预制管廊内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预制管廊内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预制管廊模具在预制管廊养护完成后的一种脱模方式的立体状态示意图。

图6为预制管廊模具在预制管廊养护完成后的一种脱模方式的侧视图。

图7为具有多个内模具的预制管廊模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预制管廊模具在预制管廊养护完成后的另一种脱模方式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1、图5至图8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所提供的预制管廊外模具,包括底模板11、两个侧模板12,两个端模板13、外模驱动部件。所述两个侧模板12的底边分别与底模板11的两个侧边通过销轴铰接,所述两个端模板13的底边分别与底模板11的两个端边通过销轴铰接。侧模板12和端模板13的内侧即与混凝土接触的一面优选为附图实施例中的矩形平面,也可以根据管廊的外形要求设置为弧面或其他曲面。所述侧模板12和端模板13在外模驱动部件的作用下可绕铰接点转动,当处于装模状态时,所述两个侧模板12、两个端模板13均转动至与底模板11垂直,所述底模板11、两个侧模板12、两个端模板13围成上部开口的浇筑空间,浇筑空间大体为长方体形,此时可进行混凝土浇筑。当需要拆模时,侧模板12、端模板13向外侧转动,侧模板12、端模板13脱离浇筑好的预制管廊。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外模驱动部件为外支模油缸15,每个侧模板12、端模板13均通过至少一根外支模油缸15驱动,其中端模板13由分置于两侧的两个外支模油缸15驱动。用于驱动侧模板12的外支模油缸15一端与固定建筑如地面相铰接,另一端与侧模板12铰接;用于驱动端模板13的外支模油缸15一端与固定建筑如地面相铰接,另一端与端模板13铰接。外模驱动部件也可为其他直线伸缩部件如丝杆螺母机构、齿轮齿条机构等,只要能实现驱动侧模板12、端模板13转动即可。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侧模板12和/或端模板13上设置有振动装置,振动装置可为带偏心块的振动电机,振动装置用于对混凝土进行振实,可提高预制管廊的质量。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端模板13中部设置有脱模通孔14,脱模通孔14用于穿过内模具,其大小与内模具相适应,脱模通孔14便于内模具的装模和拆模。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端模板13的内侧面设置有内模定位凸台16,内模定位凸台16为一整圈或沿周向分布有若干条,当内模板成装模状态时,端模板13转动至与底模板11垂直的状态,内模定位凸台16用来压紧内模板22的两端内侧,对内模板进行定位并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此外,内模定位凸台16与内模板22内侧面配合的面可设置为斜面,以增强压紧作用。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侧模板12或端模板13的两边分别设置向内侧延伸的夹紧块17。附图中的实施例是在侧模板12的两边分别设置一列夹紧块17,两列夹紧块17之间的距离与端模板13的宽度相适应。当预制管廊外模具装模时,两个端模板13先转动至与底模板11垂直,然后两个侧模板12转动至与底模板11垂直,两列夹紧块17分别对端模板13的两侧边进行夹紧,保证装模后稳定性。

本发明所提供的预制管廊外模具,所述两个侧模板12和两个端模板13在外支模油缸15的作用下绕铰接点转动,当两个侧模板12和两个端模板13均转动至与底模板11垂直时,所述底模板11、两个侧模板12和两个端模板13围成上部开口的浇筑空间,此时形成装模状态,后续可进行预制管廊混凝土浇筑、养护作业;当预制管廊浇筑养护完毕需要拆模时,外支模油缸15驱动侧模板12、端模板13向外侧转动,侧模板12、端模板13脱离预制管廊,实现拆模。本发明的预制管廊外模具实现了全自动装模和拆模,提高了预制管廊的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实现了工业化生产,并且使管廊的质量也得到一定的保障。

如图2、图3、图4所示,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预制管廊内模具,包括内模支架21、设置在内模支架21的外围并可向外伸出和向内收回的至少四块内模板22、驱动所述内模板22向外伸出和向内收回的内模驱动部件。内模板22的外表面即与混凝土接触的一面优选为图中实施例的平面。当处于装模状态时,所有的内模板22向外伸出至预定位置,各内模板22的外表面组合形成大体为方管状的内模面。当需要拆模时,内模板22向内缩回向内模支架21靠拢,内模板22脱离浇筑好的预制管廊。需要说明的是,各块内模板22在伸出或收回时,应按次序进行,避免相互产生干涉。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内模驱动部件为内支模油缸25,每个内模板22均通过至少一根内支模油缸25驱动。内支模油缸25一端固定在内模支架21上,另一端固定在内模板22的内侧,通过内支模油缸25的活塞杆的伸缩实现内模板22的向外伸出和向内收回动作。内模驱动部件也可为其他直线伸缩部件如丝杆螺母机构、齿轮齿条机构等,只要能实现驱动内模板22向外伸出和向内收回即可。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内模支架21与内模板22之间设置有对内模板22向外伸出和向内收回时进行导向的导向机构,导向机构可使内模板22在运动时保持平稳的轨迹,保证内模板可伸出到预定位置,从而使各内模板22的外表面组合形成完整的内模面。具体的,所述导向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内模板22内侧的导向柱23和设置于所述内模支架21上的导向套24,所述导向柱23插设在导向套24中。

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内模板22包括四块面模板221和四块角模板222,每个面模板221和角模板222均通过一个内支模油缸25驱动,四块面模板221和四块角模板222伸出到位时,组成截面为八边形的内模面,该实施例将内模板22分为八块,易于避免内模板22在收回时与预制管廊的内壁产生干涉。

如图4所示,所述内模板22为四块,这种实施方式零部件较少,只需要使用较少的内支模油缸25和导向机构,成本较低。

如图5、图6和图7所示,预制管廊内模具还包括轨道26和可滑动地安装在轨道26上的行走架27,轨道26的设置方向与内模支架21的长度方向平行,所述内模支架21的一端与行走架27连接,所述行走架27与轨道26之间设置有驱动行走架27滑动的驱动装置28,驱动装置28可为电机或油缸。这样,整个预制管廊内模具可沿轨道26移动,便于伸入外模具内进行装模和从外模具内移出进行拆模。

本发明所提供的预制管廊内模具,所述内支模油缸25驱动所述内模板22向外伸出至预定位置,各内模板22的外表面组合形成管状的内模面,此时形成装模状态,后续可进行预制管廊混凝土浇筑、养护作业;当预制管廊浇筑养护完毕需要拆模时,所述内支模油缸25驱动所述内模板22向内收回,内模板脱离预制管廊,实现拆模。本发明的预制管廊内模具实现了全自动装模和拆模,提高了预制管廊的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实现了工业化生产,并且使管廊的质量也得到一定的保障。

如图5至图8所示,本发明提供的预制管廊模具,包括如上所述的预制管廊外模具和预制管廊内模具,当处于装模状态时,所述预制管廊内模具设置在预制管廊外模具内,内模板2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端模板13相抵接,此时外模具形成浇筑空间和内模具形成的内模面组合形成预制管廊的形状。

如图7所示,在一个预制管廊外模具中可设置三个预制管廊内模具,这样可以实现多孔管廊的预制。

本发明所提供的预制管廊模具在使用时,先完成钢筋和预埋件放置,然后使外模具处于装模状态,浇筑管廊混凝土底板层,然后内模支架上的内模板通过内支模油缸顶出,形成管廊内腔,开始第二次浇筑,浇筑完成后,外模具上的振动电机启动,对管廊混凝土进行振实,完成后进行预制件预养护。拆模时,首先由外支模油缸驱动侧模板、端模板向外倾斜拆卸,然后内模支架上的内模板通过内支模油缸收回,这样可通过管廊预埋吊点将预制管廊3吊出。

如图8所示的预制管廊模具在预制管廊养护完成后的另一种脱模方式,在一端的端模板13的外侧设置地坑,端模板13向外翻转时可落入地坑内,在脱模时,将预制管廊3吊起一定高度,进行侧移后再完全吊出。采用该脱模方式,预制管廊内模具不需要横向移动,因此预制管廊内模具不需要设置轨道26、行走架27,结构比较简单。

本发明所提供的预制管廊模具,其外模具和内模具的装模和拆模过程如上面所述,本发明的预制管廊模具实现了预制管廊的全自动装模和拆模,提高了预制管廊的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实现了工业化生产,并且使管廊的质量也得到一定的保障。

以上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这些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核心思想,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等同替代、明显变型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