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接缝不易开裂的建筑墙体板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69866阅读:252来源:国知局
一种接缝不易开裂的建筑墙体板材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墙体板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接缝不易开裂的建筑墙体板材,其通过在两块水平方向相接的板材端部之间形成的凹槽中灌注混凝土、或插入形状适配的混凝土等结构材料的预制件,实现相邻板材之间在水平方向的首尾连接,使板材之间的接缝不易开裂;通过在板材侧面的连接结构中安装形状适配的一体结构件,强化板材之间的连接强度;适用于建筑内、外墙等各种墙体的施工。



背景技术:

我公司(山东益邦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于研发和生产高技术新型建筑材料的科技公司,目前,公司已经开发了一系列可工厂化生产、模块式、低成本、保温装饰一体,并可快速施工的建筑板材,这些板材可直接组装成建筑内、外墙体或者屋顶,并且,完工后无需进行壁面装饰,所得建筑的保温、隔音、防火、装饰及抗震性能非常好;目前这些板材已经在我公司办公楼及生产车间实际使用。

在使用过程中发现,由于这些模块式墙体板材之间采用凸、凹槽适配的方式连接,连接的牢固性不足,且板材之间的接缝(板缝)有可能开裂,需要进一步进行完善。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墙体板材连接不牢固、板材之间的接缝(板缝)开裂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接缝不易开裂的建筑墙体板材,具有板材之间连接牢固且板材之间的接缝不易开裂等优点。

所述的一种接缝不易开裂的建筑墙体板材,其包括第一端部1’、第二端部2’,以及设于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之间的板体;第一端部具有沿竖直方向设置的第一凹槽1-2,第二端部具有沿竖直方向设置的第二凹槽2-2,板体中间具有保温层4;板材在水平方向抵接时,相邻两板材的端部之间通过第一和第二凹槽形成空腔1,空腔用于灌注混凝土或水泥砂浆或插入与空腔形状适配的第一结构件。

优选的,所述第一结构件为混凝土预制件或铝合金等金属结构件。

优选的,所述板体侧面临近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处分别设第一连接结构;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内陷于板体侧面中,用于板材在水平方向抵接后,通过安装形状与第一连接结构适配的第二结构件,强化水平方向相邻的两板材之间的连接强度。

优选的,所述板体侧面在靠近其余两端部处分别设第二连接结构;所述第二连接结构内陷于板体侧面中,用于板材在垂直方向抵接后,通过安装形状与第二连接结构适配的第三结构件,强化垂直方向相邻的两板材之间的连接强度。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结构为燕尾槽,且燕尾槽的槽口开在板材的第一或第二端部上;所述第二连接件为由钢筋弯折形成的一体件,所述一体件的形状与相邻两块板材抵接后、由同侧燕尾槽通过槽口相接形成的异形槽的形状相适配。

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结构为燕尾槽,且燕尾槽的槽口开在板材除第一和第二端部之外的其余两个端部上;所述第三连接件为由钢筋弯折形成的一体件,所述一体件的形状与相邻两块板材抵接后、由同侧燕尾槽通过槽口相接形成的异形槽的形状相适配。

优选的,所述板体包括位于两侧的面板3’,以及处于两面板之间的保温层4,保温层与面板之间具有粘接层5,面层和保温层粘接后,通过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组装成一体;所述第一端部的形状为“”,具有面层固定爪1-1、第一凹槽1-2,以及设于面层和保温层之间,并插入粘接层中的插条1-3;第二端部的形状为“”,具有面层固定爪2-1、第二凹槽2-2,以及设于面层和保温层之间,并插入粘接层中的插条2-3。

优选的,所述板体中设穿线孔。

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在水平方向相邻的两板材因抵接形成的空间中灌注混凝土或水泥砂浆、或安装第一结构件,使板材接缝不易开裂;通过在侧面内开第一连接结构和第二连接结构,并在板材抵接时,在两连接结构中分别安装均为一体结构的第二结构件和第三结构件,提高相邻两板材的连接强度;该板材可用于建筑内、外墙等各种墙体的施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建筑墙体板材间的连接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建筑墙体板材间形成的空腔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所述建筑墙体板材侧面连接结构的正视图。

图4为本发明所述建筑墙体板材侧面连接结构的俯视图。

图5为具有夹心结构的建筑墙体板材。

图6为图5所述建筑墙体板材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为空腔,2为板材,1’为第一端部,2’为第二端部,3为饰面层,3’为面板,4为保温层,5为粘接层,1-1及2-1为面层固定爪, 1-3及2-3为插条,1-2为第一凹槽,2-2为第二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接缝不易开裂的建筑墙体板材,包括第一端部1’、第二端部2’,以及设于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之间的板体;第一端部具有沿竖直方向设置的第一凹槽1-2,第二端部具有沿竖直方向设置的第二凹槽2-2,板体中间具有保温层4;板材在水平方向抵接时,相邻两板材的端部之间通过第一和第二凹槽形成空腔1,空腔用于灌注混凝土或水泥砂浆或插入与空腔形状适配的第一结构件。通过在空腔中灌注混凝土完成相邻板材的拼接,或者通过在空腔中插入形状适配的第一结构件完成相邻板材的拼接。

板体侧面临近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处均设燕尾槽,燕尾槽内陷于板体侧面中,且燕尾槽的槽口开在板材的第一或第二端部上,相邻板材在水平方向抵接后,两板材同侧的燕尾槽槽口对接形成异形槽,通过在异形槽中安装形状相适配的、由钢筋形成的一体件,强化水平方向相邻的两板材之间的连接强度。

板体侧面在靠近其余两端部处也设燕尾槽,且燕尾槽也内陷于板体侧面中,相邻板材在垂直方向抵接后,两板材同侧的燕尾槽槽口对接形成异形槽,通过在异形槽中安装形状相适配的、由钢筋形成的一体件,强化垂直方向相邻的两板材之间的连接强度。

板材形成墙体后,在板材侧面刮腻子、刷内外墙漆,形成饰面层3,燕尾槽及其内的钢筋结构件被饰面层覆盖。

其中,保温层为聚苯颗粒砂浆成型的材料;或者为采用植物秸秆、树枝、木屑、废丝棉等原料中的至少一种,通过粉碎、添加胶料后压缩、高温烘干成型的材料。

本发明通过在水平方向相邻的、两板材因抵接形成的空间中灌注混凝土或水泥砂浆、或安装第一结构件,使板材之间的接缝不易开裂;通过在侧面内开第一连接结构和第二连接结构,并在板材抵接时,在两连接结构中分别安装均为一体结构的第二结构件和第三结构件,充分提高相邻两板材的连接强度;且施工简便、快捷,免去钢丝网、网格布墙面处理工艺,降低工程造价,缩短工期。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