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种构造外墙补漏补强内治理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梁、堵漏剂、柱、手摔式早强抗渗混凝土、植入钢筋、橡胶止水条、构造外墙、水泥基渗透结晶和斜孔;
所述梁和柱之间的墙体部分自外向内分为三层,依次为构造外墙、水泥基渗透结晶和手摔式早强抗渗混凝土;所述水泥基渗透结晶和手摔式早强抗渗混凝土的总厚度为10~15cm;
所述水泥基渗透结晶距离边缘2~5cm处粘贴遇水膨胀的橡胶止水条;对于非地下室墙体,所述构造外墙上设有斜孔,斜孔外低内高;所述手摔式早强抗渗混凝土内设有植入钢筋,手摔式早强抗渗混凝土与梁、柱之间的空隙处填充有堵漏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构造外墙补漏补强内治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构造外墙的结构类型包括砌体结构和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构造外墙补漏补强内治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植入钢筋方式布置分布筋,植入钢筋深度不小于20d,d为钢筋直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构造外墙补漏补强内治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斜孔的孔径为6~12mm。
5.根据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一种构造外墙补漏补强内治理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在渗漏的构造外墙凿除内表面10~15cm厚度;
2)、对渗漏位置进行临时止水,渗漏严重处采用发泡剂,渗漏轻微处采用亲水环氧;
3)、对于非地下室外墙在墙体上采用磨孔机打斜孔,外低内高排水;
4)、清理基层,涂刷水泥基渗透结晶;
5)、在凿除墙面内,距离边缘2~5cm处,粘贴遇水膨胀橡胶止水条;
6)、凿除部分墙体在梁及柱钻孔、注胶、植入钢筋,布置分布筋,提高结构强度;
7)、待植入钢筋胶体固化后,采用手摔式早强抗渗混凝土上墙,收光抹平,新旧材料结合处预留凹槽,凹槽为内大外小,使用手摔式早强抗渗混凝土上墙;
8)、向预留凹槽内填充堵漏剂,最终外墙采用裂缝封堵、水泥基渗透结晶、手摔式早强抗渗混凝土防水,新旧材料采用遇水膨胀止水橡胶条、堵漏剂填充封堵防水,非地下室墙体采用打斜孔自排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构造外墙补漏补强内治理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发泡剂采用油性聚氨酯。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构造外墙补漏补强内治理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7)中的手摔式早强抗渗混凝土成半干状态手扔上墙,上墙顺序:先下后上,从两边到中间,至整个开凿区域填充饱满为止,且四周留有凹槽,凹槽为内大外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