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钢结构建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结构自动卸载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滑移施工方法应具有较传统施工方法施工措施、机械设备投入少,施工速度快,施工过程安全可靠且所需工作面要求低的特点而得到越来越广泛的使用。
对于跨度较大的结构,滑移施工过程中需在结构跨中部位设置一道或多道滑移短轨道,当结构滑移到短轨道端部时需对结构短轨道处的支撑点进行卸载,卸载后方可继续累积滑移施工;传统的卸载施工方法常采用千斤顶,通过设置在滑移钢轨底部支承措施上的液压千斤顶实现对支承点的分级卸载,结构卸载完成后撤除滑靴,拆除卸载措施,结构继续向前滑移,待下一次结构滑移到卸载点位置时再次安装卸载措施进行卸载。传统的卸载施工方法操作较繁琐,结构每次滑移到卸载点时都需进行卸载措施的安装与拆除,施工速度影响较大,另采用千斤顶卸载对于多条滑移短轨道情况存在卸载同步性问题,同时对卸载支撑点的措施需进行相应加强,卸载过程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自动卸载施工方法,实现了一种结构滑移施工进行的同时结构自动、缓慢、平稳、同步的卸载方案,具有结构稳定性强,卸载过程平顺,力转换过程连续,临时措施及设备投入少,卸载过程安全可控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具体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结构自动卸载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安装滑移短轨道梁底部支承系统,包括竖向支撑架及水平向支撑梁或桁架;
第二步:安装端部带斜坡段的承重轨道梁,斜坡段斜率不大于1:30,卸载量按实设置;
第三步:安装滑移钢轨,斜坡段处钢轨采用热弯处理,确保钢轨下表面与轨道梁上表面贴合;
第四步:安装滑靴,安装被滑移单元,形成稳定滑移单元;
第五步:安装顶推器,连接滑移控制系统及滑移动力系统;
第六步:滑移施工,被滑移单元滑移至斜坡段处随着滑移的进行实现自动卸载,去除卸载完成结构处的滑移措施,卸载完成。
进一步,所述第二步具体为,承重轨道梁放坡采用降低梁腹板高度的方式实现,放坡坡度为1:30,放坡段的最大卸载量根据结构施工仿真模拟分析得到的最大变形量按1.2的比例放大后确定。
进一步,所述第三步具体为,承重轨道梁支撑在底部轨道梁支承系统上,轨道梁支承系统由两个竖向支撑架及一个水平立体桁架组成,支撑架底部与混凝土结构采用埋件形式连接;承重轨道梁与轨道梁支承系统采用焊接连接形成一体;滑移钢轨用压板固定在承重轨道顶面中心处,滑移钢轨顶标高根据桁架下弦杆标高反推确定;滑移钢轨斜坡段处采用热弯处理,确保钢轨下表面与承重轨道梁上表面贴合,各滑移钢轨斜坡段斜率需一致。
进一步,所述第四、五步具体为,被滑移单元底部设置滑靴,被滑移单元经地面拼装形成吊装单元,通过高空拼装形成稳定滑移单元,安装液压爬行器,连接滑移控制系统及滑移动力系统。
进一步,所述第六步具体为,滑移单元及滑移措施经检查无误后启动液压爬行器,经累积滑移至滑移钢轨斜坡段,随着滑移施工的进行,被滑移单元缓慢脱离滑靴,实现被滑移单元的自动卸载;卸载完成后去除滑靴,滑移过程中采用全站仪实时监控桁架变形值;按此方式经十次累积滑移施工完成结构整体施工。
本发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使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卸载过程安全性好:卸载过程是在结构累积滑移施工中完成,卸载量随着滑移的进行逐步增加直到卸载完成,整个卸载过程连续性好,力转换过程连续,安全性好;
卸载同步性好:对于存在多个滑移短轨道卸载情况,通过控制斜坡段斜率及滑移同步性,可实现结构的同步卸载;
成本低、进度快:自动卸载随着滑移施工自动完成,减少卸载设备及卸载临时措施的投入,同时节省了卸载临时措施的安装及拆除时间,施工成本低,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 本发明所述滑移施工与自动卸载结构三维示意图;图2 本发明所述自动卸载前结构侧视示意图;图3 本发明所述自动卸载过程中结构侧视示意图;图4 本发明所述自动卸载完成后结构侧视示意图。
图中:1轨道梁支承系统;2承重轨道梁;3滑移钢轨;4滑靴;5液压爬行器;6滑移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4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之一,该实施例结构采用桁架形式,由主次两方向正交桁架构成,主桁架数量为11榀,次桁架数量为4榀,主桁架间距18m,跨度为121m,桁架结构采用累积滑移施工方法,在结构两侧各设置一条通长轨道梁,跨中部位设置二道短轨道梁,短轨道梁长度为主桁架间距+5m。
桁架采用在结构一端高空拼装形成稳定滑移单元,滑移至跨中短轨道梁端部经斜坡段自动卸载脱离跨中短轨道,继续下一榀桁架的高空安装、滑移施工及短轨道处的自动卸载,按此方法经十次累积滑移完成结构施工到位。具体步骤如下:
(1)跨中短轨道梁放坡斜率及最大卸载量确定
承重轨道梁2放坡采用降低梁腹板高度的方式实现,放坡坡度为1:30,放坡段的最大卸载量根据结构施工仿真模拟分析得到的最大变形量按1.2的比例放大后确定。
(2)跨中短轨道及支承系统安装:
承重轨道梁2支撑在底部轨道梁支承系统1上,轨道梁支承系统1由两个竖向支撑架及一个水平立体桁架组成,支撑架底部与混凝土结构采用埋件形式连接。承重轨道梁2与轨道梁支承系统1采用焊接连接形成一体。滑移钢轨3用压板固定在承重轨道梁2顶面中心处,滑移钢轨3顶标高根据桁架下弦杆标高反推确定。滑移钢轨3斜坡段处采用热弯处理,确保钢轨下表面与承重轨道梁2上表面贴合,各滑移钢轨3斜坡段斜率需一致;
(3)滑靴安装、桁架安装、液压爬行器安装:
被滑移单元6底部设置滑靴4,被滑移单元6经地面拼装形成吊装单元,通过高空拼装形成稳定滑移单元6,安装液压爬行器5,连接滑移控制系统及滑移动力系统。
(4)滑移施工、结构自动卸载:
结构及滑移措施经检查无误后启动液压爬行器5,经累积滑移至滑移钢轨3斜坡段,随着滑移施工的进行,被滑移单元6缓慢脱离滑靴4,实现被滑移单元6的自动卸载。卸载完成后去除滑靴4,滑移过程中采用全站仪实时监控桁架变形值。按此方式经十次累积滑移施工完成结构整体施工。
本施工方法还可以应用于网架、张弦桁架、单梁等结构形式,短轨道梁数量可根据结构的跨度按实设置,各轨道梁斜坡段斜率需一致,实现结构的同步卸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