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建筑结构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抗震楼梯间。
背景技术:
采用框架结构的建筑,结构体系内的楼梯间让建筑整体结构刚度分配不均匀。地震来临时,应力大量集中于楼梯间,导致楼梯间率先崩坏。地震来临时,楼梯间作为重要的逃生通道,应该将楼梯间设计成独立的安全空间,使人们通过楼梯间快速地疏散到室外安全区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抗震楼梯间,具有良好的抗震能力,楼梯间形态虽然遭到破坏,人们依然可以通过楼梯间疏散到室外安全区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抗震楼梯间,其特征在于:所述抗震楼梯间包括柔性伸缩通道、水池、预制装配式“梯箱”单元、剪力墙、脆性固定端、弹簧阻尼器组成,其中,预制装配式“梯箱”单元是由轻质隔板、钢结构骨架、预制楼梯组成,预制装配式“梯箱”单元之间相互咬合,预制装配式“梯箱”单元和剪力墙之间用脆性材料和弹簧阻尼器共同连接,楼梯间的底部设置水池,楼梯间的底部利用柔性伸缩通道与外界相连。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当地震来临时,脆性连接断裂,预制装配式“梯箱”单元随着地震摇摆。由于弹簧阻尼器的存在,预制装配式“梯箱”单元只会在一定的幅度内自由滑动,此时与剪力墙的连接是弹性连接。楼梯间形态虽然遭到破坏,但是预制装配式“梯箱”单元之间相对位置变化却不大,人们依然可以通过楼梯间疏散到室外安全区域。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图1是本发明一种抗震楼梯间的剖面示意图;
图2是预制装配式“梯箱”单元拆分示意图;
图3是预制装配式“梯箱”单元整体示意图。
其中,1-柔性伸缩通道,2-水池,3-预制装配式“梯箱”单元,4-剪力墙,5-脆性固定端,6-弹簧阻尼器,7-轻质隔板,8-钢结构骨架,9-预制楼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一种抗震楼梯间的优选实施方式。
结合图1、图2和图3出示本发明一种抗震楼梯间的具体实施方式:该该抗震楼梯间包括柔性伸缩通道1、水池2、预制装配式“梯箱”单元3、剪力墙4、脆性固定端5、弹簧阻尼器6组成,如图1所示。其中,预制装配式“梯箱”单元3又是由轻质隔板7、钢结构骨架8、预制楼梯9组成,如图2和图3所示。
如图1所示,预制装配式“梯箱”单元3在工厂内制作完成,再用货车运抵施工现场进行组装。每一个预制装配式“梯箱”单元3都有很高的结构强度。预制装配式“梯箱”单元3之间相互咬合,预制装配式“梯箱”单元3和剪力墙4之间用脆性材料5和弹簧阻尼器6共同连接。楼梯间的底部设置水池2,用于提供浮力承载楼梯间的自重。楼梯间的底部利用柔性伸缩通道1与外界相连。
该该抗震楼梯间的抗震过程:
首先,当地震来临时,脆性连接断裂,预制装配式“梯箱”单元随着地震摇摆。
然后,由于弹簧阻尼器的存在,预制装配式“梯箱”单元只会在一定的幅度内自由滑动,此时与剪力墙的连接是弹性连接。
最后,楼梯间形态虽然遭到破坏,但是预制装配式“梯箱”单元之间相对位置变化却不大,人们依然可以通过楼梯间疏散到室外安全区域。
以上的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