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建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屋面自防水结构。
背景技术:
屋面渗漏是当前国内屋面工程尤其是金属屋面存在的通病,业内甚至流传“没有不漏水的金属屋面”这一说法。现有技术中金属屋面一般仅通过在屋面设置的金属板材面层进行防水,但对于屋面防水等级高、属于特别重要或对防水有特殊要求的建筑,仅靠金属板材面层的防水结构远远不够。金属屋面的渗漏,多出现在细部节点、天沟、排水系统等部位,往往是由于细部设计、施工缺陷所致。由于渗漏现象普遍,因此国内有许多关于金属屋面渗漏修复的方法研究,但由于金属屋面系统的种类繁多、构造复杂,不同项目往往采用不同的金属板系统和连接方式,因此其渗漏原因各异。金属屋面出现渗漏后一般难以查明部位和原因,且难以彻底修复。因此,金属屋面的二次防水结构非常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屋面自防水结构,此结构一方面可以作为屋面构造的一部分,另一方面还具有防水效果,可以作为屋面二次防水结构,具有双重作用。
本发明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屋面自防水结构,包括多个结构底板、漏水收集槽和排水管,所述结构底板安装于屋面的主檩条上,为由凹形部和凸型部构成的凹凸相间结构;所述结构底板两两之间连接形成屋面底板,且所述结构底板沿屋面最高点的屋脊处至屋面最低点的排水天沟处顺水搭接;所述凹形部和凸型部的延伸方向与屋面坡度方向一致,与主檩条垂直;所述漏水收集槽安装在结构底板与排水天沟相交处,且所述漏水收集槽的开口位置低于结构凹形部的底部边缘;所述排水管设置为至少一个,安装在漏水收集槽的底部;屋面渗漏的雨水顺结构底板的凹形部进入漏水收集槽,再通过漏水收集槽底部的排水管进入雨水回收利用系统进行存储备用。
具体的,本发明主要采用凹凸相间的结构底板作为屋面二次防水的主体结构,所述结构底板位于主檩条之上,所述结构底板的凹形部和凸形部与主檩条垂直,一方面构成了屋面的二次防水结构,另一方面可以作为屋面的次檩条结构。所述结构底板设有多个,两两之间分别在横向和纵向上互相连接,假设结构底板的凹形部和凸型部的延伸方向为纵向,则在纵向上,结构底板沿屋面最高点的屋脊处至屋面最低点的排水天沟处顺水搭接,即高处的结构底板的一端压在低处的结构底板一端的上方,雨水顺着结构底板的凹形部由高向低流下来,进入结构底板与排水天沟相交处的漏水收集槽内,所述漏水收集槽紧靠结构底板的边缘,另一侧与天沟保温层连接,雨水从漏水收集槽内进入排水管,排水管与雨水回收利用系统相连通,雨水从排水管进入雨水回收利用系统后,存储起来,可以用于喷洒路面、灌溉绿地、蓄水冲厕等。
进一步的,以所述凹形部或凸型部的延伸方向为纵向,所述结构底板在横向上的连接方式为端部上下叠置;所述结构底板在纵向上的连接方式为端部顺水搭接。
具体的,在横向上,所述结构底板连接时,左侧结构底板的一端和右侧结构底板的一端上下叠置,根据结构底板的设计形状,可以有多种叠置方式,比如,左侧结构底板和右侧结构底板的叠置部分为凹形部的底面,下层结构底板凹形部底面的边缘设置一向上的直立边,可以防止雨水从叠置部分渗漏出去;左侧结构底板和右侧结构底板的叠置部分还可以是凸型部的顶面或凹形部的侧面等等。
进一步的,所述结构底板上方结构为屋面保温层,所述屋面保温层内填充有岩棉,所述岩棉部分填充入结构底板的凹形部内使凹形部的底部留有空隙,所述结构底板与屋面保温层之间通过岩棉固定钉固定连接。
具体的,所述岩棉只填充入结构底板凹形部的上方,下方留有空隙,可以作为雨水通过的通道。
进一步的,所述漏水收集槽为条形槽,其延伸方向与所述凹形部或凸型部的延伸方向垂直。
具体的,所述漏水收集槽为紧贴结构底板最低端的边缘条形槽,雨水从结构底板上的多个凹形部流下,均进入漏水收集槽。
进一步的,所述排水管设置为多个,等间距安装在漏水收集槽底部。
所述排水管根据漏水收集槽的长度设置多个,等距安装在收集槽底部,避免雨水在收集槽内蓄积。
进一步的,还包括用于封闭漏水收集槽的漏水收集槽盖板,所述漏水收集槽盖板与漏水收集槽相匹配,安装在雨水收集槽正上方。
由于漏水收集槽上方和天沟侧还要铺设岩棉保温材料,为了避免保温材料落进收集槽,阻塞雨水顺利排出,在漏水收集槽上方安装漏水收集槽盖板,所述漏水所述收集槽盖板与漏水收集槽形成一个整体。
进一步的,所述漏水收集槽盖板上部通过自攻钉与结构底板连接,侧面与漏水收集槽采用丁基胶带配合防水拉铆钉连接。
具体的,漏水收集槽盖板的形状与漏水收集槽相匹配,为了更好的防止雨水渗漏,漏水收集槽盖板的侧边置于漏水收集槽内部。
进一步的,所述结构底板采用非穿孔形板,所述结构底板与主檩条通过自攻钉固定,所述结构底板两两之间也通过自攻钉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自攻钉穿洞位置处的结构底板和自攻钉螺母之间设置有丁基胶带和密封胶垫使渗漏雨水避免从自攻钉穿洞位置处渗漏到屋内,所述密封胶垫靠近自攻钉螺母一侧,所述丁基胶带靠近结构底板一侧。
具体的,为了使结构底板防水效果好,结构底板采用非穿孔形板,结构底板和主檩条的钢结构之间以及结构底板两两之间均采用自攻钉固定。由于雨水很容易从自攻钉穿洞位置渗漏,因此对自攻钉进行防水处理,通过在自攻钉的螺母和结构底板之间依次设置密封胶垫,提升自攻钉穿洞位置的密封性,再利用丁基胶带对螺丝孔很好的自愈能力,在密封胶垫和结构底板之间设置丁基胶带,进一步提高自攻钉穿洞位置的密封性,达到滴水不漏的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结构底板采用钢材制成。
本发明的主要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采用凹凸相间的钢底板作为二次防水结构,不仅可以解决金属屋面的雨水渗漏问题,也可以同时作为屋面的次檩条结构,因此本发明的钢底板具有双重作用;
(2)结构底板横向和纵向搭接处分别采用叠置和顺水搭接方式,增强了结构底板的防渗漏效果;
(3)结构底板与主檩条之间、结构底板两两之间通过经防水处理的自攻钉连接,进一步防止雨水的渗漏;
(4)渗漏的雨水顺着结构底板的凹形部依次经雨水收集槽和排水管进入雨水回收利用系统,回收的雨水可以储存在这里,以备将来用于雨水灌溉、蓄水冲厕、喷洒路面等用途。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自防水结构中结构底板凹形部岩棉填充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自防水结构中两个结构底板在横向上的连接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的自防水结构中两个结构底板在纵向上的连接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的自防水结构中结构底板与主檩条之间的连接正视图,箭头指向为雨水流动方向;
图6为图1所示的自防水结构中结构底板与主檩条之间的连接侧视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压型钢板;11-凹形部;12-凸型部;13-直立边;2-漏水收集槽;3-排水管;4-主檩条;5-屋面保温层;6-防水自攻钉;61-密封胶垫;7-排水天沟;8-天沟保温层;9-漏水收集槽盖板;10-岩棉固定钉。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一种屋面自防水结构,如图1-3所示,包括多个结构底板、漏水收集槽2和排水管3,所述结构底板为压型钢板1,安装于屋面的主檩条4与屋面保温层5之间,所述压型钢板1为由凹形部11和凸型部12构成的凹凸相间结构,所述凹形部11和凸型部12的延伸方向与屋面坡度方向一致,与主檩条4垂直,一方面构成了屋面的二次防水结构,另一方面可以作为屋面的次檩条结构;所述压型钢板1的凹形部11与主檩条4通过防水自攻钉6连接,所述压型钢板1的凸型部12与主檩条4通过普通自攻钉20连接,所述压型钢板1与屋面保温层5通过岩棉固定钉10连接。
所述压型钢板1两两之间分别在横向和纵向上互相连接,连接处采用防水自攻钉6固定;在横向上,如图4所示,两个压型钢板1连接时,左侧压型钢板1的一端和右侧压型钢板1的一端上下叠置,根据压型钢板1的设计形状,可以有多种叠置方式,左侧压型钢板1凹形部11的底面在下,右侧压型钢板1凹形部11的底面在上,左侧压型钢板1凹形部11底面的边缘设置一向上的直立边13,防止雨水从叠置的部分渗漏出去;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左侧压型钢板1凸型部12的顶面和右侧压型钢板1凸型部12的顶面叠置;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左侧压型钢板1凹形部11的侧面与右侧压型钢板1凹形部11的侧面叠置;在纵向上,如图5所示,所述压型钢板1沿屋面最高点的屋脊处至屋面最低点的天沟7处顺水搭接,即高处的压型钢板1的一端压在低处的压型钢板1一端的上方,两个压型钢板1的连接处通过普通自攻钉20连接所述凸型部12与主檩条4,通过防水自攻钉6连接所述凹形部11与主檩条4;雨水顺着压型钢板1的凹形部11由高向低流下来,如图5箭头所指方向,进入压型钢板1与天沟7相交处的漏水收集槽2内;所述漏水收集槽2为延伸方向与所述凹形部11或凸型部12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条形槽,所述漏水收集槽2一侧紧靠压型钢板1的边缘,另一侧与天沟保温层8连接,所述漏水收集槽2的开口位置低于压型钢板1凹形部11的底部边缘;所述排水管3设置为多个,等间距安装在漏水收集槽2底部,屋面渗漏的雨水顺压型钢板1的多个凹形部11进入漏水收集槽2,再通过漏水收集槽2底部的排水管3进入雨水回收利用系统存储起来,用于喷洒路面、灌溉绿地、蓄水冲厕等。
如图6所示,所述屋面保温层5内填充有岩棉,所述岩棉填充入压型钢板1的凹形部11的上方,底部留有空隙用作雨水通过的通道。
在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漏水收集槽2正上方设置有漏水收集槽盖板9,用于封闭漏水收集槽2,所述漏水收集槽盖板9与漏水收集槽2相匹配,漏水收集槽盖板9的侧边置于漏水收集槽2内部。
所述漏水收集槽盖板9上部通过防水自攻钉6与压型钢板1凸型部12连接,防水自攻钉6的钉距随压型钢板1凸型部12间距而定,所述漏水收集槽盖板20侧面与漏水收集槽2采用丁基胶带配合防水拉铆钉连接,铆钉间距50mm。
所述防水自攻钉6为经过防水处理的普通自攻钉,普通自攻钉的防水处理过程为:在穿洞位置处的压型钢板1和自攻钉螺母之间设置丁基胶带和密封胶垫61,所述密封胶垫61靠近自攻钉螺母一侧,所述丁基胶带靠近压型钢板1一侧,形成防水自攻钉6,利用密封胶垫61良好的密封性以及丁基胶带对螺丝孔很好的自愈能力,使渗漏雨水避免从自攻钉穿洞位置处渗漏到屋内。
本发明采用凹凸相间的钢底板作为二次防水结构,不仅可以解决金属屋面的雨水渗漏问题,也可以同时作为屋面的次檩条结构,可谓一材两用;压型钢板1横向和纵向搭接处分别采用叠置和顺水搭接方式,增强了压型钢板1的防渗漏效果;压型钢板1与主檩条4之间、压型钢板1两两之间通过防水自攻钉6连接,进一步防止雨水的渗漏;渗漏的雨水顺着压型钢板1的凹形部11依次经雨水收集槽2和排水管3进入雨水回收利用系统,回收的雨水可以储存在这里,以备将来用于雨水灌溉、蓄水冲厕、喷洒路面等用途。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