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学处理单元板块及由其组成的墙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03997阅读:804来源:国知局
声学处理单元板块及由其组成的墙体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声学调音领域,尤指一种声学处理单元板块及由其组成的墙体构造。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音响的高保真及家庭影院试听环境的独立性不断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客户希望有一个独立的私人影院环境或HIFI试听环境。视听室的声学装修对于广大的音响用户也不在陌生了。基本上音响用户都提出了需要在购置音响影院器材的同时进行专业的声学房间改建,但现有技术中存在下列许多问题,影响了装修成本以及体验效果。

一、布置方式混乱,影响混响效果。一部分现有的技术中,只是将吸声材料堆砌在视听室里面,但是并没有对吸声材料的布置方式进行调整,导致房间声学混响不均衡,反而起到了相反的作用。

二、装修成本高,用户负担大。因为视听环境只是整体住宅的一个房间,但需要另组织一批不同于其他房间的专业人员按照整体住宅的步调进行装修,且多以现场安装调试为主,增大人工成本和交通运输成本。

三、不能保证声学效果,无法进行二次调整。因为现有技术中的声学装修步骤和普通的装修步骤基本一致,导致装修完毕后无法按照听觉感受进行二次调整。造成装修后的声学测试仅仅是积累了一些数据,为下一次装修项目进行改进。

四、施工周期长,工序繁琐。施工视听室是对房间进行整体施工,由于需现场安装大量吸声材料,导致现场布置混乱,影响施工进程。装修对已经入住的客户,在客户家中施工影响了客户正常生活,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声学处理单元板块及有由其组成的墙体构造,解决已知技术中的问题,节省了装修时间与成本,保证声学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声学处理单元板块,它包含:

单元框架;

隔音板,所述隔音板与所述单元框架的背侧固定连接,封闭该单元框架;

至少一个吸音单元,所述吸音单元可拆卸地固定在所述单元框架中;

至少一个扩散单元,所述扩散单元可拆卸地固定在所述单元框架中。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包含至少三个所述吸音单元与至少三个扩散单元;至少三个所述吸音单元由上至下间隔设置,通过所述扩散单元分隔开。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包含三个所述吸音单元与三个所述扩散单元,三个所述吸音单元分别位于所述单元框架的上中下三个位置,位于所述单元框架上、中位置的所述吸音单元通过一个所述扩散单元分隔开,位于所述单元框架中、下位置的所述吸音单元通过两个相邻的所述扩散单元分隔开。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吸音单元为反向驻波吸收单元或中高频带吸声单元或者数码矩阵扩散吸收单元。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反向驻波吸收单元位于所述单元框架的上部位置,为具有空腔的盒体,所述盒体具有一凸出的吸音管,所述吸音管深入所述空腔内部使外界与所述盒体的空腔连通。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中高频带吸声单元位于所述单元框架的中部位置,为具有空腔的盒体,所述盒体具有一凸出的吸音管,所述吸音管深入所述空腔内部使外界与所述盒体的空腔连通,所述空腔内部填充有吸音材料。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数码矩阵扩散吸收单元位于所述单元框架的下部位置,为具有空腔的盒体,所述盒体具有一凸出的吸音管,所述吸音管深入所述空腔内部使外界与所述盒体的空腔连通,所述空腔设有内壁贴设有吸音板,所述空腔内部填充有吸音材料。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扩散单元由具有不同纵向深度的方形框体组成,各方形框体横向平行并列分布;或者所述扩散单元由不同纵向深度的方形框体以矩阵排列方式组成;或者所述扩散单元由截面呈三角形的框体以矩阵排列方式组成,相邻的两个三角形框体的三角形顶边的延长线相互垂直。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单元框架的两侧分别设有公头和母头。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墙体结构,它包含:

至少二个如上述的声学处理单元板块,相邻的声学处理单元板块相互拼接,各所述声学处理单元板块通过隔音板与基础龙骨固定连接,表面安装有层面框架。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声学处理单元板块及由其组成的墙体结构,其通过模块化设计,可在工厂内完成安装以及初步的调试,减少现场材料的堆叠,使现场简洁,并缩短施工周期,以减少成本。并可在现场通过设备进行二次调整以保证最好的声学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声学处理单元板块一较佳实施例的主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声学处理单元板块一较佳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扩散单元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扩散单元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层面框架的主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仅以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可能的实施态样,然而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所欲保护的范畴,先予叙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声学处理单元板块,与其他部件组成视听室的墙体结构,它由单元框架1、隔音板2、吸音单元3和扩散单元4组成。

其中,所述单元框架呈方形框体结构,留有安装吸音单元3和扩散单元4的空位,所述隔音板2与所述单元框架1的背侧固定连接,以背板结构封闭该单元框架1;至少一个所述吸音单元3可拆卸地固定在所述单元框架1中;至少一个扩散单元4可拆卸地固定在所述单元框架1中。

如此结构,在使用时可先根据视听室的结构和用户意见,决定出座位、幕布与各个音箱的位置及朝向,之后再通过设计初步决定各个声学处理单元板块的吸音单元与扩散单元的位置与数量。之后在工厂中进行加工,以组成各个声学处理单元板块,再至视听室中进行安装。如此模块化结构,可大大减少人工成本及交通运输成本,且布置合理有效,增强混响效果。之后由于吸音单元3和扩散单元4可拆卸,可在现场对各个声学处理单元板的吸音单元3和扩散单元4进行二次调整以达到最好的声学效果,由于初步的生产及安装在工厂进行,减少施工周期,有利于现场的管理,减少施工工序。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包含至少三个所述吸音单元3与至少三个扩散单元4;至少三个所述吸音单元3由上至下间隔设置,通过所述扩散单元4分隔开,以达到预定的声学效果,同时对音频进行吸收以及扩散。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包含三个所述吸音单元3与三个所述扩散单元4,三个所述吸音单元3分别位于所述单元框架1的上中下三个位置,位于所述单元框架1上、中位置的所述吸音单元3通过一个所述扩散单元4分隔开,位于所述单元框架1中、下位置的所述吸音单元3通过两个相邻的所述扩散单元4分隔开,如此设置可满足室高2.9米以内的普通视听室的声学效果。

在本较佳实施例中,如图1所述吸音单元3从上至下依次为反向驻波吸收单元、中高频带吸声单元以及数码矩阵扩散吸收单元。

较佳地,所述反向驻波吸收单元为具有空腔的盒体,所述盒体具有一凸出的吸音管31,所述吸音管31深入所述空腔内部使外界与所述盒体的空腔连通,该空腔的内壁贴设有吸音板,较佳地该吸音板为pvc材质。以精准定向吸收150赫兹以下的任意频段的低频能量。相较于传统扩散吸收低频陷阱而言,占用空间小,且可通过各个声学处理单元板块的反向驻波吸收单元集合成吸收矩阵,增大吸收效果。

较佳地,所述中高频带吸声单元为具有空腔的盒体,所述盒体具有一凸出的吸音管31,所述吸音管31深入所述空腔内部使外界与所述盒体的空腔连通,所述空腔内部填充有包裹透声布的吸音材料,较佳地该吸音材料可为聚酯纤维梯度棉。如此可吸收800赫兹以上的中高频声能,降低混响,提高语音清晰度。

较佳地,所述数码矩阵扩散吸收单元为具有空腔的盒体,所述盒体具有一凸出的吸音管,所述吸音管深入所述空腔内部使外界与所述盒体的空腔连通,所述空腔设有内壁贴设有吸音板,较佳地,该吸音板为亚克力材料,所述空腔内部填充有吸音材料,较佳地,该吸音材料为聚酯纤维吸收棉。可均匀吸收300-1000赫兹频率,保证1/3倍频各个不断的精准吸收。

较佳地,该扩散单元4和吸音单元3通过子母锁扣与所述隔音板2和/或单元框架1可拆卸地固定连接,该子母锁扣可为高强度子母锁扣。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如图1、图3所示,所述扩散单元4由具有不同纵向深度的方形框体41组成,各方形框体41横向平行并列分布;较佳地,该方形框体为正方形框体。或者如图1所示,所述扩散单元4由不同纵向深度的方形框体42以矩阵排列方式组成;方形框体为正方形框体。或者如图1、图4所示,所述扩散单元4由截面呈三角形的框体43以矩阵排列方式组成,相邻的两个三角形框体43的三角形顶边431的延长线相互垂直。以均匀扩散频率。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如图1、图2所示,为使相邻的声学处理单元板块拼接完好,减少缝隙,提高隔音及声学效果,所述单元框架1的两侧分别设有公头5和母头6,以进行插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墙体结构,它包含:至少二个上述的声学处理单元板块,相邻的声学处理单元板块相互拼接,各所述声学处理单元板块通过隔音板与基础龙骨固定连接,表面安装有层面框架7。较佳地,在该层面框架与该声学处理单元板块之间安装透声布。以此设计可完成对视听室的墙体装修,使视听室具有较好的声学效果以及隔音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声学处理单元板块及由其组成的墙体结构,其通过模块化设计,可在工厂内完成安装以及初步的调试,减少现场材料的堆叠,使现场简洁,并缩短施工周期,以减少成本。并可在现场通过设备进行二次调整以保证最好的声学效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