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型槽与柔性覆膜组合的楼顶附加保温防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77295阅读:626来源:国知局
U型槽与柔性覆膜组合的楼顶附加保温防水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保温防水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U型槽与柔性覆膜组合的楼顶附加保温防水结构。



背景技术:

繁华都市中的楼房多为平顶,按照建筑施工标准,楼顶必须要铺设隔热保温层和抗晒防水层,建筑物在竣工验收时会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实现达标,但在投入使用后,难以克服的最大问题是顶板裂缝,而造成裂缝的主要原因有:(1)楼体的非均匀沉降:一般楼层越高产生的裂纹越重,因具有很强的随机性,所以防治成本很高;(2)楼板非均匀膨胀收缩:一般大面积施工都必须设伸缩缝,这能有效预防和减少局部区域产生裂纹,但伸缩缝自身会成为顶层楼板的一个隐患;(3)顶层楼板内在缺陷以及承载变形导致的裂纹,一般裂纹用弹性材料填充密封,再经隔热保温层和抗晒防水层的覆盖基本没有问题,但在正常使用过程中,楼顶经常会安装和固定设备,如:空调机、水箱、太阳能板等物品,必须在顶层楼板上钻孔施压,这会破坏楼顶的防渗漏功能,此外,楼顶的隔热保温层和抗晒防水层都有一定的安全使用寿命,在严寒、酷暑、暴晒和浸水环境下,十几年后会逐步失效,局部维修效果较差,而及时全面的楼顶维护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又难以保障,这便导致顶层房屋冬冷、夏热以及频繁漏雨,严重影响居住的舒适度,使该现象成为了一个世界性难题,这也是顶楼售价打折的根本原因。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现有的解决方案主要有:(1)尖顶、斜坡顶或阁 楼:这类结构多用于低层建筑,斜坡易于散热和快速排净雨水,顶部封闭空间是良好的隔热保温层;(2)附加层:这类结构多用于平顶建筑,一般可在原顶层楼板的基础上加盖一定厚度的空心防晒层,也可养殖一层植物,既绿色低碳又环保美观,但要处理好防水。

虽然增设附加层能延长原楼顶隔热保温层和抗晒防水层的使用期,但楼顶难以全面维护的问题依然存在,并且附加层还会妨碍在楼顶安装必要的设备,所以有必要探索和开发一款易于更换维护、方便设备安装和低成本的楼顶附加层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U型槽与柔性覆膜组合的楼顶附加保温防水结构,用铺设粘贴柔性覆膜来形成抗晒防水层并简化楼顶维护,用U型槽与斜坡配合来快速排水,用U型槽的高低侧壁与柔性覆膜来形成空气隔热保温层,用U型槽的侧壁来安装固定楼顶设备,以附加层的形式实现楼顶的隔热保温和抗晒防水,具有易维护、楼顶设备安装方便及成本低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U型槽与柔性覆膜组合的楼顶附加保温防水结构,包括有设置于顶层楼板上的多个高低侧壁U型槽,多个高低侧壁U型槽呈等距离、平行设置,且多个高低侧壁U型槽的朝向一致,每个高低侧壁U型槽的两端均与顶层楼板上的雨水沟连通;任一个高低侧壁U型槽的高侧壁与该高侧壁临近另一个高低侧壁U型槽的低侧壁之间铺设有柔性覆膜,使柔性覆膜在这两个高低侧壁U型槽之间形成一个斜坡柔性面,任两个高低侧壁U型槽与铺设在其上的柔性覆膜之间围成一个空气保温隔热层。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还在于:

高低侧壁U型槽由多个高低侧壁U型槽块沿对接面依次对接构成,相互对接的两个高低侧壁U型槽块之间填充有防水砂浆和高弹性密封胶,用于填缝,使多个高低侧壁U型槽块连接稳固,并在其内部形成一条长而直的高低侧壁U型长槽。

高低侧壁U型槽块,包括有相对且平行设置的高侧壁和低侧壁,所述高侧壁的下部通过半圆弧形底板与低侧壁的下部连接,并在其内部围成一个高低侧壁U型内槽。

高低侧壁U型槽块的高侧壁上设置有多个安装孔。

柔性覆膜由多块相互粘接的柔性膜片构成,且每块柔性膜片的侧边处都设置有粘结缝,相互粘接的两柔性膜片的粘结缝长度相同。

柔性膜片采用抗晒反光的塑料薄膜或反光防水薄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U型槽与柔性覆膜组合的楼顶附加保温防水结构内采用了多个高低侧壁U型槽,且高低侧壁U型槽由多个依次连接的高低侧壁U型槽块构成,在相邻的两个高低侧壁U型槽之间覆膜时,相当于在一个高低侧壁U型槽的低侧壁与另一个高低侧壁U型槽的高侧壁之间覆膜,这样就能在相邻的两个高低侧壁U型槽之间形成一个斜坡,而每个高低侧壁U型槽的槽内均与外界连通,当下雨时,能快速将雨水排入槽内,从而能有效避免楼顶积水或楼顶被雨水长时间浸泡。

(2)本实用新型U型槽与柔性覆膜组合的楼顶附加保温防水结构内采用高低侧壁U型槽,高低侧壁U型槽属于楼顶附加结构,在楼顶安装设备时,打孔、固定联接和支撑均在高低侧壁U型槽的高侧壁或低侧壁上进行,对楼顶基本没影响,经防水密封处理后的高低侧壁U型槽既是一条快速排水 渠,在楼顶维护时又是一条维修人员过往的通道,即高低侧壁U型槽能实现楼顶快速排水和楼顶无损设备安装。

(3)本实用新型U型槽与柔性覆膜组合的楼顶附加保温防水结构内采用覆膜结构,在相邻两个高低侧壁U型槽之间覆膜,且覆膜采用的是柔性覆膜,柔性覆膜与高低侧壁U型槽之间用粘结方式连接,两个高低侧壁U型槽与柔性覆膜围成的空间是良好的空气隔热保温层,选用抗晒防水能力强的柔性覆膜能实现楼顶的抗晒防水功能,更换柔性覆膜则能以低成本进行楼顶维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U型槽与柔性覆膜组合的楼顶附加保温防水结构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U型槽与柔性覆膜组合的楼顶附加保温防水结构的俯视图。

图中,1.柔性覆膜,2.高低侧壁U型槽,3.顶层楼板,4.柔性膜片,5.粘接缝,6.高低侧壁U型槽块,7.对接缝,8.空气保温隔热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U型槽与柔性覆膜组合的楼顶附加保温防水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有设置于顶层楼板3上的多个高低侧壁U型槽2,多个高低侧壁U型槽2呈等距离、平行设置,且多个高低侧壁U型槽2的朝向一致,每个高低侧壁U型槽2的两端均与顶层楼板3上的雨水沟连通,任一个高低侧壁U型槽2的高侧壁与该高侧壁临近另一个高低侧壁U型槽2的低侧壁之间铺设有柔性覆膜1,使柔性覆膜1在这两个高低侧壁U型槽2之间 形成一个斜坡柔性面,任两个高低侧壁U型槽2与铺设在其上的柔性覆膜1之间围成一个空气保温隔热层8。

多个高低侧壁U型槽2要稳定的固接于顶层楼板3上。

如图2所示,高低侧壁U型槽2由多个高低侧壁U型槽块6沿对接面7依次对接构成,相互对接的两个高低侧壁U型槽块6之间填充有防水砂浆和高弹性密封胶,用于填缝,这样能使多个高低侧壁U型槽块6连接稳固,并在其内部形成一条长而直的高低侧壁U型长槽。

高低侧壁U型槽块6,包括有相对且平行设置的高侧壁和低侧壁,高侧壁的下部通过半圆弧形底板与低侧壁的下部连接,并在其内部围成一个高低侧壁U型内槽。

高低侧壁U型槽块6的高侧壁上设置有多个安装孔,用于安装屋顶设备。

如图2所示,柔性覆膜1由多块相互粘接的柔性膜片4构成,且每块柔性膜片4的侧边处都设置有粘结缝5,相互粘接的两柔性膜片4的粘结缝5长度相同;多块柔性膜片4粘接后形成一张矩形的柔性覆膜1。

柔性膜片4采用抗晒反光的塑料薄膜或反光防水薄膜。

本实用新型U型槽与柔性覆膜组合的楼顶附加保温防水结构的应用:

下雨天时,高低侧壁U型槽2内的高低侧壁U型长槽所积存的雨水会从两端流入顶层楼板3上的雨水沟中;而相邻近的两个高低侧壁U型槽2在同侧端部之间须进行封堵,以防雨水灌入;该封堵在夏季要打开,以便空气对流散热;而在冬季要保持封堵,以便隔热保温。

本实用新型U型槽与柔性覆膜组合的楼顶附加保温防水结构的维护:

维护路径由顶层楼板3上的雨水沟和高低侧壁U型槽2的U型内槽组成,维修工先沿顶层楼板3上的雨水沟行走,再拐入对应的高低侧壁U型槽 2内部的高低侧壁U型长槽行走便可抵达维修区。

若柔性覆膜1表面发生损坏,按损坏面积可选择更换柔性膜片4或局部粘贴修复柔性膜片4,一般操作流程为:剪去损坏部分,再清理粘结部位,并将新的修补膜片粘贴牢固。

本实用新型U型槽与柔性覆膜组合的楼顶附加保温防水结构与楼顶设备安装:

若要在顶层楼板3上安装设备,安装孔应开在高低侧壁U型槽块6的高侧壁顶部,设备须平稳安放固定在几个高低侧壁U型槽块6的高侧壁顶上,安装完毕应刷防水进行保护。

本实用新型U型槽与柔性覆膜组合的楼顶附加保温防水结构,用铺设粘贴柔性覆膜来形成抗晒防水层并简化楼顶维护,用U型槽与斜坡配合来快速排水,用U型槽的高低侧壁与柔性覆膜来形成空气隔热保温层,用U型槽的侧壁来安装固定楼顶设备,以附加层的形式实现楼顶的隔热保温和抗晒防水,具有易维护、楼顶设备安装方便及成本低的特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