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复合屋面板的接合节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77281阅读:458来源:国知局
一种预制复合屋面板的接合节点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预制复合屋面板的接合节点。



背景技术:

传统的屋顶构造一般采用现浇或者采用木屋顶、钢屋顶。采用木屋顶和钢屋顶受耐火性和耐腐蚀性的性能较差,采用现浇屋顶需要消耗大量的模板和工期,施工较为复杂。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对屋顶采用装配式的建筑方法,即屋面板进行预制,然后在施工现场进行组装,这样可有效提高施工效率。但是,在屋面板的组装过程中,屋面板之间会存在拼接缝,故需进行防水处理,通常采用铺贴防水材料后能够有效地阻挡水的渗入,但简单的建筑防水,如打防水胶,年限过久会存在漏水等问题,故有必要对预制屋顶进行结构防水以增加其防水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安装方便、防水效果好的预制复合屋面板的接合节点。

上述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预制复合屋面板的接合节点,包括相邻设置的预制复合屋面板、第一直立锁边和第二直立锁边,所述第一直立锁边的一端和所述第二直立锁边的一端分别预埋在所述相邻设置的预制复合屋面板中,所述第一直立锁边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直立锁边的另一端弯折分别形成第一卷边和第二卷边,所述第一卷边与第二卷边相咬合。在预制复合屋面板的制备过程中,将第一直立锁边和第二直立锁边预埋在预制复合屋面板中,预埋的深度不宜过大,以减少模板的制作难度和模板的使用量,预制复合屋面板可采用空心板,也可采用实心板,通过工厂实现保温防水性能的要求。屋顶拼装施工中,将相邻设置的预制复合屋面板吊装落位后,所述第一卷边与第二卷边相对接,然后进行锁边对接后处理,封锁其边,使述第一卷边与第二卷边相 咬合。如此,可通过预埋直立锁边实现预制复合屋面板的接合节点处的结构上的防水;为了实现更加的防水效果,预制复合屋面板的拼缝处进行建筑防水,如打防水胶。需要说明的是,直立锁边可高于屋面,也可低于屋面,当低于屋面时,可采用现浇找平防水进行缝隙处理;直立锁边的卷边可从拼缝处伸出屋面,也可从预制复合屋面板中伸出屋面。两块预制复合屋面板拼接完后,为实现整个屋面板的保温性能,可在底部空隙处设置保温条板。

进一步,所述预制复合屋面板自上而下依次包括保护层、保温层、找平层、防潮隔汽层和预制混凝土板。如此设置,有效增加了所述预制复合屋面板的保温、防潮隔汽的效果,同时强度大,更加美观且对外界的噪音阻隔性能得到很大的改善。

进一步,所述第一直立锁边的一端和第二直立锁边的一端预埋在预制混凝土板中。预制混凝土板为预制复合屋面板的基础结构层,将第一直立锁边的一端和第二直立锁边的一端预埋在预制混凝土板中,锚固效果更好。

进一步,所述第二卷边包裹第一卷边。第二卷边包裹第一卷边实现直立锁边的防水功能。

进一步,所述第一卷边和第二卷边呈圆弧状,所述第二卷边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卷边的直径。

进一步,所述第一卷边呈“U”型,所述第二卷边呈“n”型,所述第二卷边的端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卷边的U型口中。如此设置,也可达到防水效果,同时,第一卷边与第二卷边相接处有U型口,有利于引导雨水从U型口中排出。

进一步,所述第二卷边的端部弯折并卡入所述第一卷边的U型口中。如此设在,第二卷边的端部弯折处起到类似弹簧的作用,使得二者对接时更为紧密,以达到防水效果。

进一步,所述第一卷边呈“U”型,所述第二卷边呈“M”型,所述第二卷边的U型部分卡入所述第一卷边的U型口中。如此设置,可实现防水功能,同时,第一锁边和第二锁边采用迂回形式,两侧相互掐入对方的u型口中,使得二者对接时更为紧密,防水效果更佳。

进一步,所述第一卷边呈“U”型,所述第二卷边呈“n”型,所述第二卷边包裹第一卷边。第一卷边和第二卷边对接时,第一卷边呈“U”型,这样其U型的迂回形式增大了本身的弹性,为与第二全部卷边紧密对接提供了可能,同时增大了水流的路径,有利于引导雨水的排出。

进一步,所述第一卷边的端部的位置高于弯折部。第一卷边的U型口中可能会因为杂物的堵塞,不利于雨水的排出,尤其是使用年限较久后,所述第一卷边的端部的位置高于弯折部,可避免杂物堵塞水倒流入预制复合屋面板的拼缝处,从而影响防水效果。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图1~3分别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预制复合屋面板的接合节点的示意图;

图4~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直立锁边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 预制复合屋面板 2 第一直立锁边 3 第二直立锁边 4 第一卷边

5 第二卷边 6 保温条板 7 保护层 8 保护层

9 找平层 10 防潮隔汽层 11 预制混凝土板 12 U型口

13 弯折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文件的描述,可以对本文件中实施例中以及不同实施例中的特征进行相应组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如下,参照图1~3,一种预制复合屋面板1的接合节点,包括相邻设置的预制复合屋面板1、第一直立锁边2和第二直立锁边3,所述第一直立锁边2的一端和所述第二直立锁边3的一端分别预埋在所述相邻设置的预制复合屋面板1中,所述第一直立锁边2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直立锁边3的另一端弯折分别形成第一卷边4和第二卷边5,所述第一卷边4与第二卷边5相咬合。在预制复合屋面板1的制备过程中,将第一直立锁边2和第二直立锁边3预埋在预制复合屋面板1中,预埋的深度不宜过大,以减少模板的制作难度和模板的使用量,预制复合屋面板1可采用空心板,也可采用实心板,通过 工厂实现保温防水性能的要求。屋顶拼装施工中,将相邻设置的预制复合屋面板1吊装落位后,所述第一卷边4与第二卷边5相对接,然后进行锁边对接后处理,封锁其边,使述第一卷边4与第二卷边5相咬合。如此,可通过预埋直立锁边实现预制复合屋面板1的接合节点处的结构上的防水;为了实现更加的防水效果,预制复合屋面板1的拼缝处进行建筑防水,如打防水胶。需要说明的是,直立锁边可高于屋面,也可低于屋面,当低于屋面时,可采用现浇找平防水进行缝隙处理;直立锁边的卷边可从拼缝处伸出屋面,也可从预制复合屋面板1中伸出屋面。两块预制复合屋面板1拼接完后,为实现整个屋面板的保温性能,可在底部空隙处设置保温条板6。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述预制复合屋面板1自上而下依次包括保护层7、保护层8、找平层9、防潮隔汽层10和预制混凝土板11。如此设置,有效增加了所述预制复合屋面板1的保温、防潮隔汽的效果,同时强度大,更加美观且对外界的噪音阻隔性能得到很大的改善。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述第一直立锁边2的一端和第二直立锁边3的一端预埋在预制混凝土板11中。预制混凝土板11为预制复合屋面板1的基础结构层,将第一直立锁边2的一端和第二直立锁边3的一端预埋在预制混凝土板11中,锚固效果更好。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如图4,所述第二卷边5包裹第一卷边4。第二卷边5包裹第一卷边4实现直立锁边的防水功能。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如图4,所述第一卷边4和第二卷边5呈圆弧状,所述第二卷边5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卷边4的直径。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如图5,所述第一卷边4呈“U”型,所述第二卷边5呈“n”型,所述第二卷边5的端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卷边4的U型口12中。如此设置,也可达到防水效果,同时,第一卷边4与第二卷边5相接处有U型口12,有利于引导雨水从U型口12中排出。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如图6,所述第二卷边5的端部弯折并卡入所述第一卷边4的U型口12中。如此设在,第二卷边5的端部弯折处起到类似弹簧的作用,使得二者对接时更为紧密,以达到防水效果。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如图7,所述第一卷边4呈“U”型,所述第二卷边5呈“M”型,所述第二卷边5的U型部分卡入所述第一卷边4的U型口12中。如此设置,可实现防水功能,同时,第一锁边 和第二锁边采用迂回形式,两侧相互掐入对方的U型口12中,使得二者对接时更为紧密,防水效果更佳。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如图8,所述第一卷边4呈“U”型,所述第二卷边5呈“n”型,所述第二卷边5包裹第一卷边4。第一卷边4和第二卷边5对接时,第一卷边4呈“U”型,这样其U型的迂回形式增大了本身的弹性,为与第二全部卷边紧密对接提供了可能,同时增大了水流的路径,有利于引导雨水的排出。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如图9和图10,所述第一卷边4的端部的位置高于弯折部13。第一卷边4的U型口12中可能会因为杂物的堵塞,不利于雨水的排出,尤其是使用年限较久后,所述第一卷边4的端部的位置高于弯折部13,可避免杂物堵塞水倒流入预制复合屋面板1的拼缝处,从而影响防水效果。应当理解,所述第一卷边4的端部的位置高于弯折部13,指的是安装状态的条件下。若果是坡屋顶的构造形式,在倾斜状态下,第一卷边4的端部的位置高于弯折部13即可。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