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建筑一体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光伏板与建筑屋面一体化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太阳能光伏多是以一定外形尺寸(长、宽、厚)的光伏板为基本单元,安装在建筑物上,是实现太阳能光伏发电的重要部件,其构成为:边框、高透光玻璃、EVA:用来粘结固定钢化玻璃和发电主体(如电池片),目前发电主体市场上主流的是晶体硅太阳电池片和薄膜太阳能电池片。上述结构的优点是可作为独立的商品进行销售、安装、使用,实现太阳能的利用。缺点是安装在屋面上的光伏板影响建筑外观,同时造成一些材料浪费,同时散热性能不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光伏板与建筑屋面一体化结构,解决影响建筑外观的问题,由光伏板面层玻璃替代该位置的屋面瓦,实现材料综合利用,减少资源消耗,降温性能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光伏板与建筑屋面一体化结构,包括光伏板、连接件、顺水条、密封件和通风口,相邻所述光伏板通过连接件连接,多个所述顺水条沿屋面倾斜方向等间距固定于屋面上,所述连接件固定于所述顺水条上,所述连接件上设有密封件,所述通风口设置于屋脊处并与两侧的光伏板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光伏板、连接件、顺水条、密封件数量均为多个。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件为双压板,所述双压板分别压紧对应侧的光伏板。
进一步的,所述双压板中部具有间隙。
进一步的,所述密封件为泡沫棒,所述泡沫棒设置于所述连接件的间隙中,并采用密封胶固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特点和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可实现太阳能光伏融入建筑物,形成建筑物协调的整体;将光伏板面层(玻璃)兼顾了屋面瓦功能,实现材料综合利用,减少资源消耗;利用建筑构造形成空气层,实现夏季为光伏板降温避免光伏发电效率降低,同时是建筑物顶层屋面的隔热层,可适当降低顶层室内温度的双重降温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光伏板、连接件和顺水条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密封件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结构横截面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通通风口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相反,本实用新型涵盖任何由权利要求定义的在本实用新型的精髓和范围上做的替代、修改、等效方法以及方案。进一步,为了使公众对本实用新型有更好的了解,在下文对本实用新型的细节描述中,详尽描述了一些特定的细节部分。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没有这些细节部分的描述也可以完全理解本实用新型。
如图1-4所示,一种光伏板与建筑屋面一体化结构,采用光伏板直接代替屋面瓦,使结构更加紧凑美观,包括:光伏板1、连接件2、顺水条3、密封件4和通风口5,所述光伏板1、连接件2、顺水条3、密封件4数量均为多个,相邻所述光伏板1通过连接件2连接,所述连接件2为双压板,所述双压板分别压紧对应侧的光伏板1,所述双压板中部具有间隙,多个所述顺水条3沿屋面倾斜方向等间距固定于屋面上,所述连接件2固定于所述顺水条3上,所述连接件2上设有密封件4,所述密封件4为泡沫棒,所述泡沫棒设置于所述连接件2的间隙中,并采用密封胶41固定,所述通风口5设置于屋脊处并与两侧的光伏板1连接,所述通风口5可以控制开启和关闭。所述顺水条3将光伏板1撑起,使光伏板1底部具有一空气层,并在屋脊处设置通风口5,当夏季环境温度较高时空气层通风,为光伏板降温,避免光伏发电效率降低,同时是建筑物顶层屋面的隔热层,可适当降低顶层室内温度。
本实用新型可实现太阳能光伏融入建筑物,形成建筑物协调的整体;将光伏板面层(玻璃)兼顾了屋面瓦功能,实现材料综合利用,减少资源消耗;利用建筑构造形成空气层,实现夏季为光伏板降温避免光伏发电效率降低,同时是建筑物顶层屋面的隔热层,可适当降低顶层室内温度的双重降温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