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面板连接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77277阅读:328来源:国知局
屋面板连接组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屋面板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屋面板连接组件。



背景技术:

压型金属屋面系统因其轻质、高强、美观、施工方便等特点在机场、体育场馆、会展中心、工业厂房、仓储、铁路站台雨棚、铁路站房屋面等大型工程中大量运用。但因抗风揭能力不够,金属屋面被风揭落的现象频有发生,金属屋面渗水的现象也频有发生。

目前金属屋面系统主要有单层屋面板和双层屋面板两种形式,单层屋面板或双层屋面板系统的上层板的固定方式主要有搭接式、咬合式、直立锁边等形式。

对于搭接型屋面板,板与板的搭接处是其薄弱部位所在,这种搭接形式是靠自攻螺钉将板搭接处与屋面龙骨或支架固定,螺钉与板之间靠橡胶垫圈及耐候密封胶进行密封防水。两层板搭接处及自攻螺钉钉眼处都容易造成渗漏,漏水会引起自攻螺钉及自攻螺钉孔洞位置钢材的锈蚀,自攻螺钉的紧固作用会大打折扣甚至丧失其连接作用。

咬合式及直立锁边式连接无需用螺钉穿透屋面板,杜绝了屋面漏水及渗水现象的出现,但是由于支架及自攻螺钉全部隐藏在屋面板下,施工质量往往无法保证,造成屋面板局部区域缺失支架或固定支架的自攻钉数量不足,屋面板与支架的咬合能力不足,抗风揭能力较低,强风地区不宜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屋面板连接组件,旨在用于解决现有的屋面板与檩条之间连接不稳定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屋面板连接组件,包括可固定连接檩条的连接板以及可与用于连接屋面板的安装件固定连接的至少一个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垂直设置于所述连接板上,所述连接板具有供所述檩条穿过的U形夹槽,所述U形夹槽沿所述檩条穿过方向贯穿所述连接板且其敞口背向所述支撑架。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架为多个,且均沿所述连接板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于所述连接板的上表面上。

进一步地,还包括至少两颗螺钉,所述U形夹槽的同一侧通过至少一颗螺钉水平连接所述连接板与穿过所述U形夹槽的所述檩条。

进一步地,还包括至少一根长螺栓,所述U形夹槽的两个相对侧壁上均开设有对应设置的连接孔,每一所述长螺栓通过对应的两个所述连接孔固定所述连接板与穿过所述U形夹槽的所述檩条。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架包括垂直于连接板设置的支撑板以及可与所述安装件固定连接的连接头,所述支撑板连接所述连接头与所述连接板。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板的下端与所述连接板的上表面一体成型。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架还包括有底板,所述底板与所述连接板通过至少一根螺栓连接固定。

进一步地,于所述连接板的上表面设置有至少一组连接座,每一所述连接座均具有水平设置的通孔,且所述通孔于所述连接座的上表面处具有开口,至少一个连接螺栓部分卡设于所述通孔内且其螺杆部均由所述开口伸出且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每一所述连接座的上表面均为位于所述开口两侧的平面,所述平面与所述底板的下表面贴合。

具体地,所述连接头为水平凸出所述支撑板的平台,所述平台上开设有供所述安装件下端卡紧的至少一条卡齿,且所述卡齿沿竖直方向上的截面呈梯形。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连接组件中,支撑架垂直设置于连接板上,通常檩条位于屋面板的下方,对此支撑架可以与位于上方的屋面板安装件连接,而连接板则可以连接固定位于下方的檩条,而连接板与檩条之间,则是将U形夹槽倒扣于檩条上,然后由U形夹槽的侧面通过连接件与檩条连接固定,檩条与连接板之间安装稳定性非常高,在将连接组件应用于屋面板系统时,可以有效保证屋面板的抗风揭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屋面板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屋面板系统的沿檩条长度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放大图;

图4为图1的屋面板系统的屋面板连接组件与安装件连接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屋面板连接组件4,包括有连接板41以及至少一个支撑架42,连接板41可与对应的檩条1固定连接,而支撑架42则可用于连接固定屋面板2的安装件3固定连接,支撑架42垂直设置于连接板41上,连接板41具有一U形夹槽411,檩条1部分穿过且固定于U形夹槽411内,U形夹槽411沿檩条1的长度方向贯穿连接板41且其敞口背向支撑架42,连接板41与檩条1之间通过连接件412安装固定,且该连接件412由U形夹槽411的两侧垂直穿过连接板41与檩条1。本实用新型中,U形夹槽411倒置,檩条1穿过U形夹槽411后,其外表面与U形夹槽411的内壁贴合,连接板41倒扣于檩条1上,通过檩条1可以形成对安装件3以及屋面板2的支承作用,同时U形夹槽411与檩条1之间通过连接件412进行连接固定,且连接件412采用这种设置方式,可以承受连接板41竖直方向上的作用力,且不会轻易由连接板41上脱落,可以提高连接板41与檩条1之间连接的稳定性,进而也能够保证屋面板系统的抗风揭能力。对于连接件412可以有两种实施方式,其中一种连接件412为若干自攻螺钉,在U形夹槽411的两侧均水平攻入螺钉,螺钉水平连接连接板41的对应侧与檩条1,一般在U形夹槽411的每一侧均攻入两颗螺钉,且相互间隔设置,连接板41与檩条1之间的安装比较方便;而在另一种方式中,连接件412为至少一根长螺栓,在檩条1与U形夹槽411的两侧上均开设有连接孔,将连接板41倒扣于檩条1上后,每一根长螺栓依次穿过位于同一直线上的连接孔,然后采用螺母锁紧固定该长螺栓,一般地,在这种结构中长螺栓也为两根,两者也采用间隔的方式固定连接板41与檩条1。优化U形夹槽411与檩条1之间的连接方式,连接板41还包括一塑胶垫片413,塑胶垫片413贴合于U形夹槽411的内壁上,当将檩条1穿设于U形夹槽411内时,塑胶垫片413夹设于U形夹槽411内壁与檩条1的外表面之间,从而可以将连接板41与檩条1两种不同的金属材质分隔开来,进而可以避免两者之间产生电化学腐蚀。

参见图2以及图3,优化上述结构,在连接板41的上表面上设置有至少一组连接座43,通过连接座43可将连接板41与支撑架42连接固定。本实用新型中连接板41开设有倒置的U形夹槽411,其内壁需要与檩条1的外表面贴合,对此本实施例在连接板41的上表面设置有连接座43,制作时连接座43与连接板41一体成型,支撑架42通过与连接座43安装固定来实现与檩条1的连接,可以有效避免支撑架42与连接板41之间的连接结构干涉连接板41与檩条1之间的连接方式。对于连接座43,其上开设有水平设置的通孔431,该通孔431在连接座43的上表面处具有开口,在该通孔431内设置有至少一个连接螺栓432,各连接螺栓432的头部卡设于对应的通孔431,而其螺杆部则可由对应的开口伸出,且与位于其上方的支撑架42采用螺母锁紧固定。在安装时,可将连接螺栓432由对应通孔431的端部沿其长度方向滑至安装位置,比较方便,且在本实施例中,连接座43上开口的宽度尺寸应小于通孔431的宽度尺寸,即当将连接螺栓432的头部卡设于通孔431内时,连接螺栓432不会由其开口滑出,而且连接座43与支撑架42之间采用螺栓连接固定,结构稳定性非常高,而且采用这种形式,连接螺栓432只限制了支撑架42竖直方向以及宽度方向上的自由度,当屋面板系统热胀冷缩时,连接螺栓432可以沿通孔431的长度方向自由滑动,进而可以带动屋面板2以及支撑架42自由滑动伸缩,不产生温度应力,以保证了屋面板2各项性能的可靠性。另外在每一通孔431的两相对侧壁上还均开设有槽道,两槽道均沿通孔431的长度方向设置且均位于同一平面内,当将连接螺栓432卡设于对应的通孔431内时,螺杆部上套设的垫片刚好部分卡设于两槽道内,垫片难以由对应的连接座43内脱落,可以加强连接螺栓432螺纹连接的稳定性。

具体参见图3,优选地,连接板41上设置有两组连接座43,两组连接座43平行间隔设置,且通常分别位于连接板41上表面的两个相对边沿处,对于通孔431的方向,则应与檩条1的安设方向相同,且垂直于支撑架42的长度方向,在每一通孔431内均卡设有两根连接螺栓432,两连接螺栓432均沿通孔431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对此每一支撑架42与其中对应的一根檩条1之间具有四个连接部位,在各部位处均采用连接螺栓432固定后,支撑架42在转换件的作用下可以稳定安装于对应的檩条1上。优化连接座43与支撑架42之间的连接结构,每一连接座43的上表面均为位于对应开口两侧的平面,即连接座43的上表面为水平面,当采用连接螺栓432固定转换件与支撑架42时,支撑架42的下端与每一连接座43的上表面贴合,两者之间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可以进一步加强两者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具体地,支撑架42的下端立于连接板41上,而其上端则支撑固定安装件3,当支撑架42为一个时,则其为通长结构,其沿安装件3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而当支撑架42为多个时,则单一支撑架42的尺寸较小,各支撑架42沿安装件3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对于支撑架42与连接板41之间,也可以采用两种结构形式,支撑架42与连接板41之间为一体结构,支撑架42的下端与连接板41的上表面为一体成型,两者为一个整体,之间无需通过另外的结构进行连接固定。而另一种方式则为,支撑架42与连接板41为两个部件,两者之间通过连接座43连接固定,在这种结构中,支撑架42包括有座板421,座板421位于转换件的两个连接座43上,座板421与每一连接座43之间采用两个连接螺栓432连接固定,同时形成对支撑架42的支承效果。

参见图3以及图4,继续细化支撑架42的结构,其还包括有垂直于连接板41设置的支撑板422以及位于支撑板422上端的连接头423,支撑板422竖立于座板421上,通过支撑板422连接座43板与连接头423,而连接头423则是用于支承固定安装件3,连接头423、支撑板422以及座板421三者为一体成型,且连接头423水平凸出支撑板422,对此连接头423与支撑板422之间形成朝向下方设置的拐角结构,屋面板2弯折段的第一弧面板刚好可以抵顶至该拐角内,且与支撑板422以及连接头423的底面均相切,同时第二弧面板绕连接头423水平方向的一端部绕设。连接头423与安装件3之间通常采用卡接的方式进行安装固定,即将安装件3的底端卡紧固定于连接头423上,具体为连接头423为水平凸出的平台,平台上开设有内陷的至少一条卡齿424,卡齿424沿安装件3的长度方向贯穿整个平台,对应地在安装件3的底部设置有至少一个卡脚,卡脚与卡齿424一一对应,在将安装件3与支撑架42进行安装时,每一卡脚沿对应的卡齿424端部伸入该卡齿424内,且卡脚卡合于卡齿424内。对于卡齿424与卡脚的形状,其沿竖直方向的截面均呈梯形,且右下至上渐缩,对此将卡脚卡合于对应卡齿424内时,卡脚不会轻易由对应的卡齿424内脱出,稳定性比较高,同时由于卡齿424只限制了安装件3沿竖直方向以及垂直其长度方向的自由度,而没有限制其长度方向的自由度,对此在屋面板2出现热胀冷缩的情况下,安装件3也可以产生沿其长度方向的滑动,难以产生温度应力,也可进一步保证屋面板2各项性能的可靠性。另外对于平台,其沿竖直方向上的高度尺寸比较小,屋面板2的弯折段由两部分组成,分别为第一圆弧板以及第二圆弧板,两者之间平滑连接,且第一圆弧板抵顶至拐角内,第二圆弧板部分环绕平台的外侧,对此在采用第二弧面板部分环绕平台时,第二弧面板可以采用较小的弯曲角度即可环绕平台端部处沿竖直方向上的距离,第二弧面板部分结构包裹于平台的下表面,部分结构包裹平台上表面,既保证了结构外观需求,同时能够进一步提高屋面板2抗风揭能力。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