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防侧向屈曲的支撑结构。
背景技术:
钢柱可以广泛应用于钢结构厂房,跨度较大的结构,但是由于柱体本身物理极限的限制,长细比过大容易产生屈曲,传统的钢柱必须加大柱截面尺寸或者通过钢梁的侧向约束来防止突破这种物理极限造成的不利影响,这样做导致用钢量大大增加,成本较高。
因此,亟需一种对钢柱体进行支撑的结构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侧向屈曲的支撑结构,它可以解决现有钢柱体容易发生侧向屈曲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防侧向屈曲的支撑结构,包括钢柱体,所述钢柱体的周围设有三根及以上的钢绞线,所述钢绞线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钢柱体的两端固定连接,所述钢柱体本体上设有至少一个用于支撑所述钢绞线并使所述钢绞线与所述钢柱体远离一定距离的支撑部。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部包括固定在所述钢柱体本体中部的大法兰盘以及两侧的小法兰盘,所述钢绞线高度方向上分别通过小法兰盘、大法兰盘、小法兰盘的圆周壁支撑固定。通过中间设置大法兰盘,两侧设置小法兰盘,这样钢绞线之间的距离由中间向两侧减缩,形成更为稳固的支撑结构。
或者,所述支撑部包括固定在所述钢柱体本体中部的大圆环以及两侧的小圆环,所述大圆环和小圆环内分别设有由圆心至圆周的多根肋条,所述钢绞线高度方向上分别通过小圆环、大圆环、小圆环支撑固定,且所述钢绞线与所述大圆环、小圆环的固定点对应所述肋条的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钢绞线包括三根,沿圆周方向均匀设置。即,所述三根钢绞线平分了圆周方向上的360°,形成三角支撑,为钢柱体提供稳固的支撑。
本实用新型的防侧向屈曲的支撑结构,通过在钢柱体的周围设置多根钢绞线,同时采用法兰盘或圆环固定支撑钢绞线,防止钢柱体发生侧向屈曲,增加了钢柱体整体的稳固性,而且整体结构简单,容易实现。因此本结构可以在不加大截面尺寸的条件下增加侧向刚度,从而可以大大节约用钢量,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且可以不用增加侧梁的约束前提下,提高建筑的空间性,美观性。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防侧向屈曲的支撑结构一个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防侧向屈曲的支撑结构另一个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参考图 1所示,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防侧向屈曲的支撑结构10的示意图。一种防侧向屈曲的支撑结构10,包括竖直方向上的钢柱体11,钢柱体11的周围设有三根钢绞线12,三根钢绞线12的上下两端分别与钢柱体11的两端固定连接,钢柱体11本体上设有三个用于支撑钢绞线12并使钢绞线12与钢柱体11隔开一定距离的支撑部。三根钢绞线12沿圆周方向均匀设置,即,三根钢绞线12平分了圆周方向上的360°,形成三角支撑,为钢柱体11提供稳固的支撑。在该实施例中,支撑部包括固定在钢柱体11本体中部的大法兰盘13以及两侧的小法兰盘14,钢绞线12高度方向上分别通过小法兰盘14、大法兰盘13、小法兰盘14的圆周壁支撑固定。大法兰盘13、小法兰盘14与钢柱体11焊接固定。钢绞线12分别与大法兰盘13、小法兰盘14的圆周壁焊接固定。通过在钢柱体11中部设置大法兰盘13,两侧设置小法兰盘14,这样钢绞线12之间的距离由中间向两侧减缩,形成对钢柱体11更为稳固的支撑结构。
实施例2
参考图 2所示,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防侧向屈曲的支撑结构20的示意图。一种防侧向屈曲的支撑结构20,包括竖直方向上的钢柱体21,钢柱体21的周围设有三根钢绞线22,三根钢绞线22的上下两端分别与钢柱体21的两端固定连接,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该实施例中,支撑部包括固定在钢柱体21本体中部的大圆环23以及两侧的小圆环24,大圆环23内设有由圆心至圆周的三根肋条231,小圆环24内设有由圆心至圆周的三根肋条241,钢绞线22高度方向上分别通过小圆环24、大圆环23、小圆环24支撑固定,且钢绞线22与大圆环23的固定点对应其肋条231的位置,钢绞线22与小圆环24的固定点对应肋条241的位置。大圆环23、小圆环24与其内部的肋条焊接固定,肋条231、241与钢柱体21焊接固定,钢绞线22分别与大圆环23、小圆环24焊接固定。同样地,通过大圆环23、小圆环24的支撑,使得三根钢绞线22在空间方向上中间粗,两头细,由中间向两端减缩,整体支撑强度增大,避免钢柱体21发生侧向屈曲。
当然,上述实施例中,钢绞线12的数量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加,不限定三根。一种
本实用新型的防侧向屈曲的支撑结构,通过钢绞线的抻拉,以及支撑部的支撑,形成防止钢柱体发生空间侧向屈曲的新型预应力拉锁,为钢柱体提供了稳固的支撑,且结构简单容易实现。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