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行业整体安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帆型箱式钢梁的顶推滑移安装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大型高层建筑的日益增加,以及建筑技术的日益发展,屋面钢结构安装越来越受到相关业内人士的重视。
以实际施工工程为例,仁恒滨海中心B标段项目由4栋33层高层住宅组成,每栋楼屋顶均有一个帆型的钢结构造型,单栋楼顶钢结构用钢量约650吨,4栋楼总用钢量为2600吨。主构件各由5榀箱型钢梁和连系梁及组合桁架组成。箱型钢梁翼缘板和腹板均为38毫米厚钢板。其中,ZGJ1钢梁的截面为1.5米×0.6米,箱型梁1210kg/m,ZGJ2钢梁的截面为1.5米×0.8米,箱型梁1330kg/m。单榀钢梁最大重量约108吨,最大跨度为52米。两端支座分别设在建筑屋顶南北两侧的800厚楼板面。顶部安装高度为133米,钢架相对高度约为20米。
根据传统的建筑施工技术,屋面钢结构安装将采用高空散件拼装的技术方案。该技术方案弊端很多:一是散件拼装的焊接节点多,焊接工程量大;二是构件高空就位精度差,安装质量难以保证;三是搭建满堂脚手架的工程量大,在经济成本上和工程效益上极为不合理,而且在很大程度影响屋顶其他工序的施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帆型箱式钢梁的顶推滑移安装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屋面钢结构安装采用的高空散件拼装方案存在的焊接节点多、工程量大、高空就位精度差、经济效益差等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帆型箱式钢梁的顶推滑移安装装置,包括支架、第一滑道和第二滑道和顶推器;所述第一滑道和所述第二滑道水平设置且相互平行;所述支架设置在所述第一滑道和所述第二滑道之间,用于支撑待安装的钢梁;所述顶推器沿所述第一滑道和所述第二滑道设置,用于顶推架设在所述第一滑道和所述第二滑道上的钢梁。
进一步,用于帆型箱式钢梁的顶推滑移安装装置还包括第三滑道;所述第三滑道架设在所述支架上,且与所述第一滑道和所述第二滑道均平行设置。该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第三滑道设置在支架上,与第一滑道和第二滑道均平行,并且第三滑道用于支撑钢梁中部,与第一滑道和第二滑道配合使用,能够提高屋面钢梁滑移时的稳定性。
进一步,用于帆型箱式钢梁的顶推滑移安装装置还包括拼装平台;所述支架、所述第一滑道和所述第二滑道均固定安装在所述拼装平台的上表面。该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拼装平台用于固定第一滑道、第二滑道以及支架,避免对地面造成破坏。同时拼装平台能够按照实际需要制作水平或者具有一定倾斜角度的平台,以满足建筑主体的实际需要。
进一步,用于帆型箱式钢梁的顶推滑移安装装置还包括预埋件;所述预埋件设置在所述拼装平台上,用于固定所述第一滑道和所述第二滑道。该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由于第一滑道和第二滑道不仅承受钢梁的重量,而且承受钢梁的横向摩擦力,在拼装平台上设置预埋件,能够起到固定第一滑道和第二滑道的作用。
进一步,所述第一滑道、所述第二滑道和所述第三滑道均由H型钢材制成。该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H型钢是一种经济的建筑用钢。H型钢截面形状经济合理,力学性能好,轧制时截面上各点延伸较均匀、内应力小。与普通工字钢比较,具有截面模数大、重量轻、节省金属的优点,可使建筑结构减轻30-40%;又因其腿内外侧平行,腿端是直角,拼装组合成构件,可节约焊接、铆接工作量达25%。常用于要求承截能力大,截面稳定性好的大型建筑,以及桥梁、船舶、起重运输机械、设备基础、支架、基础桩等。H型钢材制成的第一滑道、第二滑道和第三滑道更好地承受钢梁的支撑力和摩擦力。
进一步,所述第一滑道、所述第二滑道和所述第三滑道均划分为若干段拼接组合而成。该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由于在对多个钢梁进行安装拼接完成之后,需要落架并搬运到最终建筑的屋顶,故首先需要拆除下部的滑道和支架,而将第一滑道、第二滑道和第三滑道划分为若干段再拼接组合而成,利于各个部分先后拆卸,减少整体拆除的工作量。
优选的,所述顶推器为液压顶推器。该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液压式顶推器结构简单却传动平稳、质量轻体积小而承载能力大,特别适用于低速下的力矩传输。并且,液压传动容易实现过载保护以及往复式运动。
进一步,用于帆型箱式钢梁的顶推滑移安装装置还包括爬行器和连接耳板;所述爬行器可移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一滑道、所述第二滑道和所述第三滑道上,所述连接耳板固定设置在所述钢梁靠近所述第一滑道、所述第二滑道和所述第三滑道的部位;所述顶推器分别连接所述爬行器和所述连接耳板。该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爬行器和连接耳板分别连接滑道和钢梁,中间再使用液压顶推器。三个滑道上的爬行器可移动地固定,平衡施加推力,能够将钢梁平稳地推动平移。
进一步,还包括多个滑块;所述滑块设置于所述钢梁与所述第一滑道之间、所述钢梁与所述第二滑道之间、所述钢梁与所述第三滑道之间。该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滑块用于支撑滑道上的钢梁,减少钢梁与滑道之间的直接摩擦,降低钢梁受到的磨损,延长滑道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所述滑块沿所述第一滑道、所述第二滑道和所述第三滑道长度的两个方向上设置有上扬的弧度。该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由于滑道都是多段拼合焊接安装的,而具有上扬弧度的滑块使得滑块呈现“雪橇”式外形,在平移钢梁的过程中,可以有效防止滑块因滑道不平整卡住而出现“啃轨”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用于帆型箱式钢梁的顶推滑移安装装置及方法,首先利用第一滑道、支架和第二滑道支撑起钢梁,再通过顶推器将多个钢梁顶推滑移至预定的位置,形成屋面钢结构骨架,本安装装置和方法,避免了大量脚手架的搭建工程,减少了多余的焊接工作量,提高了构件的高空就位精度以及帆型箱式钢梁屋面结构的安装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用于帆型箱式钢梁的顶推滑移安装装置的拼装平台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用于帆型箱式钢梁的顶推滑移安装装置的拼装平台安装滑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用于帆型箱式钢梁的顶推滑移安装装置的拼装平台安装滑道和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用于帆型箱式钢梁的顶推滑移安装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用于帆型箱式钢梁的顶推滑移安装装置安装连梁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二提供的用于帆型箱式钢梁的顶推滑移安装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提供的用于帆型箱式钢梁的顶推滑移安装装置沿顶推方向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A-A向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提供的用于帆型箱式钢梁的顶推滑移安装装置的工作流程图。
附图标记:
1-第一滑道; 2-第二滑道; 3-支架;
4-顶推器; 5-第三滑道; 6-拼装平台;
7-预埋件; 8-连梁; 9-钢梁;
10-爬行器; 11-连接耳板; 12-滑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帆型箱式钢梁的顶推滑移安装装置,其中: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用于帆型箱式钢梁的顶推滑移安装装置的拼装平台6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用于帆型箱式钢梁的顶推滑移安装装置的拼装平台6安装滑道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用于帆型箱式钢梁的顶推滑移安装装置的拼装平台6安装滑道和支架3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用于帆型箱式钢梁的顶推滑移安装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用于帆型箱式钢梁的顶推滑移安装装置安装连梁8后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二提供的用于帆型箱式钢梁的顶推滑移安装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提供的用于帆型箱式钢梁的顶推滑移安装装置沿顶推方向上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中A-A向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发明提供的用于帆型箱式钢梁的顶推滑移安装装置的工作流程图。如图1、2所示,用于帆型箱式钢梁的顶推滑移安装装置的主要结构包括支架3、第一滑道1和第二滑道2和顶推器4。具体地,第一滑道1和第二滑道2水平设置且相互平行。支架3设置在第一滑道1和第二滑道2之间,用于支撑待安装的钢梁9。顶推器4沿第一滑道1和第二滑道2设置,用于顶推架设在第一滑道1和第二滑道2上的钢梁9。
在现有技术中,屋面钢结构安装将采用高空散件拼装的技术方案。该技术方案弊端很多:一是散件拼装的焊接节点多,焊接工程量大;二是构件高空就位精度差,安装质量难以保证;三是搭建满堂脚手架的工程量大,在经济成本上和工程效益上极为不合理,而且在很大程度影响屋顶其他工序的施工。
本实施例中的用于帆型箱式钢梁的顶推滑移安装装置,首先利用第一滑道1、支架3和第二滑道2支撑起钢梁9,再通过设置在第一滑道1和第二滑道2上的顶推器4将多个钢梁9顶推滑移至预定的位置,形成屋面钢结构骨架,本安装装置,能够避免大量脚手架的搭建工程,减少多余的焊接工作量,提高构件的高空就位精度以及帆型箱式钢梁9屋面结构的安装效率。
在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如图3~6所示,进一步地,用于帆型箱式钢梁的顶推滑移安装装置还包括第三滑道5,第三滑道5架设在支架3上,且与第一滑道1和第二滑道2均平行设置。在本实施例中,第三滑道5设置在支架3上,与第一滑道1和第二滑道2均平行,并且第三滑道5用于支撑钢梁9中部,与第一滑道1和第二滑道2配合使用,能够部分承担钢梁9的重量和推移钢梁9时的摩擦力,而多个顶推器4平均施力,能够大大提高屋面钢梁9滑移时的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如图1~8所示,进一步地,用于帆型箱式钢梁的顶推滑移安装装置还包括拼装平台6。其中,支架3、第一滑道1和第二滑道2均固定安装在拼装平台6的上表面。在本实施例中,拼装平台6用于固定第一滑道1、第二滑道2以及支架3,避免因钢梁9的重力而对地面造成破坏。同时拼装平台6能够按照实际需要制作水平或者具有一定倾斜角度的平台,以满足建筑主体的实际需要。并且,拼装平台6上的支架3、第一滑道1和第二滑道2还可以整体移动,以适应塔吊装置的安装方位和角度。
在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如图1、7、8所示,进一步地,用于帆型箱式钢梁的顶推滑移安装装置还包括预埋件7,预埋件7设置在拼装平台6上,用于固定第一滑道1和第二滑道2。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滑道1和第二滑道2不仅承受钢梁9的重量,而且承受钢梁9的横向摩擦力,在拼装平台6上设置预埋件7,能够起到固定第一滑道1和第二滑道2的作用。
在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如图7所示,进一步地,第一滑道1、第二滑道2和第三滑道5均由H型钢材制成。其中,上述三个滑道还可以选用工字钢或者槽钢等。在本实施例中,H型钢是一种经济的建筑用钢。H型钢截面形状经济合理,力学性能好,轧制时截面上各点延伸较均匀、内应力小。与普通工字钢比较,具有截面模数大、重量轻、节省金属的优点,可使建筑结构减轻30-40%;又因其腿内外侧平行,腿端是直角,拼装组合成构件,可节约焊接、铆接工作量达25%。常用于要求承截能力大,截面稳定性好的大型建筑,以及桥梁、船舶、起重运输机械、设备基础、支架3、基础桩等。H型钢材制成的第一滑道1、第二滑道2和第三滑道5更好地承受钢梁9的支撑力和摩擦力。
在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进一步地,第一滑道1、第二滑道2和第三滑道5均划分为若干段,由多段焊接组合而成。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在对多个钢梁9进行安装拼接完成之后,需要落架并搬运到最终建筑的屋顶,故首先需要拆除下部的滑道和支架3,而将第一滑道1、第二滑道2和第三滑道5划分为若干段再焊接组合而成,利于各个部分先后拆卸,减少整体拆除的工作量。
在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如图8所示,优选地,顶推器4为液压顶推器4。其中,顶推器4还可以选用电动或者机械顶推器4。在本实施例中,液压式顶推器4结构简单却传动平稳、质量轻体积小而承载能力大,特别适用于低速下的力矩传输。并且,液压传动容易实现过载保护以及往复式运动。
在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如图7所示,进一步地,用于帆型箱式钢梁的顶推滑移安装装置还包括爬行器10和连接耳板11。具体地,爬行器10可移动地安装在第一滑道1、第二滑道2和第三滑道5上,连接耳板11固定设置在钢梁9靠近第一滑道1、第二滑道2和第三滑道5的部位,而顶推器4分别连接爬行器10和连接耳板11。在本实施例中,爬行器10和连接耳板11分别连接滑道和钢梁9,中间再使用液压顶推器4。三个滑道上的爬行器10可移动地固定,平衡施加推力,能够将钢梁9平稳地推动平移。
在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如图7、8所示,进一步地,还包括多个滑块12。滑块12安装在钢梁9与第一滑道1之间、钢梁9与第二滑道2之间、钢梁9与第三滑道5之间。在本实施例中,滑块12用于支撑滑道上的钢梁9,减少钢梁9与滑道之间的直接摩擦,降低钢梁9受到的磨损,延长滑道的使用寿命。
在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如图8所示,进一步地,滑块12沿第一滑道1、第二滑道2和第三滑道5长度的两个方向上设置有上扬的弧度。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滑道都是多段拼合焊接安装的,而具有上扬弧度的滑块12使得滑块12呈现“雪橇”式外形,在平移钢梁9的过程中,可以有效防止滑块12因滑道不平整卡住而出现“啃轨”的情况。
具体地,如图9所示,用于帆型箱式钢梁的顶推滑移安装装置的使用方法和具体实施流程如下:
实施例一:
1、塔吊第一榀钢梁9并架设在第一滑道1、第二滑道2和第三滑道5之上,使用分别位于第一滑道1、第二滑道2和第三滑道5上的多个顶推器4同时对第一榀钢梁9进行顶推滑移,将第一榀钢梁9固定到设定的位置。
2、塔吊第二榀钢梁9并架设在第一滑道1、第二滑道2和第三滑道5之上,使用分别位于第一滑道1、第二滑道2和第三滑道5上的多个顶推器4同时对第二榀钢梁9进行顶推滑移,将第二榀钢梁9固定到设定的位置,与第一榀钢梁9平行。
3、安装第一榀钢梁9和第二榀钢梁9之间的连梁8和桁架,并焊接固定。
4、其余各榀钢梁9按照上述相同的方式进行焊接固定。
5、对所有钢梁9及其连梁8和桁架实施油漆修补。
实施例二:
1、将第一榀钢梁9分解为上半段和下半段,将第二滑道2分解为第一段和第二段。其中架设在第一滑道1、第二滑道2和第三滑道5之上,其中第二滑道2分成两段,一段用于支撑第一榀钢梁9的上半段,另一段用于支撑第一榀钢梁9的下半段。多个顶推器4同时对第一榀钢梁9的上半段进行顶推滑移,将第一榀钢梁9的上半段推移至与第一榀钢梁9的下半段连接的位置,并且焊接固定。
2、其余第二榀钢梁9按照上述相同的方式进行焊接固定。
3、安装第一榀钢梁9和第二榀钢梁9之间的连梁8和桁架,并焊接固定。
4、其余各榀钢梁9按照上述相同的方式进行焊接固定。
5、对所有钢梁9及其连梁8和桁架实施油漆修补。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