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板与已浇筑混凝土之间的柔性搭接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82740阅读:694来源:国知局
模板与已浇筑混凝土之间的柔性搭接组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板和混凝土的搭接件,尤其涉及一种模板与已浇筑混凝土之间的柔性搭接组件。



背景技术:

在使用钢模板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的过程中,有时需要将钢模板与先浇混凝土匹配搭接来完成下一次浇筑。但是二者之间无法固定连接,且先浇混凝土端头部位多会存在不同程度的不平整情况,而钢模板刚度较大,与先浇混凝土搭接后往往会出现搭接缝、存在搭接不严密的现象,导致接缝部位容易出现漏浆、错台等混凝土质量缺陷,影响梁体美观,存在安全隐患。为了解决这一缺陷人们进行了各种尝试,例如已公开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4609907U《一种钢模台车柔性搭接模板》提出在已定型的钢模台车上增设搭接模板,通过螺栓与原钢模台车连接,来解决上述问题。但是由于搭接模板与原钢模台车的贴合度无法保证,这必然导致连接处易出现间隙或错台,影响成型效果,在箱梁及节段梁预制等其他要求较高的情况时,无法满足使用要求,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模板与先浇混凝土搭接严密,避免出现漏浆、错台等混凝土质量缺陷的模板与已浇筑混凝土之间的柔性搭接组件。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这种一种模板与已浇筑混凝土之间的柔性搭接组件,该组件包括连接于模板外端的模板封板,模板面板的外端伸出模板封板外与模板封板形成T型结构,模板面板外端的模板侧有调节支撑组件,模板面板贴于混凝土的表面形成柔性搭接后通过调节支撑组件来保证搭接处的贴合度。

作为优选,所述模板面板外端的模板侧焊接有角钢作为其强度加强构件。

作为优选,所述调节支撑组件包括支撑肋板和顶紧构件,支撑肋板的内端与所述模板封板相连、外端对应于所述角钢外端,顶紧构件连接于支撑肋板上,其顶端与角钢接触。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肋板有多组、沿搭接截面方向布置,每组均包括成对布置的两块,各组中两支撑肋板之间的间距相等。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肋板为矩形板。

作为优选,所述顶紧构件包括螺母和穿过该螺母的顶紧螺杆,螺母固定于同组的两支撑肋板之间,顶紧螺杆的轴向与模板面板垂直,顶端与所述角钢接触。

作为优选,所述顶紧螺杆的外端固定有与之垂直的加力杆。

作为替代方案,所述强度加强构件可以采用钢板制作。

本实用新型在原钢模板上直接进行改进,无需额外安装搭接模板,将原模板面板的一端伸出模板封板一段距离,使模板面板具有一定的柔性可弹性变形。调节支撑组件利用模板面板的弹性变形使其与先浇混凝土表面搭接严密,不仅有效的防止了漏浆、错台等质量缺陷,且结构加工方便,操作简单快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搭接状态示意图。

图2为本优选实施例的右视示意图。

图3为现有技术的搭接状态示意图。

图示序号:

1—模板封板、2—调节支撑组件、3—模板、4—混凝土、5—角钢、

21—支撑肋板、22—螺母、23—顶紧螺杆、24—加力杆、31—模板面板。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这种模板与已浇筑混凝土之间的柔性搭接组件,包括模板封板1和调节支撑组件2。

模板封板1连接于模板3的外端,模板面板31的外端伸出模板封板1一定距离并贴于混凝土4的表面,形成柔性搭接。模板面板31位于混凝土4表面端的下侧焊接有使其局部加强的角钢5。

调节支撑组件2包括支撑肋板21和顶紧构件,支撑肋板21的内端与模板封板1相连、外端位于角钢5的模板侧,顶紧构件包括螺母22和穿过该螺母22的顶紧螺杆23,螺母22固定于同组的两支撑肋板21之间,顶紧螺杆23的内端与角钢5接触、外端固定有与之垂直的加力杆24,便于旋拧顶紧螺杆23。旋转顶紧螺杆23使模板面板31贴死混凝土4的表面,保证接缝严密。

上述实施例中的角钢还可用其他合适的型钢或板材替代。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