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混凝土的固废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73747阅读:32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混凝土的固废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泥土回收设备,尤其涉及了一种用于混凝土的固废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搅拌机在搅拌混泥土过程中会产生的剩料及残料,剩料及残料撒落在搅拌机下部,剩料及残料称为固体废料,简称固废,这些固废传统的传统处理办法:将这些固废当做固体废弃物处理,或者通过砂石分离机进行分离,提取黄砂、石子,这样处理虽然回收了一部分材料,但是还是会产生大部分的固废,并且消耗了大量水电资源及人工机械设备,对环境保护也是不利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材料浪费、消耗大量水电资源和设备资源、不利于环境保护的缺点,提供了一种用于混凝土的固废回收装置。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一种用于混凝土的固废回收装置,包括立柱,立柱上设有上框架,上框架上设有称重传感器,称重传感器上设有轴承,轴承上设有卷筒,卷筒上设有导线槽,导线槽上设有第一拉绳,第一拉绳上设有吊钩,吊钩连接有下框架,下框架上设有料斗,料斗上设有振动电机,下框架上设有挡板,挡板上设有缓冲弹簧,缓冲弹簧一端与挡板连接,缓冲弹簧另一端与立柱连接。作为优选,称重传感器上设有滚动轴,滚动轴设置在卷筒内。作为优选,吊钩上设有第二拉绳,第二拉绳上设有定位柱,定位柱设置在下框架上。作为优选,料斗包括容器和开口机构,容器上设有开口机构,开口机构包括第一销轴、第二销轴、第一开门和第二开门,第一销轴和第二销轴均设置在容器上,第一开门与第一销轴活动连接,第二开门与第二销轴活动连接;开口机构上设有开门油缸。作为优选,开门油缸连接有动力源。作为优选,下框架上设有定位导向机构,定位导向机构包括固定轴和两个滑轮,固定轴上设有两个滑轮,两个滑轮与立柱配合。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通过固废回收装置,将固体废料重新投入市场使用,减少了材料浪费,降低了水电资源的消耗,提高了经济效益,并且废物重新利用,在保护环境中也具有重大的意义。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开口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以上附图中各数字标号所指代的部位名称如下:其中,1—卷筒、2—导线槽、3—滚动轴、4—称重传感器、5—上框架、6—立柱、7—第一拉绳、8—吊钩、9—第二拉绳、10—定位柱、11—料斗、111—开口机构、1111—第一销轴、1112—第二销轴、1113—第一开门、1114—第二开门、112—容器、12—开门油缸、13—振动电机、14—下框架、15—挡板、16—缓冲弹簧、17—定位导向机构、171—固定轴、172—滑轮、18—动力源、19—轴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实施例1一种用于混凝土的固废回收装置,如图1-3所示,包括立柱6,立柱6上设有上框架5,上框架5上设有称重传感器4,称重传感器4对料斗11内的材料进行称重并得出重量数值;称重传感器4上设有轴承19,轴承19上设有卷筒1,轴承19上设有滚动轴3,滚动轴3设置在卷筒1内,卷筒1上设有导线槽2,导线槽2上设有第一拉绳7,第一拉绳7上设有吊钩8,吊钩8连接有下框架14,吊钩8上设有第二拉绳9,第二拉绳9上设有定位柱10,定位柱10设置在下框架14上。下框架14上设有料斗11,料斗11上设有振动电机13,下框架14上设有挡板15,挡板15上设有缓冲弹簧16,缓冲弹簧16一端与挡板15连接,缓冲弹簧16另一端与立柱6连接,缓冲弹簧16对下框架14起到支撑作用。料斗11包括容器112和开口机构111,容器112上设有开口机构111,开口机构111包括第一销轴1111、第二销轴1112、第一开门1113和第二开门1114,第一销轴1111和第二销轴1112均设置在容器112上,第一开门1113与第一销轴1111活动连接,第二开门1114与第二销轴1112活动连接;开口机构111上设有开门油缸12,开门油缸12连接有动力源18。首先铲车将搅拌站底部的固体废料回收到料斗11中的容器112内,再通过卷筒1带动导线槽2滚动,导线槽2带动第一拉绳7、吊钩8上升,吊钩8带动下框架14、料斗11上升到4米高度,搅拌车进入料斗11的下方,动力源18通过开门油缸12控制第一开门1113和第二开门1114打开,容器112的固体废料进入搅拌车中,再通过振动电机13对料斗11作用,剩余的固体废料由于受到振动全部进入到搅拌车,搅拌车通过均匀搅拌固体废料后再运送到工地使用;通过固废回收装置,固体废料重新得到使用,降低了材料浪费,重新使用的固体废料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并且避免了提取固废时浪费水电资源和设备资源的情况;通过废物利用,对环境保护也具有巨大的意义。下框架14上设有定位导向机构17,定位导向机构17包括固定轴171和两个滑轮172,固定轴171上设有两个滑轮172,两个滑轮172与立柱6配合。下框架14通过滑轮172在立柱6上滑动,滑轮172与立柱6紧密配合,防止下框架14发生大幅度晃动,从而保证料斗11在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