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采光顶安装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1013249阅读:395来源:国知局
一种采光顶安装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采光顶安装装置,涉及采光顶工程施工技术领域,为解决现有技术中采光顶安装准备过程中搭设脚手架的工程量大,周期长的问题。所述采光顶安装装置包括:安装于相对的两侧墙壁上的结构挑板,所述结构挑板上设置有导轨,所述导轨上设置有行走车,所述行走车包括车架,所述车架的顶部安装有操作台,所述车架的底部安装有行走轮,所述行走轮位于所述导轨上并可沿所述导轨移动。所述采光顶安装装置用于安装采光顶,结构简单,安装拆卸方便,从而可缩短采光顶安装准备过程所需时间。
【专利说明】
一种采光顶安装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采光顶工程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采光顶安装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在大型公共建筑中,多设置采光顶进行室内采光,以提高建筑品质,节约能源,采光顶一般跨越几层,为满足工人进行采光项钢结构安装和装修施工,目前常规做法是搭设满堂脚手架,形成操作面,这种施工技术有成熟的经验,但搭脚手架工程量大,周期长,投资大,如何在降低成本、加快进度的前提下又能安全地完成施工任务成了此类工程在施工领域有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光顶安装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采光顶安装准备过程中搭设脚手架的工程量大,周期长的技术问题。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采光顶安装装置,包括:安装于相对的两侧墙壁上的结构挑板,所述结构挑板上设置有导轨,所述导轨上设置有行走车,所述行走车包括车架,所述车架的顶部安装有操作台,所述车架的底部安装有行走轮,所述行走轮位于所述导轨上并可沿所述导轨移动。
[0006]进一步地,还包括安全水平兜网,所述安全水平兜网位于所述行走车的下方。
[0007]优选地,所述操作台和所述车架底部之间安装有爬梯。
[0008]进一步地,所述爬梯包括两个钢管和多个脚踏杆,多个所述脚踏杆在两个所述钢管之间平行设置,所述脚踏杆由角钢制成,各所述钢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操作台和所述车架底部相连,各所述脚踏杆的两端分别对应与两个所述钢管相连。
[0009 ]较佳地,所述操作台的边缘安装有防护栏。
[0010]优选地,还包括手动刹车器,所述手动刹车器包括:刹车片和与所述刹车片通过刹车线相连的刹车手柄,所述刹车片安装于所述行走轮上,所述刹车手柄安装于所述车架上。
[0011]可选地,所述车架为三品桁架结构。
[0012]优选地,所述导轨上设置有导向槽,所述行走轮位于所述导向槽中。
[0013]进一步地,所述导轨包括导轨主体和固定件,所述导向槽设置于所述导轨主体上,所述固定件安装于所述导轨主体的两侧,所述固定件与所述结构挑板通过螺栓相连。
[0014]进一步地,还包括驱动器,所述驱动器与所述行走轮相连,用于驱动所述行走轮沿所述导轨滚动。
[0015]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采光顶安装装置具有以下优势:
[0016]与现有技术中在安装采光顶的过程中搭建满堂脚手架的方式相比,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采光顶安装装置,只需一辆行走车,当需要改变安装位置的时候,只需移动行走车,使得行走车沿导轨移动,就可以完成改变安装位置的操作,由于行走车通过行走轮与导轨接触,行走轮沿导轨滚动,使得移动行走车的过程更为便捷更为省力。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采光顶安装装置的安装和拆卸速度更快,移动速度快,使用方便,操作便捷,从而可以提高安装采光顶的效率,缩短工期。此外,行走车可以多次重复使用,便于移动,占地面积小,易于储存。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8]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采光顶安装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0019]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采光顶安装装置中行走车的剖面示意图;
[0020]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采光顶安装装置中导轨的剖面示意图;
[0021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采光顶安装装置中爬梯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采光顶安装装置拆除过程示意图。
[0023]附图标记:
[0024]1-采光顶; 2-结构挑板;31-车架;
[0025]32-操作台;33-防护栏;4_行走轮;
[0026]51-导轨主体;52-固定件;53-导向槽;
[0027]54-螺栓;6-安全水平兜网;71-脚踏杆;
[0028]72-钢管; 81-检修吊环; 82-钢丝绳。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3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3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32]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采光顶安装装置,包括:安装于相对的两侧墙壁上的结构挑板2,结构挑板2上设置有导轨,导轨上设置有行走车,行走车包括车架31,车架31的顶部安装有操作台32,车架31的底部安装有行走轮4,行走轮4位于导轨上并可沿导轨移动。
[0033]具体实施时,结构挑板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结构挑板2分别对应安装于建筑物中相对的两侧墙壁上,且位于采光顶I的安装位的下方,每个结构挑板2均上安装有导轨,导轨与安装有结构挑板2的墙壁平行设置,行走车的车架31上安装的行走轮4位于导轨上,且可沿导轨的长度方向移动。由于车架31的顶部安装有操作台32,因此,当需要安装或维修采光顶I的时候,工作人员可以站在车架31顶部的操作台32上进行安装采光顶I的工作。当与行走车对应的上方区域的采光顶I安装完成后,移动行走车,行走轮4沿导轨移动,当将行走车移动一段距离后,工作人员可安装位于行走车移动后所处位置对应的上方区域的采光顶I的安装工作。
[0034]与现有技术中在安装采光顶I的过程中搭建满堂脚手架的方式相比,使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采光顶安装装置,只需一辆行走车,当需要改变安装位置的时候,只需移动行走车,使得行走车沿导轨移动,就可以完成改变安装位置(即操作台32所处的位置)的操作,由于行走车通过行走轮4与导轨接触,行走轮4沿导轨滚动,使得移动行走车的过程更为便捷更为省力。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采光顶安装装置的安装和拆卸速度更快,移动速度快,使用方便,操作便捷,从而可以提高安装采光顶I的效率,缩短工期。此外,行走车可以多次重复使用,便于移动,占地面积小,易于储存。
[0035]为了保障工作人员在安装过程中的人身安全,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本实施例提供的采光顶安装装置还包括安全水平兜网6,安全水平兜网6位于行走车的下方。如此设计,在操作人员误从操作台32上跌落的时候,操作人员会跌落到安全水平兜网6上,安全水平兜网6可以防止操作人员从操作台32直接跌落到地面而受伤;此外,操作人员在操作台32上进行安装操作的过程中,会放到操作台32上一些工具,工具可能从操作台32上掉落,工具从操作台32上会掉落到安全水平兜网6上,安全水平兜网6可以防止工具掉下砸到位于行走车下方的其他人员,同时也可以防止工具从高处掉到地面摔坏。
[0036]为了进一步增加安全性,在待安装采光顶I的建筑物中,可以设置多个安全水平兜网6,多个安全水平兜网6在待安装采光顶I的建筑物中沿纵向间隔设置,为了保证较高的安全性,安全水平兜网6可以为多层结构,安全水平兜网6的数量可以大于等于三个。设置多个安全水平兜网6,可以防止从操作台32上掉落的人或物质量较大,对安全水平兜网6的冲击力过大,一个安全水平兜网6无法承载,仅能提供一定的缓冲作用的这种情况发生。当从操作台32上掉落的人或物的质量较大,最上层的安全水平兜网6无法承载,因此掉落的人或物与最上层安全水平兜网6—起掉到第二层安全水平兜网6上,由于有了最上层的安全水平兜网6的缓冲,因此掉落的人或物对于第二层安全水平兜网6的冲击力会减小,第二层安全水平兜网6将其拦下的可能性更大。
[0037]在本实施例提供的采光顶安装装置中,导轨与行走轮4的配合方式有多种,例如,在其中一种配合方式中,导轨上沿导轨的长度方向设置有两个限位凹槽,两个限位凹槽之间形成一个定位凸起,行走轮4的周面上设置有两个环形限位凸起,两个环形限位凸起之间形成一个环形定位凹槽,当行走车位于导轨上时,行走轮4的两个环形限位凸起分别位于对应的导轨的两个限位凹槽中,导轨的定位凸起位于行走轮4的环形定位凹槽中,在行走车移动的过程中,行走轮4的两个环形限位凸起分别在对应的限位凹槽内滚动。
[0038]在另一种配合方式中,导轨上沿长度方向设置有导向槽53,当行走车位于导轨上时,行走轮4位于对应的导轨的导向槽53中,在行走车移动的过程中,行走轮4在对应的导向槽53内滚动。
[0039]导轨包括导轨主体51和固定件52,导向槽53沿导轨主体51的长度方向设置,固定件52安装于导轨主体51的两侧,固定件52与结构挑板2通过螺栓54或者钢钉相连。如图3所示,导轨主体51由槽钢制成,固定件52由角钢制成,固定件52有两个相互连接且垂直的侧板组成,其中一个侧板水平放置时另一个侧板竖直放置,因此,我们称固定件52中水平放置的侧板为水平侧板,竖直放置的侧板为竖直侧板。位于左侧的固定件52中的竖直侧板位于水平侧板的右侧,且竖直侧板与导轨主体51的左侧壁相连,位于右侧的固定件52中的竖直侧板位于水平侧板的左侧,且竖直侧板与导轨主体51的右侧壁相连;固定件52的竖直侧板均可通过焊接的方式与导轨主体51中对应的侧壁相连,固定件52的水平侧板均与结构挑板2相连,在图3中,固定件52的水平侧板通过多个螺栓54与结构挑板2相连,多个螺栓54沿水平侧板的长度方向均匀间隔设置,螺栓54优选为膨胀螺栓。
[0040]由于固定件52上的连接位较大,安装较为方便,因此导轨通过固定件52与结构挑板2相连接的安装过程更好操作,且由于固定件52的底面和导轨主体51的底面均与结构挑板2接触,因此导轨与结构挑板2之间的接触面较大,使得导板与结构挑板2之间的连接更为稳固,当行走轮4在导轨上滚动时,导轨出现抖动的可能性更小。
[0041]由于操作台32位于车架31的顶端,因此,为了便于工作人员移动到操作台32上去,操作台32和车架31底部之间安装有爬梯。爬梯可以仅安装在车架31的一侧,也可以在车架31的两侧均安装有爬梯。
[0042]爬梯包括两个钢管72和多个脚踏杆71,其中,两个钢管72平行设置,多个脚踏杆71均设置于两个钢管72之间,且各脚踏杆71相互平行,脚踏杆71由角钢制成,各钢管72的两端分别与操作台32和车架31底部相连,各脚踏杆71的两端分别对应与两个钢管72相连。值得一提的是,两个钢管72可竖直设置,或者倾斜设置。
[0043]当然,爬梯为其他结构,例如,爬梯包括两个钢丝绳和多个脚踏杆71,多个脚踏杆71在钢管72上平行设置,脚踏杆71由角钢制成,各钢丝绳的两端分别与操作台32和车架31底部相连,各脚踏杆71的两端分别对应与两个钢丝绳相连。
[0044]爬梯包括有钢丝绳和脚踏杆71,与爬梯包括钢管72与脚踏杆71相比,钢丝绳的质量轻,钢管72的稳定性好。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爬梯结构。
[0045]为了防止操作人员从操作台32上跌落,优选地,操作台32的边缘安装有防护栏33。如图1所示,由于操作台32为矩形板状结构,因此,在操作台32的四周边缘区域均安装有防护栏33,防护栏33的高度可根据需求进行设计,比如,防护栏33的高度可为一米,此高度高于一般人身高的一半,因此当操作人员位于操作台32的边缘时,防护栏33可以将操作人员挡住,防止操作人员从操作台32上跌落。防护栏33上相对爬梯的位置可设置开口或者门,以便于操作人员出入操作台32。
[0046]在本实施例中,车架31为三品桁架结构,该桁架结构由方钢和角钢焊接而成。
[0047]在移动上述行走车的过程中,可以采用人工推动的方式,即安装采光顶I的工作人员从操作台32上下来推动行走车,或者由其他工作人员推动行走车使得行走车带动其上的工作人员一起移动;或者,使用驱动器驱动行走轮4转动,此时,采光顶安装装置还包括驱动器,驱动器与行走轮4相连,用于驱动行走轮4沿导轨滚动。具体地,行走轮4分为多组,每组中的两个行走轮4分别位于车架31的两侧,且相对设置,其中至少一组为主动轮,其余为从动轮,下面以行走轮4为两组,其中主动轮一组,从动轮一组为例进行具体描述,两个主动轮之间通过转轴相连,两个主动轮的中部区域与转轴固定连接,驱动器可以为微型电机,转轴与微型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相连,电机的输出轴驱动转轴转动,从而带动两个主动轮同步转动,两个主动轮带动行走车移动,在行走车移动的过程中,从动轮随之转动。
[0048]上述驱动器可与控制器信号连接,通过控制器控制驱动器的启停,控制器包括控制开关,控制开关可以安装到操作台32上或者安装到防护栏33上,控制器可为无线遥控器,控制开关为无线遥控器上的按钮。如此设计,当需要移动行走车的时候,位于操作台32上的工作人员不用从操作台32上下来,也无需其他人辅助,只要在操作台32上通过控制开关以启动驱动器,驱动器带动行走轮4转动,从而使得行走车沿导轨移动。
[0049]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为了便于将行走车停在合适的位置,防止行走车因惯性而继续滑动,上述采光顶安装装置还包括手动刹车器,手动刹车器包括:刹车片和与刹车片通过刹车线相连的刹车手柄,刹车片安装于行走轮4上,刹车手柄安装于车架31上。当行走车是需要由操作人员推动才能移动的时候,刹车手柄位于车架31的中下部,以便于操作人员在将行走车推到合适位置后拉下刹车手柄;当行走车上安装有驱动器,是通过驱动器驱动行走轮4滚动以带动行走车移动的时候,刹车手柄安装于车架31的中上部,且刹车手柄的一端伸到操作台32的上方,以使得位于操作台32上的操作人员容易操纵刹车手柄。如此设计,当操作人员将行走车移动到合适的位置后,操纵刹车手柄,启动刹车片,从而使得行走轮4的速度逐渐降低直至停止。
[005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采光顶安装装置中各部分的具体尺寸可根据实际需求及相互之间的配合进行选择,例如,在其中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结构挑板2为混凝土结构挑板2,其混凝土等级为C30,悬挑长度为600mm,厚度为100mm,结构挑板2中纵向钢筋配筋为(HRB400)8@150,横向钢筋配筋为(HRB400)8@200;防护栏33由50mmX50mmX3mm角钢组成;爬梯中,钢管72为尺寸为50mm X 30mm X 2.0mm的矩管,脚踏杆71为尺寸为50mm X 50mm X 3mm的角钢;车架31中包括尺寸为50mm X 50mm X 4mm的方钢和尺寸为50mm X 50mm X 3mm的角钢;导轨中,导轨主体51为10#槽钢,固定件52为50mmX 50mmX 3mm的角钢。
[0051 ]上述采光顶安装装置的施工步骤如下:
[0052]步骤1、在建筑中位于采光顶I下方的位置对应设置结构挑板2;
[0053]步骤2、在结构挑板2上安装导轨,具体地,首先将导轨中的导轨主体51和固定件52焊接在一起,然后通过螺栓54将固定件52固定到结构挑板2上;
[0054]步骤3、在地面进行单榀桁架结构的焊接组装;
[0055]步骤4、在单榀桁架的基础上进行三榀桁架的焊接组装,然后在组装好的车架31的底部安装行走轮4;
[0056]步骤5、在车架31的两侧各焊接一个爬梯;
[0057]步骤6、在车架31的顶端焊接操作台32,并在操作台32的边缘焊接防护栏33;
[0058]步骤7、在组装好行走车后,使用塔吊将行走车吊上去,并将行走车的行走轮4放在导轨上,并进行行走车的自检以及试运行,在验收合格后行走车正式投入使用。
[0059]当采光顶I的安装过程结束,需要将采光顶安装装置拆卸,在拆卸的过程中,首先用采光顶I龙骨上的检修吊环81配合电动葫芦及钢丝绳82将行走车吊放到地面,然后在地面将行走车中的各部件拆卸下来。
[0060]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变化、修改和变型,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主权项】
1.一种采光顶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于相对的两侧墙壁上的结构挑板,所述结构挑板上设置有导轨,所述导轨上设置有行走车,所述行走车包括车架,所述车架的顶部安装有操作台,所述车架的底部安装有行走轮,所述行走轮位于所述导轨上并可沿所述导轨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光顶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全水平兜网,所述安全水平兜网位于所述行走车的下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光顶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台和所述车架底部之间安装有爬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采光顶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爬梯包括两个钢管和多个脚踏杆,多个所述脚踏杆在两个所述钢管之间平行设置,所述脚踏杆由角钢制成,各所述钢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操作台和所述车架底部相连,各所述脚踏杆的两端分别对应与两个所述钢管相连。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光顶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台的边缘安装有防护栏。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光顶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手动刹车器,所述手动刹车器包括:刹车片和与所述刹车片通过刹车线相连的刹车手柄,所述刹车片安装于所述行走轮上,所述刹车手柄安装于所述车架上。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光顶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为三品桁架结构。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光顶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上设置有导向槽,所述行走轮位于所述导向槽中。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采光顶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包括导轨主体和固定件,所述导向槽设置于所述导轨主体上,所述固定件安装于所述导轨主体的两侧,所述固定件与所述结构挑板通过螺栓相连。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光顶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驱动器,所述驱动器与所述行走轮相连,用于驱动所述行走轮沿所述导轨滚动。
【文档编号】E04G3/34GK205713037SQ201620577833
【公开日】2016年11月23日
【申请日】2016年6月13日
【发明人】徐永选, 石峰, 周杰, 吴波, 陈智, 陈彦霖, 邓锐
【申请人】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