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房屋墙板、立柱以及所述墙板与立柱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房屋搭建结构复杂,搭建时耗费人工,搭建时间较长,生产成本和搭建成本较高,且稳定性低,无法实现木质房屋的快速搭建与稳定性的保证,因此木结构搭建房屋应用率较低,适用范围较小,无法满足大众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房屋墙板,便于实现与房屋立柱的快速搭建。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其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房屋墙板,包括墙板本体,在墙板本体的两个端部分别设置两个上下贯穿该墙板本体的一号插槽;该一号插槽呈L形,即由一个一号矩形槽和一个二号矩形槽组成,其中,二号矩形槽连接在一号矩形槽的底部一侧。
优选地,在墙板本体的上部表面设有两个沿墙板本体的长度方向伸展的定位凸块,在墙板本体的下部表面设有两个沿墙板本体的长度方向伸展的定位凹槽,定位凸块的形状、大小与所述定位凹槽相适配。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房屋立柱,便于实现与房屋墙板的快速搭建。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其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房屋立柱,包括立柱本体,立柱本体的截面呈方形;在立柱本体的至少两个侧面上设有上下贯穿该立柱本体的二号插槽,且在立柱本体同一侧面上设置的二号插槽的数量为两个;该二号插槽呈L形,即由一个一号矩形槽和一个二号矩形槽组成,其中,二号矩形槽连接在一号矩形槽的底部一侧。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房屋墙板与立柱的连接结构,便于实现墙板与立柱的快速搭建,搭建稳定性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房屋墙板与立柱连接结构,包括墙板和立柱;所述墙板包括墙板本体,在墙板本体的一个端部设有两个上下贯穿该墙板本体的一号插槽;所述立柱包括立柱本体,在立柱本体的一个侧面上设有两个上下贯穿该立柱本体的二号插槽;一号插槽与二号插槽结构相同且位置一一对应;一号插槽/二号插槽呈L形,即由一个一号矩形槽和一个二号矩形槽组成,其中, 二号矩形槽连接在一号矩形槽的底部一侧;一号插槽与二号插槽组合时形成用于连接墙板本体和立柱本体的插孔;在插孔内设有与所述插孔相适配的插块。
优选地,所述插块由长度相等的一号插块和二号插块组成;其中,
一号插块为方形插块;二号插块为C形插块,该C形插块的一个端部位于一号插槽的二号矩形槽内,另一个端部位于二号插槽的二号矩形槽内。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分别给出了房屋墙板和立柱的具体结构,通过合理设计上述二者结构关系,便于实现房屋墙板与立柱的快速搭建,搭建后的墙板与立柱连接结构稳定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的房屋墙板的结构示意图(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的房屋墙板的结构示意图(侧面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的房屋立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中的墙板与立柱的连接结构示意图(插入插块之前);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中的墙板与立柱的连接结构示意图(插入插块之后);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中一号插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中二号插块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墙板本体,2-一号插槽,3-一号矩形槽,4-二号矩形槽,5-一号插槽,6-定位凸块,7-定位凹槽,8-立柱本体,9-二号插槽,10-插孔,11-插块,12-一号插块,13-二号插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房屋墙板,包括墙板本体1,在墙板本体1的A端部设置两个上下贯穿该墙板本体的一号插槽,例如一号插槽2。
该一号插槽2呈L形,即由一个一号矩形槽3和一个二号矩形槽4组成,其中,二号矩形槽4连接在一号矩形槽3的底部一侧。
该二号矩形槽4呈扁平状,便于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中的C形插块端部配合。
通过该一号插槽2可以实现端部A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房屋立柱的连接。
此外,在墙板本体1的端部B同样设置两个上下贯穿该墙板本体1的一号插槽,例如一号插槽5。该一号插槽5具有与一号插槽2相同的结构,此处不再赘述。
通过该一号插槽5可以实现端部B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房屋立柱的连接。
如图2所示,在墙板本体1的上部表面设有两个沿墙板本体的长度方向伸展的定位凸块, 例如定位凸块6,在墙板本体1的下部表面设有两个沿墙板本体的长度方向伸展的定位凹槽,例如定位凹槽7,定位凸块的形状、大小与所述定位凹槽相适配。
通过定位凸块6和定位凹槽7可以实现上下相邻两个墙板本体1的安装定位。
实施例2
如图3所示,一种房屋立柱,包括立柱本体8,立柱本体8的截面呈方形。
在立柱本体8的至少两个侧面(此处的侧面是指需要与房屋墙板连接的侧面)上设有上下贯穿该立柱本体8的二号插槽,例如二号插槽9。
同一侧面上的二号插槽有两个。二号插槽9具有与实施例1中一号插槽2相同的结构。
二号插槽9呈L形,即由一个一号矩形槽3和一个二号矩形槽4组成,二号矩形槽4连接在一号矩形槽3的底部一侧。
该二号矩形槽4呈扁平状,便于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中的C形插块端部配合。
通过上述设计,使得本实施例2中的房屋立柱便于与实施例1中的房屋墙板连接。
实施例3
如图4和图5所示,一种房屋墙板与立柱连接结构,包括墙板和立柱。其中,墙板可以采用实施例1中述及的房屋墙板,立柱可以采用实施例2中述及的房屋立柱。
其中,立柱本体8纵向设置。在相邻的两个立柱本体8之间可以由下向上依次安装多个墙板本体1,利于实现墙板本体1的快速搭建。
以墙板本体1的端部A与立柱本体8的某一侧面连接为例进行说明:
一号插槽2与二号插槽9的位置一一对应,且组合时形成用于连接墙板本体1和立柱本体8的插孔10;在插孔10内设有与插孔相适配的插块11。
通过上述插孔10与插块11,可以实现墙板本体1和立柱本体8的快速连接。
如图6和图7所示,插块11由长度相等的一号插块12和二号插块13组成。其中,
一号插块12为方形插块;二号插块13为C形插块,例如可以采用C型钢。该C形插块的一个端部位于一号插槽的二号矩形槽内,另一个端部位于二号插槽的二号矩形槽内。
墙板本体1和立柱本体8的连接过程大致如下:在墙板本体1放置到位后,一号插槽2与对应的二号插槽9恰好组合形成上述插孔10,首先将二号插块13放入插孔10内,然后将一号插块12插入插孔10内。
当然,以上说明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列举上述实施例,应当说明的是,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说明书的教导下,所做出的所有等同替代、明显变形形式,均落在本说明书的实质范围之内,理应受到本实用新型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