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爬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52995阅读:44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爬架,特别涉及一种智能爬架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高层钢筋混凝土建筑施工中外墙脚手架多采用升降式脚手架,但是目前所使用的升降脚手架装置都存在一些缺点,由于配用的散件过多,在搬运途中时容易出现漏装,错装配件,零件损坏和丢失、变形,连接不牢靠,防护措施欠缺,不能更好的保障施工安全,还需加以改进,使其可以更好的满足当前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连接紧凑、便于组装、维护方便、移动方便、安全系数更高的智能爬架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本实用新型的智能爬架系统,包括支撑柱,支撑柱为两个,两支撑柱上均设有数个第一梯板,第一梯板嵌入设置在支撑柱上且与支撑柱固定连接,两支撑柱底部均设置在一支撑座上,支撑柱底部连接有万向轮,两支撑柱内侧均安装有第一照明机构,两支撑柱之间连接有数个第二梯板,第二梯板两端固定在支撑柱上,其靠近两端处均设有脚踏部,两支撑柱顶部均安装有第二照明机构,其中一支撑柱上分别设有控制第一照明机构和第二照明机构工作的开关,还包括一凹槽,凹槽开设在其中一支撑柱上,其内置蓄电池,电池分别为开关、第一照明机构及第二照明机构供电。

进一步的,作为一种具体的结构形式,本实用新型所述支撑座采用加重支撑座结构。

进一步的,作为一种具体的结构形式,本实用新型所述支撑柱为不锈钢结构。

进一步的,作为一种具体的结构形式,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照明机构及第二照明机构均为LED灯。

进一步的,作为一种具体的结构形式,本实用新型所述脚踏部上铺设有软质材料结构层,软质材料结构层粘接在脚踏部上。

进一步的,作为一种具体的结构形式,本实用新型所述万向轮表面包覆有耐磨材料结构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的智能爬架系统连接紧凑、便于组装、维护方便、移动方便、安全系数更高,同时支撑承受力度大,可满足较大范围的施工,根据不同位置的施工选择梯板使用,另外能起到照明的作用,且照明亮度更高,即使在夜间使用也不会受到影响。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撑柱;2.第一梯板;3.第一照明机构;4.第二梯板;5.脚踏部;6.第二照明机构;7.支撑座;8.万向轮。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如图1所示的本实用新型智能爬架系统的优选实施例,包括支撑柱1,支撑柱1为两个,两支撑柱1上均设有数个第一梯板2,第一梯板2嵌入设置在支撑柱1上且与支撑柱1固定连接,两支撑柱1底部均设置在一支撑座7上,支撑柱1底部连接有万向轮8,两支撑柱1内侧均安装有第一照明机构3,两支撑柱1之间连接有数个第二梯板4,第二梯板4两端固定在支撑柱1上,其靠近两端处均设有脚踏部5,两支撑柱1顶部均安装有第二照明机构6,其中一支撑柱1上分别设有控制第一照明机构3和第二照明机构6工作的开关,还包括一凹槽,凹槽开设在其中一支撑柱1上,其内置蓄电池,电池分别为开关、第一照明机构3及第二照明机构6供电。

所述支撑座7采用加重支撑座结构。重心更加稳定。

所述支撑柱1为不锈钢结构。支撑力度大,使用寿命更长,具有较强的美观性。

所述第一照明机构3及第二照明机构6均为LED灯。具有节能的作用,且亮度高。

所述脚踏部5上铺设有软质材料结构层,软质材料结构层粘接在脚踏部5上。能起到缓冲按摩的作用,避免长时间站在脚踏部5内脚部产生疲劳感。

所述万向轮8表面包覆有耐磨材料结构层。减少了受到磨损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的智能爬架系统连接紧凑、便于组装、维护方便、移动方便、安全系数更高,同时支撑承受力度大,可满足较大范围的施工,根据不同位置的施工选择梯板使用,另外能起到照明的作用,且照明亮度更高,即使在夜间使用也不会受到影响。两支撑柱1上均设有数个第一梯板2,第一梯板2嵌入设置在支撑柱1上且与支撑柱1固定连接,两支撑柱1底部均设置在一支撑座7上,支撑柱1底部连接有万向轮8,具有良好的支撑作用,移动也非常方便;两支撑柱1内侧均安装有第一照明机构3,两支撑柱1之间连接有数个第二梯板4,第二梯板4两端固定在支撑柱1上,其靠近两端处均设有脚踏部5,两支撑柱1顶部均安装有第二照明机构6,其中一支撑柱1上分别设有控制第一照明机构3和第二照明机构6工作的开关,还包括一凹槽,凹槽开设在其中一支撑柱1上,其内置蓄电池,电池分别为开关、第一照明机构3及第二照明机构6供电,能更好的满足现场使用需求,且支撑效果好,连接强度高。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发明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