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换电站储能墙。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电动汽车作为新能源汽车得到了广泛的推广,与此同时,与电动汽车相匹配的换电站也相继建设,一方面,由于换电站用电负荷大,在供电高峰期对电网造成巨大压力;另一方面,换电站内电池充电时对室内温度要求很高,并且换电站内温度过高容易发生危险,目前大多换电站利用中央空调调节室内温度,因此中央空调消耗的能耗占据换电站很大比例,一种相变储能墙,经常应用在房屋建设上,能够有效调节室内温度,降低建筑的运行能耗,因此将储能墙利用在换电站的建设中,将有效调节换电站室内温度,减少换电站运行能耗,但是,现有技术中,当温度持续升高时,相变储能层内相变介质吸热能力降低,导致储能墙调温能力下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换电站储能墙,能够提高相变介质的吸热能力,增强储能墙调温能力,有效调节室内温度,降低换电站运行能耗。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换电站储能墙,由外至内依次包括第一相变储能层、加气混凝土层、第二相变储能层、第三相变储能层和内装饰层,在所述第一相变储能层外侧设有光伏板,所述光伏板与第一相变储能层通过钢结构架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相变储能层、第二相变储能层和第三相变储能层内部设有塑料管,在所述第一相变储能层和第三相变储能层内的塑料管中设有第一相变介质,在所述第二相变储能层中设有第二相变介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相变介质的相变温度小于所述第二相变介质的相变温度。
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一相变储能层、加气混凝土层、第二相变储能层和第三相变储能层之间装有金属螺栓,所述塑料管通过所述金属螺栓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塑料管为相互连通的网状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塑料管为聚丙烯材质。
进一步地,所述加气混凝土层内部设有W型网状骨架。
进一步地,所述内装饰层为PVC装饰板。
进一步地,所述光伏板与水平面的夹角在35°-45°。
进一步地,所述光伏板电连接智能控制器和蓄电池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1、本实用新型一种换电站储能墙采用多个具有不同相变温度相变储能墙组合的方式,提高相变储能墙内相变介质的吸热能力,进而提高储能墙的调温能力,减少换电站运行能耗。2、在储能墙外侧设有光伏板,光伏板将吸收太阳能将其转换成电能储存到换电站,阻挡热能向室内传递。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换电站储能墙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换电站储能墙网状塑料管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换电站储能墙光伏板储能系统示意图。
图中:1-光伏板;2-钢结构架;3-第一相变储能层;4-塑料管;5-加气混凝土层;6-W型网状骨架;7-第二相变储能层;8-第三相变储能层;9-内装饰层;10-金属螺栓;11-第一相变介质;12-第二相变介质;13-智能控制器;14-蓄电池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
如图1、图2所示,一种换电站储能墙,由外至内依次包括第一相变储能层3、加气混凝土层5、第二相变储能层7、第三相变储能层8和内装饰层9,在所述第一相变储能层3外侧设有光伏板1,所述光伏板1与第一相变储能层3通过钢结构架2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相变储能层3、第二相变储能层7和第三相变储能层8内部设有塑料管4,在所述第一相变储能层3和第三相变储能层8内的塑料管4中设有第一相变介质11,在所述第二相变储能层7中设有第二相变介质12,所述第一相变介质11的相变温度小于所述第二相变介质12的相变温度。
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一相变储能层3、加气混凝土层5、第二相变储能层7和第三相变储能层8之间装有金属螺栓10,将一定数目的金属螺栓10垫上垫片,在第三相变储能层8内侧插入,通过第二相变储能层7、加气混凝土层5和第一相变储能层3后再分别装上垫片拧紧螺母,金属螺栓10用于固定塑料管4。
进一步地,所述塑料管4为相互连通的网状结构,塑料管4中放有相变介质,通过网状结构平铺在相变储能墙中能够使相变介质接收热能面积扩大,更均匀的吸收和放出热量,有效调节室内温度。
进一步地,所述塑料管4为聚丙烯材质,由于聚丙烯材质轻,减小墙体承重,而且聚丙烯耐化性强,不易老化。
进一步地,所述加气混凝土层5内部设有W型网状骨架6,增强加气混凝土层的承重。
进一步地,所述内装饰层9为PVC装饰板,由于换电站电力设备较多,PVC装饰板可以起到绝缘、防潮的作用,而且美观大方,成本低。
进一步地,所述光伏板1安装具有一定斜度,所述光伏板1与水平面的夹角在35°-45°,光伏板1具有一定的倾斜角度能够更好的接收大阳辐射,提高光伏发电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光伏板1电连接智能控制器13和蓄电池组14,光伏板1将吸收的大量太阳辐射转换成电能储存到蓄电池组14,为换电站储存更多的电能。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在夏天时,白天当室内温度过高时,第三相变储能层8中的第一相变介质11由固态变成液态,吸收室内热量,调节室内温度,由于第一相变介质11相变温度小于第二相变介质12的相变温度,此时第二储能层7内第二相变介质12不发生变化,由于换热系数低可以充当保温层,当温度持续升高,第三相变储能层8内第一相变介质11吸热能力下降,温度达到第二相变介质12的相变温度时,第二相变储能层7吸收第三相变储能层8中的热量,第三储能层8温度降低,使第三相变储能层8内第一相变介质11恢复调温能力,有效调节室内温度,同时光伏板1吸收大量的太阳辐射,将太阳能转化成电能,所转化的电能储存到蓄电池组14,光伏板1因为吸收到太阳能会产生热量,当产生的热量达到第一相变储能层3内第一相变介质11的相变温度时,第一相变介质11由固体变成液体,吸收热量,降低光伏板1温度,使光伏板1不会因为温度过高转换效率降低,同时将热量储存在第一相变储能层3中,阻止热量传递到室内,有效调节室内温度;晚上室外温度降低,第一相变储能层3将热量释放到室外,室内可利用光伏板1储存的电能利用通风设备对储能墙强制通风,促使第二相变储能层7和第三相变储能层8放出热量,保证其内部的第二相变介质12和第一相变介质11的调温能力。
在冬天时,因为换电站内很多电力设备的运行会散发热量,同时第一相变储能层3吸收太阳光,通过热传导的方式将热量传递到第二相变储能层7和第三相变储能层8中,最终将热量一部分储存在墙体内,一部分散发到室内,使室内维持在适宜的温度下;在晚上时,因为冬天温度较低,第二相变储能层7和第三相变储能层8很容易将储存的热量发出,使储能墙可以维持较好的调温功能。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