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BIPV光伏幕墙可调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77095阅读:1165来源:国知局
一种BIPV光伏幕墙可调支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调支架,特别是一种BIPV光伏幕墙可调支架,属于光伏建筑一体化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BIPV渐渐被人们所重视,BIPV是应用太阳能发电的一种新概念,将太阳能光伏发电安装在建筑的围护结构外表面来提供电力。根据光伏方阵与建筑结合的方式不同,光伏建筑一体化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光伏方阵与建筑的结合。另一类是光伏方阵与建筑的集成。如光电瓦屋顶、光伏幕墙和光电采光顶等。现有大多数的光伏幕墙直接嵌入到建筑中,导致建筑通风性不好,该种安装方式也大大偏离了最佳安装角度,不能高效地采集光照;因承重能力有限,现有幕墙仅限于薄膜组件光伏幕墙,导致发电量不充足。而现有带有倾角的光伏幕墙则采用焊接支架支撑,幕墙倾角不能调整,遇到极端天气还容易发生坠落损坏等现象,对人身安全造成极大的隐患。光伏幕墙的外表面需要定期清理,以防蒙尘影响发电量,高层建筑的外表面清理主要通过升降台或吊篮承载清洁工清理,有很大的危险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BIPV光伏幕墙可调支架,该支架具有良好的承重能力,改变了现有光伏幕墙的材料限制,能够根据季节及地域的不同调整倾角进而提高发电量。遇到极端天气,可收回光伏幕墙避免损失和危险,另外在室内就可完成光伏幕墙的清理工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该种可调支架包括外框、内框、第一合页、第二合页和斜撑,光伏幕墙上侧通过第一合页与内框连接,两侧分别通过斜撑与内框连接,内框通过第二合页与外框连接。光伏幕墙背面固定有固定架,内框背面固定有电机和第一传动轴,电机上设有第二传动轴。光伏幕墙上侧通过上悬窗的方式与内框合页连接,可以向室外开启。内框通过内平开窗的方式与外框合页连接,可以向室内开启。

前述的第一传动轴上设置有从动轮,第二传动轴上设置有主动轮,主动轮和从动轮通过皮带连接。电机开启带动第二传动轴运行,第二传动轴带动主动轮,主动轮、从动轮与皮带构成驱动装置。

为了能够电动调整光伏幕墙的角度,内框上的第一传动轴与光伏幕墙背面的固定架连通,通过第一传动轴的运动调节固定架,从而带动光伏幕墙的旋转。

为了装置安装的合理性,光伏幕墙的厚度需要小于内框的厚度,同样的,内框的厚度也需要小于外框的厚度,从而给驱动装置一定的操作空间。

为了能够调整光伏幕墙的角度,内框上固定斜撑的孔为六个腰型孔,可将斜撑固定于不同的腰型孔,使得光伏幕墙形成不同的倾角。

为了增强支架的承载能力,斜撑材质为不锈钢,外表面还拉伸有加强筋。

进一步的,内框上的斜撑为两个,分布于两侧。

由于该可调支架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增强,所以光伏幕墙为薄膜组件或光电效率转换较高、透光性好、重量增加的双玻组件。

为了极端天气方便收回光伏幕墙,在光伏幕墙下侧设有把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驱动装置使得支架能够根据季节及地域的不同自动调整倾角,实现太阳高度的跟踪,单人就可完成操作。若是电动操作出现故障,还可以手动调节斜撑完成不同角度的设置。遇到极端天气,可通过把手收回光伏幕墙避免出现坠落的隐患。采用不锈钢斜撑以及斜撑上设有加强筋,使得支架具有良好的承重能力,改变了现有光伏幕墙的材料限制,可以采用光电转换效率较高的双玻组件,提高了发电量。另外可以将光伏幕墙内拉至室内,完成灰尘清理工作。同时代替窗户为建筑物提供了良好的通风性和透光性,节省空调用电,进一步实现绿色环保。

附图说明

图1是BIPV光伏幕墙安装的正面示意图;

图2是BIPV光伏幕墙可调支架的安装示意图;

图3是BIPV光伏幕墙背面示意图即光伏幕墙可调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BIPV光伏幕墙可调支架的侧面视图。

附图标记的含义:1-外框,2-内框,3-光伏幕墙,4-第一合页,5-第二合页,6-固定架,7-电机,8-第一传动轴,9-主动轮,10-从动轮,11-皮带,12-斜撑,13-加强筋,14-第二传动轴,15-腰型孔,16-把手。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光伏幕墙3上侧通过第一合页4与内框2连接,两侧分别通过斜撑12与内框2连接,内框2通过第二合页5与外框1连接。光伏幕墙3背面固定有固定架6,内框2背面固定有电机7和第一传动轴8,电机7上设有第二传动轴14。光伏幕墙3上侧通过上悬窗的方式与内框2合页连接,可以向室外开启。内框2通过内平开窗的方式与外框1合页连接,可以向室内开启。第一传动轴8上设置有从动轮10,第二传动轴14上设置有主动轮9,主动轮9和从动轮10通过皮带11连接。电机7开启带动第二传动轴14运行,第二传动轴14带动主动轮9,主动轮9、从动轮10与皮带11构成驱动装置。内框2上的第一传动轴8与光伏幕墙3背面的固定架6连通。为了调整光伏幕墙3的角度,电机7通过第一传动轴8驱动主动轮9,主动轮9通过皮带11带动从动轮10旋转,从而使得第二传动轴14旋转,进而调节固定架6,从而带动光伏幕墙3的旋转。

光伏幕墙3的厚度需要小于内框2的厚度,同样的,内框2的厚度也需要小于外框1的厚度,从而给驱动装置一定的操作空间,使得支架上各装置安装更合理。内框2上固定斜撑12的孔为六个腰型孔15,可将斜撑12固定于不同的腰型孔15,使得光伏幕墙3形成不同的倾角,获得更多的能量。内框2上的两个斜撑12材质为不锈钢,外表面还拉伸有加强筋13,增加了支架的承载能力。由于该可调支架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增强,所以光伏幕墙3为光电效率转换较高、透光性好、重量增加的双玻组件。在光伏幕墙3下侧设有把手16,方便极端天气收回光伏幕墙3。

实施例2:如图1和图2所示,该支架包括外框1、内框2、第一合页4、第二合页5和斜撑12,光伏幕墙3上侧通过第一合页4与内框2连接,两侧分别通过斜撑12与内框2连接,内框2通过第二合页5与外框1连接。光伏幕墙3背面固定有固定架6,内框2背面固定有电机7和第一传动轴8,电机7上设有第二传动轴14。光伏幕墙3上侧通过上悬窗的方式与内框2合页连接,可以向室外开启。内框2通过内平开窗的方式与外框1合页连接,可以向室内开启。第一传动轴8上设置有从动轮10,第二传动轴14上设置有主动轮9,主动轮9和从动轮10通过皮带11连接。电机7开启带动第二传动轴14运行,第二传动轴14带动主动轮9,主动轮9、从动轮10与皮带11构成驱动装置。内框2上的第一传动轴8与光伏幕墙3背面的固定架6连通。为了调整光伏幕墙3的角度,电机7通过第一传动轴8驱动主动轮9,主动轮9通过皮带11带动从动轮10旋转,从而使得第二传动轴14旋转,进而调节固定架6,从而带动光伏幕墙3的旋转。

实施例3:如图1和图3所示,光伏幕墙3上侧通过第一合页4与内框2连接,两侧分别通过斜撑12与内框2连接,内框2通过第二合页5与外框1连接。光伏幕墙3上侧通过上悬窗的方式与内框2合页连接,可以向室外开启。内框2通过内平开窗的方式与外框1合页连接,可以向室内开启。内框2上固定斜撑12的孔为六个腰型孔15,可将斜撑12固定于不同的腰型孔15,使得光伏幕墙3形成不同的倾角,获得更多的能量。内框2上的两个斜撑12材质为不锈钢,外表面还拉伸有加强筋13,增加了支架的承载能力。由于该可调支架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增强,所以光伏幕墙3为光电效率转换较高、透光性好、重量增加的双玻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光伏幕墙3上侧通过上悬窗的方式与内框2合页连接,可以向室外开启。内框2通过内平开窗的方式与外框1合页连接,可以向室内开启。电机7通过第一传动轴8驱动主动轮9,主动轮9通过皮带11带动从动轮10旋转,从而使得第二传动轴14旋转,进而调节固定架6,从而带动光伏幕墙3的旋转,得到更合适的倾角。内框2上固定斜撑12的孔为六个腰型孔15,可将斜撑12固定于不同的腰型孔15,可通过手动操作使得光伏幕墙3形成不同的倾角。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