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帐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35088阅读:1143来源:国知局
自动帐篷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折叠帐篷,特别涉及可以选择支撑杆安装角度的帐篷。



背景技术:

一般地,随着经济的繁荣,更多的人享受他们的业余时间。室外活动诸如野营或者钓鱼,是一项在人们业余时间做的最流行的事情之一。同样,帐篷普遍被采用作为在室外活动使用的装置,使用者可以在其中休息或者避免日照。

目前,很多自动帐篷头的支撑杆的安装方向是固定的,例如CN100473799C所示的帐篷头,而一人帐篷、两人帐篷、六人帐篷等所需的支撑杆的数目不同,安装的方向也不同,这就导致了上述不同的帐篷需要制作不同的帐篷头的模具,多种类的帐篷头库存及不同的生产安装工艺人员,极大的增加的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以下给出对一个或更多个方面的简化概述以力图提供对此类方面的基本理解。此概述不是所有构想到的方面的详尽综览,并且既非旨在指认出所有方面的关键性或决定性要素亦非试图界定任何或所有方面的范围。其唯一的目的是要以简化形式给出一个或更多个方面的一些概念以作为稍后给出的更加具体的说明之序。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动帐篷,解决不同的帐篷需要制作不同的帐篷头的模具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发明人提供了一种自动帐篷,包括帐篷头,支撑杆、帐篷布,帐篷头与多个支撑杆铰接,帐篷布用于固定于帐篷杆上形成帐篷的外表面,其特征在于,包括上部构件、下部构件、主杆、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

上部构件与下部构件同心设置,并通过主杆连接,主杆上端与上部构件中心固定连接,主杆下端穿过下部构件中心,下部构件可沿着主杆滑动;主杆的一端为弹性构件;

第一支撑杆的一端与上部构件呈放射状连接,第二支撑杆的一端与下部9构件对应的呈放射状连接,第一支撑杆长于第二支撑杆,第一支撑杆的中部与对应的第二支撑杆的另一端铰接;

第一支撑杆与上部构件、第二支撑杆与下部构件均通过连接件铰接;上部构件的侧面等间隔排列凹槽;凹槽与上部构件的轴平行;凹槽的一端开放,并且凹槽的内腔最大的径向宽度大于凹槽的开口宽度;连接件上具有铰接部,以及具有与凹槽对应的柱体部,柱体部可以从凹槽的开放端深入凹槽内,使连接件的柱体部嵌入凹槽;

在下部构件沿主杆滑动时,弹性机构在达到设定位置时,固定下部构件,此时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呈放射状展开。

进一步,弹性构件为气弹簧或螺旋杆弹簧。

进一步,凹槽的内壁为优弧形,连接件上具有与该优弧形凹槽对应的弧形柱体部。

进一步,还包括圆环形固定件;在连接件与凹槽嵌入后,固定件位于凹槽的开放口下方,用于将连接件的柱体部的锁在凹槽内。

进一步,上部构件上的凹槽的数量与下部构件上的凹槽的数量对应。

进一步,延长支撑杆与第一支撑杆的另一端连接;延长支撑杆包括至少2节支撑杆,其中一节支撑杆为伸缩支撑杆。

进一步,上部构件和下部构件上的凹槽的数量大于等于4个。

进一步,弹性构件为气弹簧,凹槽的内壁为优弧形,连接件上具有与该优弧形凹槽对应的弧形柱体部,柱体部可以从凹槽的开放端深入凹槽内,使连接件的柱体部嵌入凹槽;还包括圆环形固定件;在连接件与凹槽嵌入后,固定件位于凹槽的开放口下方,用于将连接件的柱体部的锁在凹槽内;延长支撑杆与第一支撑杆的另一端连接;延长支撑杆包括至少2节支撑杆,其中一节支撑杆为伸缩支撑杆。

区别于现有技术,上述帐篷由于主杆上的弹性构件的配合,在打开或闭合时,可以快捷迅速地自动完成,避免人工手动操作的繁,同时,上述所有构件组装好出售,在使用时,消费者只需按照指示的方式将自动帐篷打开,避免了帐篷组装及拆卸的麻烦,以及骨架零散,不好携带。同时,对于生产商,其可根据市场需求修改与帐篷头铰接的支撑杆的组数,而不需要所需为不同的帐篷需要制作不同的帐篷头的模具,从而上述方案降低了生产成本。

为能达成前述及相关目的,这一个或更多个方面包括在下文中充分描述并在所附权利要求中特别指出的特征。以下描述和附图详细阐述了这一个或更多个方面的某些说明性特征。但是,这些特征仅仅是指示了可采用各种方面的原理的各种方式中的若干种,并且本描述旨在涵盖所有此类方面及其等效方面。

附图说明

以下将结合附图来描述所公开的方面,提供附图是为了说明而非限定所公开的方面,附图中相似的标号标示相似要素,并且在其中:

图1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帐篷头结构示意图(收起状态);;

图2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帐篷头结构示意图(展开状态);

图3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的上部构件剖面图;

图4为图2在上部构件设置剖面所形成的视图;

图5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连接件示意图;

图6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凹槽剖面示意图;

图7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固定件与上部构件的位置示意图;

图8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帐篷头爆炸图;

图9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帐篷头剖面图(收起状态);

图10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帐篷头展开状态(仰视图);

图11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帐篷头展开状态(侧视图);

图12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的一种主杆结构;

图13为图9状态时,图12所示的主杆的状态。

附图标记说明:

10、上部构件;

101、凹槽;

1011、凹槽开口宽度指示;

1102、凹槽内部径向最大宽度位置指示;

103、固定件;

20、第一支撑杆;

30、连接件;

301、铰接部;

302、柱形部;

40、第二支撑杆;

50、下部构件;

501、凹槽;

503、固定件;

60、主杆

601、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技术方案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配合附图1-13详予说明。在以下描述中,出于解释目的阐述了众多的具体细节以提供对一个或更多个方面的透彻理解。但是显而易见的是,没有这些具体细节也可实践此类方面。本文中大于半圆的弧叫优弧,小于半圆的弧叫劣弧。

本文提供一种自动帐篷的方案,其包括帐篷头,支撑杆、帐篷布(未画出),帐篷头与多个支撑杆铰接,帐篷布用于固定于帐篷杆上形成帐篷的外表面,其特征在于,包括上部构件10、下部构件50、主杆60、第一支撑杆20、第二支撑杆40;

可以理解的是本文中的支撑杆均为可应用于支撑帐篷的结构,其特点是质轻,抗拉,以及有一定的硬度。

上述上部构件10与下部构件50同心设置,并通过主杆60连接,主杆60上端与上部构件中心固定连接,主杆60下端穿过下部构件中心,下部构件可沿着主杆滑动;主杆的一端为弹性构件;

第一支撑杆20的一端与上部构件10呈放射状连接,第二支撑杆40的一端与下部构件50对应的呈放射状连接,第一支撑杆20长于第二支撑杆40,第一支撑杆20的中部与对应的第二支撑杆40的另一端铰接;

第一支撑杆20与上部构件10、第二支撑杆30与下部构件50均通过连接件30铰接;上部构件的侧面等间隔排列凹槽101;凹槽与上部构件的轴平行;凹槽的一端开放,并且凹槽的内腔最大的径向宽度1012大于凹槽的开口宽度1011;连接件上具有铰接部301,以及具有与凹槽对应的柱体部302,柱体部302可以从凹槽的开放端深入凹槽内,使连接件的柱体部嵌入凹槽;可以理解的是下部构件也具有相同的结构,以与第二支撑杆铰接,

在下部构件沿主杆滑动时,弹性机构在达到设定位置时,固定下部构件,此时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呈放射状展开,如图11所示。在收起是如图9所示。

区别于现有技术,上述帐篷由于主杆上的弹性构件的配合,在打开或闭合时,可以快捷迅速地自动完成,避免人工手动操作的繁,同时,上述所有构件组装好出售,在使用时,消费者只需按照指示的方式将自动帐篷打开,避免了帐篷组装及拆卸的麻烦,以及骨架零散,不好携带。同时,对于生产商,其可根据市场需求修改与帐篷头铰接的支撑杆的组数,而不需要所需为不同的帐篷需要制作不同的帐篷头的模具,从而上述方案降低了生产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弹性构件为气弹簧或螺旋弹簧。本文中的气弹簧(gas spring)指是一种可以起支撑、缓冲、制动、高度调节及角度调节等功能的工业配件。它由以下几部分构成:压力缸、活塞杆、活塞、密封导向套、填充物(惰性气体或者油气混合物),缸内控制元件与缸外控制元件(指可控气弹簧)和接头等。本文中的螺旋弹簧的一种实施例参见图12、图13;

凹槽的内壁为优弧形,连接件上具有与该优弧形凹槽对应的弧形柱体部。

还包括圆环形固定件;在连接件与凹槽嵌入后,固定件位于凹槽的开放口下方,其用于将连接件的柱体部的锁在凹槽内。如图7、图8所示,为固定件的一种实施方式,其配合螺钉,和螺孔,用于锁住连接件的柱形部。

上部构件上的凹槽的数量与下部构件上的凹槽的数量对应。优选的上部构件和下部构件上的凹槽的数量大于等于4个,以提供多种帐篷支撑杆安装方式。

延长支撑杆与第一支撑杆的另一端连接;延长支撑杆包括至少2节支撑杆,其中一节支撑杆为伸缩支撑杆。该伸缩支撑杆在安装帐篷时,拉伸该支撑杆,提高帐篷的高度,在收起帐篷时,收缩该支撑杆,使收纳更为方便。

优选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弹性构件为气弹簧,凹槽的内壁为优弧形,连接件上具有与该优弧形凹槽对应的弧形柱体部,柱体部可以从凹槽的开放端深入凹槽内,使连接件的柱体部嵌入凹槽;还包括圆环形固定件;在连接件与凹槽嵌入后,固定件位于凹槽的开放口下方,用于将连接件的柱体部的锁在凹槽内;延长支撑杆与第一支撑杆的另一端连接;延长支撑杆包括至少2节支撑杆,其中一节支撑杆为伸缩支撑杆。

可以理解的是的凹槽501与凹槽301的作用相同,连接件501与连接件101作用也相同。即下部构件各相邻凹槽与主杆的轴所形成的角度一致,以及上部构件各相邻凹槽与主杆的轴所形成的角度一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或“包含……”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要素。此外,在本文中,“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

尽管已经对上述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