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水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34143阅读:772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水板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防水型材领域,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防水板。



背景技术:

现有防水方法主要采用材料防水和结构自防水,材料防水大多采用防水材料+水泥砂浆保护层做法,但这些方法自身有很大的缺陷:第一,防水材料使用年限很低,一般10-15年左右;第二,防水施工工序麻烦,还要用到大量的水泥砂浆,费工、费时、费钱、费事;第三,无法多次利用,且后期修补麻烦,拆除时会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第四,防水原理还不够完善,防水应该以排为主,以防为辅,多道防水措施的原则;第五,结构自重重,安全度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水板,解决现有的防水材料使用年限低,施工麻烦,施工周期长,由于基层板材不同而防水材料选择的局限性,材料损耗大,不可多次利用,施工技术要求高等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防水板,包括具有多个纵向均匀排列的凸起条形卡槽的防水板主体,所述凸起条形卡槽的槽口向下,相邻的凸起条形卡槽之间则形成纵向分布的排水沟;所述凸起条形卡槽的横截面为U型,且相邻凸起条形卡槽的间距为300mm-1200mm。

具体地,所述防水板主体还连接有搭接件。

搭接件的一种设置方式:所述搭接件设于防水板主体的一端或两端,且从防水板主体的一侧一直横向延伸至另一侧。

搭接件的另一种设置方式:所述搭接件设于防水板主体的一侧边或两侧边,且沿纵向延伸。

进一步地,所述搭接件连接在凸起条形卡槽的上端。

上述搭接件均具有如下的形状、构造:所述搭接件与防水板主体所在的平面垂直。

具体地,所述搭接件的形状为直线型或者L型。

另外,所述凸起条形卡槽一端端部还连接有用于连通每个排水沟的横向排水沟,该横向排水沟内还设有排水孔。

进一步地,所述凸起条形卡槽一端端部还设有用于连通每个排水沟的横向排水沟,该横向排水沟内还设有排水孔;所述横向排水沟设于凸起条形卡槽和搭接件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可应用于木结构建筑、钢结构建筑、混凝土结构建筑的阳台、卫生间、厨房、平屋面防水,而且使用年限大大超出了传统防水使用年限,可在任何地区使用,结构简单,施工不受天气影响,施工周期短,施工技术要求低,基层板材无要求,材料损耗低,可反复集成拆装利用,使用寿命长,防排水结合,多道防水措施,经济适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第一防水板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第二防水板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第二防水板主体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第二防水板主体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第三防水板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施工示意图。

其中,附图中标记对应的零部件名称为:

1-第一防水板主体,2-凸起条形卡槽,3-第二防水板主体,4-搭接件,5-横向排水沟,6-排水孔,7-第三防水板主体,8-龙骨条,9-楼面板,10-防水板,11-自粘防水卷材,12-地面装饰板,13-找平木龙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实施例。

实施例1

如图1和2所示,一种防水板,包括具有多个纵向均匀排列的凸起条形卡槽2的第一防水板主体1,该凸起条形卡槽2的横截面为U型。防水板主体1采用1mm厚的不锈钢皮或镀锌钢皮。相邻的凸起条形卡槽2之间则形成纵向分布的排水沟。凸起条形卡槽2的下端用于卡接与之截面尺寸相对应的龙骨条8,卡接好后在凸起条形卡槽2的侧面使用带防水垫的螺丝钉与龙骨条8固定。在本实施例中,每个凸起条形卡槽2的间距为300mm。

本实施例还包括由与第一防水板主体1端部连接的搭接件4和第一防水板主体1形成的第二防水板主体3,搭接件4从第一防水板主体1的一侧一直横向延伸至另一侧,且该搭接件4与第一防水板主体1所在的平面垂直。搭接件的第一种形状:直线型,直接搭接在墙体上;搭接件的第二种形状:L型,可搭接在阳台上。实际应用时,搭接件4设置在第一防水板主体1的纵向一端或两端。第二防水板主体3用于楼面板9与墙体的连接处防水。

在具体的施工时,当纵向延伸,只需要将第一防水板主体1的凸起条形卡槽2与第二防水板主体3的凸起条形卡槽2搭接,然后在搭接处打防水胶,搭接的长度不得低于50mm,此时,第一防水板主体1和第二防水板主体3可方便二次拆装;当横向延伸,只需要将第一防水板主体1的凸起条形卡槽2与第一防水板主体1的凸起条形卡槽2搭接,第二防水板主体3的凸起条形卡槽2与第二防水板主体3的凸起条形卡槽2搭接,或者第一防水板主体1的凸起条形卡槽2与第二防水板主体3的凸起条形卡槽2搭接,搭接时,需至少搭接一个凸起条形卡槽2。

如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施工过程如下:

首先,在楼面板9上依次铺设龙骨条8、防水板10、自粘防水卷材11,将防水板10的凸起条形卡槽2对准龙骨条8并卡接到龙骨条上,然后通过螺丝钉固定,当需要大面积铺设时,只需要将防水板和防水板搭接、打防水胶,然后在防水板表面依次铺设自粘防水卷材11、地面装饰板12即可。

本实施例的好处是:

1、本实施例材质采用镀锌钢皮或不锈钢皮,具有耐酸、耐腐蚀、耐紫外线等优势。

2、本实施例施工工序简单,对施工者无任何技术要求,只需会简单的拧螺丝钉即可,施工时间短。

3、本实施例可多次拆装反复利用,检修简单,只需取下受损部位的构件换上新构件即可,不会在施工现场遗留大量施工垃圾。

4、本实施例防水原理简单,防排水结合,经济适用。

实施例2

如图3和4所示,一种防水板,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凸起条形卡槽2的一端端部还设有横向排水沟5,并且,该横向排水沟5内还设有排水孔6。在实际应用中,在铺设防水板的收尾处才需要设置横向排水沟5,收尾处的位置低于起始处。

在第二防水板主体3中,横向排水沟5设于凸起条形卡槽2和搭接件4之间。

实施例3

如图5所示,一种防水板,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搭接件4设置在第一防水板主体1侧边并沿纵向延伸形成第三防水板主体7,具体地,搭接件4直接连接在凸起条形卡槽2的上端,同样,该搭接件4与第一防水板主体所在的平面垂直。

第三防水板主体7可与第一防水板主体1搭接或第二防水板主体3搭接,方向均与第一防水板主体1和第二防水板主体3垂直。其中,第二防水板主体3和第三防水板主体7的搭接适用于室内两面的相邻的墙体,并且第二防水板主体3和第三防水板主体7的搭接件相互接触。

按照上述实施例,便可很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值得说明的是,基于上述设计原理的前提下,为解决同样的技术问题,即使在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结构基础上做出的一些无实质性的改动或润色,所采用的技术方案的实质仍然与本实用新型一样,故其也应当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