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建筑内隔墙。
背景技术:
建筑内隔墙简称隔墙,是分隔建筑物内部空间的墙。隔墙不承重,一般要求轻、薄,有良好的隔声性能。即对隔墙的基本要求是自身质量小,以便减少对地板和楼板层的荷载,厚度薄,以增加建筑的使用面积;并根据具体环境要求隔声、防水、防火等。考虑到房间的分隔随着使用要求的变化而变更,因此隔墙应尽量便于拆装。其中,板式隔墙又叫做板条式隔墙。采用大块的条板拼装而成的隔墙。
现有技术中的水泥板(即板式隔墙)安装的螺丝设计不合理,特别是安装最顶部的水泥板,螺丝无法固定,无奈,水泥板只能用水泥砂浆固定,这样做法很不安全。而且由于螺杆的结构设计特点造成两端外螺丝与内套管螺丝无法连接,隔墙的厚度必须做的较大(往往只能装15公分以上的墙体),造成挤占室内空间。
另外,现有技术中的隔墙(柱)顶部或底部。当俩块墙板合成时,中间要粘结一块水泥条板6,保持墙板安装时的宽度一致和固定在墙体上。水泥条板6和墙(柱)顶部(底部)的中心线上部要钻孔用膨胀螺丝61将水泥条板6固定在墙(柱)的顶部(底部);水泥条板6的设置花费了很多的人工,而且还难于安装在要求的中心线上。有时误差1公分之多,这样安装水泥板的整体平面就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新型的建筑内隔墙,解决上述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建筑内隔墙,包括左墙板、右墙板、直角卡件和墙板拉紧件;在所述建筑内隔墙与建筑实墙连接的至少一个连接面上,设置左右间隔设置的两组所述直角卡件;所述左墙板和所述右墙板的内侧分别靠在左右两组所述直角卡件上;
所述左墙板和所述右墙板设置至少一组对称的拉紧件孔,至少一个所述墙板拉紧件穿过所述拉紧件孔,将所述左墙板和所述右墙板的内侧分别压紧在左右两组所述直角卡件上。
进一步的,所述直角卡件为直角卡件,所述直角卡件包含两个直角边,所述两个直角边分别为实墙固定边和墙板压紧边;所述实墙固定边固定在所述建筑实墙上,所述墙板压紧边抵在所述左墙板或所述右墙板上。
进一步的,所述直角卡件为金属直角卡件。
进一步的,所述建筑实墙包括实墙、梁、柱和上、下楼板;所述直角卡件的建筑实墙固定边通过钢钉固定在所述建筑实墙上。
进一步的,所述墙板拉紧件包括相互配合的螺栓和螺帽,所述螺栓的尾部和所述螺帽的尾部上设有相配合的外螺纹或内螺纹;所述螺栓的尾部和所述螺帽的尾部分别从各自一侧的墙板上的所述拉紧件孔中穿入,并相互螺接拧紧。
进一步的,所述螺栓或所述螺帽的头部上均设有一字槽或十字槽或内六角。
进一步的,包括左墙板、右墙板、墙板拉紧件和强度加固件;
在所述建筑内隔墙与建筑实墙连接的至少一个连接面上,所述左墙板和所述右墙板设置至少4组对称的拉紧件孔,至少一个所述墙板拉紧件穿过所述拉 紧件孔;
所述强度加固件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上下建筑实墙上,所述强度加固件安装在所述左右墙板之间,所述每块墙板上至少设置一个所述强度加固件。
进一步的,所述强度加固件包括钢带、槽型卡和粘结块,所述钢带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建筑实墙上,所述两块粘结块设置在所述钢带两侧,所述槽型卡卡在所述粘结块的两端,使所述粘结块夹紧所述钢带,使所述粘结块不会在钢带上滑动;所述每块墙板内至少设置9对粘结块,所述粘结块的宽度与所述左右墙板间的距离相同;所述建筑实墙包括实墙、梁、柱和上、下楼板。
进一步的,还包括直角卡件,在所述建筑内隔墙与建筑实墙连接的至少一个连接面上,设置左右间隔的两组直角卡件;所述左墙板和所述右墙板的内侧分别靠在左右两组直角卡件上,所述直角卡件两个直角边分别为建筑实墙固定边和墙板压紧边;所述建筑实墙固定边固定在所述建筑实墙上,所述墙板压紧边抵在所述左墙板或所述右墙板上;所述建筑实墙包括实墙、梁、柱和上、下楼板。
进一步的,每块墙板上设置3条所述钢带,每块墙板上设置有9对所述粘结块。
进一步的,所述粘结块为左右两块轻质复合水泥板,所述粘结块的宽度与所述左右墙板的间距相同,所述粘结块的两个边缘设计有凹形槽。
进一步的,所述钢带或钢管通过膨胀螺栓或射钉枪固定在所述建筑实墙上。
进一步的,所述墙板为错缝安装,所述错缝安装为上下两块墙板的边缝不在一条直线上。
进一步的,在所述钢带之间设置一根钢管,所述钢管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上下楼板或梁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可以总结如下:
1、本实用新型不仅能解决了顶层水泥板能螺杆铆紧。不存在安全隐患,而且也能安装更加薄的墙体,为客户增加室内使用面积。
2、用薄镀锌钢板加工成直角卡件,并用射钉(气动)钢钉将直角卡件固定在墙(柱)顶部(底部);当俩快墙板合成时速度快,而且又减少了用人工的开支,质量也有了保障。
3、粘结块能够增加墙体的强度;粘结块边缘凹槽在安装时,确保抗裂砂浆不被螺丝挤压,使墙板和粘结块之间有足够的抗裂砂浆的一种保护。
4、每块左右墙板不能少于9个节点的粘结块支撑,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网格布局,增加了内隔墙的强度。
5、槽型卡将两块粘结块卡在钢带上,不使粘结块滑动,这样装配中免去了化学粘结剂的使用,既环保、操作更简便,也避免了使用化学粘结剂造成后续墙面的斑痕,使墙面更加美观。
6、在上下楼板的高度大于3米时,每隔2米使用一根钢管;在上下楼板的高度不大于3米时,每隔3米使用一根钢管,增加内隔墙的强度。
7、墙板错缝安装能够增加内隔墙的强度,还能有效的隔除噪声。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第一种建筑内隔墙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第二种建筑内隔墙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第二种建筑内隔墙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粘结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槽型卡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墙板错缝安装的安装示意图。
标号说明:
1、左墙板;2、右墙板;3、直角卡件;4、拉紧件;41、螺栓;42、螺帽;5、建筑实墙;51、壁墙实墙;52、屋顶实墙;6、水泥条板;61、膨胀螺丝;7、钢带;8、槽型卡;9、粘结块;10、凹槽;11、钢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2所示的一种建筑内隔墙,包括左墙板1、右墙板2、直角卡件3和墙板拉紧件4;在所述建筑内隔墙与建筑实墙5连接的至少一个连接面上,设置左右间隔设置的两组所述直角卡件3;所述左墙板1和所述右墙板2的内侧分别靠在左右两组所述直角卡件3上;
所述左墙板1和所述右墙板2设置至少一组对称的拉紧件孔,至少一个所述墙板拉紧件4穿过所述拉紧件孔,将所述左墙板1和所述右墙板2的内侧分别压紧在左右两组所述直角卡件3上。
在更加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直角卡件3为直角卡件,所述直角卡件的两个直角边分别为实墙固定边和墙板压紧边;所述实墙固定边固定在所述建筑实墙5上,所述墙板压紧边抵在所述左墙板1或所述右墙板2上。
在更加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直角卡件为金属直角卡件。
在更加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直角卡件的实墙固定边通过枪射钢钉固定在 所述实墙上。
在更加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墙板拉紧件4包括相互配合的螺栓41和螺帽42,所述螺栓41的尾部和所述螺帽42的尾部上设有相配合的外螺纹或内螺纹;所述螺栓41的尾部和所述螺帽42的尾部分别从各自一侧的墙板上的所述拉紧件孔中穿入,并相互螺接拧紧。
在更加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螺栓41或所述螺帽42的头部上均设有一字槽或十字槽或内六角。
在更加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建筑实墙5包括壁墙实墙51和/或屋顶实墙52和/或地板实墙(图中省略)。
本实用新型不仅能解决了顶层水泥板能螺杆铆紧;不存在安全隐患,而且也能安装更加薄的墙体,为客户增加室内使用面积;用薄镀锌钢板加工成直角卡件,并用射钉(气动)钢钉将直角卡件固定在墙(柱)顶部(底部)替代现有技术中的水泥条板6;当俩快墙板合成时速度快,而且又减少了用人工的开支,质量也有了保障。
如图2-4所示的一种建筑内隔墙,包括左墙板、右墙板、墙板拉紧件和强度加固件;
在所述建筑内隔墙与建筑实墙连接的至少一个连接面上,所述左墙板和所述右墙板设置至少一组对称的拉紧件孔,至少一个所述墙板拉紧件穿过所述拉紧件孔;
所述强度加固件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上下楼板上,所述强度加固件安装在所述左右墙板之间,所述每块墙板上至少设置一个所述强度加固件。每块整板的墙板不少于4组对称的拉紧件、异形墙板不少于2组拉紧件。
所述强度加固件包括钢带、槽型卡和粘结块,所述钢带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上下楼板上,所述两块粘结块设置在所述钢带两侧,所述槽型卡卡在所述粘结块的两端,使所述粘结块夹紧所述钢带,使所述粘结块不会在钢带上滑动;所述每块墙板内至少设置对粘结块,所述粘结块的宽度与所述左右墙板间的距离相同,所述粘结块的宽度根据设计的墙体厚度而定。
在所述建筑内隔墙与建筑实墙连接的至少一个连接面上,设置左右间隔的两组直角卡件;所述左墙板和所述右墙板的内侧分别靠在左右两组直角卡件上,所述直角卡件两个直角边分别为实墙固定边和墙板压紧边;所述实墙固定边固定在所述建筑实墙上,所述墙板压紧边抵在所述左墙板或所述右墙板上。
每块墙板上设置3条所述钢带,每块墙板上设置有9对所述粘结块。
如图6所示,所述粘结块为左右两块轻质复合水泥板,所述粘结块的宽度与所述左右墙板的间距相同,所述粘结块的两个边缘设计有凹形槽。
所述钢带或钢管通过膨胀螺栓或射钉枪固定在上下楼板上。槽型卡的宽度与两块粘结块的厚度相当,使粘结块与钢带不会相对移动。
如图7所示,所述墙板为错缝安装,所述错缝安装为上下两块墙板的边缝不在一条直线上,所述错缝安装为垂直缝不能贯通。错缝安装可以有效的隔音。
在所述钢带之间设置一根钢管,所述钢管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上下楼板上。当墙体高度大于等于3米时,至少每隔2米设置一根钢管。当墙体高度低于3米时,至少每隔3米设置一根钢管。根据墙体的高度和厚度设计钢带与钢管的配合比例。
以上通过具体的和优选的实施例详细的描述了本实用新型,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上所述实施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 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