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蒙古包,具体涉及一种可调节式采光通风蒙古包。
背景技术:
:
蒙古包是蒙古族的传统居住建筑,具有易搭建,可移动,重量轻的特点,但其保温性能,特别是采光性能有所欠缺。
技术实现要素:
: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保温性强、采光充分、便于空气流通的可调节式采光通风蒙古包。
技术解决方案
本实用新型包括套脑、乌尼,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顶箍,底箍,所述顶箍上部开有与乌尼相卡接的插接槽孔,顶箍下部及底箍上分别设有至少一道滑轨,顶箍与底箍的滑轨间安装有可沿滑轨移动的围墙;所述套脑外边沿上均布槽体,槽体的槽壁上分别开有用于插接乌尼的耳槽,乌尼两端部分别设有与耳槽及插接槽孔相卡接的凸块。
所述滑轨设置为三道。
所述围墙由两个形状、尺寸相同的半圆组成整体圆,围墙对接边内测分别设密封条;围墙包括保温层、保温玻璃。
所述保温层为塑钢间夹保温板。
所述乌尼包括乌尼内杆、乌尼套杆,乌尼内杆与乌尼套杆通过销连接。
所述顶箍和底箍由至少两段弧组成整体圆,端面连接处采用卯榫连接。
所述顶箍和底箍由六段弧组成整体圆,端面连接处采用卯榫连接。
所述顶箍和底箍间设有支撑立柱,顶箍与支撑立柱采用卯榫连接,与底箍采用插接且由底座固定。
本实用新型采用套脑,乌尼,顶箍,底箍,两层轻型保温板,保温玻璃,支撑立柱,滑轨,底座共同组合成一个蒙古包,在尽量保证蒙古包原有的特性情况下,改善了传统蒙古包的保温性能和采光性能,改进了蒙古包原有的通过套脑的通风形式。
本实用新型可根据需要滑动蒙古包的围墙以达到采光取暖、通风的效果,从而满足四季变换时牧民对光照和通风的需求。同时,也实现了外部空间与内部空间的统一,方便了牧民的生产生活,提高了牧民的生活的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立柱与底箍、底座连接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图1的结构局部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顶箍与立柱的连接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图3的结构局部放大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组成墙体的曲板示意图;
图7、图8是本实用新型图5的结构局部放大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结构墙体与滑轨以及乌尼套杆与顶箍连接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图7的结构局部放大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套脑与乌尼内杆的连接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图9的结构局部放大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结构圆锥屋顶示意图。
图中:1-套脑、2-乌尼内杆、3-顶箍、4-乌尼套杆、5-滑轨、6-两层轻型保温板、7-保温玻璃、8-支撑立柱、9-底箍、10-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包括套脑1、乌尼、顶箍3,底箍9,所述套脑1外边沿上均布槽体,槽体的槽壁上分别开有用于插接乌尼的耳槽,乌尼两端部分别设有与耳槽及插接槽孔相卡接的凸块。其中:乌尼由乌尼内杆2、乌尼套杆4通过销连接而成。
所述顶箍3和底箍9由六段弧组成整体圆,端面连接处采用卯榫连接。顶箍3上部开有与乌尼相卡接的插接槽孔,顶箍3下部及底箍9上分别设有三道滑轨5,顶箍3与底箍9的滑轨5间安装有可沿滑轨5移动的两个形状、尺寸相同的半圆组成圆柱形围墙,两围墙对接边内测分别设密封条;围墙的外层和中间层均为保温层6,保温层6为塑钢间夹保温板制成,内层为保温玻璃7。
本实用新型为了保持蒙古包的稳定性,在顶箍3和底箍9间设有支撑立柱8,顶箍3与支撑立柱8采用卯榫连接,和底箍9采用插接且由底座10固定。
本实用新型安装步骤如下:
1)定位:将底箍组装在所选位置,并将底座放置于底箍的各个支撑立柱插孔之下;
2)安装支撑立柱:将支撑立柱穿过底箍插孔并与底座相连,然后用螺栓固定,如图1所示;
3)安装一半下滑轨:用螺栓将一半下滑轨固定在底箍上;
4)安装顶箍:以支撑立柱为支撑,组装顶箍,如图3,然后固定与下滑轨相对应的一半上滑轨;
5)安装围墙: 围墙由三层,每层由六块曲板组成,曲板由塑钢夹xps保温板组成,通过滑轨口将曲板装进滑轨如图8,每块曲板的顶部,如图6,和底部,如图7,使用螺栓连接,板体之间用玻璃胶密封;
6)在顶箍、底箍上安装上下滑轨的剩余部分;
7)安装套脑与乌尼:先在套脑的四个对角线上插接乌尼内杆,如图10,并与乌尼套杆相连,将乌尼套杆安装进入顶箍的接口,如图9,用销钉固定乌尼内杆与乌尼套杆,暂时使套脑乌尼结构稳定 ,然后补充安装各个方向的乌尼内杆与乌尼套杆,形成圆锥屋顶,如图12,最终形成蒙古包整体。
具体使用方法:
当蒙古包需要改变室内采光时,通过滑动围墙,让内层的保温玻璃向阳,以此来增加或减少蒙古包内的光照面积,从而达到采光取暖的效果;当蒙古包需要通风时,同样通过滑动围墙,像滑开窗户一样,滑开围墙,以此来达到通风的目的;当蒙古包既不需要采光,也不需要通风时,将外两层保温板直接滑动成一个圆状。这样就满足了居住者在不同季节或者不同时间段对采光通风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