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滞阻尼墙一体化支撑体系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87036阅读:601来源:国知局
粘滞阻尼墙一体化支撑体系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工程领域,特别涉及粘滞阻尼墙一体化支撑体系,适用于粘滞阻尼器墙施工。



背景技术:

目前针对粘滞阻尼器墙施工技术是:支撑架体采用钢管扣件搭设,墙体模板采用普通木模板。此项技术的缺点是:一、为了保证埋件施工精度,阻尼墙施工一般在主体结构完成后,再进行施工,需要进行二次浇筑,增加施工工序和成本。二、现场搭设所需钢管等材料较为繁多,需搭拆二次施工用脚手架体系。三、阻尼器平整度及垂直度调节,均采用顶托,调节难度较大。四、阻尼墙混凝土浇筑困难,施工质量控制难度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及缺陷,提供一种粘滞阻尼墙架体支撑体系,确保粘滞阻尼墙施工质量。本实用新型无需过多投入,减小阻尼墙架体支设难度,同时保证粘滞阻尼墙施工质量,而且本实用新型的支撑体系能重复使用,阻尼器平整度及垂直度均可进行高精度调节。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粘滞阻尼墙一体化支撑体系,包括四根承重立杆、两根承重水平杆、两个调节装置、六根水平拉杆、四根斜撑杆、四根槽钢、两根底部槽钢,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每根承重立杆由上立杆、下立杆和调节螺母组成,上立杆下部设置等间距承插孔及配套插销,上立杆的下端放置于下立杆内并通过配套插销固定,下立杆上部设置丝口及调节螺母,能调节上立杆、下立杆固定位置;每根承重水平杆安装一个调节装置,每两根下立杆的下端固定在一根底部槽钢上,四根下立杆之间分别通过四根水平拉杆连接成一整体,每根承重水平杆两端分别承插在两根上立杆顶部,四根上立杆之间分别通过另两根水平拉杆、和两根承重水平杆连接成一整体,每两根槽钢与同一侧底部槽钢通过插销连接,底部槽钢通过地脚螺栓固定于地面,每根槽钢顶部通过一斜撑杆固定在对应的底部槽钢上。

所述的调节装置由套件A、螺纹杆、方钢、套件B、两个可调节螺母组成,套件A由一节钢管与方钢焊接而成,套件B两节钢管分别与方钢焊接而成,套件A的方钢固定在螺纹杆一端上,螺纹杆另一端套一可调节螺母,方钢上通过设有的孔套在螺纹杆上,能自由滑动,套件B的一钢管套在螺纹杆上,另一个可调节螺母套在套件A和方钢之间,套件A的钢管和套件B的另一钢管分别套在承重水平杆上。套件A采用DN65*3钢管、100*50*3方钢焊接而成,套件B采用DN65*3钢管、DN48*3短钢管、100*50*3方钢焊接而成。

所述的上立杆为DN48*3钢管,上立杆上设置承插孔,孔径8mm-10mm,通过调节螺母及插销调整整个承重杆长度;下立杆为DN65*3.5钢管,下立杆侧面焊接一节DN48*3钢管作为水平拉杆承插孔。

所述的承重水平杆采用DN48*3钢管两端焊接长度为200mm的DN40*3短钢管,承插于承重立杆内固定。

所述的水平拉杆采用采用DN48*3钢管两端焊接长度为200mm的DN40*3短钢管与承重立杆进行固定。

所述的斜撑杆由钢管、顶丝及调节螺母A组成,钢管的一端套有调节螺母A和连接一顶丝,钢管采用DN48*3钢管,并通过转动调节螺母A来调节斜撑杆长度,通过调节斜撑杆长度控制阻尼墙垂直度。

利用所述的粘滞阻尼墙一体化支撑体系的施工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粘滞阻尼墙施工与主体结构同步,阻尼墙与竖向结构同步施工先一步于水平结构,通过粘滞阻尼墙一体化支撑体系的承重立杆及承重水平杆支撑阻尼器,由斜撑杆的顶丝及承重水平杆上的调节装置,实现阻尼墙平整度及垂直度的微调。

采用常规模板支撑材料制作。

粘滞阻尼墙架体支撑体系,独立于其他支撑架。

阻尼器平整度及垂直度,均采用可细部微调杆件进行调节。

本实用新型无需过多投入,减小阻尼墙架体支设难度,同时保证粘滞阻尼墙施工质量,而且本实用新型的支撑体系能重复使用,阻尼器平整度及垂直度均可进行高精度调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平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构件2的细部节点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粘滞阻尼墙一体化支撑体系,包括四根承重立杆、两根承重水平杆1、两个调节装置2、六根水平拉杆5、四根斜撑杆7、四根槽钢8、四根底部槽钢10,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每根承重立杆由上立杆3、下立杆6和调节螺母4组成,上立杆3下部设置等间距承插孔及配套插销,上立杆3的下端放置于下立杆6内并通过配套插销固定,下立杆6上部设置丝口及调节螺母4,能调节上立杆3、下立杆6固定位置;每根承重水平杆1安装一个调节装置2,每两根下立杆6的下端固定在一根底部槽钢10上,四根下立杆6之间分别通过四根水平拉杆5连接成一整体,每根承重水平杆1两端分别承插在两根上立杆3顶部,四根上立杆3之间分别通过另两根水平拉杆5、和两根承重水平杆1连接成一整体,每两根槽钢8与同一侧底部槽钢10通过插销连接,底部槽钢10通过地脚螺栓固定于地面,每根槽钢8顶部通过一斜撑杆7固定在对应的底部槽钢10上。所述的斜撑杆7由钢管、顶丝9及调节螺母A组成,钢管的一端套有调节螺母A和连接一顶丝9,钢管采用DN48*3钢管,并通过转动调节螺母A来调节斜撑杆长度,通过调节斜撑杆长度控制阻尼墙垂直度。所述的上立杆3为DN48*3钢管,上立杆3上设置承插孔,孔径8mm0mm,通过调节螺母4及插销调整整个承重杆长度;下立杆6为DN65*3.5钢管,下立杆6侧面焊接一节DN48*3钢管作为水平拉杆承插孔。所述的承重水平杆1采用DN48*3钢管两端焊接长度为200mm的DN40*3短钢管,承插于承重立杆内固定。所述的水平拉杆5采用采用DN48*3钢管两端焊接长度为200mm的DN40*3短钢管与承重立杆进行固定。

如图3所示,所述的调节装置2由套件A2-1、螺纹杆2-2、方钢2-3、套件B2-4、两个可调节螺母2-5组成,套件A2-1由一节钢管与方钢焊接而成,套件B2-4两节钢管分别与方钢焊接而成,套件A2-1的方钢固定在螺纹杆2-2一端上,螺纹杆2-2另一端套一可调节螺母2-5;方钢2-3上通过设有的孔套在螺纹杆2-2上,能自由滑动;套件B2-4的一钢管套在螺纹杆2-2上,另一个可调节螺母2-5套在套件A2-1和方钢2-3之间,套件A2-1的钢管和套件B2-4的另一钢管分别套在承重水平杆1上。套件A2-1采用DN65*3钢管、100*50*3方钢焊接而成,套件B2-4采用DN65*3钢管、DN48*3短钢管、100*50*3方钢焊接而成。

利用所述的粘滞阻尼墙一体化支撑体系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按以下步骤进行:粘滞阻尼墙施工与主体结构同步,阻尼墙与竖向结构同步施工先一步于水平结构,通过粘滞阻尼墙一体化支撑体系的承重立杆及承重水平杆支撑阻尼器12,由斜撑杆的顶丝及承重水平杆上的调节装置,实现阻尼墙平整度及垂直度的微调。

粘滞阻尼墙一体化支撑体系制作步骤如下:

(1)加工制作支撑体系各构件;

(2)阻尼墙钢筋绑扎;

(3)安装竖向立杆(3、6),通过水平拉杆5,将竖向立杆拉结固定;

(4)安装承重水平杆1支撑阻尼器12,承重水平杆套在竖向立杆3内固定,通过调节螺母4调节竖向承重立杆高度,使阻尼器12平整度达到要求;

(5)阻尼器12锚脚与墙体钢筋点焊固定。

(6)阻尼墙模板11合模;

(7)根据控制线,将底部槽钢10通过地脚螺栓固定于地面;

(8)将槽钢8上翻,通过斜撑杆7的顶丝9调整阻尼墙(即阻尼器12下端)的垂直度。

(9)通过便携式垂直度检测仪监测并通过调节装置2调整阻尼器12上端,使阻尼器12垂直度与阻尼墙一致并满足要求。

(10)阻尼墙混凝土浇筑。

所述钢管、调节螺母、顶丝、槽钢等均为普通模板支撑材料。

本实用新型各构件的尺寸可根据阻尼器的尺寸进行调整。

首先在加工场将本实用新型各构件焊接加工,阻尼器安装时现场进行拼装。

本实用新型加工制作简单、实用,就地取材,拆装操作简单,可多次循环使用,设计合理,可以被广泛的应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