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幕墙外装饰线转角的连接系统,属于外挑装饰构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幕墙是由支撑结构体系与幕墙面板组成的建筑外围护结构或装饰结构,其中外挑装饰线条可以丰富建筑立面,尤其受到广大设计师和业主的青睐,外挑大型装饰构件更加突出立面的凹凸效果,使得立面外观细腻大方,越来越被广泛运用。常见的幕墙外装饰线为水平装饰线和垂直装饰线构成的矩形线条,装饰线在转角处高度一致且都是水平线条,这种外装饰线转角的连接结构较为简易。
随着要求的多样化,也出现了非水平或非垂直的外装饰线,如菱形的外装饰线,那么在转角处即形成两条或几条不位于同一平面的装饰线相交的情况,转角处还可能出现几条装饰线倾斜角度不同的情况,由于角度的偏差难以控制,导致常规的外装饰线转角连接系统对非常规的外装饰线转角的连接效果差,也达不到平滑连接的效果,使得外装饰线的转角处处理不够美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技术中非常规外装饰线转角的连接效果差的问题,从而提出一种更加美观、连接效果更好的幕墙外装饰线转角的连接系统。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幕墙外装饰线转角的连接系统,包括
矩形竖管,具有四个侧面;
装饰条管,若干个,分为两组,且两组分别连接于所述矩形竖管两个相邻的第一侧面上;
所述矩形竖管的上下端面均包括两个以矩形端面的一对角线为界的三角形斜面,两三角形斜面分别有一边与两所述第一侧面重合,两组所述装饰条管靠近所述矩形竖管上下端面的管壁分别和与其相邻的所述三角形斜面位于同一平面上。
优选地,靠近所述矩形竖管的上端面或下端面处,所述两组装饰条管以对称的角度和相同的高度分别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一侧面上,对应地,所述矩形竖管的上端面或下端面上两个三角形斜面的倾斜角度相同,大小相同;靠近所述矩形竖管的上端面或下端面处,所述两组装饰条管以非对称的角度或不相同的高度分别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一侧面上,对应地,所述矩形竖管的上端面或下端面上两个三角形斜面的倾斜角度不同,大小不同。
优选地,所述装饰条管的数量为两个,结构呈菱形框条,所述菱形框条的一顶角横接于所述第一侧面且完全覆盖所述第一侧面。
优选地,所述矩形竖管的上下端面上分别成型有端口;所述端口上罩设有可拆卸的封口板。
优选地,所述封口板由两个三角形板拼接形成;两个三角形板分别与两个三角形斜面大小匹配且与第一侧面上的装饰条管的管壁平齐。
优选地,所述矩形竖管另外两个相邻的第二侧面上设置有照明装置。
优选地,所述第二侧面被所述照明装置的内壁完全覆盖,所述照明装置的外壁分别与两个所述装饰条管的一侧壁平齐。
优选地,所述照明装置的外壳为L型。
优选地,所述矩形竖管为中空结构,所述装饰条管为中空结构,照明装置的电源系统设置在所述矩形竖管或装饰条管的中空结构中。
优选地,所述矩形竖管的第二侧面上至少成型有一个用于穿设所述照明装置的电路的通孔;所述装饰条管分别通过转接件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一侧面上。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幕墙外装饰线转角的连接系统,包括垂直设置的矩形竖管,其具有四个侧面;装饰条管,若干个,分为两组,且两组分别连接接于所述矩形竖管两个相邻的第一侧面上,所述矩形竖管的上下端面分别由两个三角形斜面组成,所述矩形竖管的上下端面均包括两个以矩形端面的一对角线为界的三角形斜面,两三角形斜面分别有一边与两所述第一侧面重合,两组所述装饰条管靠近所述矩形竖管上下端面的管壁分别和与其相邻的所述三角形斜面位于同一平面上,矩形竖管上下端面的三角形斜面设置使得幕墙转角处的若干个不在同一高度或者角度不对称的装饰条管在转角处交汇时仍然可以平滑过渡,使得转角整齐美观,而且紧密连接的装配也取得较好的连接效果。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幕墙外装饰线转角的连接系统,靠近所述矩形竖管的上端面或下端面处,所述两组装饰条管以对称的角度和相同的高度分别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一侧面上,对应地,所述矩形竖管的上端面或下端面上两个三角形斜面的倾斜角度相同,大小相同;靠近所述矩形竖管的上端面或下端面处,所述两组装饰条管以非对称的角度或不相同的高度分别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一侧面上,对应地,所述矩形竖管的上端面或下端面上两个三角形斜面的倾斜角度不同,大小不同。也就是说,两组装饰条管的设置结构与矩形竖管上端面和下端面上的两个三角形斜面相互适应,以保证三角形斜面与矩形竖管的管壁位于同一平面,达到转角处外装饰线平滑过渡的目的。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幕墙外装饰线转角的连接系统,所述装饰条管的数量为两个,结构呈菱形框条,所述菱形框条的一顶角横接于所述第一侧面且完全覆盖所述第一侧面,使得矩形竖管连接装饰条管的两侧面被覆盖,从而使得具有装饰效果的装饰条管裸露在外,而不是没有装饰效果的矩形竖管裸露在外。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幕墙外装饰线转角的连接系统,所述矩形竖管的上下端面上分别成型有端口。两个所述端口上分别罩设有可拆卸的封口板,封口板将矩形竖管的上下端口密封,防止雨水或异物落入。需要对照明装置矩形维护时,可以拆除封口板,对矩形竖管内的电源系统或电路进行维护。
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幕墙外装饰线转角的连接系统,所述封口板由两个三角形板拼接形成,两个三角形板分别与两个三角形斜面大小匹配且与第一侧面上的装饰条管的管壁平齐,使得外装饰系统线条顺滑。
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幕墙外装饰线转角的连接系统,在矩形竖管的第二侧面上设置照明装置可以提升幕墙转角的美观度,更能体现城市的景观设计水平。
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幕墙外装饰线转角的连接系统,所述第二侧面被所述照明装置的内壁完全覆盖,所述照明装置的外壁分别与两个所述装饰条管的一侧壁平齐。从而使矩形竖管四周的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被装饰条管和照明灯具围绕,因此,连接系统除了为幕墙转角提供可靠的连接外,还兼有美感。
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幕墙外装饰线转角的连接系统,所述照明装置的外壳为L型,L型内壁可以与所述矩形竖管的第二侧面良好的贴合,使得照明装置的外壳可以稳定地安装在立柱上,也避免了异物落入外壳与矩形竖管之间。
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幕墙外装饰线转角的连接系统,所述矩形竖管为中空结构,所述装饰条管为中空结构,照明装置的电源系统设置在所述矩形竖管或装饰条管的中空结构中。矩形竖管和装饰条管的中空结构,既减轻了重量,节省了用料成本,又为照明装置的电源系统提供安装空间。
10.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幕墙外装饰线转角的连接系统,所述矩形竖管的第二侧面上至少成型有一个用于穿设所述照明装置的电路的通孔,从而照明装置的供电、控制电路可以通过所述通孔穿出后连接照明装置的光源部分。所述装饰条管分别通过转接件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一侧面上,安装时,先将转接件通过沉头螺钉安装到所述第一侧面上,在将装饰条管通过沉头螺钉套装与所述转接件上。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幕墙外装饰线转角的连接系统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剖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幕墙外装饰线转角的连接系统中矩形竖管的示意图;
图4为图1的正视图。
附图标记:1-矩形竖管;11-第一侧面;12-第二侧面;13-通孔;
2-转接件;3-装饰条管;4-照明装置;5-沉头机制钉;6-沉头自攻钉;
7-螺栓;8-封口板;81-三角形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幕墙外装饰线转角的连接系统,如图1、图2所示,包括
矩形竖管1,具有四个侧面;
装饰条管3,若干个,分为两组,且两组分别连接于所述矩形竖管1两个相邻的第一侧面11上;
所述矩形竖管1的上下端面均包括两个以矩形端面的一对角线为界的三角形斜面,两三角形斜面分别有一边与两所述第一侧面11重合,两组所述装饰条管3靠近所述矩形竖管1上下端面的管壁分别和与其相邻的所述三角形斜面位于同一平面上。
上述实施例中的幕墙外装饰线转角的连接系统,矩形竖管1上下端面的三角形斜面设置使得幕墙转角处的若干个不在同一高度或者角度不对称的装饰条管3在转角处交汇时仍然可以平滑过渡,使得转角整齐美观,而且紧密连接的装配也取得较好的连接效果。
优选地,所述装饰条管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分别连接于矩形竖管的两第一侧壁11上。
随着要求的多样化,除了常规的水平或垂直的外装饰线,也出现了非水平或非垂直的外装饰线,如菱形的外装饰线,或者是因为施工误差导致外装饰线非水平或垂直。那么在转角处的即形成两条或几条不位于同一平面的装饰线相交的情况。本实施例中,靠近所述矩形竖管1的上端面或下端面处,所述两组装饰条管3以对称的角度和相同的高度分别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一侧面11上,对应地,所述矩形竖管1的上端面或下端面上两个三角形斜面的倾斜角度相同,大小相同;靠近所述矩形竖管1的上端面或下端面处,所述两组装饰条管3以非对称的角度或不相同的高度分别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一侧面11上,对应地,所述矩形竖管1的上端面或下端面上两个三角形斜面的倾斜角度不同,大小不同。也就是说,两组装饰条管3的设置结构与矩形竖管1上端面和下端面上的两个三角形斜面相互适应,以保证三角形斜面与矩形竖管1的管壁位于同一平面,达到转角处外装饰线平滑过渡的目的。
本实施例的连接系统可以用于非常规外装饰线条的转角,所述非常规的外装饰线比如菱形外装饰线,或者是其他从两幕墙上延伸到转角的装饰条不设置在同一水平面的外装饰线。
如图1所示,所述装饰条管3为菱形框条,所述菱形框条的一顶角横接于所述第一侧面且完全覆盖所述第一侧面11,使得矩形竖管1连接装饰条管3的两侧面被覆盖,从而使得具有装饰效果的装饰条管3裸露在外,而不是没有装饰效果的矩形竖管裸露在外。
所述矩形竖管1的上下端面上分别成型有端口。如图3所示,所述矩形竖管1的上下端口分别罩设有可拆卸的封口板8,封口板8将矩形竖管1的上下端口密封,防止雨水或异物落入。
如图3所示,所述封口板8由两个三角形板81拼接形成,两个三角形板81分别与两个三角形斜面大小匹配且与第一侧面11上的装饰条管3的管壁平齐,使得外装饰系统线条顺滑。
在矩形竖管1的两相邻的第二侧面上设置照明装置4可以提升幕墙转角的美观度,更能体现城市的景观设计水平。需要对照明装置4矩形维护时,可以拆除封口板8,对矩形竖管1内的电源系统或电路进行维护。
如图1所示,所述矩形竖管1四周的第一侧面11与第二侧面12则分别被装饰条管3和照明装置4围绕,因此,连接系统除了为幕墙转角提供可靠的连接外,还兼有美感。
第二侧面12被所述照明装置4的内壁完全覆盖,使得所述矩形竖管1被环绕在装饰条管3和照明装置4之内,从而简化外观设计,幕墙转角更加整洁。所述照明装置4的外壁分别与两个所述装饰条管3的一侧壁平齐,从而使转角规整有序。上述已知两个所述第一侧面11分别被两条装饰条管3的完全覆盖,因此所述矩形竖管1为照明装置4和装饰条管3围绕,如图4所示,因此整个外装饰系统的转角衔接自然美观。
所述照明装置4的外壳为L型,L型内壁可以与所述矩形竖管1的第二侧面12良好的贴合,使得照明装置4的外壳可以稳定地安装在立柱上,也避免了异物落入外壳与矩形竖管1之间。安装照明装置4时,通过螺栓7将照明灯具4连接到第二侧面12上。
所述矩形竖管1为中空结构,所述装饰条管3为中空结构,照明装置4的电源系统设置在所述矩形竖管1或装饰条管3的中空结构中。矩形竖管1和装饰条管3的中空结构,既减轻了重量,节省了用料成本,又为照明装置4的电源系统提供安装空间。
优选地,所述矩形竖管1、装饰条管3由铝材制成。
所述矩形竖管1的第二侧面12上至少成型有一个用于穿设所述照明装置4的电路的通孔13,从而照明装置4的供电、控制电路可以通过所述通孔13穿出后连接照明装置4的光源部分。所述通孔13的数量优选为三个,分别包括正常电源线、应急电源线和信号控制线。
所述装饰条管3分别通过转接件2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一侧面11上。其中所述转接件2的主体呈T型,所述T型头部上成型有连接所述方管3的延伸柱,T型的头部贴合在第一侧面11上,T型的下部伸入第二侧面12和照明灯具4之间,并且通过沉头机制钉5连接在第二侧面12上。装饰条管3通过沉头自攻钉6安装于所述转接件2上。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他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