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结构屋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86577阅读:55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钢结构屋顶。



背景技术:

屋顶是建筑的普遍构成元素之一,是房屋顶层覆盖的外围护结构,功能是用于抵御自然界的风雪霜雨、太阳辐射、气温变化以及其他不利因素。有平顶、坡顶、壳体、折板等形式。干旱地区房屋多用平顶,湿润地区多用坡顶,多雨地区屋顶坡度较大。坡顶又分为单坡、双坡、四坡等。

而楼顶隔热层即在屋面上层、房顶上面安装建筑材料进行房顶防晒隔热屋内保温,使最顶楼层不会受太阳辐射而温度过高,提高顶楼层舒适度。

现有的屋顶隔热效果不明显,耗材大,浪费资源,外观不美观,污染环境,而且难以利用水循环来冷却屋顶,造成了屋顶隔热冷却的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缺陷,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具有很好隔热性能的一种钢结构屋顶。

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包括外板(1)和内板(2),所述外板(1)和内板(2)之间形成中空层(3);

设有一风管(4)穿过所述中空层(3),所述风管(4)包括圆形主管体(41),所述圆形主管体(41)上均设有若干从所述圆形主管体(41)延伸而出的支管(42);

所述外板(1)内侧设有贴合在所述外板(1)内壁上的水腔(5),所述支管(42)穿设至所述水腔(5)内。

所述支管(42)端部分别抵触在所述外板(1)和内板(2)上。

所述支管(42)位于所述水腔(5)内的部位设有翅片(43)。

所述支管(42)端部和所述外板(1)、内板(2)之间设置弹性垫(6)。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1)本实用新型在中空层内设置风管,风管的存在使得冷却风能进入中空层内,从而将外板吸收的热量被及时散发,因此提高了隔热性能,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设置水腔,通过设置在水腔内的冷却水,进一步提高了隔热性能;

2)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支管端部分别抵触在所述外板和内板上,这样风管在起到隔热功能的同时,也起到了对外板、内板的支撑,进一步提高了钢结构屋顶的强度;

3)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支管位于所述水腔内的部位设有翅片,通过翅片进一步的提高了水腔内的水和风管内风的热交换,进一步提高了隔热性能;

4)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支管端部和外板、内板之间设置弹性垫,弹性垫的存在降低了因各种因素风管对内板、外板的冲击,提高钢结构屋顶的稳定性,提高了钢结构屋顶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外板、2为内板、3为中空层、4为风管、5为水腔、6为弹性垫;

41为圆形主管体、42为支管、43为翅片。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包括外板1和内板2,所述外板1和内板2之间形成中空层3;

设有一风管4穿过所述中空层3,所述风管4包括圆形主管体41,所述圆形主管体41上均设有若干从所述圆形主管体41延伸而出的支管42;

所述外板1内侧设有贴合在所述外板1内壁上的水腔5,所述支管42穿设至所述水腔5内。

所述支管42端部分别抵触在所述外板1和内板2上。

所述支管42位于所述水腔5内的部位设有翅片43。

所述支管42端部和所述外板1、内板1之间设置弹性垫6。

本实用新型在外板1内侧设置水腔5,因为水的流动性不如风那么强烈,因此其对外板1的冲击会相对柔和,保证了钢结构屋顶的稳定性;另外本实用新型中空层3内设置风管4,这是利用风的流动性,使风管4内的风能稳定、无死角的流向各个角落,如果换成冷却水,会很难避免死区的存在。

本实用新型的风管4由圆形主管体41和支管42组成,这样既能保证冷却风快速的进入中空层3,又能使冷却风流向各个角落,保证了钢结构屋顶的隔热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风管4、水腔5外接管道,以保证风管4内的冷却风、水腔5内的冷却水能及时的得到更换和循环,保证钢结构屋顶的隔热性能。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